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9种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化的热力学性质,并考察了温度与分子结构对胶束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化是一个自发过程,主要来自熵驱动,温度升高不利于胶束化,且标准熵变对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贡献有下降趋势,标准焓变对标准吉布斯自由能变的贡献有增大趋势;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在水溶液中胶束化存在焓熵补偿现象,焓熵补偿温度均在(307±2)K范围内,基本不随阴-非离子型Gemini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的改变而变化,随联接链增长或氧乙烯结构单元数目的增加,形成胶束的能力与稳定性均提高,随温度的升高,形成胶束的能力与稳定性均下降;临界胶束浓度的对数与联接链长度呈线性关系。  相似文献   

2.
本文采用电导法研究聚丙烯酰胺(PAM)与十二烷基磺酸钠(SDS)的相互作用。发现在NaCl溶液中,PAM与SDS形成络合物;而在纯水中却观察不到络合物的形成。不论在纯水中或在NaCl溶液中,当形成SDS的正常胶束后,PAM的存在可使胶束的解离度降低。由此推论:PAM与SDS的相互作用可能有两种机理,一种是在NaCl溶液中,当SDS浓度较小,SDS分子以疏水作用结合在PAM链上,形成络合物;一种是当SDS形成正常胶束后,PAM吸附于胶束“表面”,导致胶束解离度降低。  相似文献   

3.
链烷醇对烷基磺酸钠胶束性质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用电导法和稳态荧光法研究了正戊醇、正己醇与正庚醇对十二烷基磺酸钠(AS)胶束的形成、胶束内的微极性、AS-醇混合胶束的聚集数(Ns,NA),和胶束电离度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AS的CMC和随醇浓度增加经历一最小值,而α则有最大值.但在所研究的AS浓度范围内,对戊醇则观测不到的最小值和α的最大值.以上最小值和最大值所对应醇的浓度依下列次序减小:正戊醇>正己醇>正庚醇.上述结果利用胶束增溶的醇对表面电荷密度和“栅栏”层介电常数的影响进行了解释.  相似文献   

4.
多元醇类表面活性物质的浊点行为在钻井液中的应用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介绍了近期多元醇类表面活性物质的基本物理化学性能研究,如临界胶束温度CMT、临界胶束浓度CMC、浊点行为及影响因素.对于多元醇型非离子表面活性物质,随浓度升高,临界胶束温度逐步降低;多元醇的临界胶束浓度随温度增加急剧下降;多元醇的浊点不仅取决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分子结构,而且受添加物(如无机电解质、极性有机物、表面活性剂、多元醇等)的影响很大,同时与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也有关系.研究了温度对多元醇钻井液体系润滑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多元醇类表面活性物质作为钻井液润滑剂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5.
从三元相图出发,通过测定AS(十二烷基磺酸钠)-丁醇-水的胶束区域的变化,研究温度和盐度对AS胶束增溶能力的影响。结果表明温度对AS胶束增溶能力的影响分为二个阶段,在0—32℃其增溶能力迅速上升,在33—60℃其影响甚小。所用的电解质为NaCl,CaCl_2和AlCl_8,浓度为0.2—2N,试验温度为30℃。外加电解质对胶束中的表面活性剂产生盐溶和盐析作用,使AS胶束增溶能力显着下降。三种价态的反离子,其影响大小的顺序为Al~(+++)>Ca~(++)>Na~+。对上述结果进行了理论上的解释和探讨。  相似文献   

6.
 应用表面张力法研究了2,4-二甲基-5-(1’-丁基)癸基苯磺酸钠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热力学性质,分别考察了温度、无机盐和短链醇对2,4-二甲基-5-(1’-丁基)癸基苯磺酸钠在水溶液中形成胶束的影响。结果表明,2,4-二甲基-5-(1’-丁基)癸基苯磺酸钠在水溶液中的胶束化过程是一个自发的过程,温度升高先是有利于胶束的形成,而后又不利于胶束的形成;无机盐的加入促进了胶束的形成,且反离子价态数和浓度越大,越有利于胶束形成;短链醇的加入促进了胶束的形成,且醇烷基碳原子数越多,越有利于胶束的形成,但乙醇的加入却不利于胶束形成,甚至无法形成胶束。  相似文献   

7.
对反胶束体系增溶水进行了研究,比较了阴离子型、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反胶束溶液的增溶水量。结果表明,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反胶束溶液的增溶水量比阳离子型和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形成的反胶束溶液增溶水量大。增溶水量较大的反胶束体系适合于萃取大相对分子质量的水溶性物质,增溶水量较小的反胶束体系可用于萃取小相对分子质量的水溶性物质。  相似文献   

8.
天然气净化装置胶状堵塞物形成原因与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胶状堵塞物影响装置正常运行是天然气净化过程中的生产难题,为了解决此问题,开展了胶状堵塞物形成原因研究。通过进行胶状堵塞物组成分析、胶状物形成与分解实验、胶状物形成机理研究实验,明确了长链羧酸与钠离子是导致胶状堵塞物形成的关键组分,提出了胶状堵塞物形成机理:脱硫溶液中的C12及C12以上的长链羧酸钠形成胶束后,胶束的相对分子质量达到10 000以上,胶束间的吸引力足够大而相互连接;另一方面,长链羧酸钠部分电离使胶束表面带负电,各胶束因带相同电荷而相互排斥。当胶束间排斥力与吸引力达到平衡时,胶束不再自由运动,被束缚在相对固定的位置,形成立体三维网状结构将水溶液包住使其失去流动性,呈半固体状。  相似文献   

9.
非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与驱油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驱油表面活性剂与非离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协同效应.表面活性剂之间的复配效果不仅与表面活性剂之间能否形成紧密的混合胶束有关,而且与油相性质如碳数、分子结构及水相性质如矿化度及电解质组成有关.当油相碳数较低时,Tween类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亲油基在界面上插入油层较浅,在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混合胶束时其庞大体积的亲水基在水相中插入较深,对混合胶束形成的空间位阻作用较小,因此可形成较紧密的胶束而改善界面活性.Tween 80由于其亲油基碳链较长,在和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形成混合胶束时,其庞大体积的亲水基离得较远,对混合胶束形成的空间位阻作用较小,而使减小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离子端电荷间静电作用的屏蔽效应居于优势,因而界面活性有较大改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加入阴离子表面活性剂中由于其正负离子之间的引力使胶束更加紧密,界面活性得到改善,但只发生在矿化度较低的情况下.当矿化度较高时,反离子浓度增加,从而压缩表面活性剂的双电层,减弱了表面活性剂离子头上电荷对周围表面活性剂离子头的电荷作用力.  相似文献   

10.
为揭示温度对阴离子型表面活性剂在临界胶束浓度时的理化性质和胶束结构稳定性的影响规律,测定了十二烷基硫酸钠(C_(12)H_(25)SO_4Na)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C_(18)H_(29)NaO_3S)溶液的表面张力、泡沫半衰期和黏度等性能参数,研究了这两种表面活性剂溶液的黏度活化能、胶束化标准焓变和标准熵变等物理化学性质。结果表明,常温时,C_(12)H_(25)SO_4Na和C_(18)H_(29)NaO_3S的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0.008和0.002 mol/L。随着温度的升高,两种表面活性剂的表面张力和泡沫半衰期均呈指数型下降,黏度呈线型下降。C_(18)H_(29)NaO_3S的黏度活化能是C_(12)H_(25)SO_4Na的1.96倍,但C_(12)H_(25)SO_4Na降低表面张力的效率和吸附趋势均大于C_(18)H_(29)NaO_3S,其标准胶束化自由能和标准熵变均大于C_(18)H_(29)NaO_3S,更容易产生胶束,且胶束结构更稳定。  相似文献   

11.
清净剂晶型分布对碱值分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孙枫  徐宏坤  宋美卿 《润滑油》2005,20(5):35-38
介绍清净剂晶型判定方法,论述清净剂胶体粒子晶型结构对碱值测试的影响,探讨相关润滑油碱性组分分析测试中异常现象的本质,通过理论分析提出解决办法,并对9种船用油进行实际测定验证,结果良好。  相似文献   

12.
沥青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研究,以胶骨体积比和矿粉体积浓度为参数较为合理。沥青混凝上的各种性能主要由沥青用量控制。矿粉对沥青混凝土性能的影响较小,其主要作用是调整沥青混凝土的粘度,以便使配合比在工程中实现。在实际工程中应严格控制沥青用量,性能调整以沥青为主。施工配合比调整以矿粉为主。  相似文献   

13.
注水开发过程中变差函数的变化及孔隙度变化规律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不同微相的孔隙度在开发过程中的变化规律是不一样的。丛聚型河道中,开发初中期孔隙度分布明显受单河道的大小和形状控制,注水开发过程使得粘土矿物被带走,并消除了河道之间的高含泥屏障,致使开发后期孔隙度的次变程加大,平面上的分布更趋广泛,但纵向上非均质性加剧。对离散型河道而言,由于孔隙度的高值区仅分布于离散的河道内,注水过程并不能改变河道的形状,因此,尽管河道侧缘的储层性质有所改观,平面上孔隙度的分布基本不受注水开发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夏江海 《石油物探》1985,24(3):65-71
本文以极简单的数学推导,给出了正常重力垂直梯度的实用表达式,并对其精度作出了评价.本文还从数学上严格证明了如下结论:正常重力垂直梯度随地理纬度的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5.
刘枫林 《润滑油》2003,18(4):33-35
利用酯化反应和聚合反应合成各种不同化学结构的PMA降凝剂小样,考察了在各种基础油中的降凝效果,重点探讨了PMA降凝剂的分子量和酯基侧链碳数分布等化学结构对降凝效果的影响,对提高我国PMA降凝剂的技术水平具有一定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石油化工装备研究的展望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着重讨论了近一个时期内,有关我国石油化工装备技术中值得重视的几个发展趋势。包括装置的大型化及设备的高负荷;针对节能降耗所开发的新型高效设备;从装备上保证装置的长周期安全生产;重视开发新型三废治理装备技术;应用新的化学工程开发新的高效设备。  相似文献   

17.
从热力学理论讨论烃类的演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地质体中的石油,处于一种特殊的介质内,在漫长的地质历史时期,由于埋藏深度的增加,受着较高的温度和压力的影响,发生着改变石油成分和性质的种种演化。可以说,压力与温度是影响石油性质的主要因素。石油成分的变化,是一种化学变化。而热力学在解决化学变化方向上的正确性,已为许多化学实践所证实。本文以热力学理论为基础,侧重于压力因素的定性对比,结合我国湘中地区古生界碳酸盐岩等方面的资料,探讨石油的演化。初步研究表明,地层压力是石油演化中的一个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8.
为了提高盆地定量分析的精度,必须在模拟过程中尽量采用动态参数,但如何准确获取各种动态参数是当前盆地分析模拟研究中的难点之一.在对“动态参数”的概念及其3种获取方法进行详细论述的基础上,提出了能更加准确地校正时间因素对各种模拟参数影响的“时间校正系数”概念,并以孔隙度为例,对其确定方法作了详细的阐述.“动态参数”和“时间校正系数”概念的提出和确定对盆地定量分析,特别是含油气盆地内各种演化史的深入研究会起到一定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水合物成核动力学研究现状   总被引:20,自引:2,他引:18  
概述了水合物对石油天然气工业及环境、气候、能源等方面的影响。对成核概念作了简要介绍,主要阐述了成簇成核模型、界面成核模型、随机水合物成核与界面成簇模型、反应动力学模型、双过程水合物成核模型等几种不同的水合物成核微观机理,并简单介绍了有关的成核过程关联式及对水合物成核的测量情况。针对目前水合物研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有关水合物成核动力学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20.
渤海湾盆地胜坨油田二区储层微观渗流场演化研究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该文以长期注水开发的胜坨油田二区沙二段储层为例,应用岩心分析及实验室渗流物理模拟的数据,从岩石的润湿性、孔隙结构和相对渗透率等3方面的变化,研究长期注水开发储层的微观渗流场演化规律。研究认为,随注水开发程度加深,储层岩石润湿性、亲水性逐步增强;储层孔隙结构的演化趋势是孔隙均匀程度变好、喉道均质程度增高和孔喉连通性及控制流体流动能力变好;束缚水饱和度呈上升趋势,残余油中水相相对渗透率呈下降趋势,但变化不大。储层渗流场的演化控制和影响着储层中剩余油的数量及空间分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