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近年来,由于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发展,中国城市的建筑"同质化"问题日趋严重,乡村也受到了影响。由于其过去相对封闭、清净的特点被破坏,乡村的建筑"同质化"问题也相对加重。因此,如今乡村的公共建筑营建如何在建筑设计中摆脱"同质化"问题,并且能够具有当地乡村特色,是文章所要探讨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龙灏  张杨 《世界建筑》2021,(6):96-99
地域主义概念自提出以来,随时代发展不断经受着实践的检验,并衍生了丰富多元、扎根本土的地域建筑设计理论与方法.本文主要关注当代大型医院设计中,因功能性与时代性要求而与建筑在地性的矛盾,在以地域主义理论为指导的地域性建筑创作框架下,从自然环境、人文属性、建筑与环境的整体性3个方面出发,通过分析大型医院建筑功能技术和时代人文...  相似文献   

3.
《Planning》2020,(1):82-89
从乡村聚落的形成、乡村社会的建构到乡村社会的运行等着眼来讨论乡村及其发展的根本,都离不开对在地资源的认知与利用。而不同地域的民族认知与利用方式是存在差异的,导致这种差异的根本原因是本土文化作用的结果。由此看来,乡村的形成、延续和发展不仅是共同地域的聚集,还是文化、行为、信仰等认同的结果;在地资源的认知与利用所形成的聚落生计方式,是对"地"的一种文化凝练。乡村振兴的根本是立足于本土文化之上的以乡村在地资源为核心的各乡村资源的有效组合,绝不能千篇一律套用同一个现代化"发展公式"。深入认识自我生存空间,将现代乡村治理理念、科技与本土文化进行对接完成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因地制宜建构合理的资源利用机制,不断增强文化自信,唤醒文化自觉,才能形成推动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  相似文献   

4.
随着中国城镇化的快速发展,在"增量"到"存量"的发展趋势中乡村存在的矛盾日益显著,文章以福建晋江为例,引入"微更新"手段,以从点入面的方式,结合社会学关注村落社会群体的需求与矛盾,把握在地文化特征,整合建筑、植物景观、空间形式、民俗文化等多个方面,对当下新农村建设中传统村落更新与发展提出尝试性回应。  相似文献   

5.
城市化的单向进程导致了乡村的边缘化,而建筑学正在积极介入乡村营造改变这一现实。为让建筑学更好地应用于乡村营造工作,通过分析建筑学介入乡村营造带来的积极影响以及所面临的问题,肯定了建筑师主导模式对于乡村营造的借鉴价值,从建筑师在乡村的实践案例中总结出价值观、地域表达和建筑师3个方面的乡村营造新思路。  相似文献   

6.
杨林  庞弘 《华中建筑》2009,27(5):10-12
解决现代建筑面临的环境与能源压力以及复兴本土建筑文化,使得研究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具有双重含义。该文试图通过研究其与现代建筑、传统、乡土、技术等四方面的关系,并对恰当的建筑实例进行剖析,来解读批判性地域主义建筑特征。  相似文献   

7.
曾昱棋  吴曦  曾强 《中外建筑》2022,(10):29-33+17
在交通建设迈入品质化发展的今天,轨道交通站房作为公共交通设施,不仅具有实用功能价值,还具有满足人们审美、文化、情感等精神需求的价值与意义。针对轨道交通站房建筑因个性缺失、地域特色模糊带来的问题,文章以都江堰至四姑娘山山地轨道车站站房建筑艺术设计实践为例,对站点所在地自然、人文等地域特色元素与经济发展、功能需求、审美倾向等时代因素进行结合性地分析阐释,通过在地性的思考方向与创意设计表达满足轨道交通站房的特色实践和多元需求。  相似文献   

8.
自二战结束(1945)以来,台湾所受来自中国大陆在社会.政治.文化.经济发展的整体影响巨大,建筑发展亦不例外,但是在1979年之后,某些特定且具渊源的社会价值观在台湾社会快速变迁之际已俏然改变,传统的价值观及定义面临极为严峻的挑战,在本文的论述中,传统价值观的改变牵动着自1979年以来台湾建筑的发展,更是1990年后,台湾在逐步迈入“公民化”的社会发展摸索进程中具持续影响力的核心议题之一。  相似文献   

9.
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艺术乡建的模式愈加多样化,艺术以其独特的方式参与乡村文化建设,为乡村振兴注入新的动力。本文通过艺术乡建的社会背景,阐述乡村在地文化的研究价值,分析传统乡村文化振兴中存在的问题,提出艺术乡建视域下唤醒乡村在地文化的研究策略,包括带动乡村经济发展、修复乡村在地文化、艺术照亮乡村未来、再续乡村地缘关系、重构乡村空间秩序等。得出结论,应当创造出适合当地生态环境和人居环境可持续发展之路,以达到真正意义上的“艺术乡建”,从而使艺术乡建在地文化的保护和传承上有更多的可能。  相似文献   

10.
何帮金  杨毅 《住宅科技》2023,(12):46-52+68
文章从分析当代乡村民居日渐趋同、千篇一律的“城中村”现象着手,探讨传统地域建筑基因普遍缺乏承续的原因。结合大理市三哨村左家民居改造设计和楚雄彝人古镇两个案例,从个体改造与整体规划两个角度进行分析,从整体功能布局、材料与建构和建筑风貌三方面探讨重构当代乡村民居的在地性措施,指出当代乡村民居建设应注重地域建筑文化的传承,通过传统营造技艺与现代建造技术的结合运用,营造建筑与自然的和谐关系,进而重构当下乡村民居在地性。  相似文献   

11.
孙大鹏  韩晔 《山西建筑》2021,(13):16-17,20
微更新是一种有机、低成本、可持续的乡村发展策略,在乡村建设中应用该策略有利于传统村落肌理和文化的保护,通过结合在地化设计方式和多方参与协作的模式可以更大的激发乡村的内生活力和发展动力.  相似文献   

12.
为解决乡村文化礼堂空间设计的在地性问题,此次特从乡村文化礼堂、空间设计、在地性的三大核心概念界定上出发,以福建省的乡村文化礼堂来作为研究样本,先简要阐述了当前乡村文化礼堂设计中在地性缺失的原因,并指出相关的在地性要素,最后回归实际重点探究乡村文化礼堂空间设计中的在地性设计策略,得出五条行之有效的策略,分别是:基于在地性基础,兼顾文化礼堂设计的原则、明确在地性内涵,实现科学性礼堂选址设计、围绕在地性要求,优化礼堂空间设计布局功能、融入在地性元素,突出礼堂空间设计的特色。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建筑学介入乡村社区营造现实情况的观察和分析,指出当下中国的建筑学正在因此而获得一种真实的反省和自我改良,同时也从价值观、认识论和方法论3个层面对这种改良进行了相关解析.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风靡全球,"国际式"的风格、快速的建造模式和方法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但是这也陷入了趋同化的陷阱,越来越多带有地域特征的建筑走向消失.一些建筑师开始反思,呼吁一种批判性的地域主义,而这种批判性正是来自于对本土建筑文化的挖掘与反思.建筑文化本身是有地域性的,所以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建筑文化都是一种对地方性和场所性的判识.  相似文献   

15.
现代主义建筑运动风靡全球,"国际式"的风格、快速的建造模式和方法大大提升了生产效率.但是这也陷入了趋同化的陷阱,越来越多带有地域特征的建筑走向消失.一些建筑师开始反思,呼吁一种批判性的地域主义,而这种批判性正是来自于对本土建筑文化的挖掘与反思.建筑文化本身是有地域性的,所以批判性地域主义和建筑文化都是一种对地方性和场所性的判识.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化与地域性话题被广泛关注的今天,本文拟以地域主义理论为出发点,联系承德市的经济、技术、气候、生态和建筑创作的具体情况,通过具体设计实践研究,探讨住宅建筑领域的地域文化缺失所造成的各种问题,以期能够对该地区的住宅地域特色营造提供若干有益的启示。  相似文献   

17.
1引言 田汉文化园是湖南省长沙县果园镇人民政府在田汉村修建的集文物展陈、文化交流、戏剧表演、地方戏剧培训、爱国主义教育等多元化的文化园区.田汉是新中国国歌的词作者,现代戏剧的奠基人之一,他出生于长沙县田汉村的一户普通农家,其房周边竹篱瓦舍、水田环绕.设计以湖湘地区村落特征与地方文脉为支点,提取湖南民居的空间原型,重新塑...  相似文献   

18.
李亚茹  刘晶 《城市建筑》2021,(12):76-78
近年来乡村旅游迅速崛起,乡村民宿作为乡村旅游发展的重要载体,经历了从狂热到理性的发展阶段.目前,在乡村民宿的营造过程中,在地域文化的挖掘和塑造水平方面存在较大差异.文章通过对川西地区乡村民宿与乡村民居的调查研究,总结该区域乡村民居的风貌特征,并结合地域文化在建筑设计上的表达,提出乡村民宿建筑地域性风貌营造的方法,为乡村...  相似文献   

19.
以台湾四个典型的农村社区营造为例,通过对社区实地考察观摩,借鉴其合理有效的做法,并结合我省在美丽乡村建设中存在的问题,从5个方面探讨美丽乡村建设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20.
根据项目的场地、地形、气候等在地条件,设计综合考虑布局、建造、形态和空间的关系。梳理严寒地区科普馆的在地营造设计过程,并通过创造内部丰富的参观体验,引发参观者对绿色低碳理念的关注和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