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采用界面自组装聚合法,用FeCl<,3>,作氧化剂,成功制备了掺杂态导电聚苯胺纳米材料.通过TEM和电导率测定手段对形貌和导电率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利用该法可以合成掺杂态导电聚苯胺纳米材料.通过不同浓度甲酸和不同种类表面活性剂的掺杂,均可以调控纳米材料的形貌,并可改善掺杂态聚苯胺的导电率.由电导率的测定结果可知甲酸和表面活性剂的掺杂进一步提高了聚苯胺的电导率.  相似文献   

2.
碘掺杂聚苯胺催化剂催化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自制的单质碘掺杂聚苯胺(I2/PAn)为催化剂,环己酮和乙二醇为原料,合成了环己酮乙二醇缩酮。探讨了碘掺杂聚苯胺催化剂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较系统地研究了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产物收率的影响。实验表明:碘掺杂聚苯胺是合成环己酮乙二醇缩酮的良好催化剂,在酮醇摩尔比1:1.6,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0.2%,环己烷为带水剂,反应时间1.0 h的优化条件下,环已酮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90.1%。  相似文献   

3.
以多聚磷酸为掺杂剂,苯胺为单体,通过过硫酸盐氧化聚合方法制备了掺杂态聚苯胺。采用L25(56)正交设计方案,考察了各因素对掺杂态聚苯胺产量和电导率的影响。使用红外光谱、透射电镜、扫描电镜、热重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掺杂态聚苯胺的最佳制备条件为:反应温度15℃,n(过硫酸铵)∶n(苯胺)=1∶1,n(多聚磷酸)∶n(苯胺)=2∶1,反应时间2h,过硫酸铵滴加时间60min,多聚磷酸初始反应浓度1.5mol/L。该掺杂态聚苯胺的结构呈纳米纤维状,并以一种松散方式构成类似棉花状的团絮形态。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和热稳定性。  相似文献   

4.
聚苯胺的掺杂及其导电性能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合成出了本征态聚苯胺(EB)和掺杂态聚苯胺(ES),研究了p-甲苯磺酸掺杂剂用量和模压温度对ES电导率的影响,结果表明,ES的电导率随p-甲苯磺酸掺杂剂用量的增加和模压温度的提高而增大。红外光谱表征结果表明,掺杂主要发生在醌式氮原子上。  相似文献   

5.
硅钨酸掺杂聚苯胺催化剂催化合成丁酮1,2-丙二醇缩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硅钨酸掺杂聚苯胺 (H4SiW12 O40 /PAn)催化剂的制备 ,并用此催化剂使丁酮和1 ,2 -丙二醇反应合成了丁酮 1 ,2 -丙二醇缩酮 ;探讨了硅钨酸掺杂聚苯胺催化剂对缩酮反应的催化活性 ,较系统地研究了原料摩尔比、催化剂用量、反应时间诸因素对产品收率的影响。在 1 ,2 -丙二醇与丁酮的摩尔比为 1 6∶1 ,催化剂用量为反应物料总质量的 1 0 % ,环己烷为带水剂 ,反应时间1 0h的优化条件下 ,丁酮 1 ,2 -丙二醇缩酮的收率可达 80 0 %。  相似文献   

6.
结合有机质子酸掺杂,通过化学氧化聚合的方法得到了油溶性的聚苯胺。得到的聚苯胺在Ⅰ类基础油中有良好的溶解分散性能和贮藏稳定性。防锈测试结果表明,油溶性的聚苯胺与合适添加剂复配后,表现出十分优异的防锈性能,与黏度指数改进剂OCP复配(即提高油品体系黏度),能显著提高润滑油的电化学性能;与羊毛脂镁皂复配,在<10%的总加剂量下,盐雾防锈期能达到15天。  相似文献   

7.
掺杂态聚苯胺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氧化法合成了导电高分子聚苯胺(PANI),研究了氧化剂过硫酸铵(APS)与苯胺(ANI)单体的物质的量之比对PANI的结构与性能的影响。用3种掺杂剂盐酸(HCl),对甲苯磺酸(TSA)和三氯化铁(FC)掺杂本征态聚苯胺(EB),并且通过傅立叶红外(FTIR)和热重分析(TGA)研究了掺杂态PANI的掺杂程度、导电性及其热稳定性。结果表明:合成PANI时,当n(APS)/n(ANI)在0.8-1.0之间,聚合物的产率高、电导率适宜。PANI的氧化程度随着氧化剂用量的增加而升高,同时导致产物的分子质量下降。掺杂PANI的导电性按照PANI-HCl,PANI-TSA和PANI-FC的顺序依次降低,其中PANI-TSA的热稳定性最好。  相似文献   

8.
以盐酸为掺杂剂,采用无模板化学氧化聚合法,制备了高聚合回收产率(90%)的微/纳米结构导电聚苯胺。通过场发射扣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和四探针技术对聚苯胺的形貌、结构和性能进行了表征。实验结果表明,苯胺在1.0 mol/L盐酸水溶液中0℃反应24 h(无搅拌),可制得直径为30~43 nm、长度为186~600nm的聚苯胺纳米纤维;当聚合反应时间为72h时,可得到直径为43~57nm、长度为0.86~1.43μm的聚苯胺纳米纤维和外直径为1.2~2.2μm的纳米纤维自组装聚苯胺微球。盐酸掺杂微/纳米结构聚苯胺的导电性良好,室温电导率可达5.0 S/cm,且在不同溶剂中表现出明显的溶致变色性能。  相似文献   

9.
郭英  侯元春  刘波  卢浩 《油田化学》2014,31(4):600-604
采用化学氧化法合成了羧甲基纤维素(CMC)掺杂态聚苯胺(PANI);用傅立叶红外光谱(FTIR)对合成产物进行表征;采用电化学交流阻抗和动电位极化方法研究了PANI在油田回注水中的缓蚀性能。结果表明:PANI在油田回注水中对Q235钢的缓蚀效率随其浓度的增大而增大,PANI质量浓度为0.4 g/L时的缓蚀效率为90.8%;PANI是一种阴极型缓蚀剂,在回注水中对Q235钢的缓蚀作用机理为“几何覆盖效应”;CMC的掺杂是提高缓蚀性能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10.
以PdCl_2为金属前驱体,苯胺为单体,避光条件下液相合成了有机酸掺杂的Pd-聚苯胺(PANI)-十二烷基苯磺酸(DBSA)和Pd-PANI-磺基水杨酸(SSA)纳米复合材料。用XRD、FESEM、FT-IR和UV-vis等技术对样品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四探针法对其导电性能进行了测试。采用循环伏安法和计时电流法研究了有机酸掺杂Pd-PANI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玻碳电极对甲醇的电催化氧化。结果表明,2种有机酸均成功掺杂到纳米复合材料中。Pd-PANI-DBSA纳米复合材料在15.3°和23.1°出现2个衍射峰,形貌呈类球状,电导率是Pd-PANI-SSA纳米复合材料的3.24倍,修饰电极对甲醇展示了良好的电催化活性和抗中毒性。  相似文献   

11.
水溶性导电聚苯胺具有优异的电性能和化学稳定性。用对羟基苯磺酸(HBSA)为掺杂剂,过硫酸铵(APS)为氧化剂,通过氧化聚合法制备了水溶性导电聚苯胺,确定了最佳合成条件:HBSA用量1.74g、苯胺(AN)用量0.91mL、APS用量0.01mol,即HBSA/APS/AN摩尔比为1:1:1,反应温度为5℃。此条件下,合成的聚苯胺有最高的电导率、溶解率和收率。用红外光谱对聚合产物进行了表征。  相似文献   

12.
导电性N-取代聚苯胺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N-取代聚苯胺可以通过聚苯胺的N-烷基化、N-酰基化、N-取代苯胺单体的化学氧化聚合和电化学聚合而得到。由于N位上取代基的引入,使得导电聚合物具有较好的溶解性能和加工性能,但导电性能较低。N-取代聚苯胺独特的电致变色性能和很好的电化学稳定性,使其在电致变色材料、电极材料以及传感器等领域具有较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3.
Asymmetric membrane materials based on MC-40 membranes modified with a thin layer of MF-4SC perfluorinated ion exchangers with introduced polyaniline were obtained. The diffusion parameters of the resulting composites were studied. The anomalous asymmetry of ion transport in neutral solution was found. The diffusion coefficients of individual cations in the membranes with mixed cationic compositions were estimated. The conductivity of the composites was studied. The activation energies were evaluat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membranes containing 2% polyaniline exhibited a maximum ionic conductivity, which is consistent with a model of the limited elasticity of membrane pores.  相似文献   

14.
导电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合成及应用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黄美荣  李新贵  王健 《石油化工》2004,33(3):284-291
系统论述了导电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合成方法及应用进展。指出微乳液聚合、分散聚合、磺化苯胺氧化共聚合和脉冲恒电位聚合均可成功地制备纳米级导电聚苯胺粒子,其中微乳液聚合和分散聚合是获得粒径较小的聚苯胺纳米粒子的常用方法。能够在聚合介质中形成稳定的胶乳粒子或胶体分散体系的最小聚苯胺粒子为10nm左右。纳米聚苯胺在透明导电涂料和膜、金属防腐涂料、低渗滤阀值导电复合材料、有机物发光二极管、场效应管和电流变材料等领域已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和极大的商业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聚苯胺是一种重要的本征型导电高分子材料,性能独特的聚苯胺纳米纤维成为近年来的研究热点;聚苯胺纳米纤维可以通过化学途径方便地合成出来,但对于纳米纤维的形成机理尚未取得一致的看法。本工作综述了通过化学途径合成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各种方法,分析了苯胺的化学氧化聚合过程中聚苯胺纳米纤维的形成和生长机理,指出了存在的问题和今后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6.
Hybrid membrane materials on the basis of sulfonated polynaphthaleneimide doped with ceria have been synthesized, and their ionic conductivity has been investigated. The conditions for membrane synthesis with different dopant contents have been determined. Ceria doping leads to a decrease in the ionexchange capacity of membranes and an increase in their ion conductivity upon contact with water. After 7% ceria doping, the ionic conductivity of the initial membrane (1.9 × 10?2 Ω?1 cm?1) increases up to 3.0 × 10?2 Ω?1 cm?1.  相似文献   

17.
前置酸液加砂压裂是提高致密储层有效动用的技术之一。注入酸液能有效降低储层破裂压力、清洁地层、提高压裂效果,但酸液同时也会与裂缝中的支撑剂接触而发生化学反应,从而降低支撑剂抗压性能,不利于维持较高的导流能力。文中模拟现场压裂施工方案,进行支撑剂酸溶解度测试实验,评价了酸液溶蚀作用对支撑剂抗压强度、导流能力的伤害程度。结果表明:酸液配比对酸溶解度影响最大,其次为接触反应时间;大粒径支撑剂酸溶解度较小,但酸溶蚀作用对大粒径支撑剂抗压强度、导流能力伤害较大;受酸液作用时,石英砂性能相比陶粒支撑剂稳定性好。实验结果为支撑剂的优选、合理控制酸液用量及注入时间等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8.
采用不同溶剂制备了金属有机骨架材料HKUST-1。通过扫描电镜(SEM),X射线衍射仪(XRD),N2吸-脱附仪对所制备的材料进行结构表征。并且,检测了有机配体在溶剂中的溶解度及样品的甲烷吸附量。结果表明由溶剂N,N-二甲基甲酰胺(DMF)制备的HKUST-1呈现出较好的甲烷吸附能力。研究进一步表明有机配体在DMF中较高的溶解度及由DMF制备的HKUST-1较大的比表面积促进了材料的甲烷吸附量的提高。本文为制备高效的甲烷吸附材料提供了一个新思路。  相似文献   

19.
陶勇 《石油化工》2007,36(9):907-912
制备了原位包埋磺化聚苯胺(SPANI)、聚苯乙烯磺酸钠(PSS)和聚乙烯吡咯烷酮(PVP)3种聚电解质的聚丙烯酰胺(PAAm)凝胶,研究了3种聚电解质在PAAm凝胶中的渗透性和溶解度。实验结果表明,PAAm凝胶与SPANI之间存在较强的氢键,SPANI作为刚性链的聚离子具有形成聚集体的强烈倾向,氢键和聚集导致SPANI从PAAm凝胶中释放时出现长的滞后期(可达100h)、很慢的释放速率和很高的选择性吸附系数(最高达500以上);PSS和PVP在PAAm凝胶中的释放速率和渗透率比SPANI高许多,而在PAAm凝胶中的选择性吸附系数接近1。溶质-凝胶相互作用可加强溶质在凝胶内的吸附,但降低了溶质在凝胶内的扩散系数。  相似文献   

20.
噻吩衍生物电化学共聚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 3 己基噻吩单体的合成及 3 己基噻吩与 3 羧甲基噻吩的电化学共聚 ,对共聚物的电导率、导电稳定性、溶解度和相对分子质量等进行了测试和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