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要]该文以古建筑中的灰塑与彩绘为研究对象,列举其在福州三坊七巷古建筑中的典型应用,重点从屋面、墙身、室外庭院等方面对灰塑与彩绘装饰实例在福州三坊七巷古建筑中的应用进行分类描述,总结其朴素淡雅的总体艺术风格,并从装饰部位、题材寓意、表现技法、色彩使用等方面对其特征进行分析。最后对福州三坊七巷古建筑中保存下来的灰塑与彩绘作品的受损状况进行总结,分析其损害的原因,并对如何保护及修复这些灰塑与彩绘作品提出自己的建议。  相似文献   

2.
中国古代建筑如寺庙、宗祠、民居等建筑均有大量的木雕、石雕、砖雕、陶塑、灰塑及壁画等装饰。广东福建沿海地区古代建筑除了大量使用三雕之外,同时广泛使用陶塑和灰塑。目前,广东沿海地区保存下来的灰塑多数为明清时期创作,其中清代时期的作品占绝大部分,明代灰塑作品保存下来的不多。灰塑主要装饰于建筑的窗框、门顶、山墙顶博风和屋脊等部位。民间工匠称灰塑为灰披。灰塑的主要材料灰浆(膏)为沿海的贝壳经煅烧的贝壳灰,广东地区称为蚬灰,福建闽南称壳灰。灰塑施彩颜料多取天然颜料如矿物颜料和植物类颜料。  相似文献   

3.
广州光孝寺屋脊灰塑是广府地区佛教灰塑装饰的代表。以实地调研为基础,运用文献分析法,从装饰题材、装饰位置、表现技法、灰塑造型、纹样特征等对光孝寺建筑年代较早大雄宝殿、六祖殿和伽蓝殿的屋脊灰塑进行梳理和分析,深入探究岭南渔文化和海洋文化等地域性文化特征对广府灰塑装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本文以江西省乐安地区古建筑的灰塑装饰为研究对象,在实地调研和相关文献研究的基础上,从灰塑运用的重点部位、装饰内容、工艺工序和艺术风格等方面,对乐安地区的灰塑装饰艺术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  相似文献   

5.
福州地区古建筑灰塑彩绘题材内容丰富、工艺精美、独具地方特色。但因为对其缺乏有效的保护与研究,其传统工艺面临失传等许多问题,本文主要阐述福州地区传统灰塑彩绘所使用的材料、做法及在古建筑不同位置的应用与寓意,为灰塑彩绘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灰雕灰塑作为传统建筑装饰艺术之一,表达了人们祈福纳祥的美好愿望,见证了传统建筑的发展历史,烙印着先民的生产生活轨迹,承载了文化信息的精华。研究传统建筑灰雕灰塑,有利于发掘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文章主要以CiteSpace信息可视化软件为研究手段,通过对传统建筑灰雕灰塑的研究进行文献信息计量分析,归纳总结传统建筑灰雕灰塑的研究现状及趋势,为灰雕灰塑研究和未来传承应用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  相似文献   

7.
杨辉 《现代装饰》2016,(5):176-177
正灰塑是岭南传统建筑重要的装饰手法。本文在田野考察基础上,对岭南灰塑的动物装饰题材进行研究,通过分析其特有的艺术特征来阐述其深层的艺术特征,对岭南灰塑保护与传承的可持续发展具有积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8.
灰塑是广府地区特有的一种传统建筑营造与装饰技艺。灰塑适合广府地区的气候特点,又因其制作成本较低,普遍使用在广府民居、祠堂,作为装饰,表达着人们对福寿安康、儿孙满堂等美好的盼望,同时起到一定保护建筑的作用。灰塑的制作工艺是广府地区长久以来人民智慧的结晶,不仅造型精美、题材广泛,还结合彩绘,为广府传统建筑增添了艳丽夺目而活泼的色彩,是岭南建筑技术与艺术结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9.
张露  陈罗辉 《山西建筑》2024,(8):5-8+33
随着现代化科学技术的发展,机械化生产的建筑装饰材料逐渐取代了传统手工艺,如何实现灰塑的当代艺术价值并与之融合成为保护中国传统手工艺的关键。通过归纳总结陈氏书院灰塑的叙事性艺术特征,深入挖掘其中所蕴含的岭南文化,从中更深层次剖析灰塑的传承与发展对策,以期为灰塑的传承与创新发展提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10.
以三坊七巷街区空间为研究对象,将三坊七巷文化意象归纳为空间意象、物态意象和行为意象,并从这3个方面进行分析,发现三坊七巷保留有完整的里坊肌理,街区内有坊、园林和众多祠堂,沿袭了唐、宋文脉。三坊七巷的保护在福州古城复兴发展的过程中有重要的示范价值。最后,总结出三坊七巷文化传承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1.
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是福州市名人故居和古建筑重点保护区,是福州古建筑旅游的主要项目,三坊七巷的火灾风险防控工作十分重要。其中,文保、历史建筑是三坊七巷内最重要的一类建筑,本文基于事件树法,对三坊七巷文保、历史建筑进行火灾风险分析,并在此基础上提出整改措施。  相似文献   

12.
三坊七巷是中国十大历史文化街区之一,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于2007年获福州市政府批准实施。本文从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的实施出发,从保护要素的保护和传承、整治规划内容的执行情况、政策制定等方面开展评估,找出存在问题及原因,摸索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规划评估工作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福州三坊七巷地方私家园林在中国江南古典园林的影响背景下,融入了福州古城自然山水、人文等因素,经过长期积淀,形成极具福州地域特点的私家园林兴造特色。于小空间中做出"大"山水,是三坊七巷地方私家园林营造理念的根基,福州山、海、江、湖四位一体的特色自然环境架构,以及耕读传家、喜讼好巫的人文环境氛围,给三坊七巷私家园林注入了浓厚的福州地方韵味,园林本于自然,山与水是园林中重要的两个要素,以这两个要素为切入点,从自然和人文两个层面,剖析福州三坊七巷私家园林,厘清三坊七巷私家园林的地方特色。  相似文献   

14.
本文阐述了RS、GIS与实地调查相结合, 采集福州市“三坊七巷”区内现状数据, 建立现状调查专题数据库技术与方法, 探讨如何利用GIS信息的查询、分析等功能, 深化规划设计的深度和广度, 提高“三坊七巷”保护性规划的科学性等问题。  相似文献   

15.
文章拟通过三坊七巷光禄坊公园的景观设计方法,重点从建筑布局手法的深入研究,在城市公共开放空间中来展示三坊七巷传统精神。从建筑布局和功能需求的设计入手来领略三坊七巷的坊巷特色、建筑语言、空间形态、装饰元素、滨水景观等。同时还要满足城市开放绿地的场所要求,并承载一定的非物质文化的活动需求。  相似文献   

16.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部分地区历史文化街区保护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出现"千城一面"、传统坊巷肌理被打破等现象,文化传承的载体遭到了破坏。本文以三坊七巷为例,对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资源利用现状和对策进行了分析,以期对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资源实现优化利用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福州"三坊七巷"历史街区的保护历程复杂曲折。"三坊七巷"历史街区保护历程可划分为自主性保护、政府主导改造、破坏性改造、房地产开发、整体保护五个阶段进行梳理分析。针对"三坊七巷"保护实施情况提出观点:仿古建筑无法代替历史建筑,且不代表任何一个时期的建筑特色;"三坊七巷"建筑新建应考虑其在未来可能具备的历史价值;"三坊七巷"空巢现象与建筑使用性质和经营内容改变有关;新自主性保护具有优势;建立"三坊七巷"动态资料电子数据库利于永续保护管理。  相似文献   

18.
三坊七巷是福州城市中心一片以坊巷组织起来的传统城市空间,聚集了172处明清历史建筑和众多民俗信仰、传统文化等非物质文化遗产。自2006年至今,清华同衡团队成为保护、修缮、复兴三坊七巷的重要技术团队之一,为三坊七巷编制了保护规划,并积极引导当地政府进行周边环境的整治、城市空间的修复,见证了这一历史街区的演变。  相似文献   

19.
福州规模最大的明清传统居住街区三坊七巷,是福州城历史文化的珍贵遗存。本文分析了三坊七巷的特色所在,对其破坏性建设后的现状进行调查,呼吁保护三坊七巷,留存城市的记忆,并就此提出一些保护建议。  相似文献   

20.
对雷州传统民居灰塑装饰艺术的发展历史及工艺特点进行解读,呈现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极高的艺术价值,同时也分析了这一工艺传承发展所面临的困局.在此基础上提出以混凝土工艺品作为新载体,提取分解重构雷州灰塑装饰纹样并二次创作于其上,实现雷州传统民居灰塑装饰艺术文化的活化及传承,也为清水混凝土装饰品行业的发展找到一个新的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