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56 毫秒
1.
沸石生物膜法处理玉米青贮渗出液应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沸石生物膜法处理安徽凤阳奶牛养殖场玉米青贮渗出液,研究了对COD、氨氮的去除效果.结果表明:挂膜成熟后,沸石生物膜反应器对COD和氨氮有较好的去除效果;挂膜23 d后,COD的去除率可以稳定在70%,氨氮去除率可以稳定在80%以上;当气水体积比为2∶1,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生物膜活性达到最高,有机污染物的去除效果最好;有机负荷对氨氮去除效果影响较大,当COD达到280mg·L-1时,氨氮的去除率降为32.7%,显示出有机污染物的降解好氧严重抑制了硝化细菌的生长.  相似文献   

2.
针对农村分散式生活污水的处理,设计了侧向回流一体化生物膜反应器,缩短了污水处理工艺流程,减小了设施占地面积。文章从优化反应器对氨氮的处理效果出发,运用Box-Behnken响应曲面法,建立了关于氨氮去除率的数学模型,以寻求反应器水力停留时间、填料填充率和气水比的最佳参数组合。响应曲面法的结果表明:影响因素的显著性顺序为填料填充率>水力停留时间>气水比,并且填料填充率与水力停留时间、水力停留时间与气水比、填料填充率与气水比的交互作用均为显著。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当水力停留时间为6.98 h、填料填充率为39.67%、气水比为7.73时,侧向回流一体化反应器对氨氮的去除率为97.70%,验证试验结果为98.09%,与模型预测值偏差仅为0.39%。  相似文献   

3.
为了解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对农村污水处理的效果,采用快速排泥法对MBBR一体化设备进行中试。结果表明,设备启动16 d后处理效果稳定,挂膜完成。在进水体积流量10 m~3/d,水力停留时间8 h、气水体积比3:1、硝化液回流体积比150%的设计工况下,设备对COD、NH_3-N、TP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5.40%、82.55%、81.08%和44.64%。设备对NH_3-N的去除率随着气水比的增大而增大,而对TN的去除率先增大而后减小,在气水体积比为5:1时去除率为佳,NH_3-N、TN的去除效率分别可达82.55%和46.59%;随着硝化液回流比的增大,设备对TN的去除率先增大而后减小,在回流体积比为200%时,TN的去除率可达56.07%。研究结果可为MBBR的工程推广应用提供数据参考和技术支撑。  相似文献   

4.
以聚丙烯复合材料经熔融拉伸制成的帘式超薄微孔中空纤维膜为载体,构建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装置处理合流制溢流污水,研究在不同水力停留时间、曝气压力、水流流速条件下,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对水体中污染物COD、NH4+-N、TN的去除率。结果表明:膜曝气生物膜反应器对水体中各项污染物均有较好去除效果。水力停留时间为12 h时,COD、NH4+-N、TN去除效果较好,去除率分别为80.8%、82.4%、65.4%;水力停留时间为8 h时,TP去除效果达到34.2%,后期逐渐趋于平缓。溶解氧浓度随曝气压力增加而增加,曝气压力达到25 kPa之后COD、NH4+-N达到较佳的去除率,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2.2%、84.1%;而TN去除的最佳曝气压力为15 kPa,去除率为70.0%。水流流速为0.03 m/s和0.05 m/s时,反应器整体运行效果较好,对COD、NH4+-N、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81.8%、83.5%、67.8%...  相似文献   

5.
以COD/TN为4左右的生活污水为处理对象,通过调节系统进水流量和曝气生物滤池(BAF)曝气量,研究了水力停留时间(HRT)和BAF气水比对AAO-BAF反硝化除磷系统运行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气水比和水力负荷(HLR)对BAF的硝化性能有显著影响,BAF气水比为3:1时,NH+4去除率降低到了72%;当AAO的HRT为4 h,BAF的HLR为3 m3·m-2·h-1时,即使BAF的气水比达到8:1,也不能保证NH+4的完全去除。试验得出,AAO-BAF反硝化除磷系统的PO43-去除率与NH+4去除率存在良好的相关关系,为保证90%以上的磷去除率,NH+4去除率应该达到98%。当AAO的HRT≥6 h,BAF气水比≥4:1时,AAO-BAF系统对COD、NH+4、TN和PO43-的去除率分别可达87%、99%、80%和95%。  相似文献   

6.
以新研制开发的空心陶瓷球为滤料,进行了曝气生物滤池处理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考察了滤料的挂膜情况,探讨了不同的气水比和水力负荷对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空心陶瓷球应用于曝气生物滤池具有启动快、挂膜时间短的特点;气水比在7:1~9:1之间时,COD、氨氮和SS均能达到较高的去除率;随着水力负荷的增加,氨氮去除率下降幅度较大,而COD和SS的去除受水力负荷的影响较小.  相似文献   

7.
可回流式生物膜组合反应器脱氮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生物膜组合反应器处理实际生活污水,探讨了水力停留时间(HRT)、溶解氧(DO)和回流比(R)对系统脱氮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在无回流时,HRT和DO仅对氨氮(NH4+-N)去除影响较大,而对总氮(TN)去除影响不大,硝化液回流后,系统TN去除率明显提高. 在水温为19~28℃、进水COD浓度为208~496 mg/L及NH4+-N浓度为29.5~89.5 mg/L的条件下,当HRT为3 h,O和B段DO分别为3~4和6~7 mg/L、系统回流比为150%时,该生物膜组合反应器对NH4+-N和TN的去除效果达到最佳,其平均去除率分别为98.97%和76.27%,此时系统出水NH4+-N和TN分别为0.43和11.2 mg/L,达到GB18918-2002规定的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8.
应用前置反硝化BAF工艺对生活污水进行试验研究,结果表明水力负荷对该工艺处理效果影响显著。在A段与O段体积比1:2、气水比3:1、回流比200%的条件下。最佳水力负荷为2.80m^3/(m^2·h),此时COD去除率在90%左右,NH4^+-N去除率大于85%,总脱氮率大于70%:出水COD小于30mg/L,NH4^+-N小于5mg/L,TN小于15mg/L:同时发现回流比对系统TN去除效果影响较大。  相似文献   

9.
采用硝酸改性竹炭A/O接触氧化工艺(AC/OC)处理生活污水,并以组合填料A/O接触氧化工艺(AP/OP)作对比,考察了2种反应器的挂膜启动性能,以及水力停留时间(HRT)、DO和体积回流比等对其去除COD、氨氮和总氮的影响。结果表明,AC/OC工艺与AP/OP工艺具有相似的挂膜特性,但AC/OC对污染物的总体去除性能有所提高。当HRT为18 h,DO质量浓度为4 mg/L,体积回流比为100%时,AC/OC工艺对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可达81.2%和89.9%。维持HRT、DO质量浓度不变时,随着回流比的增加,AC/OC工艺对氨氮的去除率有显著的提高。硝酸改性竹炭具有廉价、耐磨、高比表面积和良好的化学稳定性等特点,基于该填料的A/O接触氧化工艺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0.
MBBR法处理城市污水去除污染物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通过对小试规模的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MBBR)处理南方热带亚热带地区城市生活污水的试验研究,探讨了水力停留时间、pH、填料填充率、冲击负荷对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在NRT为6 h,进水COD为300mg·L-1,氨氮质量浓度为15 mg·L-1,填料体积填充率为30%,pH为7左右时,移动床生物膜反应器对COD、氨氮、TN的去除率分别为83.4%、80.1%、49.7%.  相似文献   

11.
采用珊瑚砂曝气生物滤池(BAF)-活性焦吸附工艺深度处理GB 18918-2002一级A出水,研究其性能特点及运行效果。结果表明,珊瑚砂BAF在A/O容积比为1:1、水力负荷0.60 m^3/(m^2·h)、回流体积比200%、气水体积比5:1时获得较好的处理效果。在此工况下,组合工艺对尾水中COD、NH4^+-N、TN和TP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7.09%、88.87%、56.06%和57.22%,出水COD平均为10.18 mg/L,出水NH4^+-N、TN、TP的质量浓度分别为0.53、6.36、0.192mg/L。出水中COD、NH4^+-N和TP满足GB 3838-2002的Ⅳ类水质要求,TN满足准Ⅳ类水质要求。珊瑚砂BAF-活性焦吸附是一种能满足深度处理GB 18918-2002一级A出水要求,投资少、能耗低和设备简单的组合工艺。  相似文献   

12.
利用剩余污泥水解酸化液作为外加碳源研究中部曝气和底部曝气曝气生物滤池(BAF)处理低碳氮比生活污水时的生物脱氮性能。结果表明,碳源与污水投配的流量比以及是否回流对BAF生物脱氮效果影响明显,气水流量比和回流流量比对BAF生物脱氮效果有一定影响;进水NH4+-N、TN质量浓度和COD分别为43.11、45.07、29.2mg.L-1时,中部曝气BAF的NH4+-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9.04%和78.32%,出水COD为32.4 mg.L-1;底部曝气BAF的NH4+-N和TN去除率分别为98.61%和68.99%,出水COD为28.4 mg.L-1。研究表明,BAF在2种运行方式下可获得良好的硝化与反硝化性能,且不会引起二次污染。  相似文献   

13.
采用连续流A2/O工艺对模拟生活废水进行了长期连续实验,考察了低污泥浓度[MLSS=(1500±200) mg/L]下进水负荷与回流比对脱氮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通过调节进水流量改变进水负荷,当进水负荷从5.03 gCOD/(gMLSS·d)逐渐提高至10.05 gCOD/(gMLSS·d)时,COD去除率≥95%,氨氮去除率由69.59%升高为95%,总氮去除率由53.53%升高到80%;当进水负荷由10.05 gCOD/(gMLSS·d) 提高至20.31 gCOD/(gMLSS·d)时,氨氮去除率下降为50%,总氮去除率下降为40%。通过调节进水COD改变进水负荷,当进水负荷从10.05 gCOD/(gMLSS·d) 逐渐提高到124.11 gCOD/(gMLSS·d) 时,COD和氨氮的去除率均>90%,总氮去除率从70%逐渐增加到85%。在混合液回流比分别为300%、200%和100%的条件下,回流比对COD和氨氮去除效果影响较小,COD去除率≥90%,氨氮去除率≥95%;回流比对总氮去除效果影响较大,随回流比的增大总氮去除率减小。当内回流比为100%时,总氮去除率最高,达到79.76%。  相似文献   

14.
采用厌氧折流板(ABR)-生物接触氧化(BCO)工艺处理新兴农村生活污水,试验研究了COD去除率、pH、挥发性脂肪酸(VFA)、碱度等随水力停留时间(HRT)的变化情况以及BCO中氮的转化。试验停留时间经过20、16、12、8、4、3、2 h的连续改变,最终确定最佳停留时间是4 h。试验进水COD平均为1 530 mg.L-1,经过ABR处理之后,出水COD降为119 mg.L-1,经过BCO工艺处理后,COD降为9 mg.L-1。ABR工艺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2%,总COD去除率为98%。同时,进水NH4+-N经过ABR-BCO工艺处理以后,平均质量浓度由93 mg.L-1降为0.52 mg.L-1,NH4+-N去除率为99%,总氮去除率在40%左右。  相似文献   

15.
针对抗生素类工业废水难处理特点,特别是混合工业废水经二级生化处理后的尾水具有很难生化的特质,因此对二级生化处理后的尾水采用“臭氧预处理+絮凝沉淀+BAF”组合工艺进行深度处理。结果表明:依靠单纯BAF工艺处理COD去除效率平均仅为4.7%,无法达标,必须经臭氧氧化作用改变废水中某些有机物的结构和特性,使其发生开环、断链,才能进一步生物降解;臭氧预处理有效提高了二级生化出水的可生化性,且臭氧对BOD5处理效率随臭氧投加量的增加而提高,臭氧最佳投加量为20mg/L;该组合工艺对COD、NH3-N 和TP的平均去除效率为40.7%、34.4%和79.1%,出水COD、NH3-N 和TP等指标均能达到《污水综合排放标准》(GB8978—1996)的一级排放标准。该组合工艺为难生物降解的抗生素类制药为主的混合工业废水二级出水的深度处理提供了新途径。  相似文献   

16.
李菊 《净水技术》2010,29(4):32-35
在水力停留时间(hydraulic retention time,HRT)为1 h和2 h、气水比为5:1、回流比为100%的条件下,考察了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工艺对低浓度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并研究了反冲洗对该工艺去除效果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当HRT为2 h时,前置反硝化曝气生物滤池对低浓度生活污水中COD、NH_4~+-N和TN的平均去除率分别为70%、91%和53%,当HRT降至1 h时,COD、NH_4~+-N和TN平均去除率分别降低12%、34%和20%。在反冲洗后2~3 h,该工艺能恢复到正常处理水平。  相似文献   

17.
针对曝气生物滤池容易堵塞和进水中COD不宜太高的问题,而生物絮凝吸附工艺对进水中SS和COD有着较好的去除效果,提出了生物絮凝吸附与曝气生物滤池的组合工艺处理生活污水。试验表明,生物絮凝吸附能较好的去除水中的颗粒性物质、悬浮性物质和有机物,其对SS的去除率达到了69%,对COD的去除达到了61.8%,减少了后续曝气生物滤池进水的SS和COD。组合工艺对COD的平均去除率为93.7%,对氨氮的平均去除率为93.6%,总的出水SS几乎为零。在无外加碳源的情况下对TN的去除效果不好,在C/N=5时,出水的ρ(TN)≤2 mg/L,其总的平均去除率达到了95.35%。整个系统对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只有为54.9%。  相似文献   

18.
为解决现有SBR工艺的容积交换率低、运行稳定性不足等问题,提出了基于污泥转移的SBR工艺,介绍了基于污泥转移SBR工艺的基本概念和原理,研究了在推荐工况下的除污性能。结果表明,该工艺对COD的平均去除率>80%,出水COD稳定在45 mg.L-1左右。出水NH4+-N、TN随进质量水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但平均去除率分别稳定在94%和64%。磷酸盐的平均去除率为96%,出水磷酸盐质量浓度稳定在0.3 mg.L-1以下。  相似文献   

19.
为探讨A/O/A和BAF+A工艺结合优势微生物对印染废水脱氮处理的效果,试验以广东某纺织有限公司废水站为例,采用优势微生物结合升级的系统对该废水进行脱氮处理的小试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接种优势微生物后,ρ(NH3-N)从19.5mg/L降至3.17mg/L,ρ(TN)从35.66mg/L降至8.93mg/L,去除率分别达到83.7%和75.0%。硝化作用良好的BAF池出水进入反硝化池,并用水解酸化池出水提供碳源,有效去除总氮,ρ(TN)从10.9mg/L降至6.2mg/L,ρ(TN)去除效率达到43.1%。系统出水ρ(COD)≤60.0mg/L,ρ(氨氮)≤5.0mg/L,ρ(总氮)≤15.0mg/L。  相似文献   

20.
《云南化工》2017,(9):31-33
针对北方冬季寒冷低温条件下,废水中COD、氮类物质降解效果低下的缺点,采用生物膜反应器脱氮组合工艺,投加一定比例悬浮性填料,在温度12℃以下进行小试研究,结果显示,HRT=18h,污泥回流比Qr=200%,混合液回流比Qr=80%,控制填料填充率在35%,曝气溶解氧控制在2~3mg/L,能够使出水中的COD、NH_3-N和TN达到国家一级A标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