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联坑钼铜多金属矿床主要有矽卡岩型钼铜(钨)矿、石英脉型钨钼矿两种矿床类型,与成矿密切相关的花岗闪长斑岩位于矿区中部。花岗闪长斑岩中锆石的LA-ICP-MS年代学研究表明,其U-Pb年龄为(162.9±1.0)Ma(MSWD=0.024,n=18),为燕山早期侵位。锆石 Lu -Hf同位素原位分析结果表明,176Lu/177Hf值在0.001217~0.003544,εHf(t)值介于-11.8~-5.2,峰值在-8.4左右,Hf同位素两阶段模式年龄(TDM2)在1538~1953 Ma,峰值在1760 Ma左右。联坑花岗闪长斑岩及钦杭成矿带中侏罗世与斑岩-矽卡岩-热液脉状铜金多金属矿床有关的钙碱性花岗闪长岩类可能具有相同的成岩成矿背景,加强其与区内成矿关系的研究,对指导区内进一步找矿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
江西德兴斑岩铜矿是中国东部大型斑岩铜矿,由朱砂红、铜厂及富家坞三大矿床组成。在前人研究基础上,对德兴地区朱砂红斑岩铜矿含矿花岗闪长斑岩进行锆石SHRIMP U-Pb年代学和磷灰石ID-TIMS U-Pb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花岗闪长斑岩的锆石SHRIMP U-Pb年龄为(171.3±1.7)Ma,平均标准权重偏差(MSWD)为1.4;热液蚀变磷灰石ID-TIMS U-Pb年龄为(170.6±1.0)Ma,MSWD值为0.49。上述年龄数据表明:朱砂红斑岩铜矿含矿斑岩侵位和铜钼成矿作用均发生在中侏罗世,从岩浆侵位到热液成矿具有较短的岩浆热液演化过程。  相似文献   

3.
广西苍梧县武界钨钼矿点是大瑶山南缘新发现的与花岗闪长岩有关的矽卡岩一石英脉型钨钼矿点。为了评价其找矿前景,对其成岩成矿年龄和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地球化学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与成矿有关的花岗闪长岩LA-ICP-MS锆石u-Pb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34.5±0.84)Ma,6个辉钼矿Re-0s模式年龄加权平均值为(438.4±3.3)Ma,上述年龄与相邻的社洞钨钼矿床成岩成矿年龄基本相同,即大致集中在(435±5)Ma,证实上述两个矿床(点)钨钼矿均形成于早志留世(加里东期),与花岗闪长岩密切相关。武界矿点与相邻的社洞钨钼矿床具有类似的成岩成矿条件、岩体地球化学特征和蚀变矿化特征,具有一定的找矿前景。近年的新资料表明,大瑶山地区可划分出加里东期斑岩-矽卡岩-石英脉型钨钼铜矿成矿系列。该成矿系列是今后大瑶山地区寻找矽卡岩一斑岩型W-Mo-Cu矿床的主攻方向之一。  相似文献   

4.
小秦岭地区是中国重要的金钼矿产基地.以构造-岩浆-成矿系统为指导, 综合研究认为区内金钼多金属矿床可分为印支期—燕山期与重熔型花岗岩浆侵入活动有关的金(钼)矿床成矿系列和与深源浅成型花岗岩、碱性岩有关的钼(金钨)矿床成矿系列.金(钼)矿床类型主要包括石英脉型、构造蚀变岩型、糜棱岩型、爆破角砾岩型和复合型等, 以前两者为主; 钼(金钨)矿床类型主要包括斑岩型、斑岩-矽卡岩型、斑岩-爆破角砾岩型、石英-碳酸岩脉型和构造蚀变岩型等,也以前两者为主.该区三叠世以来共发生过3次岩浆侵入活动, 每次都伴有不同程度的钼金矿化作用, 并分别对应于不同的钼金矿化高峰期.钼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210~220 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140~145 Ma) 、早白垩世中晚期(110~138 Ma);金的成矿作用分为印支期(约220 Ma)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 约130 Ma);钼、金成矿在印支期和燕山期早白垩世中晚期叠合, 而在燕山期早白垩世早期分离.整体上, 区内岩体与断裂构造控矿特征明显, 燕山期金钼成矿作用强烈发育.该区娃娃沟—峪耳沟、峪耳沟—曹家沟、太子坪—葫芦沟—荒地沟与文公岭北坡等地区为金钼多金属矿的有利找矿靶区, 并应特别重视中酸性小岩体的含矿性评价.  相似文献   

5.
广东石菉铜钼矿床的地球化学特征是:Sn、Cu共存,黄铁矿中Co、Ni含量很低,成矿温度为中高温。矿区地层中Cu量趋于贫化,因此,铜矿床不具“矿源层”,成矿母岩为Ⅰ型花岗闪长斑岩。该矿床既不是层控矿床,也不是斑岩型矿床,而是矽卡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6.
苍梧县宝山铜矿位于大瑶山隆起中南部,其成矿作用与燕山晚期石英斑岩体密切相关。运用LA-(MC)-ICP-MS锆石U-Pb同位素定年技术,测得矿区花岗斑岩年龄为94.8±0.6 Ma(MSWD=0.17),含矿石英斑岩年龄为93.9±0.4 Ma(MSWD=2.5),二者形成时代均为晚白垩世。宝山铜矿具备斑岩型铜矿部分特征,推测矿体形成时代与含矿石英斑岩体一致。大瑶山隆起区内燕山晚期斑岩体中普遍发育Cu-Mo-Au-Ag等金属成矿,可能与华南中生代晚期大规模成矿事件相对应。  相似文献   

7.
辽宁肖家营子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及成因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对肖家营子岩体及钼多金属矿床地质特征的研究表明,矿区内辉长辉绿岩-斑状细粒闪长岩时代属燕山期(177-113Ma),是一个来自深部同源不同期次侵位、富含成矿元素和挥发分的复式岩体,较我国典型斑岩钼矿床成矿岩体明显偏基性。以钼为主的金属矿体和围岩蚀变主要赋存于辉长辉绿岩-斑状细粒闪长岩斑岩体的内外带,并围绕着复式岩体呈半环形偏心式带状分布。矿床围岩蚀变以硅化、钾化和矽卡岩化最为强烈,且与钼多金属矿化关系最密切。主要成矿温度为250-400℃,δ^34S1.1‰-4.4‰,岩体和矿体的硫同位素组成具有一致性。成矿物质主要来源于晚期侵入的斑状细粒闪长岩,随着成矿热液的演化、扩散和运移,在不同空间先后形成了斑岩型钼矿、矽卡岩型钼铜铁矿和裂隙充填型银铅锌矿的统一成矿系列,矿床成因类型为“三位一体”复合式斑岩钼多金属矿床。  相似文献   

8.
中亚成矿域位于北侧西伯利亚克拉通、南侧华北—塔里木克拉通及西侧东欧克拉通之间,与环太平洋成矿域和特提斯成矿域并称为全球三大成矿域,发育有一系列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金、斑岩型铜(金、钼)及斑岩型铜钼矿床。对比研究了中亚成矿域两个典型斑岩型矿床——Erdenet斑岩型铜钼矿床与Oyu 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的矿床地质特征和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异同。结果表明:Erdenet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斑岩岩性主要是花岗岩和花岗闪长岩,同时代发育的火山岩主要是安山岩、英安岩和流纹岩,属于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 Oyu 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斑岩则主要是石英二长闪长岩,矿化后期的花岗闪长斑岩仅发育有弱矿化作用,同时代火山岩以英安质-玄武质岩石为主,主要属于高钾钙碱性系列。这两个矿床与成矿相关的岩石微量和稀土元素配分特征相似,均显示弧岩浆岩地球化学特征,但Erdenet斑岩型铜钼矿床显示出高Sr/Y和La/Yb值及低相容元素(Cr、Ni)含量,且与Oyu 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相比,Erdenet斑岩型铜钼矿床具有相对富集的Sr-Nd-Hf同位素组成。结合区域地质背景资料认为:Erdenet斑岩型铜钼矿床成矿斑岩源于加厚新生下地壳物质的部分熔融作用,形成于蒙古—鄂霍茨克洋西段演化末期的陆缘弧环境; 而Oyu Tolgoi斑岩型铜金矿床成矿斑岩源于亏损地幔物质的分离结晶作用,形成于与古亚洲洋北向俯冲有关的大洋岛弧环境; 不同的构造背景形成了这两类具不同特征的斑岩型矿床。  相似文献   

9.
安徽贵池地区是长江中下游成矿带的重要组成部分,区内金、银、铜、钼、硫等矿产资源丰富。系统研究了贵池地区地质、岩浆岩、地球化学-地球物理等特征与金银多金属矿床的成矿关系,对抛刀岭金矿、乌石金及多金属矿、朱家冲金矿、铜山铜矿等多金属矿进行详细分析,总结各岩体的地球化学属性,并对贵池地区斑岩型矿床进行了重点研究,分析其成矿专属性。将贵池地区成岩成矿时间划分为两期:第一期是140 Ma左右的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为早白垩世(燕山早期),主要与铜金矿床有关;第二期是125 Ma左右的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主要与钼(铜)矿床(化)有关。这两期岩浆活动及成矿作用包括高钾钙碱性、碱性两个成岩系列,岩石类型以中酸性—酸性花岗闪长岩、花岗岩为主,与长江中下游地区其他矿集区的成矿作用类似。将地质标志、地球物理标志以及地球化学标志结合,建立了该区找矿标志,从而有助于区内金、银(铅锌)及铜钼等金属矿成矿理论的丰富及成矿规律的认识,为区内找矿突破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0.
秦岭造山带是华北克拉通和扬子克拉通的缝合带,经历了复杂的碰撞-扩张-聚合的演化,以商-丹断裂带为界被分为北秦岭和南秦岭。本文对北秦岭秦岭岩群(杂岩)中的斜长角闪岩和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进行了地球化学、锆石U-Pb年代学和锆石Hf同位素研究,斜长角闪岩(变质玄武岩)中含有大量新元古代早期(888~957 Ma)和中元古代(~1 424 Ma)的捕获锆石,其原岩的形成时代应早于新元古代早期;角闪黑云斜长片麻岩中的变质锆石指示秦岭岩群(杂岩)在早古生代经历了变质-热事件,其锆石εHf(t)值变化于9.0~12.0,指示其原岩源于亏损地幔。  相似文献   

11.
LA-ICP-MS锆石U-Pb年代学研究表明,海南岛大岭闪长质岩体形成于255. 7±1. 9 Ma,锆石的εHf(256 Ma)值为-4. 7~-0. 2,变化范围较大。计算结果表明,低εHf(256 Ma)值锆石的εNd(256 Ma)值为-5. 6,这与岩体全岩εNd(256 Ma)值(-5. 8)以及海南岛中-新元古代结晶基底火成岩的εNd(256 Ma)值(-7. 42~-4. 19)范围相一致;但高εHf(256 Ma)值锆石的εNd(256 Ma)值为-4. 19~-2. 25,明显高于岩体和结晶基底火成岩的εNd(256 Ma)值,暗示存在一个来自相对亏损(εHf(t) 0)地幔源区的端元组分的贡献。结合全岩主微量元素特征,大岭闪长质岩浆很可能是相对年轻的富集交代岩石圈地幔来源的基性岩浆与中-新元古代结晶基底火成岩来源的酸性岩浆发生混合的产物。因此,壳-幔岩浆混合成因模式可以很好地解释海南岛大岭闪长岩元素地球化学特征以及锆石微区Hf同位素组成变化。  相似文献   

12.
云南格咱岛弧成矿带是我国重要的斑岩铜多金属成矿带之一,茨莱铜矿位于格咱岛弧西斑岩成矿带内.研究区南北分别为春都中型斑岩铜矿和雪鸡坪大型斑岩铜矿,两者成因都与印支期中酸性岩浆侵入密切相关.茨莱花岗斑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Si O_2含量为77.16%~79.16%,Al_2O_3含量为10.70%~13.21%,K_2O+N_2O含量为4.23%~6.92%,说明花岗斑岩属钙碱性—高钾钙碱性系列岩石;岩石中的轻稀土元素比较富集,轻重稀土分馏明显(La_N∕Yb_N值为25.03~30.80),无明显的δEu(0.83~1.16)和δCe(0.82~0.89)异常.大离子亲石元素Ba、Th、K等,明显富集,Sr与Nb、Ta、P、Ti、Zr等不活泼高场强元素相对亏损,说明岩石存在着部分地壳混染,很可能是形成于火山弧构造环境的I型花岗岩.锆石U-Pb定年结果表明,岩浆侵位的结晶年龄为(218.7±3.4)~(223.8±4.0)Ma,加权平均值为220.6±0.78Ma.对茨莱花岗斑岩的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和锆石U-Pb年龄研究表明,茨莱铜矿与区内雪鸡坪和春都铜矿地球化学特征和成岩成矿时代相似,都属于印支晚期构造-岩浆活动的产物.  相似文献   

13.
西藏邦铺斑岩钼(铜)多金属矿床位于冈底斯成矿带东段,矿区侵入岩期次和类型多样,主要包括成矿前期黑云母二长花岗岩、成矿期闪长玢岩和二长花岗斑岩及成矿后期石英二长斑岩和辉绿玢岩等5种。在系统总结前人研究成果基础上,利用LA-ICP-MS技术获得了矿区闪长玢岩岩体锆石微量元素特征。结果表明:邦铺矿区侵入岩锆石类型主要包括岩浆锆石和热液锆石;5种侵入岩球粒陨石标准化稀土元素配分模式显示具相似的特征,曲线左倾,整体较陡,表现为明显的Ce正异常和Eu负异常,轻稀土元素亏损,重稀土元素富集。通过锆石Ti含量地质温度计计算出侵入岩锆石结晶温度,显示出成矿期和成矿后期侵入岩体岩浆来源于在水近饱和条件下发生的部分熔融。根据锆石中特定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特征变化,各侵入岩锆石均是从陆壳岩浆中结晶分异形成的,与锆石相对应的寄主岩石均形成于陆壳环境。  相似文献   

14.
内蒙古白音诺尔铅锌矿床是大兴安岭地区储量最大的铅锌矿床,矿体主要沿花岗闪长(斑)岩与大理岩接触带产出。为了查明成矿物质来源,对矿石中的硫化物和矿区内及外围主要侵入岩开展了铅同位素示踪分析。测试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N(206Pb)/N(204Pb)为18.266~18.372,平均值18.296,N(207Pb)/N(204Pb)为15.501~15.579,平均值15.536,N(208Pb)/N(204Pb)为38.016~38.339,平均值38.138。铅同位素年龄校正计算结果表明:矿石中硫化物的Pb同位素比值与大理岩和花岗闪长(斑)岩非常相似,表明矿石中的铅主要来自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说明成矿物质也主要来自这两类岩石,进一步证明了白音诺尔铅锌矿床的成矿与花岗闪长(斑)岩和大理岩有关,属于矽卡岩型矿床,与喷流沉积型和火山岩块状硫化物矿床有明显的差别。与区域上其他银多金属矿床对比发现,本区银多金属矿床的Pb同位素组成非常相似,其组成范围多有重叠,暗示这些矿床的矿石铅来源也非常相似,可能表明有一个共同的富银的基底或地层为这些银多金属矿床的形成提供了成矿物质来源。  相似文献   

15.
近十几年来,在西秦岭地区陆续开展的找矿勘查、成矿研究和同位素年龄精测等工作,取得了许多找矿新发现和成矿理论新认识,尤其是获得了一批精细的成岩成矿年龄数据,逐渐揭开了区内三叠纪多金属成矿作用的面纱,显示出三叠纪成矿作用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并指示了巨大的成矿潜力。在西秦岭东段的西成和凤太矿集区中,三叠纪发育的矿种主要包括铅锌、金、银、铜,其次还有钨、钼、铁等,其中铅锌和金是区内的优势矿产。最新的研究进展表明:区内多金属矿床的年龄为231~197 Ma,集中于220~200 Ma; 岩浆岩的年龄为248~195 Ma,集中于230~200 Ma。多金属成矿作用与岩浆活动在时间上相耦合,二者的峰期为220~210 Ma。矿床类型主要有与岩浆活动和变质作用有关的热液充填交代型,与岩浆热液成矿系统有关的斑岩型、矽卡岩型和云英岩型等。构造活动及其产物是多金属成矿作用的主导控矿因素,各种类型、不同尺度的构造直接控制了各类矿体的产出位置、形态、产状和规模大小等。区内的多金属成矿作用形成于秦岭造山带印支期造山过程的后碰撞阶段,是晚三叠世区域广泛而强烈的变形变质-岩浆活动-流体耦合作用的产物。基于研究区的成矿地质条件、成矿作用特征、矿床成因、控矿因素和成矿规律,初步提出进一步的找矿方向,以期助推区内今后的深部找矿勘查工作取得新突破。  相似文献   

16.
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带主要由巴尔喀什成矿带、西准噶尔成矿带和东准噶尔成矿带组成,是中亚成矿域西部重要的晚古生代成矿带。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带产出有大量著名的大型—超大型斑岩型铜钼矿床(科翁腊德、阿克斗卡、博尔雷和包古图)、大型矽卡岩型铜矿床(萨亚克)、大型稀有金属矿床(东科翁腊德、扎涅特和阿克沙套)和大型造山带型金矿床(哈图)等。锆石U-Pb测年,辉钼矿Re-Os测年,角闪石、白云母、黑云母和钾长石40Ar/39Ar热年代学,锆石和磷灰石裂变径迹、(U-Th)/He测年和热历史模拟,限定了金属矿床从深部形成到地表剥露的全过程热演化历史。热年代学研究揭示该地区晚古生代与岛弧/大陆弧有关的深成岩浆侵入活动和同时代的金属成矿作用、晚古生代—早中生代的中温区域冷却历史以及中生代以来金属矿床的剥露作用。综合花岗岩类地球化学和年代学研究结果,该地区经历了从晚石炭世大洋板块的俯冲到早二叠世陆内伸展作用的构造环境转换;在此构造转换时期,发生了金属铜、钼、稀有金属和金成矿作用的大爆发,可称之为中亚成矿域西部“晚古生代成矿作用大爆发”。矽卡岩型铜矿、斑岩型铜(钼)矿、云英岩 石英脉型钼钨矿和造山带(石英脉)型金矿构成了巴尔喀什—准噶尔成矿带晚古生代成矿作用大爆发完整的区域成矿系列。  相似文献   

17.
粤北梅子窝钨矿成矿机理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从成岩成矿年代、矿体形态、矿石特征、氧同位素、包裹体均一温度等方面对粤北梅子窝钨矿进行较系统的分析研究,钨矿主要产于花岗闪长岩基性边突起部位与寒武—奥陶系的接触带上,花岗闪长岩K-Ar年龄为141 Ma。44号含矿石英脉与其围岩的1δ8O值总体上自矿脉下部向接触带呈减小的趋势,矿脉的1δ8O值较同一深度的围岩1δ8O值大,且全岩1δ8O值的这种变化与围岩1δ8O值的变化特征相一致。石英包裹体的均一温度平均值都比较接近,总体上有从矿脉上部向下部升高的趋势(190.6~409.5℃);从矿脉下部往上,包裹体的盐度平均值总体上呈下降趋势。梅子窝钨矿床的成矿流体应是来自深部隐伏燕山期花岗岩的高温热液流体。隐伏于花岗闪长岩下部的白垩纪二云母花岗岩是燕山期地壳活动期间地温升高导致花岗闪长岩岩体及其他地层熔融的产物。在该矿V44号脉中,560 m以下脉体极少钨矿石,此标高时,1δ8O值大于 12.5%,石英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平均值大于409.5℃,盐度平均值(w(NaCl))大于5.3%。  相似文献   

18.
Lamandau地区位于加里曼丹岛西南部巽他陆块,该区辉石闪长玢岩与铁铜金多金属矿床的形成密切相关。全岩Sr-Nd同位素分析结果表明,该区辉石闪长玢岩具有正的ε_(Nd)(t)值(2.08~3.15)和较低的(~(87)Sr/~(86)Sr)_i值(0.704 230~0.704 296),指示其来自亏损地幔源区,具有相对年轻的单阶段Nd模式年龄(0.67~0.74 Ga)。锆石Hf同位素组成与高温橄榄岩接近,进一步表明岩浆源区为新生的年轻岩石圈地幔。辉石闪长玢岩中锆石具有较低的ε_(Hf)(t)(-2.80~2.20)值,低于全岩ε_(Nd)(t)值,出现Nd-Hf同位素解耦现象,是受"石榴子石效应"影响的结果。岩石的Nd-Hf模式年龄属于新元古代,表明岩浆源区中可能有俯冲再循环的大洋沉积物加入。  相似文献   

19.
根据镜下特征及SiO2含量,将龙头山金矿成矿岩体的构成主体重新定名为花岗闪长斑岩。岩浆期后气液导致岩体上部发生弥散型绢云母化和高岭石化;受热流体的酸碱分离作用影响,形成高岭石化相对在上、绢云母化在下的垂直蚀变分带。侵入岩浆带来的热能,同时形成有大气降水加入的富硼含矿热液,并沿岩体接触带及顶部发育的碎裂构造等开放空间充填,交代已绢云母化、高岭石化的花岗闪长斑岩,形成围绕岩体的近环状含金隐爆角砾岩和电气石-硅化带。微量元素与同位素测年研究表明,成矿岩体的成岩物质来源于燕山晚期受混染的I型花岗岩浆;与周边岩体在成岩物质、侵位空间及成岩时代等方面表现出岩浆活动的一致性。  相似文献   

20.
中条山是中国重要的铜多金属成矿带,拥有著名的晚太古代“变斑岩型”铜矿峪大型铜矿床和元古代“层控型”胡家峪—篦子沟铜矿床,近年来又在中条山西南段的涑水杂岩中发现以变基性火山岩(斜长角闪岩)为容矿岩石的桃花洞铜矿。为了弄清楚该铜矿的形成时代及其成矿地质背景,利用电感耦合等离子质谱(LA-MC-ICP-MS)方法对桃花洞铜矿容矿围岩—涑水杂岩中的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及二长花岗岩进行了同位素年代学研究。结果表明:寨子—西姚灰色片麻岩、斜长角闪岩脉和二长花岗岩中锆石的岩浆结晶年龄分别为(2 625±11)、(2 592±16)、(2 548±15)Ma; 岩石中古老继承性锆石的年龄分别为(2 790±15)、(2 773±24)、(2 782±34)Ma; 三种不同成生顺序的岩石中均有大于2 700 Ma的锆石存在,且年龄相当接近; 中条山地区涑水杂岩可能最初形成于太古代。涑水杂岩作为与成矿关系密切的容矿围岩,其成岩时代可以间接指示成矿时代,由此得出赋存在变基性火山岩层中的古火山含矿原岩建造型铜矿有可能是中国最古老的铜矿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