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原文摘录:场流分离是一种方便快捷的分析分离技术,它具有设备简单,应用广泛,效率高等优点。本文介绍了场流分离原理及理论,描述了场流分离设备的主要结构,着重讲述了电场流分离、热场流分离、沉降场分离、流场流分离的方法及应用。比较了不同场流分离技术的差异,展望了场流分离发展的方向。  相似文献   

2.
乳化液膜分离技术及其在烃类分离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郭存悦  米杰 《煤炭转化》1997,20(3):40-48
乳化液膜技术是一种新型的分离技术,在许多领域中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综述了乳化液膜分离技术的过程,原理,数学模型,影响乳化液膜分离的各种因素及其在液体烃类分离中的应用,总结了这种分离技术的优缺点,分析了其在煤焦油产品的分离和精制中应用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3.
对二甲苯(Paraxylene, PX)是一种重要的基础有机化工原料,但PX分离技术曾一度成为我国芳烃成套技术的短板。本文概述了PX分离技术的现状并介绍了我国PX分离技术的最新进展,提出了PX分离工艺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4.
水合物法分离技术研究   总被引:22,自引:0,他引:22  
从水合物的结构和性能出发,对基于水合物形成和分解的分离过程进行了分析和研究,探讨了基于水合物的分离技术,包括气体分离和水溶液分离或提浓两个方面。综述了近年来水合物法分离的研究现状、相关技术内容和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5.
泡沫分离技术及其发展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泡沫分离技术是一项利用物质在气泡表面吸附性质的差异进行分离的技术。本文探讨了泡沫分离技术的原理、设备及其影响因素,并展望了泡沫分离技术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6.
液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膜分离技术是发展十分迅速的新型分离技术,液膜分离技术是重要的膜分离技术之一,本文对液膜分离技术的种类,分离原理作了概要综述,着重介绍液膜分离技术在环境工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7.
热分离技术     
刘维昕  宋之晔 《辽宁化工》2001,30(11):484-486
介绍了热分离技术的工作原理,讨论了热分离技术的应用。  相似文献   

8.
王振维 《乙烯工业》2000,12(4):33-40
介绍了两种前脱丙烷分离流程,并对A装置技术和B装置技术进行分析比较,认为A装置技术利用分凝分离器对冷区进行了改进,降低了分离部分的能耗。  相似文献   

9.
贺美晋 《化工进展》2023,(S1):260-266
先进的分离技术对于提升生产效率、制备高端产品、节能减排有着重要的意义。本文总结了炼油领域中蒸馏、吸附、膜分离、萃取、结晶等常用分离技术的进料相态、基本原理、应用场景、优势及存在的问题。由于对原油本质组成的认识不清晰,使得分离过程耗能低效。针对现状,提出对原油及二次加工原料进行分子层面的认知,发挥先进分离技术的作用及开发新的分离工艺技术有着重要的意义。基于此,阐述了分子管理理念的提出、目前的发展及应用,重点分析了分子管理在分离领域的应用。文中并总结了一些最新分离技术包括分子蒸馏、分子印迹、膜蒸馏、摸萃取、双水相萃取、熔融结晶等。最后,提出了未来基于分子管理的分离技术发展趋势将逐步智能化、集成化、绿色化。  相似文献   

10.
由于生活污水源分离技术在节水、节能、减排、减碳方面所具有的优势,近年来逐渐引起了国内外研究者的广泛关注。为深入了解生活污水源分离技术的可行性,系统回顾了国内外生活污水源分离的技术研究进展;其次从源分离厕具设计、传输方式、粪尿资源化利用技术、用户使用效果等角度全方面评价了生活污水源分离技术的收益与损失;最后讨论了未来生活污水源分离的发展方向。该研究为今后开展生活污水分类排放和资源化利用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1.
下刚果盆地油气资源丰富,油气成藏条件优越,但主力勘探层系白垩系孔隙型碳酸盐岩储层的分布复杂、纵横向变化快,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难度大。针对此难题,通过精细的岩石物理分析,形成了以井震结合地震相识别和匹配追踪谱分解分析等技术为手段的碳酸盐有利相带预测技术,建立了融相控建模、叠前联合弹性参数预测及物性直接预测于一体的物性预测技术。在此基础上,对远景目标以吸收衰减和拉梅弹性参数分析为主进行含油气性风险评估。形成了一套适合研究区及类似区域的碳酸盐岩储层预测技术系列,并在此基础上对研究区的碳酸盐岩有利储层空间展布进行了预测。该技术系列、方法和研究思路对类似区域的储层预测和烃类检测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2.
德士古气化炉原始投料前几点问题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唐煜  叶欣  倪龙宇 《辽宁化工》2010,39(8):880-882
介绍传统德士古水煤浆加压气化技术气化工艺,再结合某厂德士古气化装置的情况主要就气化炉工程设计中及原始投料前需要注意但又较容易忽略的几个重要问题及隐患进行探讨,以期气化炉能够顺利投料且更为安全稳定地运行。  相似文献   

13.
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是结合了常规声阻抗反演和叠前AVO反演的地震反演技术,利用不同入射角的地震叠加数据进行波阻抗反演的。本文对弹性波阻抗反演技术的基本原理,优缺点、应用条件以及应用实例进行了简单的介绍。通过应用举例说明了该技术在识别油气层,描述储层以及提高岩性和流体的预测能力方面都是一种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14.
综述了物理修复技术、化学修复技术、生物修复技术以及联合修复技术处理含高氯酸盐废水的作用机理及国内外研究进展。在国外,离子交换法和微生物修复技术已获得应用,认为化学快速修复技术、联合修复技术具有重要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5.
廖聪  张小平 《化工科技》2006,14(5):66-69
流态化技术作为一种新型的污染治理手段日益受到重视,笔者概述了流态化光催化降解技术、流态化吸附与吸收技术以及循环流化床脱硫技术在废气处理领域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6.
For the calculation of radical polymerizations in CSTR the stepwise algebraic substitution technique and the continuous variable technique as solution methods are known. In the literature usually the later is recommended. Here it is shown by means of examples, that there exist cases, where the stepwise algebraic substitution technique can be more effective. More than that here the discrete variable technique as a third method is introduced, which is superior to the continuous variable technique, because it does not need any approximations.  相似文献   

17.
F—T合成技术进展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颜廷昭  徐荣 《上海化工》2000,25(16):28-32
F-T合成技术分高温与低温技术两类。高温技术包括早期的疏相流化床反应器技术和后开发的密相流化床反应器技术,低温技术则包括早期的Arge管式固定床反应器技术和新开发的浆态床反应器技术。本文分别介绍了上述技术的最新进展。  相似文献   

18.
微弧氧化技术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微弧氧化技术是一种针对Al,Mg,Ti等阀金属及其合金进行表面陶瓷化的新技术.利用该技术制成的氧化膜结构致密,结合好,具有优良的综合力学性能,特别适用于处在高速运动、并且对耐磨耐蚀性要求较高的零部件的表面处理,近年来该领域的研究一直较为活跃.文中综述了国内外微弧氧化技术的研究现状,概括了微弧氧化的基本原理、过程、制备方法和工艺特点,总结了微弧氧化膜的组织结构和性能特点,介绍了该技术在几种常见金属中的研究进展,并展望了该技术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9.
内蒙古金达威药业公司胆固醇的生产采用单效蒸发进行浓缩,不仅能耗高,而且蒸发过程易结晶,使蒸发器传热系数减小,需定期(约4小时)清洗蒸发器,为了克服原工艺的缺点,将单效升膜蒸发改为逆流双效升膜蒸发,新工艺不仅单位蒸发量的能耗比旧工艺节省约41.0%,而且浓度高的料液在温度高的第一效蒸发,使结晶现象大大减小,只需10小时清洗一次蒸发器,生产能力比旧工艺提高约21%.新工艺是高效节能、操作方便、运行可靠的工艺.  相似文献   

20.
分子印迹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技术的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高会云  何娟  刘德仓 《化学世界》2008,49(4):252-254
固相微萃取是一项新颖的样品前处理技术,分子印迹技术是一种制备具有分子识别能力材料的新兴技术。将两项技术相联用,即将分子印迹聚合物作为固相微萃取的涂层材料,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它既具有固相微萃取高效萃取的优点,又具有分子印迹聚合物所具有的强大的分子识别能力。综述了分子印迹技术与固相微萃取技术相联用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