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贾达 《视听技术》2007,(2):108-108
马勒的《第八交响曲》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庞大作品,其编制规模称得上古典交响乐中的“巨无霸”。该作品因需要千人演奏演唱,因此也被称作“千人交响曲”。作品第一部分是根据9世纪时的一首赞美诗创作的,命题为“请造物主的圣灵降临”。第二部分则是一部连续演奏的交响诗,命题为“浮士德的结束场景”。  相似文献   

2.
1893年,就在布鲁克纳即将度过人生的第七十个秋天时,他的健康状况恶化了。其时,这位退休的维也纳音乐院管风琴教授及宫廷教堂的管风琴师正在艰难地谱写他的《第九交响曲》。他预感到这将是他最后一首交响曲,不仅是自己一生音乐生涯的总结,也象征着自己向生活的告别。他安详又有些忧伤地说道:“现在我把最后的作品献给众神之主,我亲爱的上帝,我希望他能保证我有足够的时间来完成它,并乐于接受我的礼物。”“我  相似文献   

3.
王禹 《高保真音响》2011,(2):100-101
关于门德尔松《第二交响曲“众神赞歌”》 一提起门德尔松的交响乐作品,大多乐迷首先想到的一定是那两部画面感十足的作品:《第三交响曲”苏格兰”》和《第四交响曲“意大利“》。除此之外,那部美轮美奂的交响作品《仲夏夜之梦》的旋律相信也深深地印在每位门德尔松乐迷的脑海里。殊不知,  相似文献   

4.
CD藏家快评     
《视听技术》2004,(1):89-93
被称为“现代交响乐之父”的海顿,共作有104部交响曲。Decca公司曾推出了由多拉蒂指挥匈牙利爱乐乐团演录的全部104部交响曲的“大全”。只是一般的爱乐辈没有那么阔绰将其一网打尽存人自己的唱片柜。经过浪漫派作曲大师的继承发展,古典交响作品已经丰富得令人眼花缭乱,今天再来听海翁的交响乐作品,各类作品的碟源丰富,“饱食终日”的交响乐爱好者,可能也会稍嫌海翁庞大的交响曲原作中,有单调和雷同之感。  相似文献   

5.
交响乐源自西方,著 名的交响乐作品向 来由欧美作曲家独 揽。然而,音乐是不分国界的,中国的音乐舞台上现在已不仅只演奏欧美和其它国家作曲家的作品,中国人自己创作的交响乐作品已不断得到推广普及。这款雨果公司1999年最新推出的陈永华交响曲辑——第五交响曲《三国志》、第六交响曲《九州同》(片号:HRP 7184-2)便是一个崭新的尝试。 第五交响曲《三国志》完成于1995年,是为双乐队所创作的交响曲。作品以《三国演义》的开首句“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所引起的联想入手,  相似文献   

6.
一言 《视听技术》2006,(8):88-90
古斯塔夫·马勒是一位“重量级”人物。他的交响曲在形式上具有构思宏伟,规模庞大的特点。在风格上,他力求发展维也纳古典交响乐的传统,作品形象鲜明,题材渊源于维也纳民间风格性音乐,而且,除“一交”外,他的不少交响曲都加入了人声合唱,极大地丰富了交响乐的表现力。马勒在德奥古典音乐的承先启后中具有重要影响力,对20世纪音乐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  相似文献   

7.
在柏辽兹一生的音乐作品中,《幻想交响曲》不仅是他个人的代表作,更可以说是音乐史上极为重要的交响乐作品。柏辽兹个人具有多愁善感的性格,其带着病态式的梦想和燃烧着的热情,使他能够摆脱形式上受约束的古典交响曲,从而创造出一种全新的音乐风格。在这首《幻想交响曲》中,它不像另一类浪漫派如门德尔松那样引用客观的标题,而是大胆地使音乐成为标题的附属品……  相似文献   

8.
为世人所公认的“交响乐之父”——海顿共作有108部交响曲,其中1791年后在伦敦创作的12首《伦敦交响曲》更是海顿近40年交响曲创作历程的浓缩,代表了海顿交响曲创作的最高造诣。 笔者手上的这套EMI专辑以6CD的套装形式再版了托马斯·比彻姆指挥的海顿《伦敦交响曲》和清唱剧《四季》。  相似文献   

9.
安东·布鲁克纳(Anton Bruckner,1824—1896),奥地利作曲家及管风琴家,作有十部交响曲和大批宗教乐曲,其中第四交响曲“浪漫”和第七交响曲最为著名。其交响曲往往带有浓厚的宗教色彩和显著的管风琴音响效果,把对宗教的信仰体现到极宏伟的音乐形式之中。  相似文献   

10.
王峥 《高保真音响》2010,(5):117-119
“钢琴诗人”肖邦一生共创作有三首钢琴奏鸣曲,它们在肖邦的大型音乐作品的创作中占有极为重要的地位。大型音乐作品主要包括歌剧、交响乐、协奏曲和奏鸣曲这几种音乐体裁,肖邦一生都没有创作过歌剧和交响乐作品。  相似文献   

11.
凡丁 《视听技术》2007,(5):104-104
布鲁克纳的降E大调第四交响曲创作于1874年。“四交”是这位大器晚成的作曲家10首交响曲中最著名的一首。该作在奥地利阿尔卑斯山区风景秀丽的一个小村中完成,以后又有多次修改。布鲁克纳后来将其冠名为“浪漫”,反映了作品的内容和气质。  相似文献   

12.
今年10月11日,是奥地利作曲家布鲁克纳逝世100周年纪念日、为了回顾和追思这位生前历经坎坷、屡遭贬损却又执着追求、百折不挠、终以又一部“未完成交响曲”悲壮地告别人生的作曲家,这位在发展传统的交响乐、构建鸿篇巨帙的现代交响乐体例方面奠定重要基础的交响乐大师,本刊特在本栏目和“CD华章”中发表以下纪念文稿和译文一篇,以资缅怀。  相似文献   

13.
勃拉姆斯一生只创作了四部交响曲,其《第一交响曲》实在可以说是姗姗来迟,这部作品在吕根岛完成时,距首乐章草稿的写就已过去了15个年头(1862-1876年)。“长久以来与贝多芬阴影的奋战算是打了胜仗”——传记作家P·霍尔姆斯对此说了这番耐人寻味的评语。  相似文献   

14.
霍罗维兹说过:“肖邦最伟大的作品不是他的两首协奏曲,而是他的小品;一 首玛祖卡包含的音乐比交响曲更多。” 对肖邦这位极具诗人气质和浪漫色彩的音乐家而言,这真是极精到的见解。 与法度森严、须与大型乐团精巧配合的协奏曲相比,形式自由、长短不拘的小品 无疑更利于情感的自由表达。  相似文献   

15.
乐圣贝多芬至少有3类作品是人类音乐史上的丰碑,即9部交响曲、32部钢琴奏鸣曲和1部小提琴协奏曲。而后者又被誉为“世界四大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勃拉姆斯和柴科夫斯基D大调)之首,有人甚至将门德尔松小协比作“夏娃”,将贝多芬小协比作“亚当”。而能否演绎好这首作品,是区别一般小提琴演奏家与大师的试金石。  相似文献   

16.
在柏辽兹一生的音乐作品中,<幻想交响曲>不仅是他个人的代表作,更可以说是音乐史上极为重要的交响乐作品.  相似文献   

17.
谢彤 《现代音响技术》2004,(12):100-100
在学院派一统天下的时期,波波夫作为一个独特的作曲家有着他尖锐的特性:极至的嘲笑与讽刺,敏感而又深沉。1927年他开始创作的交响乐使他的才华对当时的欧洲乐坛有了短暂的震动,他一生共创作了6部交响乐,同样肖斯塔科维奇也高度评价了波波夫的早期作品并坦言自己是波波夫第一交响曲(写于1928-1934)的钦佩者!1932年9月这首部作品尚未定稿却在一次纪念十月  相似文献   

18.
交响巨人     
勃拉姆斯第一交响曲常被人们称作“贝多芬第十交响曲”,整个交响乐明显的有一种从阴暗到光明的感觉。开始的高音弦乐和低音弦乐的双向对奏加上定音鼓在中央C的敲击有气势地奠定了一个悲剧般的开局,就像黑夜一样。但第一乐章结束得却很柔和,这可能表明作曲家并不像荷尔德林那样悲观——世界的太阳即将东升。第二乐章用单簧管的配器,带着光辉却不耀人地温暖地展开,有点像德沃夏克的第九交响乐第二乐章。  相似文献   

19.
爱主不渝     
“愿高高在上的神以其神光,助可怜的人依此能有所帮助。”这是J.S巴赫在他的《管风琴小曲集》开头所题的一句话。 JS.巴赫是一个虔诚的宗教徒,他一共为教堂创作了150首管风琴圣咏曲。管风琴圣咏曲是指根据教堂圣咏旋律作曲的一切管风琴曲。巴赫的职业是教堂管风琴师,事实上,他在生前也是因为管风琴的演奏而闻名于世。  相似文献   

20.
CD唱片赏析     
人们期待已久的中国交响乐团第三张专辑终于面世了,曲目与首张专辑具有相同的特点,都是选辑一首大型交响曲和几首中国作曲家的管弦乐作品。尽管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历年来出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