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时仁英 《炼铁》2001,20(3):56-57
近年来,南钢炼铁厂通过采取提高节能意识、加强节能管理、优化炉料结构、强化高炉冶炼以及充分回收二次能源等措施,使高炉节能工作取得了很大进步,生铁成本由1998年1065元/t降到了2000年1-9月的890元/t。  相似文献   

2.
汤海明 《炼铁》2019,38(6):43-46
对太钢1800 m~3高炉降低动力介质成本的措施进行了总结。通过采取加风减氧、调整装料制度、优化定检休风送风方案、提高设备管理水平和加强原燃料变化管理等措施,1800m~3高炉大幅降低了动力介质成本,实现了经济冶炼。2018年动力介质成本从1月的61.06元/t下降到12月的49.93元/t,其中8月最低,仅为45.51元/t。  相似文献   

3.
为实现绿色低成本炼铁,梅钢拟利用厂内富余焦炉煤气进行高炉风口喷吹。为保证喷吹实际效果的准确性和合理性,优先进行高炉喷吹焦炉煤气数值模拟研究。首先基于梅钢2号高炉的原燃料条件采用多流体高炉数学模型对高炉喷吹焦炉煤气进行数值模拟研究,然后初步分析了梅钢2号高炉喷吹焦炉煤气的经济效益。结果表明,与未喷吹焦炉煤气相比,喷吹50 m3/t(Fe)焦炉煤气,炉内还原气浓度增加,炉料还原速度加快;产量增至4 740 t/d,增幅30.12%;焦比降至321.80 kg/t(Fe),降幅14.43%;碳排放减至355.93 kg/t(Fe),减幅8.61%;当焦炭价格为1 607元/t、焦炉煤气价格为0.774 9元/m3时(2016年11月梅钢提供),吨铁成本降低20.14元,每年因喷吹焦炉煤气节约焦炭7.79万t,年创综合经济效益5 115万元。综合考虑经济效益、节焦潜力、梅钢富氧能力和焦炉煤气富余量,梅钢2号高炉适宜的焦炉煤气喷吹量宜维持在50 m3/t(Fe)左右。  相似文献   

4.
通过对鞍钢炼铁工序和炉外脱硫工序技术经济分析,得出高炉生铁含硫每提高0.001%,则高炉入炉焦比、综合焦比分别下降0.68 kg/t、0_49 kg/t,高炉日产量增加0.16%,但使炉外脱硫成本增加0.27元/t。综合高炉及炉外脱硫的吨铁成本的变化,铁水含硫每提高0.001%,综合效益为0.49元/t。  相似文献   

5.
介绍了秦皇岛宏兴钢铁1 260 m3高炉的创新技术。通过采用高富氧、高风温、高顶压、低硅冶炼、优化布料方式等措施,高炉利用系数达到3. 5 t/(m3·d),高炉煤比年均达到157 kg/t,燃料比降低到511 kg/t;通过改造热风炉结构、增设均压煤气回收系统、提高块矿比例等节能减排措施,在降低高炉生铁成本的同时,取得了较好的低碳冶炼效果,年可减排二氧化碳30多万t,经济及社会效益显著。  相似文献   

6.
《炼铁》2010,(2)
对2009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高炉炼铁发展状况进行了总结分析。2009年,我国重点钢铁企业高炉燃料比为519kg/t,比上年下降12kg/t,这表明我国高炉操作技术水平和炼铁生产管理水平明显提高。目前.我国炼铁产业集中度低,淘汰落后产能的任务艰巨。今后,要继续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加大节能减排力度,促进我国炼铁技术全面进步。  相似文献   

7.
<正>鞍钢鲅鱼圈4 038 m3高炉以合同能源管理模式实施高炉煤气除尘湿法改干法的工艺改造。该项目设计投资6 250万元,预计投入运行后可实现年综合节能2.35万t标煤。2014年该项目建成投入运行后,实现了设计目标:高炉TRT(高炉煤气余压透平发电装置)入口温度、出口温度提高(大于50℃),  相似文献   

8.
宝钢炼铁节能降耗的生产实践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胡传斌 《宝钢技术》2002,(2):1-5,30
投产以来,炼铁厂在注重单体设备节能的同时,充分发挥余能余热回收装置的作用,大力推进系统节能,在引进、消化的基础上开发节能新技术,节能降耗工作成效显著.2001年5月份,炼铁厂3个主要工序的能耗实绩为高炉工序11684,4 MJ/t,烧结工序1 683.1 MJ/t,炼焦工序(含煤气精制)3 744.6 MJ/t.  相似文献   

9.
莱钢炼铁厂由于高比例配加经济塞矿使高炉炉况出现了较大波动,高炉频繁出现悬坐料。通过加强高炉的基础管理、改善高铝渣系、控制渣中镁铝比、活跃炉缸、加强炉前生产组织等措施,保证了炉况的稳定顺行,实现了高炉长期稳定、均衡和高效化生产,产能由2 600 t/d提升至3 200 t/d,入炉焦比由380 kg/t降低至330 kg/t,降低了高炉燃耗成本,生铁成本降低近千万元。  相似文献   

10.
《炼铁》2015,(5)
对邯钢5号高炉"经济炉料"条件下的生产实践进行了总结。针对高炉原燃料条件变差和处于炉役后期的实际情况,通过对原燃料的改善和合理利用、操作制度的适当调整,以及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生产指标依然达到了开炉以来的最好水平,2014年12月5号高炉利用系数2.622,焦比322.9 kg/t,燃料比502.5 kg/t,一级品率99.8%,吨铁原燃料成本扣除原燃料价格影响较2014年降低30元/t。  相似文献   

11.
瞿涛  李方  秦涔 《炼铁》2023,(2):33-37+43
宁钢2号高炉炉役后期存在炉缸侧壁炉底温度升高、炉身各平台煤气浓度高、重要设备问题较多以及除尘效果较差等问题,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有所退步。在2号高炉大修改造时,采用了一系列先进技术,如高效长寿技术、智能化技术、节能减排技术等,推动炼铁过程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有助于高炉达到高产、低耗、长寿的效果。2022年1—12月,2号高炉主要技术经济指标持续改善,其中12月的利用系数提升至2.610 t/(m3·d),燃料比下降至498.9kg/t,工序能耗降低至360.72kgce/t。  相似文献   

12.
对太钢5号高炉技术进步的主要特点进行了总结.通过原燃料、生产操作管理、炼铁工艺以及循环经济等方面的技术进步,太钢5号高炉的生产实现了优质、高效、环保、节能,焦比达到292kg/t,喷煤比达到197kg/t,利用系数为2.317.  相似文献   

13.
沙钢5800m~3高炉是目前世界上高炉有效容积最大、吨铁占地面积最小(0.022m~2/t)的炼铁系统工程,设计年产量450万t,燃料比490kg/t。在5800m~3高炉的设计中,充分结合老厂区的总图布置特点和限制条件,最大程度优化集成了一系列的高效、长寿、节能、降耗和环保的工艺技术,装备水平和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均代表了国际先进水平。  相似文献   

14.
刘仁检 《炼铁》2013,(4):53-55
对攀钢3号高炉喷吹干熄焦除尘灰的工业试验进行了总结,干熄焦除尘灰配比逐步提高到5%,瘦煤配比65%,高炉稳定顺行,煤焦置换比提高到0.846 t/t,实现了降本增效、节能减排。  相似文献   

15.
陈军伟 《炼铁》1997,16(1):39-41
1 概述 三明钢铁厂原喷煤系统于1974年建成投产,是与原2座255 m~3高炉相配套的。投产22年来,已向高炉喷吹无烟煤55万t,节焦41.2万t,取得了良好的节能效果。随着三钢的发展,高炉已增至3座,炉容扩大到958 m~3,原喷煤系统只能勉强维持低量喷煤。在年产70万t生铁时,要达到喷吹65 kg/t的煤粉就有相当的难度。另外,1995年系统  相似文献   

16.
仲园 《冶金动力》2021,(1):25-28
梅钢4#高炉有效容积3200 m3,采用外燃式热风炉结构.2019年热风炉燃耗72.2 kgce/t,燃耗偏高.主要原因是热风炉漏风、燃烧参数设置不合理、高炉煤气压力波动大、空气换热器劣化严重.为此逐步实施了各项整改措施.实施后,2020年4#高炉热风炉累计燃耗降低4.8%,节能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17.
天铁3号高炉(600m~3)第三代炉役于1997年5月投产。1998年10月~1999年9月,连续12个月高炉利用系数超过2.1,平均利用系数达2.3,煤比达135kg/t,入炉焦比下降到438kg/t,吨铁成本864元/t,多项指标创天铁历史最好水平。在创高产、增效益的同时,生铁质量、安全生产及高炉顺行指标亦有了显著的提高。生铁合格率100%,一级品率达75%,各类生产事故为零,悬料次数  相似文献   

18.
赵健  李京业  曹岸 《山东冶金》2002,24(Z1):50-52
针对 12 0 m3高炉原燃料筛分系统设备存在的缺陷 ,引进 XBSF弹性悬臂振动筛先进技术 ,将部分烧结及焦炭振动筛改造为自定中心振动筛 ,从而有效地提高了振筛的筛分效率 ,改善了高炉炉内透气性 ,高炉利用系数由 2 .5 t/m3· d提高到 3 .2 t/m3· d ,创直接经济效益 64 5 .12万元 ,年节约备件维修费用 3 .3万元  相似文献   

19.
高炉炉料结构成本优化模型及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梁栋  陈伟  石红燕  周小辉  张毅 《山东冶金》2012,(5):39-41,46
在系统推导物、热平衡计算模型的基础上,结合线性规划,以高炉用料成本最低为目标,满足高炉冶炼物、热及化学约束为条件,建立了高炉炉料结构优化模型。以莱钢实际生产数据代入模型进行了成本优化分析,与实际高炉生产数据相比,优化配料方案焦比降低0.59kg/t,渣量降低10kg/t,用料成本降低43.5元/t,并通过模型分析,对莱钢酸性料性价比进行了科学排序。  相似文献   

20.
《炼铁》2017,(3)
对宝钢湛江两座5050m~3高炉的工艺装备、设计优化、自主创新技术、节能环保技术等进行了阐述。在5050m~3高炉的设计中,炉体设计充分吸取了宝钢3号高炉长寿经验,采用全铸铁冷却壁,同时还采用自主创新的BCQS串罐无料钟炉顶、国产TRT、国产高炉鼓风机等设备,降低了企业建设和运营成本,提高了产品的竞争力。1号高炉顺利投产,截至2016年3月15日,高炉利用系数最高达2.37,燃料比最低480kg/t,煤比最高183 kg/t,风温最高1 280℃,取得了良好的生产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