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53 毫秒
1.
吴力超  马君 《山西煤炭》2010,30(6):47-49
结合司马矿首采面的地质情况,分析了充水水源,探索了薄基岩区充水通道和工作面排水条件,预测了首采面的涌水情况,给出了防治水工作建议,得出来首采工作面薄基岩区水量不大是由于基岩水本身很小和表土层底部没有含水层,风化带水得不到补给的结论。  相似文献   

2.
1101工作面为孟巴煤矿首采工作面,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复杂,不仅工作面涌水量大,且具有稳定的水量补给。工作面掉水后,通过观测、分析,掌握了工作面掉水水源及涌水补给通道情况。针对掉水情况,结合矿井实际,采取有效措施,实现了孟加拉国第一座煤矿首采工作面的安全开采,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相似文献   

3.
针对孟村煤矿回采工作面的热害情况,研究利用矿井供、排水系统排热的回采工作面移动风冷降温技术。根据孟村煤矿回采工作面热害现状,计算了回采工作面的需冷量。分析了水冷、风冷2种局部制冷降温系统在回采工作面的适用性。针对矿井回采工作面涌水来自煤层顶板、水温不高,现有供、排水系统具备自然冷却涌水的特点,提出制冷机冷却水取自矿井供水管路、排至巷道水沟的回采工作面移动风冷降温技术。选用1台ZLF-450移动风冷机组在首个回采工作面进行试验。结果表明:制冷机冷却水回水温度略高于矿井涌水,与回采工作面涌水在水沟混合后的水温升高仅为0.4℃;风冷机组运行正常,能效比达到3.05,工作面平均温度降低2.8℃。采用矿井供、排水系统排热,没有为制冷系统铺设任何专用管路,显著降低了系统造价。  相似文献   

4.
通过总结首采区3222综采工作面第四系松散含水层突水淹井的经验教训,分析3221综采工作面的涌水水源、原因以及32煤层的覆岩破坏高度,研究确定32煤层的合理回采上限。  相似文献   

5.
祁东煤矿因受地质条件限制,回采工作面布置采取了走向和倾向不同的回采方式。在回采过程中因回采方式不同,工作面顶板淋水、采空区涌水出现较大差异。根据祁东煤矿矿井水文地质特性及已回采工作面顶板淋水、采空区涌水实际状况,分析了不同回采方式的工作面顶板淋水和采空区涌水的原因和机理,并提出了回采工作面顶板淋水和采空区涌水综合防治措施。  相似文献   

6.
为了获得呼吉尔特矿区侏罗系煤层首采工作面开采过程中的涌水特征,为矿井防治水提供依据,采用"大井法",分别对葫芦素煤矿、门克庆煤矿首采工作面涌水量作了预计。结果表明:葫芦素煤矿首采工作面预计涌水量与实际涌水量相差较大,门克庆煤矿首采工作面预计涌水量与实际涌水量较为接近。通过分析葫芦素井田沉积相和岩相古地理特征,以及直罗组一段含水层富水性分区结果,解释了葫芦素煤矿首采工作面820m位置涌水量突增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老公营子煤矿副井井筒掘进到214m深时,工作面开始涌水,涌水量42.8~62.7m3/h,无法进行掘进.根据对涌水情况和地质条件的分析,决定采用工作面预注浆技术治理涌水.经工作面预注浆,井筒涌水量降到了9m3/h,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8.
为了解决新元煤矿9104首采工作面受地质构造影响存在工作面底板涌水的问题,设计采用无线电波坑道透视仪对回采工作面范围内的地质构造进行定位。在井下进行钻探确定陷落柱的发育情况,在相应位置对陷落柱进行超前注浆加固,提高煤层陷落柱位置煤岩体的整体性,增强其隔水能力,有效地防止了底板突水的发生,取得了良好的治理效果。  相似文献   

9.
针对综放面受持续大量涌水威胁的情况,从设计到施工全面完善工作面防排水系统,优化排水方式,解决了涌水带出的大量煤泥清理问题,确保了工作面安全生产,取得了较好的社会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10.
通过分析济宁三号煤矿63下04综放工作面涌水状况,结合现场实际情况,针对该工作面防治水的需要,提出了一系列技术工艺措施和管理策略,有效治理了工作面涌水事件,为下一步防水工作奠定了基础;同时为其他煤矿类似工作面突水的防治提供经验参考。  相似文献   

11.
高运增  段红民 《煤炭工程》2020,52(5):97-100
为解决倾斜长壁综采工作面采空区涌水难排出、易形成水煤,水煤进入运输系统易造成机械事故、甚至人员伤亡事故的问题,在现场生产实践的基础上,研究总结了倾斜长壁综采工作面涌水治理系统。通过现场应用,该涌水治理系统较好地解决了倾斜长壁综采工作面内积水难以排出、仰采工作面巷道积水不易导出、下部巷道煤泥处理等问题,保证了矿井安全顺利生产。  相似文献   

12.
新元煤矿3#煤层工作面底板下100 m范围内分布有较强赋含水层K7砂岩、K2灰岩层。工作面如有构造发育,顶底板隔水层受到断层构造的破坏,在构造发育地段有可能顺构造破碎带向工作面涌水,引起水害事故。为了探查3#煤层底板岩层赋水情况及工作面内的发展趋势,便于矿方有效地开展防治水工作,新元煤矿对首采区5个工作面进行了直流电测深井下探测,经分析并结合各工作面和巷道的视电阻率情况,最终确定电阻率在50Ω·m以下作为工作面异常区的解释成果。  相似文献   

13.
东庞矿下组煤首采工作面在底板注浆加固中,受底板地质条件的影响,局部底板出现涌水点;通过对出水点出水成因及导水裂隙的分析,制定了安全有效的封堵技术方案,彻底封堵了底板出水点。  相似文献   

14.
阐述了炮采工作面涌水的危害,介绍了挖沟截流排水法和自吸排水法在高庄矿的应用及取得的成效,提出了炮采工作面涌水防治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杨慧艳 《煤》2022,31(2):39-40,54
针对回采过程中工作面内涌水增大的情况进行分析研究,提出综采工作面超前裂隙带探放技术,利用回采工作面推进过程中顶板裂隙发育,对顶板水在超前裂隙带进行探放,以减少工作面突然来水、涌水增大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东滩矿63_上04是六采区首采工作面,位于C2向斜轴部,钻探没有探出富水,回采过程中发生了小型突水,通过分析其所处的水文地质环境和取得的监测检验数据,确定了突水水源和涌水通道。提出,防排水系统是工作面的必备条件,利用工作面的有利条件最大可能地完善排水设施,采区首采工作面,特别是采区的向斜轴处的工作面,须合理做好防排大水的各项准备工作。  相似文献   

17.
和伟宏 《煤》2002,11(6):28-28,32
针对综采工作面俯采推进存在后跟水的问题 ,结合采区巷道、工作面布置情况 ,采取工作面上行开采顺序、运输巷作回巷、运输巷增加排水设施等技术措施综合治理涌水 ,从而减少涌水对生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8.
正川煤集团达竹公司小河嘴煤矿技术人员为采煤工作面的单体液压支柱穿上了"防水胶鞋",解决了涌水较大的采煤工作面支柱钻入底板的难题。该矿自-1216(22)采煤工作面开采以来,由于工作面顶、底板涌水严重,工作面底板松软,采用单体液压支柱支护时,经常出现支柱钻入底板的情况,从而导致支柱的  相似文献   

19.
高礼奎 《煤炭工程》2004,(12):44-45
新集二矿利用西翼采区11煤层2个采煤工作面采空区的涌水,在井下修建临时蓄水池,向采掘工作面直接供水,同时将多余的部分涌水并入矿井供水系统,取得了较好的经济效益。  相似文献   

20.
针对纳林河二号煤矿31101富水顶板大采高综采工作面涌水情况,分析了工作面涌水与工作面矿压以及顶板岩层结构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计算得出了关键层层位,认为基本顶及其控制的上覆岩层和关键层Ⅱ及其控制的上覆岩层共同组成了"复合悬臂梁—复合铰接岩梁"结构。计算得出关键层Ⅱ的初次断裂步距为210.3m,周期性断裂步距为101.1m,与现场实际矿压与涌水情况相符。认为"复合悬臂梁"的周期性破断失稳使得工作面产生"小"出水,而后发生小周期来压;"复合铰接岩梁"的周期性破断失稳使得工作面产生"大"出水,而后发生大周期来压。研究结果为31101工作面的出水预测提供了理论依据,并为相似工作面涌水与矿压关系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