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水泥工业及其供求现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中国水泥工业基本概况1.1产量改革开放以来,中国水泥工业迅速发展,1978年全国水泥产量6500万t,1985年达到1.46亿t,并跃居世界首位,2002年水泥产量达7.25亿t,占世界水泥总产量近40%(见图1)。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18年保持世界第一。今年1~7月份水泥产量达到43819万t,比去年同期增长15.6%。1.2企业2002年全部国有及年产品销售收入500万元(含)以上的非国有企业数为4626个(见图2),从业人员149万人,实现工业总产值1544亿元,工业增加值483亿元,利润总额47亿元。产品销售率98%。1.3工艺中国是水泥生产工艺的博物馆,拥有预分解窑、预热器窑、立筒预…  相似文献   

2.
<正>我国水泥产量和消费量从建国以来一直保持着高速增长,1985年开始位居世界第一,大量基础设施建设和城市化进程的发展使得水泥用量在未来仍将保持高位运行。2009年我国水泥总产量为16.5亿吨,2010年达到18.9亿吨,预计2011年将突破20亿吨。资源环境重压下,水泥行业必须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相似文献   

3.
绿色水泥与混凝土:我国水泥和混凝土工业发展模式的思考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1我国水泥产量的高速增长水泥和混凝土是最主要的建筑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泥工业取得了非常大的发展,成绩显著,首先表现在产量的高速增长上。1980年我国水泥产量为8000多万t,现在年产量已接近5亿t,为世界第一位,年产量约占世界年产量的1/3,1...  相似文献   

4.
我国水泥总产量已连续十六年居世界第一。尤其进入21世纪.水泥工业在调整产品结构政策的指导下.新型干法水泥得到快速健康的发展。2001年以来.平均年水泥产量增长近1亿吨。2003年全国累计水泥产量为8.25亿吨。比2002年同期增长121%.预计至2004年底。将达到9亿吨。近期,国家  相似文献   

5.
国内外水泥工业的对比及分析我国水泥工业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尤其是建国以,水泥工业经过50多年的发展,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水泥工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之一,产量从解放的60多万t到现在的近6亿t,增长了近1000倍。自85年以来,水泥产量连续居世界首位。2001年,我国水产量达6.4亿t,占世界水泥总产量的38.5%,为我国济建设和改革开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图1中国水泥工业发展与GDP的关系我国水泥工业虽然已取得了巨大成就,但与先进国相比,仍存在一定的差距,突出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产品结构、…  相似文献   

6.
从1985年起我国水泥产量已连续21年居世界第一位,目前我国水泥产量达10.64亿吨,占世界总产量的48%左右。水泥工业的快速发展,满足了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发展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需要,发挥了其重要的支柱产业作用。  相似文献   

7.
《新世纪水泥导报》2006,12(6):52-56
前言 水泥是国民经济的基础原材料,水泥工业与经济建设密切相关,在未来相当长的时期内,水泥仍将是人类社会的主要建筑材料。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水泥工业得到较快的发展,整体素质明显提高,产量已多年居世界第一位。党的十六大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随着我国工业化和城镇化进程的加快,水泥消费将继续保持较高的水平,水泥工业也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  相似文献   

8.
立窑水泥可实现持续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2年中国的水泥产量已达7.25亿吨,年末淡季不淡、复合水泥热销。2003年许多省份水泥大幅度涨价,反映了蓬勃发展的市场容量和多品种的广泛需要。水泥工业在改革开放以来有力的支持了经济建设的高速发展。其中立窑水泥5.7亿吨作出了重大贡献,并将持续地起着积极的作用。这是因为社会需要,特别是农村、小城镇建设和立窑的煅烧特  相似文献   

9.
进入二十一世纪以来,中国水泥工业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取得五大进步。第一、10年间,我国由世界最大的机立窑水泥生产国发展成为新型干法水泥生产大国,水泥产量由2001年的6.26亿吨发展到2010年的18.8亿吨,增长200.0%。同时,全国大部分机立窑企业和产品在该时期得到淘汰,淘汰落后工作取得历史性、决定性的进步和转  相似文献   

10.
当前,全球气候变化对人类社会生存发展的影响日益显著,成为21世纪人类最大的挑战之一,从而引起国际社会对CO2等温室气体排放的广泛关注。我国是世界水泥生产大国,水泥产量从1985年至今稳居世界首位,2010年产量为18.80亿吨,占世界总量的55%,CO2排放估算超过10亿吨,约占当年国家排放总量  相似文献   

11.
水泥是近代人类生活和社会生产中不可缺少的一种建筑材料,它广泛应用于建筑、交通、能源、港口。水利、电力、市政等工程建设,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奠基石的作用。我国连续20年蝉联世界第一大水泥生产大国。2004年全国水泥生产总量达到9.35亿吨,散装水泥供应量达到3.13亿吨,散装率达到33.47%,散装率是历史上最好水平。为落实“节约资源、保护环境、以人为本、和谐发展”的方针和发展循环经济,建设节约型社会作出了重要的贡献。  相似文献   

12.
《水泥技术》2011,(2):20
印度水泥工业现状与展望印度是世界第二大水泥生产国,截止2010年6月底总产能达到了2.24亿吨。在印度十一五计划中,到2012年水泥产能将达2.98亿吨。印度在2007~2010年期间增加了7700万吨的产能,在未来两年中再增加5500~6000万吨产能。文章介绍了印度水泥市场需求增加的原因,分析了各区域水泥市场的发展变化,论述了印度熟料和水泥产品出口市场以及国内外水泥企业在印度新增的建厂投资,  相似文献   

13.
20世纪末期以来,我国水泥工业迅猛发展,2012年水泥产量达到22亿吨之多,水泥工艺技术与装备水平的大幅提升,促进了水泥质量的提高。我国水泥行业约有70多万人,与水泥产能与装备的发展相比,人才的培养相对滞后,职业水平能力亟待提高。本文针对一些水泥企业存在  相似文献   

14.
商驽部关于“十一百”期间加快散装水泥发展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到2010年全国散装水泥产量由2005年的3.8亿吨增加到6.9亿吨,水泥散装率南36.6%提高到55%,预拌混凝土产量达到7亿市方米,预拌砂浆产量达到2000万吨”。  相似文献   

15.
《散装水泥》2003,(4):56-56
为贯彻落实我国水泥工业向大中型发展的结构调整政策,经过多方面努力,到2002年建成投产的200万吨以上16个水泥企业(公司或集团),年产优质水泥6 785.46万吨,占全国水泥产量6.7亿吨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水泥工业节能减排的潜力及发展战略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一、水泥工业的基本现状2006年,初步统计的中国水泥的产量已经达到了12.4亿吨,而2006年全世界水泥的产量(不包括中国)预计只有13.28亿吨。可以说,几乎世界水泥的一半在中国。尽管目前国家已经采取了控制措施,水泥产量的增长势头似乎还没有  相似文献   

17.
<正>据统计,至2012年末,全国水泥企业近5000家,熟料产量12.8亿吨,水泥产量20.58亿吨,约占世界水泥产量的56%;新型干法水泥生产线已达到1400多条;水泥行业NOx排放总量220万吨,占全国NOx总排放量10%左右,仅次于电力行业和机动车尾气排放的NOx,位居第三。中国已经成为世界NOx排放大国,巨大的氮氧化物排放量将给人类健康和生态环境带来灾难性的后果。因而,国家  相似文献   

18.
《四川水泥》2006,(4):45
中国是世界水泥生产大国,其产量连续19年居世界首位。而山东是中国水泥生产大省,2005年全国水泥产量10.5亿吨,山东就生产了1.25亿吨,水泥产量已连续17年雄居全国第一。山东正以其水泥生产基地的庞大产业链推动着我国水泥工业的强劲发展。  相似文献   

19.
当前水泥工业基本情况及政策建议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水泥工业经济运行情况1.产量快速增长1~5月份全国累计水泥产量42927万吨,同比增长20.4%。继4月份以来,5月份水泥产量仍超过1亿吨,达到11105万吨,创月产量新高;发展速度大型企业产量增长明显高于中小型企业;中部地区高于东、西部地区;东部地区高于西部地区。2.盈利水平提高1~5月份,水泥制造业实现利润总额26.9亿元,同比增长290.73%,比去年同期增盈19.8亿元。累计完成税金65.96亿元,同比增长23.69%。全行业资产报酬率为2.71%,同比增长1.38%,销售利润率为1.78%,同比增长1.89%。3.价格有升有降从2004年8月以后,全国水泥平均出厂价格一直稳…  相似文献   

20.
1 立窑水泥所处的地位与面临的发展形势 1.1 立窑水泥所处的地位及现状 1.1.1 立窑水泥所处的地位 1998年全国水泥总产量为5.15亿吨,立窑水泥约为4亿吨,占80%,这一比例从近七年来一直届高不下。立窑始终是我国水泥生产的主力军(国外绝大多数国家和地区都是用回转窑生产水泥。除中国外,1996年世界生产近10亿吨水泥中,立窑水泥产量不超过2000万吨,不到总产量的2%)。前年国家经贸委、国家建材局提出,在2000年时,大中型(回转窑)水泥力争占水泥总产量的2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