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本文从立式除油工艺技术原理,多功能过滤技术工艺原理,污水处理药剂防垢、缓蚀、杀菌机理,污水污油回收及污泥排放工艺流程,大王庄油田污水处理工艺技术应用效果分析介绍了大王庄油田污水处理主要技术工艺,并对污水处理工艺存在问题与技术完善进行了分析和说明。  相似文献   

2.
随着中国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水体污染日益严重,加之新的《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实施,传统的混凝及过滤工艺显得力不从心.本文将对污染河网原水混凝及过滤工艺进行综述性分析.  相似文献   

3.
黄明犬  康青  周从直 《功能材料》2004,35(Z1):2573-2575
研究了混凝沉淀吸附作为主要工艺处理低放射性废水的效果,研究了活性炭的活化方式.在动态实验中,设计了过滤吸附系统等用于进行动态实验.在此基础上设计出混凝沉淀-过滤-吸附处理工艺流程进行工艺研究.  相似文献   

4.
首先将好氧MBR污泥和厌氧MBR污泥分离成悬浮固体、胶体 溶解性物质和溶解性物质3种组分,然后通过测定污泥及各组分的比阻和压缩系数对两种MBR污泥的过滤性能进行比较研究.好氧MBR污泥的比阻明显大于厌氧MBR污泥的比阻,它们比阻的数量级都在1014~1016m/kg之间,压缩系数基本上大于0.75,说明两种MBR污泥都具有难以过滤且易于压缩的性质;在长期运行过程,好氧MBR污泥过滤性能的恶化程度明显大于厌氧MBR污泥过滤性能的恶化程度;两种MBR污泥各成分比阻大小的顺序均为:溶解性物质>胶体 溶解性物质>悬浮固体.  相似文献   

5.
预处理方式对纳滤工艺性能及膜污染影响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比了混凝、活性炭过滤、生物活性炭过滤、超滤膜过滤几种工艺及其组合作为纳滤膜预处理工艺对纳滤工艺整体性能的影响;研究了几种组合工艺对水中总有机物、可生化有机物和氮的去除效果,并分析各自的膜污染特点.结果表明,对水中有机物的去除效果:超滤膜混凝生物活性炭过滤活性炭过滤;对水中氨氮的去除效果:生物活性炭过滤混凝活性炭过滤超滤膜.超滤作为预处理能够有效去除水中有机物,减缓纳滤膜的污染过程,而其它预处理方式单独运用不能有效延缓纳滤膜通量衰减.混凝与生物活性炭组合、混凝与超滤组合以及超滤与生物活性炭组合三种预处理方式能够有效提高预处理过程的效果,有机物和氨氮的去除率分别达到70%和60%以上.  相似文献   

6.
针对铝厂轧板生产过程中产生的高浓度乳化废水,采用新型的不锈钢膜分离系统除去95%以上的有机物及油类,并进行浓缩回收油脂,滤过液采用传统药剂混凝法进行处理,在适宜的药剂配比、搅拌速度及反应温度下,实现废乳液处理出水CODCr含量低于100 mg/L,达到国家工业污水一级排放标准.  相似文献   

7.
混凝/絮凝法是水、废水处理和污泥脱水的重要方法之一。对无机-有机杂化复合絮凝剂的制备方法及其表征进行了综述,对今后工作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8.
传统的水处理过程中常采用混凝-沉淀-过滤-消毒的处理工艺,随着饮用水水质标准的提高,该工艺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饮用水的要求。膜处理技术是目前应用最多的水处理技术。本文介绍了膜技术和膜分离技术的相关内容,并且就膜技术在制水工艺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  相似文献   

9.
电泳涂漆废水的多级处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江俊华 《材料保护》1996,29(2):26-28
用化学混凝和生物好氧,结合物理沉淀、气浮、过滤等多级处理方法处理电泳涂漆放心水,结果表明,电泳涂漆废水采用多级处理的方法是可行的,其工艺合理,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10.
当前我国的给水净化处理依旧延续了传统的常规工艺技术,给水净化处理仍然存在着需要改进的地方。本文分别从水质方面、混凝-沉淀方面、过滤方面阐述了给水净化处理的内容并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11.
通过混凝-粉末活性炭(PAC)吸附-浸没式超滤膜(UF)组合工艺去除砂滤池反洗水(FBWW)中溶解性有机物(DOM),以降低后续回用过程中消毒副产物(DBPs)生成量.试验对3种混凝药剂——聚合硫酸铁(PFS)、三氯化铁(FeCl3)、聚合氯化铝(PACl)处理FBWW的效果进行了比较,探讨其对UV254和水溶性有机物...  相似文献   

12.
pH对超滤膜的过滤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研究了原水pH的变化对超滤膜过滤性能的影响.原水pH的下降减小了有机物的表观尺寸并增强了其疏水性,加强了超滤膜吸附有机物的能力,但同时造成了严重的膜污染.在混凝作为预处理的情况下,pH的下降有助于混凝去除有机物,因而有利于减轻膜污染.  相似文献   

13.
对UF膜处理某厂生活污水出水时膜污染的机理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膜过滤过程中,沉积层的形成是膜污染的主要来源.压力越大,沉积阻力所占总阻力比例越大.投加混凝剂后沉积阻力所占总阻力比例下降.同时,过滤总阻力也显著减小.膜过滤原水初期,膜污染过程不受堵塞的控制.膜过滤原水过程符合沉积过滤定律.混凝后膜过滤初期,截留分子量为3万的UF膜污染过程不受堵塞的控制,而10万和14万UF膜过滤混凝出水初期时膜污染过程虽然受堵塞的控制,但时间很短,混凝后膜过滤过程主要受沉积层的控制.  相似文献   

14.
张长宝 《流程工业》2008,(23):23-25
超纯水系统的预处理系统主要功能之一就是降低RO膜进水中的颗粒大小和含量,从这个层面来说,超纯水预处理系统就显得尤为重要。超纯水预处理系统主要分为混凝沉淀、砂滤、活性炭吸附。保安过滤等常规处理工艺。其中对颗粒的过滤主要有两个过滤点:一是粗滤,采用砂滤或者沉淀方法去除原水中大颗粒杂质;二是RO膜颗粒杂质过滤器,采用滤芯或者滤袋以除去原水中小颗粒杂质。颗粒杂质过滤器也称为保安过滤器,一个良好的保安过滤器可以大大提高RO膜进口水质,从而延长RO膜的使用寿命和降低化学再生频率,综合降低超纯系统的运行成本。  相似文献   

15.
化学沉淀-微滤处理含铅废水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采用化学沉淀-微滤膜工艺处理铅蓄电池生产废水,分别以氢氧化钠、石灰浆为沉淀剂,进行了两个阶段的运行试验,并结合烧杯试验对反应器混合液污泥特性以及膜比通量的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试验结果表明,以石灰乳为沉淀剂时,原水SO4^2-的浓度波动,会引起混合液污泥浓度的变化;铁盐可以改善MLSS的过滤性能,提高膜通量;水温对膜比通量有较大影响,水温每升高1℃,膜比通量约增加2.42%,  相似文献   

16.
燃煤发电中常采用湿法烟气脱硫技术,该工艺会产生含有重金属污染物的脱硫废水和污泥,潜在环境危害性强,需谨慎处理。介绍了燃煤电厂脱硫废水和脱硫污泥的产生来源、成分组成、重金属污染物含量水平和排放处置标准,对沉淀法等脱硫废水重金属处理技术和脱硫污泥重金属去除及固化技术的原理、优点、适用性和局限性进行总结对比分析。脱硫废水重金属控制方法中,目前普遍使用的三联箱工艺难以满足日益严格的排放标准,需进行改进;吸附法、微生物法等新型方法也因成本和技术等问题而难以普及;零排放技术因其无污染的特性将逐渐成为研究和推广的主流。脱硫污泥重金属控制方法大多仍处于研究中,化学修复和药剂固化方法因效果好、适用性强将逐渐在电厂生产实践中推广。  相似文献   

17.
张妙 《硅谷》2015,(3):127-128
内蒙古伊泰煤制油外排水减排项目是将原污水处理装置排水、循环水系统排水和原化学水站排出的浓盐水,进行处理成为回用水,同时减少废水外排总量。本工程的预处理采用的是传统的石灰混凝澄清过滤技术,出水能满足反渗透进水的要求(SDI≤2)。介绍了该工程的概况、工艺流程、设计参数,总结分析了工艺设计的技术特点和要求。  相似文献   

18.
环带与辊复合压榨压滤,使用具有过滤功能的环形带与压辊或类似滚筒结构配合,对浆料、污泥、纸浆、果蔬以及其他固液混合物进行压滤,从而实现固液分离或浆料含水率、榨汁等各种目的,其中压滤机使用较为广泛的领域主要集中在污泥、污水、泥浆或生活垃圾的处理,由于环带与辊复合压榨压滤机综合了辊压榨效率高和带压滤处理量大的优点,因此在污泥、食品、化工、造纸、矿产等各个行业中得到广泛的应用,而带式压榨压滤机应用最为广泛的领域是污泥压滤处理。该文对带式压滤技术领域的专利申请进行统计分析,总结了国内外带式压滤技术的申请量以及申请趋势,并对带式压滤机的技术脉络进行整理分析。  相似文献   

19.
机械行业总排废水的再生回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机械工厂中,对全厂总排废水全部处理的企业仅占11.4%,因而机械行业应大力推广应用废水再生回用技术。机械行业总排废水再生回用水站行之有效的工艺流程为混凝沉淀过滤及废水直接微絮凝过滤,其最佳工艺流程为废水直接微絮凝过滤,其投资仅为前者的50%~60%。废水回用既有直接的经济效益又有间接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是一项有潜力的适合国情的污水处理技术.本文从反应器的结构(膜组件的外形、微网材料的种类和孔径、挡流板)、反应器的操作方式(过滤方式、曝气强度与错流流速、出水控制、膜通量、过滤阻力)和反应器内活性污泥的性质(污泥浓度、固体停留时间、污泥粒径、F/M(污泥负荷)值、胞外多聚物)3个方面,比较系统地总结每种因素对自生动态膜-生物反应器处理效果的影响,旨在为这项技术的研究与推广提供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