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近年来,国内外工程界相继发展了一些新的注浆工艺,如根据注浆压力和注浆机械可以将注浆工艺分为静压注浆和高压喷射注浆两大类,按照浆液分布形态及其灌注机理可以将注浆工艺分为充填注浆、渗透注浆、劈裂注浆、劈裂渗透注浆及压密注浆等五种形式,依据不同种浆液材料的混合方式可以将注浆工艺分为单液注浆和双液注浆两种形式.这两种注浆工艺的优点是浆液胶凝时间易控、注浆目的明确、工法简单且易掌握、不易发生堵管和浆液流失现象.  相似文献   

2.
地下连续墙墙底后注浆工艺由钻孔灌注桩二次注浆发展衍生而来,在施工工艺、施工流程及质量控制措施等方面极其相似,但又有所不同。钻孔灌注桩桩端注浆相对于地连墙墙底注浆来说,具有单元性强、操作性强、易于控制、注浆效果直观明显等诸多优点;而地连墙墙底注浆因为地连墙固有的施工工艺特点,其注浆压力、注浆量存在多变性。着重从注浆顺序、注浆压力、注浆方式和水灰比等几方面,分析阐述如何提高注浆效果。  相似文献   

3.
为了保证采区工作面顶板的稳定性,尤其是抗压强度较低的风氧化带,需要对其进行注浆加固。本文通过对注浆岩层的选择,划定注浆的范围,确定注浆扩散半径、注浆压力、材料配比、注浆量进行注浆的施工,依据注浆的结束标准和质量标准,阐述了地面预注浆加固的注浆工艺。  相似文献   

4.
注浆技术具有受力性能良好、施工操作简便、适用土层范围广等优势。文章对注浆技术进行了概述,阐述了房屋建筑土木工程施工中的注浆技术的具体应用,包括施工参数、注浆管的制作和安装技术、静压注浆法、注浆技术在房屋建筑厨卫部位的具体应用、注浆时间和注浆顺序的要求。  相似文献   

5.
李敏  郑清君 《山西建筑》2012,38(2):184-186
对水下隧道破碎带地层注浆参数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从注浆加固范围、注浆压力、浆液扩散半径、注浆孔终孔间距、注浆量和注浆速度各方面进行了论述和研究,从而得出了具有一定针对性的注浆参数。  相似文献   

6.
田利民 《山西建筑》2010,36(34):96-97
简单介绍了注浆材料、注浆历史、注浆加固方法、注浆技术在矿山、铁道、水利、土木工程中的应用以及在注浆过程中特殊情况的处理,以期使工程人员能够充分认识到注浆技术在工程建设各个方面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7.
围岩结构特性是影响隧道围岩注浆加固效果的主要因素之一。本文从围岩结构面开度、结构面曲伏率、结构面接触面积、结构面密度、围岩有效孔隙率和围岩渗透性等方面论述它们对注浆参数、注浆效果以及注浆材料选择的影响作用,从而为注浆参数、注浆工艺的选择提供依据,保证注浆质量和注浆效果。  相似文献   

8.
盾构隧道盾尾同步注浆机理与注浆参数的确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在分析盾构隧道盾尾同步注浆的作用机理的基础上,采用理论分析及计算的方法,重点对同步注浆的注浆压力和注浆量进行了分析和研究.获得了在三个主要影响因素下注浆压力的确定方法,注浆量与注浆填充率、推进速度的关系,及注浆压力及注浆量的量化方法.  相似文献   

9.
结合某建筑桩基工程实例,简要介绍了桩端后注浆施工准备内容,如制作注浆管、注浆设备的选择、注浆压水试验、现场准备要点等,提出桩端后注浆施工技术应用要点,合理安装注浆管、疏通注浆通道、注浆施工要点,并明确施工注意事项,能提高建筑桩基的稳定性,可为类似工程项目提供良好参考。  相似文献   

10.
介绍了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优缺点,从注浆准备、注浆管制作安装、注浆流程、冒浆处理等方面,阐述了灌注桩后注浆技术在建筑工程中的应用,提出了灌注桩后注浆技术的优化方向。  相似文献   

11.
采用注浆模拟试验及理论分析研究了围岩性质对于注浆压力变化规律及浆液扩散模式的影响。试验采用在注浆模型架内分区充填不同孔隙比土体的方法模拟被注围岩显著的向异性及非均质性;采用多个注浆管依次注浆的方法模拟实际注浆工程中的不同注浆施工阶段。通过开挖揭露浆脉(浆泡)特征研究围岩性质对于浆液扩散形式的影响;通过分析注浆过程中注浆压力数据研究围岩性质对于注浆压力的影响;通过对注浆前后围岩试样进行室内试验测试,获取注浆对于围岩孔隙比及压缩系数的影响规律。研究结果证实:注浆压力变化规律及浆液扩散模式与围岩性质密切相关,通过分析注浆压力变化规律与浆液扩散模式可判定围岩性质,从而为注浆施工过程中的注浆参数动态调整提供依据。相关研究结论在永莲隧道帷幕注浆工程中进行了现场试验,进一步验证了其正确性。  相似文献   

12.
层次注浆工艺在松软巷道破碎围岩加固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下载免费PDF全文
煤层回采过程中,受支撑应力的作用工作面前方煤岩体被破坏,注浆技术是控制煤岩体破坏的有效途径,而注浆工艺对于注浆效果的优劣具有重要意义。以山西某矿为试验矿井,采用层次注浆工艺和传统注浆工艺对其巷道破碎围岩进行加固,并对注浆效果进行对比分析。数据表明:层次注浆工艺注浆速度较传统注浆工艺快了40%;层次注浆工艺段巷道变形量明显小于传统注浆工艺段;层次注浆工艺能使浆液在煤岩体裂隙内得到有效充填,完整性有较大提高;层次注浆工艺煤壁有较小部分落下,但不影响采煤机正常回采,而传统注浆工艺煤壁比较破碎,完整性差;层次注浆工艺整体优于传统注浆工艺。  相似文献   

13.
为研究影响注浆效果的影响因素,以天津市某基坑工程为背景,在既有隧道与基坑之间的场地开展原位注浆试验,同时利用大型有限元模拟软件PLAXIS模拟注浆过程,研究了注浆距离、注浆量、注浆深度、基坑开挖以及多孔同时注浆对注浆效果的影响。另外,对比分析了基坑周边有隧道和基坑周边无隧道2种情况下隧道与土体的变形规律。结果表明:采用注浆法控制隧道变形时,协调选择注浆量与注浆距离才能达到较高的注浆效率,注浆量应根据基坑开挖情况及隧道位移情况及时调整,同时后续需要在相同或相近位置进行重复注浆补偿隧道位移恢复值,才能使隧道变形得到整体控制; 当注浆范围顶部埋深与隧道轴线埋深相同时,隧道的水平位移恢复值最大,为注浆深度的确定提供了参考; 基坑开挖后注浆纠偏隧道位移的效果相较于无基坑情况时出现一定程度的削弱,并且注浆量越大,注浆效果削弱越明显; 根据注浆影响范围布置注浆孔,充分利用多孔注浆的叠加效应能够使隧道变形得到均匀控制。  相似文献   

14.
岩体注浆堵水的可靠性设计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建立了一套完整的岩体注浆堵水可靠性设计系统 ,绘制了注浆堵水故障树及成功树 ,建立了各基本事件的极限状态方程 ,提出了关于对单孔的初注、复注、辅注及多孔系统的各种注浆逻辑关系计算模型及其可靠度计算方法 ,定义了注浆系统的工作状态及不同注浆工程的安全等级 ,给出了各种注浆工程的可靠性指标 ,给出了注浆工程的可靠性设计方法及步骤。可用于指导现场注浆工程的设计和施工 ,具有较大的理论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贾彦珍 《山西建筑》2007,33(11):347-348
以徐家梁子隧道初期支护施工为例,介绍了铁路隧道帷幕注浆施工技术要点,同时对注浆工艺、注浆材料以及注浆效果评定标准进行了探讨,以不断优化注浆方案、完善注浆效果最大限度地加固地层。  相似文献   

16.
基于三维地质模型的坝基灌浆工程可视化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 Struts 和 Hibernate 技术,对灌浆数据进行采集和整理,在灌浆分析系统中将这些灌浆数据转化为三维灌浆孔模型,实现三维地质模型和灌浆数据耦合;在耦合模型的基础上对灌浆效果进行可视化分析:对任意排灌浆孔模型进行三维地质模型剖切,揭示每排灌浆孔模型的不良地质体垂直分布情况;通过改变单位注灰量较大灌浆孔模型的颜色属性,耦合其对应的三维地质模型,从而实现单位注灰量在地质模型中的可视化分析;在灌浆参数基础上自动生成其对应的综合剖面,将地质条件耦合到剖面中,赋予综合剖面图地质信息属性;通过对任意灌浆孔段进行地质信息数字化,明确每个灌浆孔段是否通过不良地质体以及各个不良地质体的高程分布;以施工单元为基准,对单位注灰量和地质信息进行耦合统计分析。通过工程应用实例表明,基于三维地质模型对整个坝基灌浆工程的可视化分析,可以有效指导灌浆工作并能对灌浆效果做到及时、有效的反馈分析,为工程管理人员做出快速的决策提供可靠的依据,从而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水平。  相似文献   

17.
压密和劈裂灌浆加固地基的原理和方法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9       下载免费PDF全文
压密灌浆和劈裂灌浆都是加固弱透水性地基的有效办法。前者通过浆泡,后者通过浆脉网来挤密邻近土体和提高土中的主应力和,从而降低压缩性和提高贯入击数。在劈裂灌浆中,只有灌入大量浆液后,才见加固效果,加固的土体大。相反,在压密灌浆中,灌注少量浆液,即可对小范围的土进行加固。快速灌注稠浆是保证产生压密型灌浆的有效办法,但中途经常转化为劈裂型灌浆。劈裂灌浆的施工较简单、费用低,它不可能转化为压密灌浆。  相似文献   

18.
周建军  蒲来春 《山西建筑》2010,36(24):97-98
以某水电站大坝基础灌浆工程为依托,根据固结灌浆要求,就无混凝土盖重固结灌浆试验情况,灌浆效果以及固结灌浆参数确定作了分析,实践证明了无混凝土盖重固结灌浆施工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19.
后压浆灌注桩承载力影响因素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丹  汤斌 《土工基础》2004,18(3):49-51
本文从后压浆工艺的适用土层、泥皮性状、压浆管布置、压浆量与压浆压力、压浆顺序、压浆手法等方面探讨了后压浆技术对灌注桩承载力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