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弥补煤矿矿区地质勘探资料不足的缺陷,介绍了地质雷达技术探测煤矿地下断层的原理,并利用pulse EKKO 100型地质雷达对煤矿井下断层进行了现场实测。实测结果验证表明:地质雷达技术可以对煤矿井下断层的适宜标志层的位置进行探测,准确确定断层的位置。这一技术为有效地预防煤矿突水事故及采掘设计提供了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2.
为了预防煤矿突水事故的发生,常采用井下定向钻进测量技术对不同地质情况的煤矿进行测定,定向钻进技术具有探测方便、钻孔效率高、精确性高等特点。新景煤矿7211工作面对采空区内的水、采空区边界探查、松散层水探放等位置采用了定向钻孔测量,补充和完善了本矿井测量不同地质构造下水害隐患治理手段,保障了矿井的安全生产。  相似文献   

3.
突水是矿山的主要灾害之一,矿井突水一般来势凶猛,常会在短时间内淹没坑道,给矿山生产带来危害,造成人员伤亡。在富水的岩溶水充水的矿区及顶底板有较厚高压含水层分布的矿山区,在构造破碎的地段,常易发生矿井突水。但只要查明水文地质条件,采取措施,矿井突水是可以预防和治理的。山东霄云煤矿1313工作面突水水量大,而工作面无钻孔,两顺槽掘进中发现的9条断层也不导水,判断不是钻孔、断层导水。突水事故发生后,通过水位、水温及水质化验分析,确定为奥灰水,导水通道为隐伏陷落柱。通过对突水点进行盖帽封堵、对突水通道进行注浆封堵,有效地封堵了过水通道,并满足了《煤矿防治水细则》的要求。  相似文献   

4.
兖州矿区南屯煤矿曾发生14次井下突水事故,最大突水量为413m^3/h。作者详细分析了南屯矿井涌水规律及突水特征,将突水划分为导水断层突水、向斜突水及采动裂隙波及红层突水三种类型,并根据各自的突水特征,提出了防治水工作的建议。  相似文献   

5.
南方煤矿特殊开采条件下的突水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南方煤矿特殊开采条件下,其断层岩溶突水具有与北方煤矿不同的特点,开展南方煤矿岩溶突水的机理与相关对策研究是非常有必要的.探讨了南方岩溶矿区开采及地质特点,得出了南方岩溶突水是由于断层和隔水煤岩层厚度等原因引起的;以一现场突水为例,分析了突水原因,并从理论上进行防水煤岩柱合理宽度的验算;针对南方岩溶矿区的突水特点,从技术和管理上给出了防治突水的基本对策.  相似文献   

6.
井下水文地质钻孔施工过程中常发生钻孔突水事故,钻孔突水处理难度较大且极易造成严重不良后果。鉴于此,顺和煤矿应用了疏水让压下设套管技术处理钻孔突水事故,实践表明该技术能够迅速、安全、可靠地解决钻孔突水难题,并且能够起到保护钻孔结构完好、延长钻孔使用寿命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采矿中频繁发生的突水事故严重威胁了煤矿的安全生产。针对兖州矿区杨村煤矿的10605工作面16_上煤层底板突水事故,分析了杨村煤矿地区的地质概况、水文地质条件,得出煤层底板含水层的富水性及水头压力对突水的影响机理。  相似文献   

8.
汶龙镇煤矿含煤地层为二叠系龙潭组,上覆侏罗系火山沉积岩,深部隐伏有燕山期高生热率花岗岩体。矿区构造复杂,主干断裂规模较大,活动剧烈,次生断层发育。矿井生产时井下温度较高,矿井突水温度高达37℃,说明存在地热异常。综合研究分析认为矿区具有较好地热资源前景,建议进一步开展工作。通过对已关闭矿山汶龙镇煤矿的地质资料综合分析,并进行采样测试,阐述了矿区的地质概况及地热地质特征。  相似文献   

9.
北辛窑煤矿发生多次涌水事故,为煤矿生产建设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本文以该矿南翼大巷突水事故为研究对象,分析涌水情况特征,并利用地质分析与地球化学分析方法对奥灰水钻孔水质和突水机理进行分析,判断南翼大巷突水水源为奥灰水,为下一步采取防治水措施提供了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0.
煤矿水患是矿山的主要致灾因素之一,断层作为矿山水害发生的主要突水通道,对矿山安全生产造成严重威胁。燕子山煤矿断裂构造发育,采用地质雷达探测技术,确定了在巷道掘进过程中,断层F6在掘进巷道北侧10~16 m出现,在理论位置北侧的10 m左右,为矿山安全生产提供地质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