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77 毫秒
1.
城市特色与城市意象形态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王曦 《规划师》2000,16(6):112-114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现代城市面临特色消褪和形象趋同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创造、改造和控制城市物质形态,塑造城市特色,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根据这一目标,作者在城市意象理论和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意象形态的概念,指出城市意象形态是城市设计构思的出发点。  相似文献   

2.
浅析重庆三峡广场城市意象要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吴奕苇  罗娟 《山西建筑》2011,37(15):21-22
通过追溯城市意象的含义,运用城市意象中的"五要素理论",定量与定性相结合,分析了重庆三峡广场的设计中的得失,总结得出城市商业步行广场的意象设计规律,以指导设计人员更好地认识城市、分析城市、设计城市、改造城市。  相似文献   

3.
《门窗》2016,(1)
城市意象是近年来学术界研究的热点,通过问卷调查从主观感知的角度对南宁市的朝阳老区的城市现存的意象空间形态进行意象分析,运用城市意象理论对城市意象五要素分析评价。研究结果表明:南宁市朝阳老区居民对城市的意象以朝阳广场为中心,道路网在形态上呈自由式分布,节点与新老标志物散布朝阳老区其中。  相似文献   

4.
在城市化的进程中,现代城市面临特色消褪和形象趋同问题.如何通过有效的手段,创造、改造和控制城市物质形态,塑造城市特色,成为城市设计的重要研究方向.根据这一目标,笔者在城市意象理论和形态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意象形态的概念,指出城市意象形态是城市设计构思的出发点,并总结了城市意象形态的建构依据、建构原则和建构方法.  相似文献   

5.
城市意象是一个城市在人们心中的印象,包括区域、边界、道路、节点和标志物五大意象元素。苏州是一个有着2500多年历史的文化古城,在历史的沧桑变迁中,城市意象不断改变着,现代化飞速发展的今天,苏州又呈现给人们什么城市意象呢?本文着重介绍了苏州城市意象元素的变迁,阐述苏州如何在世人面前展示着古韵今风。  相似文献   

6.
熊鹏  张阳生 《华中建筑》2012,30(6):101-104
简要梳理了西安城市轴线时间、空间、场所多个维度的发展演变历程,使用抽样调查的方法获取居民的认知地图,根据城市道路意象得到城市轴线意象,分析了西安城市轴线意象的基本特点和决定城市轴线意象的关键变量。  相似文献   

7.
城市意象研究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37,自引:0,他引:37  
顾朝林  宋国臣 《城市规划》2001,25(3):70-73,77
介绍了城市意象的概念 ,并从结构性意象研究和评估性意象研究两个方面 ,对城市意象及其在城市规划中的应用的若干研究成果进行了综述 ,最后 ,强调了城市意象研究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基于视觉思维理论,并与相关实证研究相结合,探讨了城市色彩意象的属性、主要构成内容以及影响因素,分析了城市色彩意象对城市色彩规划的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
如果把古村落看作由古人创作而由后人接受的一种社会存在,那么就必然在主客体之间存在心灵交流的意象建构过程。城市在某种程度上是乡村的延伸,相对古村意象,城市意象已经形成完整的体系,所以该文借鉴林奇的城市意象理论,在古人与后人作为创作者与接受者的角色转换中试图探索古村落的意象建构过程,为古村落更好地保护和发展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0.
城市意象研究理论在新城区规划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对波士顿、泽西城、洛杉矶三个城市景观意向的研究结果,总结出城市景观意象的5种景观元素,即道路、边界、区域、节点和标志物,详细地阐述了城市意象理论在新城区规划中的应用,以为我国的城市规划提供指导。  相似文献   

11.
沈陆澄 《规划师》2006,22(10):31-34
城市形象泛指人们对城市的现状与发展趋势所感受到的印象和做出的评价.汕头的城市形象呈现出山水园林城市、海滨港口城市、旅游商贸城、信息科技城、潮汕文化名城的多元化特征,汕头应坚持塑造鲜明的城市形象,深化城市发展的内涵,积极参与现代城市竞争.  相似文献   

12.
本土文化与城市艺术形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丁玲 《国外建材科技》2007,28(1):99-101
本土文化是塑造城市艺术形象的源泉。该文从城市形态的“真”、环境的“善”与意境的“美”三方面探讨城市的艺术形象。并提出在信息化时代的今天,应当整合本土文化并运用优秀本土文化资源构建城市艺术形象,使城市最终成为“生活与艺术品的大容器”。  相似文献   

13.
冯利霞 《城市建筑》2014,(27):27-27
随着我国国民经济的增长和人们生活的水平不断提高,城市规划以及城市形象越来越受到关注,本文探讨了如何在城市规划中对城市整体的人文形象进行塑造,希望能为相关工作开辟思路。  相似文献   

14.
徐磊青 《新建筑》2012,(1):114-117
通过对中国城市意象研究文献的分析,归纳出中国城市意象研究主要的三大主题:第一类是基于林奇认知地图五大要素的揭示城市意象元素及城市结构的研究;第二类是以挖掘地方特色为目标的城市意象研究;第三类通过城市意象研究试图对城市规划和城市设计进行评估;分别对这三种研究取向进行分析,阐释其存在的两种研究范式:解释性研究和诊断性研究,并对城市意象研究目标、方法等进行讨论和反思。  相似文献   

15.
城市意象的秩序与意义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徐苗 《规划师》2003,19(4):47-49,53
“秩序”和“意义”是营造良好城市意象的两个重要途径。“秩序”代表城市的结构和关联,营造秩序的城市意象就是要形成一部分固定、明确,可寻的城市意象,强调节点在城市意象中的重要性;而意义蕴涵了城市的特色和人文情趣,意义的城市意象应当是绝大多数人可以达成共识的群体意象。由于人类文化的多元并存,既没有统一的“秩序”的城市意象,也不存在通用的“意义”的城市意象,城市规划师在营造城市意象时,应从区域性的群体意象需求出发,创造出鲜明的、有活力的可读的现代城市意象。  相似文献   

16.
浅谈街道意象设计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厚和 《华中建筑》2004,22(1):77-79
城市街道意象反映的不仅仅是街道的景观,而是有着丰富内涵的城市人文景观、城市的活力以及街道的生态环境等等。经过对街道意象含义的分析,从经典的城市设计理论出发,提出了现代城市街道意象设计的一些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7.
文章以北京市宣武区大栅栏地区为研究区域,通过对原住民旧城意向回忆的调查,总结人们记忆中繁荣时期大栅栏地区的意象特征,进而归纳出旧城各要素对城市区域认知建立的影响。在旧城风貌保护方面提出了一些补充和建议,以增强旧城更新中的公众参与以及更好地实现居民对历史区域感知的延续。  相似文献   

18.
运用城市设计塑造城市旅游形象—以凌云县城为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蒋丽  王郭俊 《规划师》2002,18(10):38-41
城市旅游形象的研究在国内刚刚兴起,如何塑造具有地方特色的旅游地形象已成为一个热点。作者试图以凌云县城为实例,通过对其水系和水街的规划设计,从城市设计方面探讨如何塑造城市旅游形象。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以三明市徐碧新城规划设计为例,通过对凯文.林奇城市意象五要素的解构为新城区的规划设计提供一定的指导,来讨论城市意象在中等城市新城区建设设计中的意义、作用和特点。  相似文献   

20.
熊丹 《中外建筑》2012,(6):78-79
凯文.林奇在60年代写的《城市意象》一书中提出了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本文通过城市意象的五个要素对汉口的城市意象进行分析对比,提出汉口特有的一些城市要素,从而更好地了解城市意象,以及未来武汉城市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