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根据空间坐标变换原理,研究了凤凰Ⅱ型数控螺旋锥齿轮铣齿机机床的结构模型,进而建立了相应的机床加工坐标系;分析了展成法加工时传统机床和凤凰Ⅱ型数控螺旋锥齿轮铣齿机两类机床加工参数之间的转换原理,最终建立了基于凤凰Ⅱ型数控螺旋锥齿轮铣齿机的弧齿锥齿轮数控加工模型。  相似文献   

2.
以开发经济实用性数控铣齿机、降低弧齿锥齿轮生产成本为目的,提出了四轴数控铣齿机加工弧齿锥齿轮的方法。首先,建立了四轴数控铣齿机机床结构模型,分析了机床的加工运动;其次,建立了四轴数控铣齿机的运动数学模型和展成加工基本数学模型。基于数控加工及机械式加工两者之间的运动等效转换关系,计算了四轴数控铣齿机运动轴的位置坐标。基于VERICUT数控加工软件对弧齿锥齿轮四轴展成加工进行了切齿仿真,在此基础上进行了切实加工实验。结果表明,所建机床的数学模型及运动位置求解是正确可行的。  相似文献   

3.
刀倾半展成法是加工螺旋锥齿轮和准双曲面齿轮的有效方法,螺旋锥齿轮和准双面龄轮数控铣齿机是一种新机床,将齿轮加工所需全部运用用六座标数控来实现,本文研究了如何在这种高科技机床上再现并改进传统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4.
曾亦愚  曾涛 《机械制造》2010,48(2):47-48
螺旋锥齿轮加工过程的软件设计是数控铣齿机设计成败的关键。文章研究了螺旋锥齿轮在万能铣齿机和数控铣齿机上加工时的切齿仿真原理并计算出它们每一步的切削量,提出了一种通过比较两种铣齿机上的切削量来判断软件是否正确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随着螺旋锥齿轮加工机床、高速切削刀具的发展,螺旋锥齿轮干切加工技术得到了快速发展。通过CN等高齿产品干切加工过程试验,实现了等高齿干切加工工艺稳定应用。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湖南中大创远数控装备有限公司生产的数控螺旋锥齿轮研齿机为例,讨论了数控螺旋锥齿轮研齿机床结构设计时需要明确的问题,包括机床结构的数学模型和各数控轴零位的确定,最终推导出该机床的数学模型并把它推广到其它数控螺旋锥齿轮加工机床(铣齿机、磨齿机)。  相似文献   

7.
在螺旋锥齿轮数控铣齿机上实现刀倾法加工小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正>机床数控化是发展的方向和前沿,螺旋锥齿轮铣齿机是现有机床中最复杂的机床,实现数控化可提高精度,质量和啮合性能.国外Gleason公司已研制出格里森制六座标数控铣齿机,是近百年螺旋锥齿轮传动史上的重大突破,理论与实践上均有重大意义.将带来齿轮传动与加工上的重大变革.国内国外机械式铣齿机已过时、老化,面临淘汰,要更新换代.市场前景广阔,数控化结构简单,性能优越,是高附加值的产品.其主要优  相似文献   

8.
螺旋锥齿轮切齿技术从开初的五刀法到两刀法,从液态切削到干态切削,从切齿到研齿,至20世纪90年代后期,螺旋锥齿轮的加工已发展到以格里森凤凰系列为代表的数控铣齿机和数控磨齿机加工,大大提高了螺旋锥齿轮的制造质量。本文介绍了螺旋锥齿轮切、磨齿技术的发展慨况以及磨齿技术面临的挑战。  相似文献   

9.
为了在国产数控螺旋锥齿轮加工机床上实现端面弧齿联轴节的加工,对固定式端面弧齿联轴节的加工方法进行了研究。分析了端面弧齿联轴节的切齿原理和切齿方法,根据固定式端面弧齿联轴节的调整计算卡,建立了刀盘半径、刀齿顶宽、切削刃压力角、刀尖圆角半径的计算方法。基于端面弧齿联轴节的切齿原理以及国产数控螺旋锥齿轮加工机床的结构,建立了弧齿联轴节切齿加工机床调整参数的计算方法,给出了相关的计算公式并开发了端面弧齿联轴节设计、加工参数计算软件。在国产H350G型数控螺旋锥齿轮磨齿机上,基于软件计算得到的机床调整参数进行了实际的磨齿加工,通过实际的接触区检测和几何参数检测,验证了切齿加工参数计算方法的正确性。  相似文献   

10.
针对数控弧齿锥齿轮铣齿机,建立机床加工坐标系,将刀位、切削滚比变化多项式代入轮齿接触分析的过程,以齿面接触路径、传动误差曲线作为评价目标,研究刀位、切削滚比变化对齿面的修正规律。通过举例表明,在不改变切齿刀盘直径的前提下,即可实现对齿长曲率的修正,同时可更加灵活地控制齿面接触路径与传动误差曲线。这一研究丰富了齿面接触区的调控手段,发挥了机床的运动特性。  相似文献   

11.
基于四轴数控铣齿机变性法加工弧齿锥齿轮小轮的几何原理和机床运动学原理,推导了粗铣小轮过程中切削层瞬时切削面积的计算公式。采用传统切削力模型,建立了变性法加工弧齿锥齿轮小轮的铣削力模型,编写了铣削力仿真程序,并设计了验证方案。结果表明:采用不同切削用量时,考虑了传动效率的主电机切削功率计算结果与主电机变频器输出功率测量结果幅值基本在同一区间范围内,时间间隔一致,从而间接证明铣削力模型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2.
弧齿锥齿轮双重螺旋法具有高效、可实现干切削的特点,是Gleason制弧齿锥齿轮的先进加工方法。为揭示双重螺旋法的切齿原理,以大轮成形法加工的弧齿锥齿轮双重螺旋法为研究对象,以啮合原理和微分几何学为基础,根据刀盘、机床、工件之间的运动位置关系,利用矢量法、基于齿面3个参考点建立切齿数学模型,推导机床调整参数的计算过程;然后,以齿槽中点作为参考点,修正弧齿锥齿轮副的齿坯几何参数;另外,以小轮产形面方程代替其共轭齿面方程,提出新的齿面失配设计新方法,与传统方法相比简化计算过程。以一对7×43的准双曲面齿轮副为例进行设计计算和切齿加工,齿面接触分析与滚动检查结果验证所提出的双重螺旋法切齿原理的正确性,并根据该切齿原理开发弧齿锥齿轮双重螺旋法的设计软件,为该方法在国内的推广提供理论基础与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13.
以弧齿锥齿轮数控加工原理为基础,阐述了齿面啮合需要满足的一阶接触条件和二阶接触条件,建立了以工件齿轮转角为参数,表示铣齿刀盘中心运动与工件齿轮旋转运动关系的切齿加工运动函数。将该运动函数运用于自主开发研制的弧齿锥齿轮数控铣齿机中,实现了对弧齿锥齿轮数控铣齿加工的主动控制。最后通过实例验证了这种控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蒋鉴毅 《机械制造》2010,48(11):81-82
在分析小模数螺旋锥齿轮加工方法的基础上,指出基于格里森齿制的双重双面切削法是小模数螺旋锥齿轮的主要加工方法;全面分析机械式铣齿机和数控铣齿机加工小模数螺旋锥齿轮优缺点;指出机械式铣齿机适合于单一、大批量螺旋锥齿轮加工,数控铣齿机更适应于小批量、多品种螺旋锥齿轮加工,且两者加工精度相同;指出数控铣齿机是小模数螺旋锥齿轮加工的主要趋势。  相似文献   

15.
投稿新要求     
刨齿机是加工直齿锥齿轮的机床,螺旋铣是加工弧齿锥齿轮的机床,两种机床的价格相差很大,螺旋铣一般比刨齿机贵得多。笔者经多年研究发现南京机床厂生产的Y2350型刨齿机经过改造可以改装成具有与天津一机床生产的Y2250型螺旋铣相同功能的螺旋铣床。这对于只有此种刨齿机而又想加工弧齿锥齿轮的企业是很适用的。  相似文献   

16.
四轴数控螺旋锥齿轮铣齿机变性法铣齿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张华  邓效忠 《中国机械工程》2007,18(14):1652-1655
研究了四轴数控螺旋锥齿轮铣齿机的运动规律,建立了铣齿机加工坐标系。基于空间坐标变换,分析了由传统铣齿机调整参数转化为四轴数控铣齿机调整参数的原理并提出了实现方法。参照传统的变性法加工原理,推导出工件与摇台间变性法展成运动的滚比变化关系。这样,在四轴数控铣齿机上可以实现变性法加工准双曲面齿轮。  相似文献   

17.
基于通用五坐标数控机床螺旋锥齿轮NC加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基于空间面共轭原理,确定齿轮切齿矢量关系,建立了螺旋锥齿轮的齿面矢量方程。利用空间坐标系的变换,确定出刀具相对工件的位置和姿态,实现刀具与工件的相对运动,从而将传统的螺旋锥齿轮机床加工调整参数转换为适合NC机床加工的运动参数,进行了五轴加工的刀具扫描体计算,在计算机上,对螺旋锥齿轮数控加工进行了仿真,给出了相应的计算和实验结果。在通过五坐标数控机床上实现螺旋锥齿轮加工,确定出螺旋锥齿轮NC加工方法。  相似文献   

18.
一、现有切削法存在的问题目前螺旋锥齿轮的加工主要采用两种方法,分度切齿法(格里森法)和连续切齿法(奥列康法)。连续切齿法所用的机床为奥列康螺旋锥齿轮加工机床,所用的刀盘为圆形刀盘,刀齿的切削刃是直线型。切削时,机床上同时产生三个连续的旋转运动,即刀盘的连续旋转运动(切削运动),工件的连续旋转运动(分齿与展成运动)和机床摇台相对于工件的连续滚切运动(展成运动)。采用连续切齿法加工的齿轮为等高齿的渐开线螺旋锥齿轮,齿线形状为延长外摆线。刀盘上的刀齿分为若干相同的组,每组包含两个刀齿:一个是内切齿,用…  相似文献   

19.
对数控螺旋锥齿轮研齿机的气动系统进行了研究与设计,取得了成功。经过生产实践证明,采用该气动系统的YK2560型数控螺旋锥齿轮研齿机的研齿加工的质量效率明显高于传统采用液压系统的研齿机,具有显著的经济效益和良好的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20.
螺旋锥齿轮齿面接触区的形状、大小和位置,对齿轮的平稳运转、使用寿命和噪声具有直接影响。针对齿轮副接触情况,利用数控铣齿机调整的灵活性,将螺旋运动应用于螺旋锥齿轮的小轮加工过程,在啮合原理和产形轮原理的基础上,提出了螺旋变性半展成法,研究了螺旋变性半展成法的加工原理和切齿方法,建立了螺旋锥齿轮副的切齿模型和数字化加工模型,给出了机床调整关系式。齿面接触分析(TCA)结果表明:使用螺旋变性半展成法加工螺旋锥齿轮副可以从本质上避免接触区呈对角接触的现象,降低了调整修正过程的复杂程度。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