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通过对国内地震灾害经济损失评估模型比较,针对现有模型评价指标单一问题,不能有效体现区域内城市地震灾害经济损失的差异,构建了区域地震灾害经济损失评价指标体系,并利用PCA方法对其指标进行分析,得到各个指标的权重值,进而构建了多指标影响下的区域地震灾害经济损失评价模型。最后以1996-2009年历次破坏性地震灾害数据为例进行分析,将计算结果与已有的评估模型结果进行对比,验证了该模型的有效性和可行性。  相似文献   

2.
以区域灾害系统理论为指导,综合分析地下工程震害风险的不确定性特征与内涵,给出震害风险处置的整体性、重要性、层次性及多模型与方法集成运用原则,概念性探讨地下工程地震灾害风险体系,揭示孕险环境、承险体、风险因素、风险事故、风险损失等属性及作用机理,建立基于安全系统工程的地震作用下地下工程风险分析基本程序,设计地下工程地震灾害风险全过程评估与管理模型,提出了基于集成化管理和全寿命管理的地下工程地震灾害的动态集成化风险管理模式,将地下工程震损风险管理的动态性和集成化统一起来,进一步丰富了地震作用下地下工程风险管理理论,为地下工程震损风险管理的研究工作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3.
地震是一种自然现象,它以发生的突然性、造成灾害的毁灭性和发生时间、地点的不确定性成为灾害之首,也给人类进行地震灾害的预测预防带来了困难。运城市震害预测项目正是在对地震灾害现有认识的基础上,利用科学的分析方法和以往的震害经验,对城市未来因地震可能造成的各类损失进行估计,以便宏观确定城市所面临的地震灾害风险以及有效识别城市抗震防灾的薄弱环节,从而指导相关部门进行防震减灾改造、制定应急对策和防灾规划。  相似文献   

4.
针对村镇风险评价过程中系统指标对地震风险影响的非线性特征、指标间的信息重叠和信息部分完全的问题,提出了用基于非线性变换的灰色关联度(GC)-主成分投影(PCP)耦合模型的村镇地震灾害风险评价方法评价和比较村镇地震灾害风险。首先对各指标进行非线性变换和无量纲化,其次建立灰色关联度判断矩阵,最后利用主成分投影方法计算得到各村镇的地震灾害风险值,依据风险等级标准可得到研究区域各村镇的地震灾害风险等级水平,并进行了排序。通过实例证明该方法模型构建容易,计算简便,应用于村镇地震灾害风险评价中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5.
通过引入灾害链理论对城市及石化系统因破坏性地震作用而引发的次生灾害进行研究。基于灾害链理论分析地震灾害链的成灾机理,建立基于主要影响因素的地震灾害链物理模型,通过对灾害要素间内在联系初步构建定量分析的概率评估模型;经算例分析评估给出次生灾害的发生概率,找出地震灾害链中各灾害要素间的关键环节,提出针对性的断链措施建议;最后,给出基于地震灾害链原理的断链减灾方法的一般步骤。研究成果为震前的次生灾害预防、震后采取有效的应急措施提供新的评估方法。  相似文献   

6.
在灾害来临时,社区作为城市的基本生活单元,在灾害的感知、监测和防控中扮演了十分重要的角色.从韧性社区的概念、社区风险灾害的分类入手,通过对社区存在的风险灾害分析,将社区韧性评价指标分为建设韧性、社会韧性、经济韧性和组织韧性4个一级指标,对评价指标的选取来源、依据、原则和每个指标的具体内容进行阐述,以期为推动城市社区韧性...  相似文献   

7.
文章以典型滨海城市厦门市为例,进行 风暴潮灾害情景下的灾害影响分析及应急避难 场所分布、可达性、服务性进行评价,为滨海城 市在风暴潮灾害情景下的城市韧性建设提供一 定的参考。结果表明在1.08 m及4.92 m海洋增水 情况下厦门市将分别有331和632个重要城市基 础设施处于灾害风险中。根据应急避难场所可 达性及服务评价,现有的82处大型应急避难场 所和234处其他紧急避难场所不能有效覆盖和 服务灾害风险区域,对此提出了一些应急避难场 所优化和增设的建议。  相似文献   

8.
在对城市地震灾害风险特点分析的基础上,从灾害风险管理角度出发,从规划、工程、管理等方面给出了管控策略和措施,为政府制定抗震防灾规划和民众防灾意识提高等工作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地震破坏是影响城市发展进程的重大灾害,做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提高城市抗震防灾能力,是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单体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介绍城市建筑群进行震害程度预测的半经验半理论法,用该方法对某市的进行了建筑群体抗震性能评价,分析结果应用到该市的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中。  相似文献   

10.
地震破坏是影响城市发展进程的重大灾害,做好城市抗震防灾规划,提高城市抗震防灾能力,是最大限度减轻地震灾害的有效措施。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是城市抗震防灾规划的重要内容。本文通过单体建筑物抗震性能评价,介绍城市建筑群进行震害程度预测的半经验半理论法,用该方法对某市的进行了建筑群体抗震性能评价,分析结果应用到该市的抗震防灾规划编制中。  相似文献   

11.
基于韧性城市理论的灾害防治研究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韧性城市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和理论体系来解决稳定发展需求和城市内外部干扰不可预测性之间的矛盾,并在城市灾害防治领域展开了一系列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对韧性概念起源和理论发展进行了梳理,比较和辨析了城市韧性和灾害韧性的概念和研究边界,概括了当前灾害韧性研究进展和研究热点,详细介绍了适应性循环的扰沌模型和韧性城市规划基本范式,依据已有研究总结出韧性城市规划范式的基本研究策略.基于文献综述对韧性评价的研究进展进行评述,并对比分析了当前广泛应用的两个评价体系,总结了其优缺点.从区域、城市和社区三个层级系统分析了韧性城市理论在区域与城市规划及防灾领域中的应用,依据对已有研究综合分析,探讨了城市灾害韧性研究的三个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2.
区域承灾体脆弱性综合评价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博士学位论文摘要 自然灾害的影响是由致灾因子、孕灾环境和承灾体三者共同作用的结果。致灾因子、孕灾环境目前各部门、各区域已经作了较为详细、深入的研究, 但承灾体脆弱性研究还只刚刚起步。针对县(市) 区域的人口、固定财富、正创造财富及特重大财富等社会经济因素建立灾害区域承灾体的脆弱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和评价模型, 完成县(市) 级承灾区域脆弱性程度的综合评价和区划。主要研究内容包括:(1) 通过对当前灾害理论分析和我国近年来灾害特点、特别是自然灾害损失特点的研究, 提出自然灾害所造成的影响是由致灾环境的绝对性和承灾体脆弱程度的相对性两个因素共同作用的观点。(2) 确立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原则和结构, 并通过反推法、信息量法等方法建立了承灾体脆弱性评价指标体系。(3) 采用层次分析法选请有关灾害专家填写评价指标两两判断矩阵, 确定了不同灾害类型灾害的脆弱性评价指标权重分布, 建立权重库, 并在前人研究基础上, 建立了承灾体脆弱性的指标分级标准。(4) 建立了承灾体脆弱性模糊综合评判模型、物元分析评判模型和灰色聚类评判模型, 并分别应用三种模型评价了江西省地质灾害的区域脆弱程度、浙江省地震灾害的区域脆弱程度和广西壮族自治区洪涝灾害的区域脆弱程度。(5) 应用V isualBasic 语言, 在W indow s98 平台上开发了承灾体脆弱性评价系统, 实现了区域选择、灾害类型选择随意化的承灾体脆弱性综合评价, 并实现了区域承灾体脆弱性区划。(6) 承灾体脆弱性评价区划结果可与灾害自然属性结合, 为区域减灾提供基础数据, 同时也为灾害保险、减灾投资、大型工程选址、城市发展规划等提供第一手资料。  相似文献   

13.
唐山市岩溶塌陷区域风险评价   总被引:19,自引:1,他引:18  
 对唐山市自1978 年以来岩溶塌陷有增无减的原因进行了简要分析, 并以此确立了岩溶塌陷区域风险的影响因子和评价模型, 进而在市中区划分出了3 个具有不同风险程度的区域, 并对城市建设和灾害防治提出了宏观建议。  相似文献   

14.
滑坡灾害风险分析研究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本文对滑坡灾害的风险分析理论进行了探讨 ,阐述了影响斜坡稳定性的不确定性因素及风险 ,对国内外的滑坡灾害风险研究作了评述 ,分析了滑坡灾害的可接受风险水平。把滑坡灾害的风险评价确定为一个动态过程 ,分别从危险性评价、社会经济易损性评价、破坏损失评价和防治工程评价等方面进行综合性的评价 ,由此建立滑坡灾害的风险评价体系。  相似文献   

15.
钱丽源  傅娅 《风景园林》2019,26(4):100-104
山脉一直激励着人们前行,并且常常被认为是神圣的所在。近40年间,山地世界遗产的完整性受到自然灾害的威胁,不仅破坏了山地上游的生物多样性、地质多样性和特殊的自然特征,更迫使下游原住民(山地景观的保护者)和当地社区变得更加脆弱。以常年遭受雪崩、洪水、地震灾害威胁的秘鲁安第斯山地区域上游瓦斯卡兰国家公园及其下游城市瓦拉斯为研究对象,分析其灾害史,并通过遥感可视化技术对其地表温度以及水文进行解析,为瓦斯卡兰及其下游城市探索合理的山地遗产灾害风险管控和生态自愈途径,为全球山地世界遗产地上游区域恢复宝贵的可再生自然资源,更为山地下游城市村落创造真正的安全家园打下牢固的基础,探索人与自然共同抵御灾害的潜能。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大量数据及灾情案例分析了我国所面临现代灾害的严峻形势,尤其就城市灾害系统及潜在隐患探讨了城市灾害风险谱及灾害分类集合。作者从综合防减灾系统分析、系统规划研究角度,着重分析了传统研究理论与方法的缺陷,提出了减轻城市灾害软科学与硬技术评价的系统框架、模型及实施细则。本文对推进我国城市化综合减灾规划决策的制定将产生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基于Fine Kinney和Dematel风险评估理论,运用AHP层次分析法,建立了城市消防灾害风险评估框架。通过对灾害种类相似度、灾害环境暴露度和灾害后果概率进行评估,提出了城市消防灾害风险评估模型与步骤,确定灾害风险评估等级。以哈尔滨市某大型商场建筑为研究对象,对其火灾风险指数和火灾风险等级进行评估。  相似文献   

18.
林伟  李乐 《城乡建设》2015,(9):88-90
美国加州是一个地震发生频率较高的地区.地震引发的地动、液化、崩塌等严重危害了公众生命安全及社会经济发展.为规避风险和降低损失,加州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法律政策.通过严格界定基础概念、从业资质和管理权限等,旨在依据合理的地震灾害区划和相应的灾害减控措施,实现发展与自然特征、地质规律相协调.本文通过分析和探讨美国加州地震灾害防控机制建设当中涉及的职能分工和法律政策,以及与发展规划和环境保护法律的衔接、从业人员资质管理和建设项目概念界定、以及场地调查流程设计和灾害减控措施等,为我国的地震灾害防控、城市建设、土地利用、资源保护和环境保育等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9.
城市地震灾害管理系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阐述地震灾害管理的主要内容:地震灾害损失预测、紧急响应和救援、灾后恢复重建;总结了日本阪神大地震上述三个方面的经验教训并和我国城市地震的灾害管理工作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20.
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是定量认识洪涝灾害风险机理、科学防控洪涝灾害风险的重要基础性研究,在洪涝灾害风险管理理论与实践中具有重要意义[1]。基于情景的城市洪涝灾害风险评估方法是当前洪灾风险研究的热点与前沿课题。本文从危险性分析、脆弱性分析、灾害损失风险分析三个环节出发,系统地介绍如何利用GIS软件的空间分析功能对区域洪涝灾害风险进行评价和分析,以寻求更高精度的洪涝灾害情景模拟和风险评估方法,对于该方法的研究和生产实践具有一定的推广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