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本文回顾人类"用水"和"治水"导致河流空间逐渐萎缩与形变,以及河流自然系统加速恶化等问题,以瑞士苏黎世州图尔河河口防洪及河漫滩修复项目为具体案例,通过解析项目目标和措施,回顾其防洪治水理念的革新历程,提取与自然修复保持高度一致性的现代防洪措施的具体方法及要点,以期为我国防洪治理和自然修复实践提供有益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快速城市化的背景下,城市规模和城市人口不断扩张,城市建设对城市河流影响越来越多。分析了城市河流的一般功能和特殊功能,指出城市建设过程中当前城市河流面临的6大挑战和各自的应对方法,梳理了国内外城市河流治理的3个阶段,并且介绍了在符合环境阶段河道治理的前提下治水方式的发展。最后,针对中国当前河流治理方式,提出城市河流一体化...  相似文献   

3.
余忠亚  李丹丹 《园林》2011,(7):28-31
根据链接城市的含义,解析了城市河流型绿道的功能及其升级目标,并以呼和浩特小黑河和乌素图沟流域绿道景观设计为例,以链接城市的理念,探讨了河流型绿道与城市发展空间融合以及对城市景观、文化、生态的塑造意义。  相似文献   

4.
河流是文化的象征,文明的纽带,是城市不可多得的宝贵财富.然而,近代以来的城市发展,不仅抽离了部分河流的功能价值,还破坏了河流的生态环境,使"财富"沦为了"负担".在当今寻找城市特色,塑造城市独有风貌的背景下,探索和发掘河流在当代语境下的价值定位,特别是文化价值显得尤为重要.滏阳河发源于冀南地区,是中国北方为数不多的常年保有地表径流的水道,串联起了河流沿线大量的城市文化要素.通过对滏阳河邯郸峰峰矿区段进行文化背景研究,文章梳理其串联的地方文化脉系,为建构滏阳河遗产廊道提供支撑.  相似文献   

5.
当前,城市河流生态修复过程中已不止于完成生态恢复的技术性改造,更需要注重环境素养的培育。本文从分析影响河流生态文化传承的因素出发,提出河流生态文化传承的必要性与设计理念,通过河流生态文化建设的实践分析,归纳出以增强自然感受、培养生态意识为目标的河流生态文化建设模式,以期为河流生态文化建设研究提供参考与借鉴。  相似文献   

6.
以"空间正义"为视角,对当前河流治理中的不正义现象进行总结归纳,分析其原因,并从治水理念、治理途径、管控机制以及水景观四个方面对河流治理中如何实现空间正义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7.
"水者,地之血气,如筋脉之通流者也",自古以来,人类就依水而居,古今中外任一城市的诞生与延续都离不开水,河流产生和孕育了城市文明,是城市历史、社会与文化的"根基"。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的工业化浪潮推动着城市急速发展与扩张,侵吞和破坏河流水系生态环境,造成人与水的疏离,许多城市的内河沿岸地区出现了河流水体黑臭、河道污染严重、滨岸建筑景观凌乱、交通拥塞等问题,使得城市最早的聚居环境,日益变成都市的失落空间。进入新世纪以来,随着我国经  相似文献   

8.
刘学红  陈智乾 《城镇供水》2018,(1):60-65,10
节约用水规划是创建节水型城市必不可少的前置条件,应充分贯彻习总书记关于治水的"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十六字方针,东台市城市节约用水规划编制时在深入分析东台市节水现状基础上,对城市水量供需平衡进行分析,确定东台市近远期城市节水量及节水指标体系,提出各项节水规划目标、举措与相关措施,最后进行投资估算,并提出资金筹措建议。为类似城市节约用水专项规划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9.
<正>3.4.1随水而变,让河流成为现代都市化之魂水是文化的载体,城市河流曾经孕育了灿烂的城市文明,现代城市河流承载了城市发展的记忆,这种存在于城市历史之中的集体记忆在设计过程中必须加以凸显。滨水规划设计如果忽略了这种地域性特征,与地方文化脱节,其滨水景观必然缺乏个性,导致"千城一面",无法表现景观的生命力。这种情形持续已久,归根到底在于地域文化的缺失,大一统的规模,一窝蜂地抄袭,模仿所谓样板案例,完全  相似文献   

10.
正河流水系是大地景观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污染、干旱断流和防洪是目前中国河流水系面临的三大严重问题1。北京按照建设"国际一流和谐宜居之都"的目标,在坚持保护生态、促进可持续发展的原则基础上,需要进一步加大河流水系的治理力度,实现城市建设与水利工程建设、水环境保护的统筹和谐发展,为城市社会经济发展及居民的工作生活创造良好的生态宜居  相似文献   

11.
城市河流是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本文探讨了城市建设对城市河流等滨水区的影响.基于景观环境规划设计的三元素,提出城市河流景观效果可从防洪水利、自然生态、观赏娱乐、文化传承等四方面进行分析,简要介绍了城市河流景观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12.
以深圳市茅洲河治水提质综合治理项目为例,基于多个子项目的实地调研和问卷调查,分析和总结出治水提质项目的特点,阐明了治水提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问题及影响,评估了相对应的管理措施和成效;同时还总结了项目施工过程中环境管理方面的先进经验;并针对城市治水提质项目,提出了切实可行的环境管理对策及建议。明确城市治水提质项目施工过程的环境问题并强化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能够有效避免施工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并能更好地实现治水体质项目的综合目标。其结论可为其他城市治水提质项目施工过程中的环境管理提供参考和借鉴  相似文献   

13.
河流是城市当中重要的生态廊道,其沿岸具有较丰富的城市空间与功能要素。在"城市双修"背景下,开展河流地带的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工作,对于城市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而河流是一个流动的整体,从流域视角进行研究将有利于河流地带的科学可持续发展。文章以江苏省宿迁市泗洪县老汴河"双修"为例,从全流域视角进行河流地带的生态修复与城市修补策略的研究,以期对其他河流"双修"规划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城市河流曾是城市发展的重要依赖,承载着城市的兴衰使命。而当前许多城市中,城市河流在规划中逐渐被忽视,尤其是具有区域性意义的主干河流,成为无人问津的"边缘界线",沦为封闭而消极的廊道空间。以川杨河生态绿廊的建设研究为例,从城市河流的角色演变和现状问题出发,分析城市河流被边缘化的深层原因,并从"公共纽带"的视角来探讨城市河流功能复兴和回归城市生活的规划实践。  相似文献   

15.
一.前言砼历来是作为一种不透水或难以透水的材料而用于各种建筑物上的。但随着城市人口大量集中,城市规模急剧扩大,车辆也相继增多,城市路面几乎都被砼和沥青覆盖了;而且,为提高河流的治水功能,使雨水尽快流走,河两岸及河床往往也铺上一层砼。这样就导致城市不渗透区域明显增大,从而带来一系列问题。如地下水涸竭、土壤水  相似文献   

16.
近些年来,由于城市河流严重受到城市经济过快发展和人口猛增的影响,导致城市河流在其利用和治理的过程中出现了各种问题,使得城市河流生态承受能力下降,自然水生态系统遭到破坏。文章通过对"河流健康""城市河流生态修复"的内涵阐述,基于重庆市清水溪的调研,剖析了其存在的一些问题,同时在调研的基础上,提出了城市河道的自然化改造、城市河流的生态河提护岸等城市河道生态修复策略,以恢复河流的自然功能与状态为目的,从而使得城市与河流和谐相处,实现相互发展。  相似文献   

17.
《城乡建设》2022,(3):38-39
一、做好城市内涝治理的制度设计 (一)加强规划统筹,推进多部门协同 严格保护自然水域、坑塘等河湖水系.统筹防洪排涝规划、排水防涝规划、水系规划和排水专项规划等,以"多水合一"的治水理念,多部门共同参与,既各司其职又目标统一.  相似文献   

18.
圣保罗大都市区的城市河道环境和河流景观十分恶劣,既不卫生也不宜人。城市的河流污染问题并非水力学问题,也不是技术问题,而是一个生根于群众心态基础建设及意识形态基础建设的社会和政治问题。城市空间的主体架构应该成为特定区域的集体性建设,即"社会空间"的集体建设(空间形成),而人类主要的公共区域之一便是河流,"圣保罗大都市水环路"提案的主要目标是将圣保罗市从当前危机四伏的临界状态中解救出来,将其建设成为一个包容差异、和谐共存的地方,一个不断成长的社会空间。  相似文献   

19.
正在中央政府推行河道治理"河长制"力度越来越大的形势下,河道治理的压力需求越来越迫切。但事实经验证明,如果试图通过工程措施来管束河流、对抗洪水将事倍功半,甚至花大钱办坏事,"留下不可弥补的遗憾"(两院院士潘家铮语)。注:本文的"河流"主要指众多中小型城市河流,重点研究通过生态路径替代工程措施来解决河流治理中的防洪安全问题与"还河于民"目标。滨河流域的污水管道截污不属于本论文研究的重点。  相似文献   

20.
正据hnsland.nl讯新书《河流城市,城市河流》(Rivers Cities,City Rivers)是敦巴顿橡树园(Dumbarton Oaks)出版的"风景园林史"系列丛书的最新一本。由于对城市弹性的关注日益提高,本书以河流城市和城市河流为对象,探讨历史如何影响现在以及未来的景观。城市沿河流建造,河流既可以成功塑造一个城市,也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