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杨海勇  白音  邢毅 《工业建筑》2012,(9):129-133
清华大学百年会堂工程创造性地采用砖红色陶土板幕墙体系,由于部分区域陶土板幕墙造型复杂,陶土板幕墙对龙骨精度及挂件安装精度要求很高,故采用了钢结构组合桁架形式的支撑体系,施工难度较大。通过对连接节点、拼装工艺、耳片以及连接方式的创新与改进,保证了施工质量与施工工期,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2.
《工业建筑》2012,42(9)
清华大学百年会堂工程创造性地采用砖红色陶土板幕墙体系,由于部分区域陶土板幕墙造型复杂,陶土板幕墙对龙骨精度及挂件安装精度要求很高,故采用了钢结构组合桁架形式的支撑体系,施工难度较大。通过对连接节点、拼装工艺、耳片以及连接方式的创新与改进,保证了施工质量与施工工期,达到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研究再生砖墙体的抗震性能,对两片再生砖墙体(砂浆强度不同),一片烧结普通砖墙体和一片蒸压灰砂普通砖墙体进行了低周往复加载试验,研究了四片墙体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延性以及耗能能力。对比分析表明:再生砖墙体的各项抗震性能指标与烧结普通砖相近,具有较高的承载能力、良好的耗能能力和延性,并且优于蒸压普通灰砂砖;提高再生砖墙体的砂浆强度,可以有效地改善再生砖墙体的各项抗震性能指标;按现行烧结普通砖抗震抗剪承载力计算再生砖墙体的抗剪承载力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4.
对单片砖墙各层墙体的抗震性能进行了研究,分析了各层墙体的实际受力情况,在统计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单片砖墙各层墙体抗震强度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5.
扬州1912餐饮集中区生活记忆馆主体采用钢结构,外围护结构采用清水砖墙,该技术综合运用小尺寸砖和普通砖砌筑柱、梁模壳,将现浇钢筋混凝土柱、梁和钢结构柱、梁及砖砌墙体连接成整体,以有效地提高外围护砌体的抗震性能。该方法的主要施工工序包括:钢筋骨架绑扎、焊接,砖模壳和砖墙砌筑,构造柱、圈梁混凝土浇筑养护。该方法以砖砌模壳代替常规的钢木模板,保证结构安全的同时兼顾了清水墙体外观一致性,降低了施工成本和工期,便于在多层砌体房屋及古建筑加固仿建中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6.
传统砌块作为外墙的装饰材料被广泛采用,逐渐从承重作用转变为饰面作用,其功能性逐渐被削弱.针对传统砖饰面外墙自重大、内层墙体与外装饰墙体连接不稳固、施工工效低的问题,研制了非标准三孔陶土砖,减小砖体尺寸,降低了饰面墙自重.介绍了钢筋穿陶土砖孔组合安装、模块化预制及单元式砌筑、拼装技术,可为类似工程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7.
为提高砖砌体墙的抗震性能,采用高延性混凝土(HDC)对其进行加固,对4片HDC加固砖墙和2片作为对比试件的未加固砖墙进行低周水平往复加载试验,主要研究不同加固形式(构造带加固和面层加固)及墙体砂浆强度对加固砖砌体墙的滞回性能、破坏形态、水平承载力及刚度退化等抗震性能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采用HDC加固可显著提高墙体的承载力和位移延性,延缓墙体开裂和刚度退化,改善墙体的脆性破坏特征;HDC构造带可对砖墙形成有效约束作用,改变墙体的破坏模式。基于试件的破坏形态,提出加固墙体的承载力计算方法,并根据试验结果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8.
冯云 《工程质量》2018,(1):33-37
介绍复合墙体花式页岩砖清水墙的构造及砌筑方法,重点阐述主体结构与保温墙、装饰墙之间的连接构造,以及镂空砖清水墙、双凹型清水砖柱、人字形清水墙的排模和砌筑工艺。  相似文献   

9.
浅谈砖墙体裂缝原因和处理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赖广火 《山西建筑》2009,35(13):137-138
分析了砖墙体裂缝产生的原因,提出了砖墙体裂缝的处理原则,介绍了砖墙体裂缝的处理措施,以解决砖墙体的裂缝问题,保证砖墙体的工程质量和建筑物的安全。  相似文献   

10.
张广泰  于孝军 《工业建筑》2013,43(3):125-128
通过对高宽比为0.7和1.75的4片墙体进行拟静力试验,研究单面格构式钢板加固砖砌体墙后,墙体的破坏特征以及承载力、变形性能等抗震性能的改善情况。其中2片为对比墙,另2片为单面格构式钢板加固墙体。试验结果表明:单面格构式钢板加固砖墙后,高宽比为0.7的墙体承载力提高约50%,高宽比为1.75的墙体承载力基本没有提高,加固后墙体的变形性能得到了较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11.
高性能纤维增强水泥基复合材料(ECC)具有超高的极限抗拉应变,在土木工程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针对量大面广的无圈梁构造柱砖砌体房屋,研发了高效的ECC加固方法,对2片未加固砖墙和2片加固砖墙开展了拟静力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ECC条带加固能显著提高砖砌体墙的抗剪承载力、变形能力和耗能能力,施工工艺可保证ECC条带与砖砌体墙的可靠黏结。加固后无圈梁构造柱墙体的各项力学性能均优于未加固的有圈梁构造柱墙体。  相似文献   

12.
在高校科研及教学实验室建筑中,按其用途,对建筑的隔声、保湿、隔震等方面有不同的要求。除建筑设计中的常规细部作法外,在施工中住住会遇到一些新问题,需要采取特殊的施工方法。一.双道墙墙身构造:计算测试、计量中心等建筑为满足隔声、隔震、保温的要求,设计多采有夹缝空腔墙构造,即双道墙。外侧墙厚240mm,内侧墙厚120mm,两墙中间为60-120mm空气隔声层或轻质保温材料隔层。当墙体高度超过4m时,为保证砖墙砌体的整体稳定性,施工时可将内外两道墙间用240mm单砖间隔拉结砌筑,其具体作法是,沿墙体纵向及墙高方向每隔1m在两墙砌体间以搭桥方式砌一块240mm单砖,类似简化空斗墙。上下层拉结砖应间隔排列。  相似文献   

13.
针对我国既有砖砌体结构抗震性能的不足及入户施工的困难,本文提出了在砌体墙内部水平钻孔、后锚配筋的加固方法;制作了2片加固墙体试件与2片未加固的对比试件,进行低周反复荷载作用下的对比试验;比较两种不同砌筑砂浆等级下墙体的破坏形态、承载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后锚配筋加固方法可以提高墙体的抗剪承载能力,结合试件制作与试验中墙片破坏情况综合考虑,对该施工工艺后续具体实施提出了改进建议;根据砌筑墙体后锚配筋的受力机理,建议后锚加固砖墙墙体的抗剪承载力计算可按照现行规范配筋砌体相关规定进行计算。  相似文献   

14.
砖混结构是以小部分钢筋混凝土及大部分砖墙承重的结构,又称钢筋混凝土混合结构.砖混结构的设计计算性不是很强,主要的是概念设计和构造设计,因为砖混结构的主要承重结构是砖砌墙体,所以砖和砂浆的强度就决定了房屋的强度,本文通过对砖混结构房屋施工中常见的质量问题的分析,提出了相应控制措施.  相似文献   

15.
依托天津高银117大厦工程,利用有限元方法对施工状态下核心筒结构某单片墙体的稳定性进行了分析,该分析考虑了此单片墙体在施工过程中领先楼板最大高度作为墙体稳定的最不利情况,计算分析了3个模型,得到了提高墙体稳定性系数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混凝土板墙加固砖砌体墙的研究与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混凝土板墙加固砖砌体墙的试验过程及现有的承载力计算方法背景。通过对不同形式的10面墙片进行水平低周反复荷载加载试验,研究了砖墙、单双面加固墙片以及震前震后加固墙片的工作性能,分析了砖砌体墙砂浆强度、混凝土板墙厚度、震前与震后加固、单双面板墙加固等因素对原砖墙承载力、刚度以及延性的影响。可看出加固后墙片的抗震性能得到显著提高,双面厚60mm混凝土板墙加固后墙片的抗剪承载力等同于厚120mm混凝土剪力墙。同时,验证了建筑抗震加固规程中承载力增强系数取值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7.
王春 《建筑工人》2006,(1):18-18
我国寒冷地区的房屋,两砖厚的砖墙比较多,在砖砌体施工中,49cm厚砖墙的门窗洞口处普遍存在着组砌方面的技巧问题。在工程实践中,我们根据实际操作方面的问题及规范要求,对49cm厚砖墙的门窗洞口处的组砌方法进行了改进,受到工人们的欢迎,同时也得到监督管理部门的高度评价。一、常规砌法49cm厚砖墙门窗洞口处的砌筑有一种常规砌法。这种砌法具有施工速度快、少打七分头砖、节省材料等优点。但这种墙的内部自下而上有一道长24cm的垂直缝,在一定程度上削弱了墙体的整体结构,如图1所示,在多层建筑或窗间墙尺寸较窄小的情况下,这种组砌形式的危害…  相似文献   

18.
李永新 《建筑工人》2012,33(7):40-41
1.外墙面渗漏原因 (1)砌体砌筑质量较差.水平灰缝砂浆饱满度不足80%,竖缝出现透明缝等,使砖墙内存在渗水通道. (2)穿墙洞、脚手眼嵌补不密实.砖混结构砖墙砌筑时预留支模用的穿墙洞及脚手眼,抹灰前嵌补施工方法不当,洞内未作清理、湿润,用干砖塞入,松动砖抹灰后有裂缝,雨水可从缝隙进入墙体或室内.  相似文献   

19.
我们在工程检查和验收中发现,不少施工单位在底层框架结构抗震粘土砖墙的施工中,采用先浇筑框架混凝土,后砌筑抗震粘土砖墙,墙体顶部与梁接触处立砖斜砌的施工方法。我们认为这种抗震砖墙与框架柔性连接的方法不合理,主要有以下几点理由。1.削弱了传递楼层水平荷载的能力。2.墙顶部斜砖侧砌,允许受力后墙、梁有一定的相对变形。在侧力作用下,由于框架不能紧箍住抗震砖墙,不能有效地阻止抗震砖墙裂缝的进一步发展和限制开裂后块体的错位,会导致抗震砖墙抗侧力大幅度下降,不能起到主要抗侧力构件的作用。3.从施工角度考虑,先浇筑框架混凝土后砌筑砖墙,增加了支模的工作量,也增加了不必要的工程支出。因此,在施工时,应先砌筑抗震砖墙后浇筑框架混凝土,现行  相似文献   

20.
为系统研究混凝土多孔砖砌体结构的受力性能,并为编制CECS 257:2009《混凝土砖建筑技术规范》提供支持,对13片混凝土多孔砖墙体进行低周反复荷载试验,分析混凝土多孔砖墙体的破坏特征、承载能力、耗能能力及滞回特征等受力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多孔砖墙体的破坏方式与普通砖墙体略有不同,主要表现为裂缝有可能产生在砖块内部,而不仅仅产生在砖块与砂浆的交界面上;墙体的承载力较高、耗能能力较好;竖向压应力对墙体的水平承载力影响较大;无构造柱墙体的水平承载力和耗能能力小于带构造柱墙体。基于试验结果,提出了地震作用下混凝土多孔砖墙体受剪承载力及变形能力的计算方法,并给出了混凝土多孔砖墙体的恢复力模型。图10表6参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