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Planning》2019,(17):132-133
目的:通过彩超观察肝脏血流动力学变化、胆囊壁变化以及肝功能情况。方法:选取本院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收治的180例弥漫性肝病患者,根据肝病的类型分为脂肪肝组、慢性肝炎组、肝硬化组,各60例。并选取60例健康人为正常组以对照。结果:脂肪肝组的重度患者肝动脉RI、门静脉内径以及肝静脉异常频谱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慢性肝炎组与肝硬化组的肝动脉RI、门静脉内径、门静脉PR、肝静脉异常频谱以及胆囊壁变化例数与正常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超可以观察出肝脏相关指标的变化趋势,为弥漫性肝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一定的指标依据,具有较强的临床应用价值和推广价值。  相似文献   

2.
陈予 《矿产勘查》2014,(8):50-52
目的:探讨普萘洛尔治疗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的近期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对51例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患者采用口服普萘洛尔治疗,起始剂量为10mg·次-1,3次·d-1,之后根据患者血压、心率变化情况调整普萘洛尔的剂量,治疗2周。比较患者治疗前后血压,心率,门静脉内径(DPV)、最大血流速度(VPV)与血流量(QPV),脾静脉内径(DSV)、最大血流速度(VSV)与血流量(QSV),肝静脉压力梯度(HVPG)、肝静脉自由压(FHVP)、肝静脉楔入压(WHVP)等指标的变化。结果患者治疗后血压、心率、HVPG、DPV、VPV、QPV、VSV、QSV与治疗前比较均显著降低(P<0.05),其余指标较治疗前稍有降低,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51例患者治疗过程中2例出现头晕,1例出现体位性低血压,未发现肝肾功能衰竭、电解质异常等严重不良反应。结论普萘洛尔是安全有效的非选择性β受体阻滞剂,可有效降低门静脉高压症患者的肝静脉压力梯度,降低门静脉血流,且安全性高。  相似文献   

3.
目的探讨超声造影技术在肾脏实质良、恶性病灶诊断中的应用。方法 10例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为肾脏占位患者,用声诺维(Sonovue)对患侧肾脏进行超声造影,实时动态记录整个超声造影过程,观察注射造影剂前后的肾脏及局部病灶的超声造影声像图特征表现。结果 10例肾脏病灶中,7例肾脏恶性病灶表现为快进快出、快进慢出等不同造影模式,但均呈高增强;2例错构瘤表现为慢进慢出,周边向中央增强,呈现为等增强,或低增强;1例肾柱肥大着在造影过程中均无明显的包块,并见其两侧的相对粗大的血管显影。结论应用Sonovue超声造影能显著增强肾脏实质占位性病灶的血流信号,有助于准确评价病灶内的血供状况,对肾脏实质占位性病灶的良恶性鉴别诊断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乙酰肝素酶(Heparanase,Hpa)、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及CD34在慢性乙型肝炎(乙肝)到早期肝细胞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组织中的表达与微血管密度(microvascular density,MVD)的关系及其病理和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14例早期肝细胞肝癌(早期HCC组)、70例乙肝后肝硬化(乙肝后肝硬化组)、70例慢性乙肝(慢性乙肝组)和10例正常肝组织(正常对照组)中Hpa、b-FGF、CD34的表达水平。对各组肝组织中Hpa、b-FGF表达进行半定量计数,CD34阳性微血管进行MVD计数。对各组肝组织的病理特征进行分析。结果早期HCC组肝组织中Hpa阳性表达率为57.1%(8/14),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组的20.0%(14/70)和乙肝后肝硬化组的28.6%(20/70)(P〈0.05)。早期HCC组肝组织中b-FGF(+-++)阳性表达率为85.7%(12/14),明显高于慢性乙肝炎组的52.9%(37/70)和乙肝后肝硬化组的57.1%(40/70)(P〈0.05)。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早期HCC组肝组织中,b-FGF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r=0.808,P〈0.01),Hpa表达与MVD值呈正相关(r=0.645,P〈0.05),b-FGF表达与Hpa表达亦呈正相关(r=0.629,P〈0.05)。病理检查结果示:早期HCC组肝组织中CD34呈广泛、窦隙状强阳性表达,而在慢性乙肝组及乙肝后肝硬化组肝组织中肝窦多为呈阴性。结论 Hpa、b-FGF、CD34在早期HCC中的阳性表达高于非肝癌组织,为早期HCC与非肝癌组织的鉴别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5.
季瑞峰 《矿产勘查》2010,(8):87-88,90
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诊断勃起功能障碍(ED)和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的临床价值。方法对71例(心理性40例,动脉性31例)ED患者用药物诱导阴茎勃起观察阴茎勃起情况,用彩色多普勒超声仪测定阴茎深动脉血流最大值(收缩期峰值流速,PSV)和最小值(舒张末期血流速度,EDV);37例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探测双侧精索静脉、蔓状静脉丛和精索外静脉,观察血管内径、血流状态及有无返流情况,比较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前、术后精液检查情况。结果心理性ED患者在注射药物后阴茎勃起较好,动脉性ED患者注射药物后勃起不佳;心理性ED患者PSV值优于动脉性ED患者(P〈0.01),而EDV值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37例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不育患者于精索内探及多条迂曲管状液性暗区或呈"蜂窝状"改变,精索静脉血管内径≥1.8mm。Valsalva试验有间断红蓝交替的双向血流图像;行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前、术后精子活动率及正常形态精子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对阴茎深动脉和精索静脉血流的测定,对诊断勃起功能障碍和亚临床型精索静脉曲张具有重要临床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6.
《Planning》2015,(14):133-134
目的:分析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与超声造影的区别并探讨他们在检测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中所发挥的作用。方法:对136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检查,并观察肝动脉及肝实质的血流灌注是否出现异常。其中38例彩色多普勒血流成像为可疑异常者,遂采用CPS成像技术,即用Sono Vue及超声造影匹配成像技术行超声造影检查。结果:在全部136例病例中,98例患者的肝动脉多普勒血流的信号显示清晰,占总例数的72.06%,其中38例患者术后早期、多切面扫查,CDFI无法做到对肝动脉血栓形成(HAT)的排除;6例患者在超声造影后,肝动脉主干及分支走行正常,显示清晰;有1例患者术后1周自身肝动脉血流信号无清晰显示,在第11天后,临床医师对其行以超声造影诊断确诊为HAT;有1例患者肝内回声杂乱(10个月内)直接呈现出多发边界的回声区,最终临床确诊为HAT伴肝弥漫性梗死。结论:CDFI与超声造影可以互补,对肝移植术后肝动脉并发症诊断的准确性有提高的作用。  相似文献   

7.
目的探讨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阻断术的可行性及优越性。方法 2008年1月至2009年6月,对29例肝硬化并门静脉高压患者行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阻断术(腹腔镜组),与同期29例门静脉高压患者行开腹手术(开腹组)进行对比分析。比较2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中度发热及高热时间、术后排气时间、术后切口疼痛用止痛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切口感染率、术后再出血率和术后总胆红素升高情况。结果 29例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阻断术获得成功。与开腹组比较,手助腹腔镜组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早、术后发热时间短、术后疼痛时间短、术后住院时间短、切口感染率低(均P〈0.05)。术后1年再出血率2组无明显差别,术后总胆红素升高情况2组无明显差别(均P〉0.05)。结论手助腹腔镜脾切除加门-奇静脉阻断术是安全可行的,且比开腹手术有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Planning》2015,(14)
目的:分析彩色B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健康体检70例体检者作为对照组,选取同期收治70例肝硬化患者作为观察组。使用彩色B超检查研究对象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门静脉血流量与脾静脉血流量的比值,并比较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检查结果;以门静脉内径是否大于1.4cm为标准将观察组患者进行分组,门静脉内径大于1.4cm的为大直径组,门静脉内径小于等于1.4cm的为小直径组,研究门静脉内径与食管静脉曲张程度的关系。结果:对照组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和门静脉血流量与脾静脉血流量的比值均明显低于观察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大直径组食管静脉曲张程度要比小直径组严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彩色B超在肝硬化门脉高压诊断中,能够较为准确的判断门静脉内径、脾静脉宽度和门静脉血流量与脾静脉血流量,而且也能评价食管静脉曲张程度,具有重要的临床诊断意义。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128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在鉴别高分化肝癌(WHCC)和局灶性结节增生(FNH)中的诊断价值。方法分析41例肝脏占位病变患者(其中20例 WHCC为 WHCC组、21例 FNH 为 FNH 组)128层螺旋CT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图像,观察有无假包膜、有无肝硬化、有无肿块纤维瘢痕;测量病灶大小、病灶平扫 CT值、平扫值与正常肝脏的 CT比值、动态增强的峰值、动态峰值与肝脏比值、动脉期 CT值(AP 值)、静脉期 CT 值(VP值)、延时期CT值(DP值)。结果假包膜:WHCC组12例,FNH组0例;中央纤维瘢痕:WHCC组0例,FNH组8例;肝硬化:WHCC组7例,FNH组1例。WHCC组年龄大于 FNH 组[(58.40±0.29)岁比(41.20±0.46)岁, P<0.01]。WHCC组较 FNH 组的平扫 CT值(42.90±1.76比51.33±1.26)、动态增强峰值(94.74±4.49比116.74±4.25)、峰值与肝脏比值(1.30±0.72比1.63±0.59,)、AP值(74.10±4.15比102.71±4.10)、VP 值(84.05±4.62比107.05±3.76)、DP值(78.70±2.99比95.24±3.35)显著降低(均P<0.01)。结论假包膜为WHCC固有特征,中央纤维瘢痕为 FNH 常见特征。三期动态增强扫描年龄、平扫 CT 值、动态增强的峰值、AP值、VP值、DP值对 WHCC和 FNH的检出和鉴别诊断有一定价值。  相似文献   

10.
目的探讨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的价值。方法对50例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患者行经颅多普勒超声及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结果经颅多普勒超声检查示:50例患者中,窃血Ⅰ期22例(44.0%),窃血Ⅱ期12例(24.0%),窃血Ⅲ期16例(32.0%)。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示:34例(68.0%)患者患侧椎动脉管腔可见红蓝交替的双向血流信号;16例(32.0%)患侧椎动脉转变为完全出颅方向血流信号,无名动脉或锁骨下动脉管腔狭窄处收缩期峰值流速度加快,呈五彩湍流血流信号。结论经颅多普勒超声联合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锁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能更准确地作出诊断。  相似文献   

11.
目的探讨肝组织病理检查对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98例血清HBsAg阴性、肝功能不明原因反复异常患者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和肝组织HBV DNA的原位杂交法检测肝组织中HBsAg、HB-cAg水平,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FQ-PCR)检测血清HBV DNA水平,并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肝组织病理改变的情况。结果肝组织病理检查示:98例患者中,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炎73例,隐匿性乙型肝炎后肝硬化20例,早期肝细胞癌5例;98例患者肝组织HBV DNA原位杂交法检测阳性率为74.49%(73/98),明显高于血清HBV DNA检测的阳性率7.14%(7/98)(P〈0.01)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HBsAg、HBcAg的阳性率50.02%(50/98)、30.73%(36/98)(P〈0.05)。结论肝组织病理检查对隐匿性慢性乙型肝病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12.
目的评估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反复波动在(1~2)×ULN和ALT持续正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炎症及纤维化情况,为临床指导抗病毒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对符合研究标准的42例慢性乙型肝炎病毒(HBV)感染者,包括22例ALT反复波动在(1~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和20例ALT持续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同时做肝穿刺病理检查。结果 40.9%ALT波动在(1~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结果≥G2/S2,10.0%ALT正常的慢性HBV感染者肝脏病理结果≥G2/S2;ALT(1~2)×ULN患者肝脏炎症和纤维化程度高于ALT正常患者(P〈0.05),对其中2例ALT(1~2)×ULN肝穿刺后接受抗病毒治疗的患者随访10个月,均产生病毒学应答和血清学应答。结论慢性HBV感染者肝穿刺病理可作为是否需要抗病毒治疗的可靠依据,特别是ALT反复波动在ALT(1~2)×ULN的慢性HBV感染者应积极推荐其进行肝病理穿刺以指导临床抗病毒治疗。  相似文献   

13.
目的分析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的肝脏病理特征,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性别、年龄与肝脏病理的关系。方法对209例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采用全自动生化检测仪检测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的水平,乙型肝炎病毒的血清标志物(HBsAg、HBeAg)采用荧光定量法检测,行肝穿刺活检及肝组织病理检查。结果209例患者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45~80u·L^-1,血清AST45~80U·L^-1。HBeAg阳性120例,HBeAg阴性89例。209例患者肝脏均有病理改变,异常率为100.0%(209/209)。G1为24.4%(51/209),G2为36.8%(77/209),G3为33.0%(69/209),G4为5.7%(12/209),G2-G4为75.6%(158/209);S1为42.1%(88/209),S2为37.3%(78/209),S3为13.9%(29/209),S4为6.7oA(14/209),S2-S4为57.9%(121/209)。男性患者肝组织炎症及肝组织纤维化发生率与女性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0岁、≥20~〈29岁、≥29~〈40岁患者肝组织炎症及肝组织纤维化发生率与≥40岁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轻度异常的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存在不同程度的疾病活动,不同年龄的患者与病理G分级、S分期无明显的关联,不同性别的患者与病理G分级、S分期也无明显的关联。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术前选择性门静脉栓塞(SPVE)对因残余肝脏体积不足而不能手术的原发性肝癌患者肝脏体积的变化和二期手术切除的影响。方法 11例不宜一期手术切除的原发性肝癌患者,在X线数字减影(DSA)引导下经皮经肝细针穿刺行SPVE治疗,观察SPVE的成功率、治疗后不良反应、各肝叶体积及预计残余肝脏与全肝体积比(RLV/TLV)的动态变化、二期手术切除率等指标。结果 11例SPVE均取得成功,门静脉右支栓塞后右肝体积逐步减小,左肝体积逐步增大;术前,术后第1、2和3周时的RLV/TLV分别为34.5%、37.9%、41.6%和45.6%。术后11例均出现一过性的肝功能损害,表现为肝酶升高,4例出现不同程度的肝区隐痛,6例低热。术后第4周,11例均顺利完成了肝癌二期手术切除。治疗期间未发现异位栓塞、肝功能衰竭、出血、胆汁渗漏及感染等并发症,无手术死亡。结论术前SPVE安全、有效,可提高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率和手术安全性。  相似文献   

15.
李方春  席微娜  席文娜  余斯悍 《矿产勘查》2010,(5):16-17,19,F0003
目的探讨丹参对大鼠肝组织Bcl-2基因表达的影响和对肝纤维化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利用CCl4诱导形成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将30只SD大鼠按随机数字表法分成纤维化模型组(A组,n=15)和丹参干预组(B组,n=15)。用RT-PCR法检测各组大鼠肝脏Bcl-2的表达,常规HE和网状纤维染色检测肝组织标本。结果大鼠肝纤维化模型成功建立。丹参干预组纤维化程度、肝细胞脂肪变性及肝组织炎症较纤维化模型组显著减轻。丹参干预组和纤维化模型组Bcl-2基因表达量分别为(0.84±0.02)%(、1.03±0.03)%。丹参干预组Bcl-2基因的表达显著低于纤维化模型组(P〈0.01)。结论丹参能够阻断CCl4诱导的肝纤维化和减少肝脂肪变性。其机制不仅直接通过抗炎作用,也可能通过调节Bcl-2基因表达从而阻断肝纤维化。  相似文献   

16.
邵佳亮  万赞燕  胡国信 《矿产勘查》2011,(7):40-42,51,F0003
目的构建肝纤维化大鼠模型,并对经典四氯化碳(CCl4)复制模型方法进行适当改进。方法取Sprague-Dawley(SD)大鼠40只,雌雄各半,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10只、B组14只和C组16只。B组给予大鼠腹腔注射40%CCl4花生油溶液2 mL.kg-1,2次.周-1,同时给予普通全价饲料喂养(改良方法);A组为正常对照组,给予等量花生油腹腔注射,2次.周-1,同时给予普通全价饲料喂养;C组给予大鼠腹腔注射40%CCl4花生油溶液5 mL.kg-1,2次.周-1,同时给予添加10%猪油及2%胆固醇的饲料喂养(经典方法)。实验第8周末处死各组剩余大鼠: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肝功能(ALT、AST、ALB、TP、A/G)水平;HE及Masson染色观察大鼠肝组织病理学变化。结果实验第8周B、C组均可见明显肝功能损害表现。B组可见部分标本肝脏假小叶形成,达到早期肝硬化,肝细胞少量脂肪变性,死亡率28.6%。C组均已形成明显肝硬化,弥漫性肝细胞脂肪变性,死亡率43.7%。结论低剂量CCl4诱导并给予普通饲料喂养可成功建立大鼠肝纤维化模型,并明显降低大鼠死亡率,提高了模型质量及实验效率。  相似文献   

17.
目的:探讨低温等离子在慢性扁桃体炎手术切除术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将314例慢性扁桃体炎患者按手术治疗方法不同分为3组:A 组105例采用传统扁桃体切除术;B 组120例采用高频电刀扁桃体切除术;C 组89例采用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观察3组术中和术后出血量、手术时间以及术后疼痛发生情况。结果术中出血量和术后疼痛评分 C 组均明显低于 A 组、B 组(P <0.05);手术时间 C 组、B 组均明显低于 A 组(P <0.05),C 组与 B 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3组术后出血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低温等离子扁桃体切除术在各种扁桃体切除术中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量少和术后疼痛轻等优点,是扁桃体切除术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18.
目的研究320排螺旋CT灌注成像对小肝癌患者的诊断价值。方法对10例经手术或活检证实的小肝癌患者的CT表现进行回顾性分析。应用最大斜率法计算小肝癌及肿瘤以外正常肝脏组织的肝动脉血流灌注量(HAF)、门静脉血流灌注量(HPF)及灌注指数(PI),并采用色阶赋值形成灌注影像,获取感兴趣区参数图。结果小肝癌的HAF、PI明显高于同一患者肝肿瘤以外的正常肝脏组织,HPF明显低于同一患者肝肿瘤以外的正常肝脏组织(均P〈0.05)。结论 320排CT灌注成像扫描范围可以覆盖整个全肝,有效地显示小肝癌灌注参数值,对难以诊断的小肝癌提供了早期诊断的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