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青花釉里红又名釉下红,用铜红料在瓷器坯胎上描绘纹饰,然后罩一层透明釉,在1200℃左右的还原焰中一次烧成,铜发红色,又在釉下,故名“釉里红”。纯正的铜红釉色彩华丽、气氛热烈.深受欢迎。但它的陶瓷制作工艺也是相当的复杂。  相似文献   

2.
采用陶瓷行业常用的高岭土、长石、石英、石灰石或方解石作为制釉的主要原料,通过三角配料法、单因素试验法调整铜红釉配方,试制了一种新式铜红釉.并研究了基础釉原料配比、釉层厚度和烧成气氛等工艺条件对釉面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基础釉中钾长石用量为30wt.%、石灰石用量为20wt.%、白云石用量为10wt.%较合适;釉层厚度为1.5~2mm较佳;烧成气氛以还原焰为宜.  相似文献   

3.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发色鲜艳、着色力强、呈色稳定、烧成率高的特点。  相似文献   

4.
“郎窑红”简称“郎红”,釉层较薄色如鸡血称鸡血红,釉层较厚、色彩深艳,犹如初凝牛血seger(塞格尔)称为牛血红。郎红釉是我国名贵的传统铜红釉之一。它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高温烧成,由于对烧成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其烧造的历史较钧红、祭红都晚,到十八世纪初才开始露头。  相似文献   

5.
“郎窑红”简称“郎红”,釉层较薄色如鸡血称鸡血红,釉层较厚、色彩深艳,犹如初凝牛血seger(塞格尔)称为牛血红。郎红釉是我国名贵的传统铜红釉之一。它是以铜为着色剂,用1300℃高温烧成,由于对烧成气氛温度要求很严烧制一件成功的产品非常困难。其烧造的历史较钧红、祭红都晚,到十八世纪初才开始露头。  相似文献   

6.
通过在釉中引人SiC还原剂,成功地试制出氧化气氛下1 200℃烧成,适合各类艺术瓷装饰的铜红釉配方;实验研究了还原剂影响结果,并且讨论分析了SiC、CuO、SnO2等添加剂的作用机理,确定了它们的最佳加入量.  相似文献   

7.
介绍了用普通釉原料,生产优质郎红釉的过程,并对配方、工艺方法对郎红釉的着色影响进行讨论。  相似文献   

8.
青花瓷是中国瓷器的主流品种之一,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不完全燃烧理论在铜红釉烧成气氛研究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在铜红釉烧成气氛的研究中,应用了不完全燃烧理论,详细推导了其计算过程。结果表明:用不完全燃烧理论确定铜红釉烧成气氛是切实可行的;该理论对实验陶瓷烧成过程,特别是对气氛敏感的在还原气氛下烧成的颜色釉生产指导性意义和控制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正>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 andwhite 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釉下彩的一种。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呈色稳定的特点。  相似文献   

11.
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研究了仿制的铜红袖的着色机理。结果表明.在同一配方中,铜红釉的表观色调主要由釉面上的铜离子状态决定,它与烧成制度有关。较理想的铜红釉中铜离子主要以CU+和Cu°形式存在,还与二者的比例有关。  相似文献   

12.
谈谈青花瓷装饰艺术的传承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顶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等品种。  相似文献   

13.
以铁、铜氧化物为着色剂,通过改变基础原料组成,在相同的烧成气氛下成功制备出红紫、蓝紫等色釉及复色花釉。以三角配料实验法、扫描电子显微镜、能谱分析、色度分析等分析了铁铜色釉的呈色物理化学原理以及釉的组成、烧成制度对釉面呈色的影响。结果表明:在相同的烧成气氛下,偏红色釉相比偏蓝色釉SiO_2含量较低而碱土金属及碱金属氧化物含量较高;铜红色和红紫色釉的差异仅仅是由于后者的成分中含有磷酸盐阴离子;当Ca_3(PO_4)_2被引入釉中,微纳米尺寸短程序分相结构形成结构色,同时聚集在微相中的Fe_2O_3高温下分解为Fe~(2+)和气泡,形成蓝色或其他颜色花纹;由于铜和铁着色元素具有多种着色特性,工艺参数与基础成分的微小变化使得釉面颜色和色调发生相应变化形成窑变现象;釉中多种化学色耦合了微纳米结构呈色,使釉的着色现象更为复杂多变,也因此增加了窑变的几率与呈色的特异性。  相似文献   

14.
青花瓷通俗简称青花。青花瓷是用含有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胎上描绘纹饰,再施以透明釉(灰釉),经1300度的高温用还原焰气氛烧造使色料充分渗透于坯釉之中,呈现青翠欲滴的蓝色纹饰。氧化钴作着色剂的青花料(最有名的苏麻离青)烧成后普遍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具有庄重典雅,浑厚天成的艺术特性。  相似文献   

15.
信箱     
问:请谈谈标牌釉下脚料如何再生利用? 答:生产标牌时主要使用红釉和蓝釉。标牌蓝釉和红釉中的着色原料主要是。氧化钴、镉红和镉黄,成本较高。采用现在的生产工艺进行生产,约有1/3的釉损耗,其中大部分成为下脚料,而这些下脚料仅掺进了一些杂质,把它们作为废料简单地处理掉,既浪费又造成污染。经试验,把这些釉简单处理即可作喷花色粉,实现再生利用。 我厂现时生产标牌所用的标牌蓝釉主要成分有  相似文献   

16.
王青 《景德镇陶瓷》2012,(1):190-192
引言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简称青花,属釉下彩瓷。青花瓷是用含氧化钻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钴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原始青花瓷于唐宋已见端倪,成熟的青花瓷则出现在元代景德镇的湖田窑。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  相似文献   

17.
铜红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俞康泰  毛婕 《佛山陶瓷》2002,12(12):34-36
本分析了铜红釉的化学组成,组成与釉呈色的关系;讨论了铜红釉难以烧成的根本原因,分析了生产工艺对铜红釉呈色的影响,介绍了几种现代铜红釉的曲型配方及生产工艺要点;对铜红釉的呈色机理作了初步探讨。  相似文献   

18.
青花瓷又称白地青花瓷器,英文名Blueaiid White Porcelain,它是用含氧化钴的钴矿为原料,在陶瓷坯体上描绘纹饰,再罩上一层透明釉,经高温还原焰一次烧成。钻料烧成后呈蓝色,具有着色力强、发色鲜艳、烧成率高、呈色稳定的特点。目前发现最早的青花瓷标本是唐代的;成熟的青花瓷器出现在元代;明代青花成为瓷器的主流;清康熙时发展到了项峰;明清时期,还创烧了青花五彩、孔雀绿釉青花、豆青釉青花、青花红彩、黄地青花等品种。  相似文献   

19.
<正>宋代的钧窑使用铜的氧化物为着色剂,在还原氛围中烧成的铜红釉,称钧红。钧红是最早的红釉,其时的釉料装备不行精密、精确,除了铜以外,还混杂着别的金属氧化物。因而钧红釉具有红里泛紫的色彩,近乎玫瑰花、海棠花的紫赤色,所以又称为"玫瑰紫"和"海棠红"。钧红成品中,还常出现红、兰、紫三色互相交错、如火如霞的艳丽画面。钧红釉的创制,为陶瓷的装修技能拓荒了一个新的境界,明代的宝石红、霁红,清代的郎窑红、桃花片及一些窑变釉的出现,都与钧红有关。豇豆红是一种呈色多变的高温色彩釉,是清康熙时的铜红。为釉中贵重种类之一。釉色浅红,釉面多绿苔点。这种绿色苔点本是烧成技能上的缺陷,但在浑然一体的淡红中,掺杂点点绿斑,反而显得幽  相似文献   

20.
祭红釉是铜红釉中的一种,釉色深沉,釉面光润,釉中无龟裂纹理、不流釉、不脱口、不开片,是一种名贵釉。笔者以釉果、氧化铜、石英、方解石、长石、石灰石、高岭土、玻璃粉、碳酸钡、氧化锌等为主要原料,采用还原气氛烧成,研制出呈现出血红色且表面光滑的祭红釉。采用单因素实验法探讨配方组成对祭红釉釉面效果的影响,最终获得了釉面效果较佳的祭红釉。研究结果表明:祭红釉釉面效果较佳的配方组成(wt%)为:碳酸钡10、石英22、方解石2、氧化铜0.7、釉果23、长石12.5、玻璃粉4、石灰石13、氧化锌6、高岭土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