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正日本的社区研究,一直紧跟城市的发展进程,直面城市解决问题,发挥了自身价值。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城市高速发展期,社区研究通过社区规划的方式参与到城市的建设中。在城市问题治理时期,社区研究发展出了以"环境营造"和"社会营造"为主线的社区营造。21世纪以来,城市结构的深刻快速变化,逐渐提升着社区在城市中的地位。城市收缩和地方复兴的时代背景,让社区研究逐渐推向"自治体"的发展方向。由此发展而来的"社区设计",成为时代主题,在地域分权和协动的基础上,更  相似文献   

2.
面对日益严重的水资源与环境困境,我国提出了建设"海绵城市"的目标。社区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载体,对实现海绵城市建设目标具有重要意义。万海华府项目对此做出了积极尝试。文章从海绵社区的营造原则、项目实践和后期运营管理三个方面对海绵社区的营造进行分析,希望能为今后海绵社区的建设提供一些具有实操性的经验。  相似文献   

3.
文章以南京市浦口新城保障房的规划方案为例,结合城市社区景观空间的发展现状,以"社区景观城市化、居民生活邻里化"为设计理念,在邻里交往、社区景观空间营造的基础上,阐述社区景观空间公共化与居民生活邻里化的设计实践。将社区部分景观沿用地周边设置力图使其与城市空间交融,着力在社区内及社区周边营造出适宜居民交往的异质空间,并将社区内的优质空间展现给城市,与城市公共空间在视觉上共享,意图改善城市公共空间与社区内部空间各自独立互不融通的断层现状。  相似文献   

4.
社区营造是城市存量更新的重要方式,其出发点为增进居民福祉。以此为目的,文章基于积极心理学幸福感相关理论,寻找积极心理学与设计之间的契合点,运用积极设计框架于社区营造。该框架指出设计可作为幸福感的直接来源、促进者、象征物或指导者,提升人的积极情绪、参与感、良好关系、意义感及成就感,并通过广州东莞庄南街社区营造实践进行了初步验证,得出了积极设计框架适用于社区营造的结论。  相似文献   

5.
城市复兴背景下,商务区项目可以驱动城市空地、棕地等存量建设用地转化为城市发展纽带,但其用地特征通常会对优秀的景观营造和城市绿地发展形成制约。通过总结现代商务区属性,探讨目前相关实践中景观设计的特征和发展可能性,并以意大利米兰新门商务区项目的核心景观"树木图书馆"为例,归纳出"织联"平面与竖向设计、植物营造和文化艺术驱动的公众参与的设计策略,探讨以商务区公园、广场和植物园结合的形式实现众多利益相关方所期待的价值的方式。通过剖析商务区项目与设计,结合在经济、环境、社区发展、文化认知等方面为区域和城市的发展产生积极影响的案例,以期为中国城市复兴实践中的景观设计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阁"字古有"止扉"之义。本文分别从文字学角度对止扉之"阁"的字义、字源进行探析,从文献学角度对历史上止扉之"阁"的形制进行疏理,从考古学角度引入河南洛阳隋唐城宣仁门遗址发掘的"止扉石"作比较,最后对《营造法式》"止扉石"的形制、作用做了考证。总结出止扉之"阁"为门开后插在两旁以防止门扉自阖的长木。  相似文献   

7.
对美国波士顿后湾片区的开发历程及风貌营造理念进行概述,从"片区-街块-地块"3个层面分析后湾风貌的整体性与多样性,进而从"土地权属、建设契约、保护工具、设计控制、社区治理"5个维度总结后湾风貌营造与保护的机制,最后归纳出城市片区风貌营造与保护可借鉴的5个方面:风貌强度匹配空间尺度、产权主体让渡空间利益、规则限制结合政策激励、分级管理包含自由裁量、社区治理促进风貌保护。  相似文献   

8.
乔聪聪 《建筑与文化》2016,(12):195-196
文章以包头市昆都仑区友谊19社区为例,深入研究其公共空间特质、现状与问题,并据此建立相应的社区公共空间更新策略,满足社区居民对物质和精神的双重需求,营造温馨的城市社区家园,真正实现从"城市精神,社区文化"到人们的"安居与生活品质的精致化"。  相似文献   

9.
"居住区规划与住宅设计"作为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在本科生的专业技能和职业训练中起到重要作用。为更好地适应现阶段及未来住区发展需要,本文在课程教学改革框架下,探索居住区规划与设计新理念、新模式,将传统"住区"向"社区"设计转型,目的在于强调"人"的主体地位,从人的居住基本功能需求转向涵盖心理、精神、社会等多层次、高标准需求,使学生树立"人-住区-社区-城市"协调共生的发展观,探索未来城市人居环境发展趋势,营造和谐社区,达到"强化培养学生解决工程实际能力和创新能力"的教学目标。  相似文献   

10.
传统风貌区是一个城市弥足珍贵的遗产,是城市历史文化生活的缩影。文章尝试从社区营造的视角来探索传统风貌区的保护更新,构建社区营造式的保护方法。并以重庆市山城巷传统风貌区为例,从社区营造的"人、文、地、景、产"五大方面,分析其特色并总结核心问题,提出针对性的保护更新策略,并以多方协作为实施保障,强调公众参与,共同实现传统风貌区保护更新的永续发展。  相似文献   

11.
基于"十四五"新时期广州提出"魅力宜居花城、活力全球城市"的大背景下,对广州市社区绿地设计与建设思路的探索.本文以广州社区绿地的现状为基础,分析目前存在的问题,提出广州城市社区绿地设计的要点,对不同类型的社区绿地、社区绿地的不同组成要素提出设计建议,为广州城市人居环境的品质提升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2.
路郑冉  戴锏  孙伟斌 《华中建筑》2014,(11):171-173
社区是城市最重要的组成元素之一,该文将从社区规划的一个方向——社区空间形态营造方向入手,对社区空间及社区核心区的营造进行初步分析和研究。该文首先对城市社区空间营造提出相应的原则,并且在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总结出单核心型社区、双核心型社区、多核心型社区以及轴核心型社区四种城市社区空间形态类型,最后提出社区核心空间营造的要点。该文的分析与研究都是为了给社区规划中的社区的空间形态营造工作提供可参考的依据。希望借此文章为今后社区规划以及社区建设的研究一些积累宝贵的经验。  相似文献   

13.
伴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推进,我国城市生产生活条件发生巨大变化,城市发展重心由单纯实现经济目标而逐渐回归本源,转变为实现人的幸福和全面发展。而老旧社区作为城市重要的有机组成部分,其公共空间不仅是城市文脉延续,还是邻里关系构建的纽带。在此背景下,老旧社区的公共空间因在服务功能、环境质量等方面已经不能有效的满足现代居民的需求,因此具有更新改造的必要。而采用尺度适宜、循序渐进的有机更新模式对老旧社区进行改造,对延续城市空间格局,重塑社区与城市关系,营造社区场所精神,优化社区物质环境,使其以崭新的面貌重新融入现代城市生活,实现人的全面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新都区桂湖街道新桂东片区为例,对标"完整社区"概念,以激活公共空间活力为目标,探索社区改造的新模式。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初中国城市设计发展再探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系统分析和总结了中国城市设计理论和实践在新千年的发展特点和动向后认为,中国城市设计除了吸收国际间城市设计的成功经验外,已经发展为具有自身特点的城市设计专业内涵和社会实践方式,这就是城市设计与法定城市规划体系的多层次、多向度和多方式的结合和融贯基于新千年中国城市设计实践发展和实际案例,论文凝炼出当下中国城市设计实践的四大趋势:概念性城市设计、基于明确的未来城市结构调整和完善目标的城市设计、城镇历史遗产保护和社区活力营造、基于生态优先理念的绿色城市设计最后指出:城市设计既不简单是城市规划一部分,也不是扩大的建筑设计;城市设计致力于营造"精致、雅致、宜居、乐居"的城市;城市设计致力于构建历史、今天和未来具有合理时空梯度的环境同时,城市设计应该注重个性化的城市特色空间和形态营造,让城市环境有自下而上的成长机会;注重人的感知和体验、创造具有宜人尺度的优雅场所环境;以后还应关注"平凡建筑"与"伟岸建筑"、大众共享的"日常生活空间"与表达集体意志的"宏大叙事场景"的等量齐观  相似文献   

15.
吴巍  王红英 《华中建筑》2010,28(7):172-173
营造和谐优美的城市居住环境是现代化城市景观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也是城市文明的重要标志。该文探讨在进行城市社区会所环境设计中应遵循:正确的社区会所设计功能定位;风格独特、内涵丰富的会所建筑形象;与环境共生的设计理念等发展趋势,从而创建和谐城市环境,给居者一种归属感。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疾病预防的角度审视当代城市社区空间,以"城市空间"与"人类疾病"的关系为线索,归纳出三类由社区空间的不良设计导致的"空间相关疾病",并提出空间设计导致这些疾病的三种空间致病因素。初步阐述了城市社区空间导致人类患病的研究框架,为营造健康社区,提升当代中国城市的空间品质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17.
当今社会期待建筑扮演的角色之一,是能够塑造社区、重塑环境,并以一种可预测的、积极的方式影响人的行为。此外,建筑师自认为拥有的职业技能,就是通过建筑概念和设计来呈现社会的想象和希冀。然而,当今建筑师重塑社会的方式已不像过去那样直接而可触。1960年代早期出现了一种新的关于空间和社区的理念——"场所营造",行动主义者及公知人物提出"为人的城市"这一标语,城市不再只为汽车和购物中心而建。在20世纪早期的"建筑与社区"概念的理论原则和设计经验,与近期的设计实践之间,存在着强烈的延续性。即将呈现的9个项目,分别聚焦以下几个话题:公共空间与记忆、公共公园与多元社区、公共空间与城市滨水空间。这些项目代表了设计对社区的激活方式。它是一个由试图提升居民生活品质的公共投资所驱动的复杂过程。  相似文献   

18.
文章从"人—地"关系角度进行社区营造探讨,把握社区营造的实质内涵,为解决旅游冲突、留住乡愁、实现旅游扶贫、创建新型旅游社区提供思路。并在对相关概念界定与文献梳理的基础上,分析"态度—行为"理论应用于地方依恋与社区营造研究的思维视角,认为:地方依恋态度对社区旅游产业营造来说是双刃剑,利弊取决于社区居民旅游感知;地方依恋促进社区文化与社区景观环境营造行为发展,是社区营造的情感基础;同时社区营造行为也能加深居民地方依恋的人地情感。  相似文献   

19.
<正>近年来,"智慧城市"理念深入人心,作为智慧城市有机组成部分的"智慧社区"开始成为社会关注焦点。随着科技、资本、人才等资源纷纷注人,融合了物联网技术与传统信息技术的智慧社区解决方案逐渐出现。智慧社区的构建,需要行业对其进行"毫米级"的打磨,对其设计精准的应用方案。通过前期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千丁互联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千丁")为物  相似文献   

20.
<正>城市风景的塑造是在历史长河中逐渐形成的。人文性、自发性和偶然性作为其主要因素,在城市风景中起到关键作用。以人间设计为主要思想的城市微更新通过设计师的关键性引导,能够发挥普通使用者的主观能动性,营造有活力的城市社区,最终实现城市风景的修复和可持续发展。微更新的最终目的是社区营造,人间设计最重要的是创造有灵魂的设计,只有结合人的活动的城市风景才可以实现可持续发展。不同于传统城市风景,微更新在设计师的主导下,需要从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