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 毫秒
1.
金属互连线层的设计对VLSI成品率有着重要影响 .研究了制造缺陷与互连线层成品率的关系 ,通过关键面积概念说明了在有制造缺陷影响的情况下 ,互连线线宽参数对成品率的影响 .提出了一种基于线宽调整以期降低互连线缺陷关键面积、从而提高成品率的优化模型和算法 ,并通过 4× 4移位寄存器版图单元的线宽优化实例说明了这种互连线宽优化方法能有效提高成品率 .优化实例表明 ,线宽调整能够引起VLSI的开路和短路关键面积发生变化 .在设计规则容许范围内 ,根据实际版图的关键面积特点对互连线线宽进行优化 ,可以降低芯片对制造缺陷的敏感程度 ,从而提高制造成品率  相似文献   

2.
针对基于语义分割的车道线检测方法存在的特征表述模糊、语义信息利用率较低的问题,采用实例分割算法,提出基于改进混合任务级联(HTC)网络的车道线检测方法. 基于HTC网络模型,在主干网络中引入可变形卷积,提升主干网络对复杂环境中车道线特征的提取能力. 改进特征金字塔网络结构,在特征金字塔网络的基础上添加自底向上的低层特征传递路径,引入空洞卷积,在不损失车道线特征信息的情况下增加特征图感受野,利用低层特征中所包含的车道线的精确定位信息,提高车道线的检测精度. 实验结果表明,改进HTC网络模型可以实现车道线特征的鲁棒提取,在复杂道路环境中可以获得较好的检测性能,有效提高了车道线检测精度.  相似文献   

3.
针对栅、源两种场板氮化镓(GaN)高电子迁移率晶体管(HEMTs),提出了一种包含非线性热网络的电热大信号模型。该模型基于电热耦合理论,采用有限元电热仿真方法,提取了两种场板器件的热阻和热容参数,建立了与功耗相关的非线性热网络,并嵌入到改进的Angelov经验模型中;分析了场板结构对微波小信号特性和大信号负载阻抗的影响等。在片测试及仿真结果表明,针对两种场板GaN HEMTs器件,在0~40 GHz频带内,该模型能较精确地预测S参数、输出功率(Pout)、增益(Gain)和功率附加效率(PAE)等参数;为成功地完成电路设计,提供了较为精确的电热大信号模型。  相似文献   

4.
针对片上网络路由器间相邻长互连线串扰导致信号抖动大的问题,基于互连线有效负载解析模型,提出了一种通过相邻信号的比较得到有效负载大小,调整信号驱动强度,从而保持传播延迟时间稳定,抑制信号抖动的方法.与缓冲器驱动模式相比较,在驱动级具有相同宽长比的情况下,当互连线的长度为2mm、宽度和间距均为0.4μm时,信号的相对抖动减小了29.6%,有效提高了长互连线的最高工作频率.  相似文献   

5.
印刷电路板(PCB)上芯片管脚之间的连线,通常采用差分线的形式.当所传输的信号频率很高时,成为一个典型的微波传输线,需要利用混合模式的S参数进行研究.在一般射频(RF)及微波N-端口网络单端S参数基础上,针对差分网络给出并发展了混合模式S参数的表达式和性质.利用Ansoft HFSS软件混合模式S参数设计了PCB上一对包含有互连(过孔)的差分线,并用这个差分线建立了一个差分电路系统,传输速率为3 GB/s的随机数字信号,在接收端提取了相关的接收电压信号和眼图.模拟结果表明,经过总计5英寸长的PCB传输线路后,所接收的信号仍然保持了良好的质量.  相似文献   

6.
针对细胞信号转导网络的数学模型结构复杂、强非线性以及实验测量数据存在极大不确定性的特点,采用扩展卡尔曼滤波技术,将模型参数作为随机过程的状态估计量,构造相应的卡尔曼滤波方程进行参数估计.以肿瘤坏死因子诱导的核转录因子κB信号转导网络为例,对系统模型的未知参数进行辨识.结果表明该方法能够从噪声数据中提取有效信号,从而有效地识别参数,为解决复杂信号转导通路参数辨识中的不确定性问题提供了可靠的理论方法.  相似文献   

7.
为了确定开式模锻中力学参数与模具型腔几何参数之间的关系,采用精确作图法得到了锻靠阶段初期的临界滑移线场模型,并用数值分析方法确定该模型中变形几何参数与滑移线场参数的相互关系,根据滑移线场相关理论进行力学分析,确定这一特定时段的应力场以及变形力分布.该临界数值分析模型的建立为确定锻靠阶段变形区的形状与尺寸,进而求解应力场、变形力分布提供了量化的理论基础,并为运用此方法建立模锻过程其他特征时段的力学模型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8.
GA优化的RBF神经网络外骨骼灵敏度放大控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改善外骨骼机器人灵敏度放大控制(SAC)性能,结合遗传算法(GA)与径向基函数(RBF)神经网络建立在线计算外骨骼机器人的精确动力学模型.用GA优化RBF神经网络的中心矢量与基宽度,并对RBF网络的权值实时更新,在线学习外骨骼机器人动力学模型中的参数矩阵,进一步推导出SAC控制律.仿真结果表明:GA优化后的RBF网络,可以在线学习外骨骼的动力学模型,基于该模型的SAC能够实现精确的人体轨迹跟踪,相比于优化前,人体轨迹跟踪误差以及人机交互信息会快速减小并收敛到0的微小邻域内,可实现人机协调运动.  相似文献   

9.
针对多目标跟踪等一类复杂问题的快速处理需要,给出了一个并行计算机的体系结构,它的互连网络实现了PE间拓扑结构的全互连.该系统能够有效地在多任务状态下工作,并具有良好的可伸缩性.通过对实际并行计算机系统的性能测试,表明该系统设计先进、性能优越  相似文献   

10.
针对反馈系统被控对象精确辨识和控制器优化相互依赖的问题,提出了二者同步优化的FRIT设计方法.采用参数化方法将对象辨识和控制器优化转换为基于共同参数的优化问题.利用FRIT方法通过一组实验数据就可实现关键参数的优化配置.为了解决评价函数最优解搜索过程中的非线性问题,引入CMA-ES方法来简化复杂的计算过程,并以此保证算法在仿真计算中的有效性.算例验证了设计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为反馈控制系统中对象的精确建模和控制器的优化同步提供了思路.  相似文献   

11.
VDSM工艺下,芯片的高速、高集成度趋势使电磁耦合作用不客忽略;而电感效应的引入则使VLSI设计和验证变得复杂.利用HALO规则划分互连寄生电感交互作用域,将一类基于BP网络的并行导体电感计算方法(NNIE)应用于RLIE的环电感分段计算,提出一种快速获取布置于多层平行电源/地网络内的信号线上频变电感参数的方法.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能有效实现电感参数估计,可作为片上关键线网设计的有效向导.  相似文献   

12.
随着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互连线寄生电容已经成为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延时和噪声的主要来源。提出并实现了一种基于电荷测量技术的互连寄生电容测试结构。利用这种结构可研究互连线和相关介质的几何尺寸变化,并可反馈应用到器件的可制造性设计和工艺模型的建立中去。  相似文献   

13.
该文介绍了BSIM3模型直流参数提取的过程以及在RF下模型的改进情况。首先简要介绍了BSIM3模型的发展情况,然后根据BSIM3用户手册。对BSIM3的一些直流参数进行了提取以及优化,同时给出了参数优化后的仿真曲线与测试曲线的对比。随着器件工作频率的提高,原有的模型不能满足电路设计精度的要求,该文对BSIM3模型进行了改进,增加了栅极电阻模拟分布传输线效应和非准静态效应;增加衬底电阻网络,减少高频情况下对Y12,Y22参数的影响;增加电感和电容模拟引线以及各极之间的寄生效应。最后给出了模型改进前后与测试的S参数的对比曲线。  相似文献   

14.
为解决高性能集成电路设计中互连延时估算精确较低的问题,在分析互连温度分布的基础上,提出一种考虑非均匀温度分布效应的互连延时模型,该模型基于电感转化为等效电阻的思想,将互连电感效应整合到所提模型中.针对65 nm工艺,讨论3种典型的非均匀温度分布以及电感效应对互连延时的具体影响,以电路模拟程序Hspice为参照,将所提模型与同类模型进行比较,仿真结果显示本文模型更为精确,最大误差不超过3.3%.同时本文模型具有闭合的解析形式,公式简洁,可有效地提高计算效率.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以实际用户案例为基础,对调度交换机与马可尼PCM设备互连过程中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解决方案,以供有同类需求的用户参考。调度交换机与PCM设备连接时,其主要信令是通过2M电路中的ABCD信令码传送,本文分析了马可尼PCM设备的信令表,并基于实例,对交换机上实现方案进行了说明。此方案也可用于其它厂家PCM设备互连时使用。  相似文献   

16.
我国盐湖卤水中锂资源储量丰富,具有很好的开发利用前景.为了加快盐湖碳酸锂产业的发展,为我国提供紧缺的碳酸锂资源,我国科技工作者在盐湖提锂基础研究领域取得卓有成效的成果,但其产业化进程却发展缓慢,主要原因是过去对该领域重视不够、技术投入少,目前所采用工艺都存在各自的局限性:沉淀法受盐湖卤水性质影响较大,仅适合低镁锂比的卤水,应用范围受到限制;煅烧法能分离镁锂,但生产过程中产生氯化氢气体容易腐蚀设备,而且蒸发水量较大,能耗高,需对节能减排、环境保护和降低生产成本等方面进行改进;膜技术在反渗透浓缩过程中,膜易出现堵塞或损坏现象,且使用膜的成本较高,需要优化操作条件,稳定生产流程;离子吸附法处理卤水量大,其水耗、树脂消耗、动力消耗相应增大,特别是在淡水资源比较贫乏的地区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同时在生产过程中导致树脂中毒和破碎等问题还需解决.所以,我们加强盐湖学基础研究的同时更应加快提锂技术的产业化进程研究.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两个正交试验设计优化工艺问题,应用零成分搜索法对其进行数据分析。对苦参碱聚丙烯酸树脂微球的制备工艺试验和荷叶黄酮的乙醇提取工艺试验数据进行了分析。从两个实例看出,零成分搜索法与传统优选法不仅结果保持一致,并且提供了更多关于试验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大规模环境下基于图优化SLAM的图构建方法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分析总结了基于图优化同步定位和地图构建(SLAM)前端图构建过程的各种方法.对现有SLAM研究方法进行分类,指出基于Kalman滤波器、粒子滤波器、图优化方法的优缺点;重点介绍SLAM问题的3种图建模方法,即动态贝叶斯网络的图建模方法、基于因子图的建模方法、基于Markov随机场的建模方法;对图优化SLAM方法前端图构建的核心环节——帧间数据关联和环形闭合检测方法进行了分析;讨论了特征提取、特征匹配、运动估计、环形闭合检测等方面的最新研究成果.  相似文献   

19.
随着集成电路的制造工艺和工作频率已经进入了深亚微米和吉赫兹时代,片上系统核间互连总线的串扰测试已经成为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对片上系统核间互连总线特征的研究,提出了一种面向测试的片上系统核间互连总线的约简算法.该算法首先对核间互连的拓扑结构进行描述,建立互连关系矩阵,并以受害线为根结点构建互连关系分级树,根据测试精度去掉多余的攻击线.其次,根据互斥算法对包含三态双向驱动源的互连线进行筛选,确定施加激励的互连线.经过约简后的互连网络可根据测试矢量生成算法生成测试矢量集.该算法使生成的测试矢量集大大缩小,并提高了测试效率.  相似文献   

20.
基于等效Elmore延时模型和RLC互连的工艺角分析,提出了工艺波动致RLC互连延时快速极值分析方法,可以用于由工艺波动引起的RLC互连延时变化的最好情况和最坏情况分析.采用该方法针对68nm,45nm,36nm和25nm工艺节点进行了仿真验证.结果显示,这种新方法误差小速度快,与HSPICE相比误差小于7%,可以应用在快速静态时序分析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