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子母弹对舰载机作战保障系统毁伤计算分析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子母式战斗部攻击航母舰载机作战保障系统毁伤效果的定量分析问题,运用M-C模拟方法,实现了多弹攻击下航母舰载机作战保障系统毁伤效果的模拟计算与毁伤评估.通过对航母舰载机作战保障系统进行易损性分析,建立了子母式战斗部攻击航母舰载机作战保障系统毁伤效果的简化计算模型,包括:目标模型、子弹散布模型、舰载机作战保障系统毁伤效果的M-C模拟计算模型及毁伤效果评估模型等4部分.仿真结果表明,子母式战斗部能够对航母舰载机保障系统造成一定毁伤.该文所提供的模型与方法在原理上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
为了优化舰载机回收阶段的排序方案,提高回收效率,针对舰载机的降落调度问题,基于Flowshop模型,将问题转化为求解多架飞机经过多个处理环节的最小化总流程时间。通过对飞机燃油余量、飞行员心理素质等约束条件建模,确定各飞机的排序及飞机在各处理环节上的作业时刻表。最后通过简化的算例验证了调度模型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当前作战仿真中指挥决策模型建模困难的问题,提出使用深度强化学习智能体进行指挥决策的方法,设计了一种基于深度强化学习技术的智能仿真平台。通过智能接口连接传统仿真平台与智能体,使智能体具备感知仿真环境态势并依据感知结果进行指挥决策的能力。利用该平台进行了舰载机进近引导实验,结果表明,智能仿真平台具备训练指挥决策智能体的能力,智能体可以做出合理的指挥决策,引导舰载机到达最终进近点。  相似文献   

4.
舰载机是航空母舰的威力之本,因此,充分发挥舰载机的作战潜力对于航空母舰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为了达到这个目的,航母拥有者不仅使舰载机的性能不断提高,而且在航空母舰平台方面也不断改进和发展。在航空母舰平台方面是有很多工作可做的,例如如何加快飞机的放飞和回收,满足各种状态下舰载机作战使用的要求;确保飞机在各种环境条件下都能安全起降,尽量减少事故的发生等等。这一切关键在于如何有效地组织航空母舰平台的飞行活动和合理地安排飞行计划。  相似文献   

5.
微观航母之美国航母上的特种辅助车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希弦 《兵器知识》2014,(4):68-73
正航母,为了支持其运转并发挥战力,不仅需要众多"彩虹服"来来往往的通力协作,还需要各种各样紧密交联的辅助设备。其中最重要的一大类就是专门针对航母工作环境而设计的特种辅助车辆,涵盖了牵引转运、失事救援、消防、后勤维护等多种用途。飞机牵引车飞机牵引车是最先上舰的航空地面保障车辆之一。二战期间,伴随着航母大发展,舰载机的性能也不断提高,载机数量和出动强度都迅速增加,也就有了对飞机牵引车的需求。早期的舰载机牵引车直接从岸基机场搬来,基本是陆军的吉普车或中型农用拖拉机。战后随着吨位载荷和外形尺寸更大的喷气式飞机和直升机的陆续上舰,作为运载平台的航母和两栖攻击  相似文献   

6.
正航母与舰载机的有机结合,极大地拓展了海军航空兵的作战范围。不过,即便如"尼米兹"级这样巨型的航母平台,所能搭载的舰载机数量也是有上限的,因此航母作战能力的形成、舰载机联队要想具备持续攻击能力,就不能片面地追求以量取胜,还要将焦点放在单架舰载机上,要提升舰载机的作战效能和出动架次率。而舰载机出动架次率的高低,既有舰载机本身和机组人员的因素,但最重要的因素是航母上飞行甲板的作业效率。航母飞行甲板作业主要包括舰载机的起降作业和对舰载  相似文献   

7.
《兵器》2011,(12):37-43
与陆基飞机相比,舰载机的使用环境特点有许多不同:恶劣多变的海上气候对飞机寿命有着不利的影响;航母的内部空间和甲板面积有限,对专用设备的使用有限制,却要在非常有限的空间内完成维护的保障工作。为了保障航母的战斗力,舰载机采用了许多特殊的关键技术,综合保障技术就是其中之一。保障有力才能出战斗力。  相似文献   

8.
为充分利用航母上有限的甲板保障设施及资源,建立一种舰载机作业流程交通网模型.以俄航母舰载机起飞前甲板作业为研究原型,分析了飞行甲板保障战位舰载机作业及时序,对优化的舰载机作业时序进行拓扑化,得到舰载机作业流程图,并对该模型进行分析验证.验证结果证明:该模型能对人员及设施进行合理配置和调度,提高舰载机出动效率,可为舰载机飞行甲板作业流程的规划提供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9.
为解决飞机战伤抢修效能评估体系中合理量化定性指标的问题,提出一种确定指标权重的可拓熵权法。 根据可拓区间数及其运算规则,利用可拓理论对熵权法进行改进,将熵权法和可拓理论有效结合,通过考虑量化定 性指标存在的不确定性,建立飞机战伤抢修效能评估模型,基于基准可拓区间来对指标的熵权进行排序,并在飞机 战伤抢修效能评估中进行应用验证。结果证实了该模型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10.
阻拦装置     
<正>对于常规起降飞机而言,正常着陆时,通常要滑行上千米才能停止,但舰载机在航母上着舰时,从接触甲板到停止运动的滑行距离仅有大约107米。在这种情况下,舰载机在舰上降落时必须借助于飞机回收设备——阻拦装置的帮助。但并非所有航母上都装备有阻拦装置,这主要取决于舰载机的着舰方式。目前,采用常规起降方式的美国、法国和巴西航母,以及采用滑跃起飞阻拦降落的俄罗斯"库兹涅佐夫"号装备有阻拦装置,英国"无敌"级等装备垂直/短距起降战斗机的航母未装备阻拦装置。  相似文献   

11.
在评估弹道导弹打击航空母舰的毁伤效果时,如何构造一个准确反映航空母舰对舰载机保障效能的模型是问题的关键.从航空母舰对舰载机作战保障的角度出发,分析了舰载机在航空母舰作业周期内的各个保障环节的内容及相应的保障设施.通过对各类子目标易损性及各自保障功能逻辑关系的分析,引入了保障度概念,构建了航空母舰对舰载机的作战保障效能模型,可为正确评估航空母舰保障系统中各要害部件受损后对整体保障功能的下降程度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2.
这是子母弹对航空母舰毁伤效果分析的第二部分,在第一部分给出的航空母舰对舰载机作战保障效能模型的基础上,针对子母弹战斗部攻击航空母舰毁伤效果的定量分析问题,提出了M-C模拟方法,实现了多弹攻击下的航空母舰舰载机作战保障系统毁伤效果的计算机模拟计算,对航空母舰毁伤效率的评估和作战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3.
为解决航空炮弹长期处于复杂多变的航母环境下而导致使用性能下降的问题,通过分析航空炮弹在航母 和舰载机上的使用环境,对航空炮弹进行各项环境适应性测试试验,根据环境适应性要求分别从表面防护和包装上 对航空炮弹提出舰载环境适应性设计。结果表明,该设计能有效提高航空炮弹在舰载环境下的适应能力和作战效能。  相似文献   

14.
韩啸华 《兵工自动化》2022,41(6):73-77,90
针对复杂环境下的多舰载机舰面同时转运避碰规划问题,提出基于遗传算法的路径规划方法。分析多机 同时转运问题,设计目标函数和约束条件;建立舰载机碰撞检测计算公式、基于交通规则的等停策略和重规划策略、 非均匀有理B 样条(non-uniform ration B-spline,NURBS)平滑策略;通过遗传算法对不同数量舰载机同时转运场景 进行仿真。仿真试验结果表明:该方法在复杂环境下能有效规划出转运路径,可靠性好、适航性强,能为多机舰面 同时转运提供科学有效的决策方法。  相似文献   

15.
为了使舰载机编队在突破飞行过程中保持最大的生存概率,针对具有不同威胁程度的威胁体的舰载机避障路径规划问题,提出了一种不同于V图的初始路径构图方法,通过蚁群算法得到了模型中舰载机遭遇各威胁体的避障方式,以及相同威胁度与不同威胁度情况下的避障路线,并进行仿真验证.仿真结果表明:该方法给出最优的避障路线能有效解决V图只能对相同威胁体进行规划的难题,在威胁度与距离2个问题上取得平衡,可进一步推广应用于不同威胁体的多机协同路径规划,为舰载机飞行中过程中的路径规划问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6.
以航母编队协同防空作战为背景,基于目标的攻击能力、攻击意图、攻击速度和舰艇相对价值介绍了一种新的空袭目标威胁评估方法。首先确定威胁评估影响因素,构建威胁评估指标体系,然后用云模型的方法对参数进行融合处理,利用每艘舰艇的价值隶属度不同,计算出空袭目标对整个编队的威胁排序。仿真实例表明,该方法能对数据进行合理处理,有效融合,得到结果准确快速,能为航母编队防空作战决策提供一定参考。  相似文献   

17.
是子母弹对航空母舰毁伤效果分析的第三部分.在对舰载机群进行易损性分析的基础上,针对子母弹战斗部攻击舰载机群毁伤效果的定量分析问题,提出了基于像素仿真的模拟方法,实现了多弹攻击下的舰载机群毁伤效果的计算机模拟计算.本研究对航空母舰毁伤效果的评估和火力计划方案的制定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8.
为了解决舰载机陆基着舰训练(field carrier landing practice,FCLP)风险性大、事故发生率高的问题,设计一种基于某型舰载机特点的模拟训练系统.依据舰载机着舰训练的要求,在传统飞机模拟器基础上对系统组成结构及各分系统进行了详细设计,建立了光学助降系统模型与着舰指挥员模型,并对视景系统进行了优化设计,实现了人工着舰与自动着舰2种指挥模式,并具有飞行回放与讲评功能.实际应用结果表明:该系统对于提高舰载机飞行员陆基着舰训练技术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军事经济价值.  相似文献   

19.
针对 MEMS 陀螺误差大的问题,提出了机载灵巧弹药 MEMS 陀螺漂移的快速估计算法。首先建立简化 MEMS 陀螺误差模型,提出 HMM/RLS 算法的零时延随机漂移处理算法,以解决 FIR、HMM/KF 等处理方法在滤波 时延和效果上的矛盾。然后由弹载 MEMS 陀螺测量误差和安装角误差耦合得到参数区别,由此推导出快速 MEMS 陀螺零偏快速两点估计算法。该算法能在 2.5 s 内完成对 MEMS 陀螺零偏的估计补偿,其估计准确度达到 90%以上。 数学仿真和靶试数据处理的结果表明:HMM/RLS 可以达到随机漂移处理的零时延,并兼顾了滤波时延和带宽。  相似文献   

20.
舰载机对准技术由于杆臂较大且未知、大方位失准角以及紧急情况下的快速对准等问题,与舰载武器、机载武器的初始对准都有所不同。本文针对舰载机的初始对准问题,阐述了国内外舰载机对准技术的发展,对舰载机对准问题的关键技术如匹配方式、误差补偿模型和滤波算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最后,初步分析了舰载机对准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