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现代建筑设计中对于室内空间布局的要求除考虑其功能外,还需要从空间艺术美学的角度对其布局进行优化,其中,博物馆作为文化展示的重要空间之一,结合不同空间展品的差异性,在空间结构布局方面也有着一定的区别.博物馆展陈设计与空间布局不仅关系到展陈内容在空间布局上的合理性,同时也将影响人们的参观体验,通过优化博物馆展陈设计与空间布...  相似文献   

2.
本文从空间情节构建、展品场景化设计、"以人为本"的体验设计出发,结合引领世界博物馆展陈设计的优质案例,探讨如何利用故事性叙述手法导入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以便更好的促进空间与展品、展品与展品、人与展品之间故事情节发展,从而优化传统博物馆的社会教育功能,更有效地传播展览信息。  相似文献   

3.
《城乡建设》2021,(12):76-77
一、工程概况 上海世博会博物馆是全球唯一的世博会专题博物馆,由上海市政府与国际展览局合作共建.作为国际展览局的官方博物馆和档案中心,是一座集展陈、文献中心、4D影厅、云体验中心于一体的国际性博物馆,收藏了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珍贵展品,同时集中展示了160年来历届世博会的盛况.  相似文献   

4.
当代博物馆建筑功能理念的新趋势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张谨 《建筑学报》2004,(12):22-25
从当代语境之下博物馆价值取向的转变出发,阐述由此带来的博物馆建筑功能理念的新趋势,探讨了展陈技术、展陈体系、展陈模式的更新在博物馆建筑展陈空间的形态、结构等方面引起的巨大变化以及博物馆商业服务娱乐功能的深化与拓展对相应建筑功能理念更新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博物馆的宗旨是为社会发展和文化传播服务,展览陈列是博物馆面向公众的重要传播工具,它最大限度地向观众传达知识和信息。论文从博物馆的展陈空间入手,分析博物馆展陈空间的一些特征,对空间尺度、空间序列、展陈方式等影响博物馆展览空间氛围的主要因素进行研究,对展陈空间的设计创新提出了自己的思考和见解。  相似文献   

6.
博物馆的展陈设计从最原始的分类罗列,到精心编排的主题叙事.再到当下注重体验的“漫游”,经历了从枯燥到趣味,刻板到自由,狭隘到开放的转变过程。本文通过对展陈设计的演进与博物馆空间建构时代特征的分析,探求“容”的变化与“器”的建构之间所存在的本质联系,论述了时代背景下的博物馆和借助展陈一样,借助建筑空间承载展览信息并传情达...  相似文献   

7.
任飞 《山西建筑》2014,(5):228-229
阐述了遗址类博物馆展陈的概念及其文化特性,探讨了声光技术、数字媒体及三维互交技术在遗址博物馆展陈中的应用及影响,通过高新技术的应用,使得遗址博物馆更好的还原当时的场景,为保护遗址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8.
从设计、施工直至展陈布置完成,武钢博物馆经历了不到两年的时间.2008年9月 13日,武钢博物馆正式开馆.建筑的外部形态和内部空间都得到了参观者的好评,在建筑师严格控制下,展陈布置基本上也能和整体设计理念相匹配.  相似文献   

9.
刘佳凝 《中外建筑》2014,(6):114-115
展览空间是联系参观者与其行为的媒介,它会对参观者体验展品的感官造成直观影响,为展品的展示营造出最佳的解决方案。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因其独特的室内空间设计,巧妙的配合了“汽车”这一特殊的展陈主题,吸引了无数慕名前来参观的人们,并深受各方参观者们的喜爱。本文将以梅赛德斯-奔驰博物馆为案例对展览空间的室内设计做详细的分析,探讨以展品为主导的室内设计方法。  相似文献   

10.
王曙光 《福建建材》2012,(10):45-46
本文通过对红色体裁博物馆的设计,总结了红馆体系装饰及展陈设计的经验、方法和体会,重点阐述了红色体裁博物馆的设计要点。  相似文献   

11.
建筑是智能空间的产物,3D打印博物馆正以全新的展陈内容和方式出现,3D打印博物馆虚拟数据模型的收藏将是博物馆在3D打印文化编年史上的一个重要输出.为研究3D打印在博物馆展陈空间的应用特征与价值,为相关设计、技术与应用研究提供参考,文章从3D打印的科学原理出发,对博物馆3D打印产品的关键特征和应用内涵进行研究,通过分析数字化智能空间的展陈艺术和虚拟空间的展陈方式的有机结合形式,基于3D打印技术在博物馆文创产品设计、文物古迹修复、复制文物等方面的应用,以及3D打印与新技术之间的融合案例,对未来的3D打印发展趋势及应用进行预测,为未来以新技术为特征的"3D打印+"提供新的发展方向和研究意义.  相似文献   

12.
本文通过"螺旋形"博物馆空间概念的引入,对博物馆的叙事性展陈方式进行建筑学的探讨。以建筑空间的叙事性为起点来论证博物馆空间如何通过叙事这一手段与观者发生关联互动,并在相关博物馆案例分析的基础上论述"螺旋形"空间形态在博物馆叙事性建构中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3.
文章对六朝博物馆内六朝风采厅的展陈设计进行探讨,通过四个篇章,揭示设计在序列与层次、形态与艺术上对中国传统园林营造手法的兼收并蓄,并通过时间与空间、隐喻与移情的创作,升华展厅之氛围,丰盈观者之心象,以具体事例,指出一条通往诗意空间的博物馆展陈设计之道路。  相似文献   

14.
柏林新博物馆(Neues Museum zu Berlin)中展品—空间关系的发展与处理策略极具代表性,但以往研究仅在建筑实体修复方面进行展开。该研究对其展品—空间关系类型、各类型典型展厅存在的问题沿革和应对策略进行了解析,试图填补对新博物馆展品—空间关系发展的认知空白,并从这个经典个案出发,探索可以借鉴和推广的分析与设计方法。研究表明,新博物馆中存在三种典型的展品—空间关系,契合不同的展陈任务且应用了不同的空间展陈设计手法予以平衡。新博物馆的展品—空间关系发展历久弥新,是同类建筑中同类问题发展的一个缩影,对我国博物馆的设计与改造具有深远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5.
展览陈列是中国园林博物馆建设长期的核心内容,是博物馆开展各项服务、教育工作的基础。基于博物馆陈列的综述和对中国园林本质属性的分析,研究了中国园林博物馆的展陈方案,提出了符合中国风景园林学科特点的博物馆展陈系统,包括室内展厅、室内展园和室外展区在内的一体化展陈体系,并在展陈空间的园林化处理、经典历史名园再现等方面创新了博物馆展陈模式。  相似文献   

16.
《建筑设计管理》2012,(4):F0004-F0004
中国水利博物馆地处杭州钱塘江南岸,建筑面积3.6万平方米,高1289米,采用塔馆合一的设计,实现古典风格、现代材料和先进技术的有机结合,是一座“漂在水上”的水晶宝塔,一座世界上独一无二的玻璃宝塔。馆内综合了展陈、研究、交流、教育和休闲等功能,核心展区分为水利千秋、水中万象和龙施雨沛三部分。博物馆已于2010年3月22日世界水日开馆,肩负起传承文明、传播文化的责任。2011年。该项目荣获中国建筑学会优秀结构设计奖二等奖。  相似文献   

17.
《Planning》2014,(2)
<正>简介中国会计博物馆是全球第一家融学术与实务为一体的会计专业博物馆。博物馆位于美丽的松江大学城,与"上海之根"松江的历史文化一脉相承。博物馆包括中国展厅、国际展厅、会计名人堂、临时展厅、藏品库、文献资料库、研究室、视听室等功能场所,总建筑面积4500平方米,展陈面积2500平方米,总体上呈现"人、物、史"一体化的功能形态,全面展示中外会计历史及对20世纪中国会计发展作出杰出贡献的会计名人。  相似文献   

18.
企业博物馆的定义最早是由英国学者Victor J.Danilov在1992年的《corporate museum and Exhibit halls》一书中给出的:企业为了自身历史的保存与传达设立的展览场所,并用此提升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意识并以身为其中一员而感到骄傲;提供访客或客户了解展示企业生产的产品与服务等资讯的展示空间,同时兼具宣传企业的经营理念、产品特点、收藏或产品;为增加影响和舆论对企业技术和生产科技的了解,或为企业所在地的社区居民提供交流及获得文化、教育服务的场所,附带有一定游览功能的设施空间。而且如今博物馆展陈设计不仅仅是设计师与博物馆之间的相互作用,也是一个多需求方的综合体。这篇文章我们主要就企业博物馆的展陈的设计和研究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9.
商丘博物馆将归德古城为代表的典型黄泛区古城的型制特征,转化和再现为博物馆的建筑布局、空间序列和形态语言,上下叠层的建筑主体和自下而上、由古至今的展陈布局也喻示了考古学中的"城压城"埋层结构,使其犹如一座被发掘的微缩之城。一系列精心组织的建筑和景观元素,形成了在上下、内外、近远之间往复变化的空间叙事,使参观者游观尽致,完成对这个微缩之城及其所承载延伸的古城历史的完整体验。设计采用凸显空间界面而隐藏结构的策略,并产生了特定的材料选择及其做法。  相似文献   

20.
遗址博物馆是一种不同于城市博物馆的建筑类型.在进行设计中,需要充分考虑到建筑、遗址、环境与人之间的关系.在适宜技术策略把控下,需要处理好遗址保护问题,充分地兼顾建筑形式与遗址文化信息传达的平衡,需要合理地把握建筑设计与展陈空间设计的关系,进而建立遗址与建筑场所之间的共生,创作出体现场所精神的遗址博物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