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65 毫秒
1.
本文运用数据包络分析方法(DEA),从投入和产出两方面对四川省18个地级市的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率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2000—2008年,四川省城市土地利用综合技术效率值始终介于0.8~0.9,呈W型波动,处于高效利用状态;城市土地利用经济效率的高低除了与各生产要素的投入水平有关外,还与各要素的合理组合应用有关,与城市规模等级无直接关系;处于土地利用无效的城市,都存在不同程度的产出不足,部分城市在投入方面也保持冗余,各城市规模报酬状态也不尽相同。  相似文献   

2.
工业经济是城市经济的主导,工业项目的投入建设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城市用地紧张的制约下,提高工业项目投入产出效率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本文以某市近4年供地投入建设的工业项目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投资强度、地均产出、地均收益、土地利用率、投资建设周期、投资回报率和投入产出率等7项指标,对指标特征值及其与项目投资规模、所属产业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工业项目投入产出效率的措施,对于有效节约土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3.
基于土地利用的工业项目投入产出效率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工业经济是城市经济的主导,工业项目的投入建设是工业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在城市用地紧张的制约下,提高工业项目投入产出效率是提高土地利用效率的关键。本文以某市近4年供地投入建设的工业项目为研究对象,设计了投资强度、地均产出、地均收益、土地利用率、投资建设周期、投资回报率和投入产出率等7项指标,对指标特征值及其与项目投资规模、所属产业的关系进行分析,提出提高工业项目投入产出效率的措施,对于有效节约土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起着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4.
土地利用变化是碳排放的增长的重要来源之一,土地集约利用作为转变土地粗放利用方式的重要手段,理清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的关系对“双碳”目标的实现具有重要意义。在对京津冀地区2002-2017年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和碳排放核算基础上,运用标准差椭圆法、脱钩理论、地理探测器等方法,对其时空演变、相互关系及影响因素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显示:(1)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标准差椭圆分布格局均为东北-西南走向,其中土地集约利用空间上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62%的城市碳排放量已出现下降趋势;(2)京津冀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脱钩关系已处于较为理想的强脱钩和弱脱钩状态;(3)各驱动因子交互作用较为显著,交互后均优于单因子影响力,其中经济投入水平与土地投入水平因素的交互影响程度最高,土地投入水平内部因素交互后驱动作用最弱。研究结论:京津冀地区土地集约利用与碳排放已处于较为理想的强脱钩和弱脱钩状态, 在未来的土地利用过程中应处理好影响碳排放增长的高驱动因子与一般因子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5.
针对四川省成熟型资源型城市,在实地调研的基础上,梳理各城市的基本情况及发展现状。基于资源、经济、社会、生态环境4个方面的内容,构建成熟型资源型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指标体系,共包含4个一级指标和8个二级指标,并通过德尔菲法对各指标所包含的要素进行权重确定。对四川省9个成熟型资源型城市的发展状况进行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攀枝花处于可持续发展状态;自贡、广元、广安处于中等可持续发展状态;绵竹、凉山、达州、兴文和雅安处于初级可持续发展状态。针对四川省9个成熟型资源型城市,分别提出产业转型升级的路径与建议。  相似文献   

6.
基于均方差分析法的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首先介绍了北京市城市发展概况,并从土地资源人口承载力、建设规模承载力、经济承载力和生态承载力4个方面构筑了土地资源承载力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均方差分析法, 对北京市土地资源承载力状况进行评价,结果表明:2004-2008年,土地资源人口承载能力和生态承载力不断上升,并且人口承载力处于高承载状态;土地资源建设规模承载力不断下降,承载能力较低;土地资源经济承载力是持续上升,处于较高的承载状态;综合各单项承载力评价,北京市土地资源综合承载力一直处于上升态势, 2008年承载能力为较高级。最后,提出了提升土地资源承载力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及其有序性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基于吉林市2008年社会经济统计数据及建成区城镇地籍更新数据,以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作为研究对象,采用DEA方法,用Matlab软件进行数据处理,对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益进行定量分析和评价,同时运用信息熵对吉林市建成区的土地利用有序性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吉林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整体较高,船营区、丰满区和昌邑区的利用效率达到最优,龙潭区因存在土地产出不足,土地利用效率相对较低;吉林市土地利用结构有序性整体较低,昌邑区因建设用地比重大,有序性在各区中最低。建议严格执行土地利用总体规划和用途管制制度,强化土地利用总体规划与城市规划的实施,使土地利用结构向有序性转化,积极实施退二进三的政策,保证各用地类型数量的均衡协调。  相似文献   

8.
《煤矿安全》2019,(12):243-247
运用三阶段DEA模型对2016年我国17家煤炭上市公司的安全投入产出效率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从业人员劳动生产率以及受教育程度3个环境变量均正向影响安全效率;剔除环境变量和随机误差的影响后,煤矿企业安全投入产出的综合技术效率与纯技术效率的均值都上升,而规模效率的均值下降,企业安全投入产出效率整体较高;规模效率偏低是制约安全投入产出效率提高的主要原因。煤矿企业应该改善自身规模配置能力,优化安全资金的投入结构,提高技术效率和管理水平。  相似文献   

9.
为深入细致分析陕西高技术产业的效率,采用两阶段DEA模型分别计量分析其知识创造效率与知识利用效率。结果表明,陕西高技术产业的知识创造效率和知识利用效率处于双低状态。导致这样状态的原因有,首先是占陕西省高技术产业总量接近1/3的航空航天设备制造属于国家战略性产业,它在市场上很难完全反映出来。其次是陕西高技术产业的最小有效规模较高,这使陕西高技术企业的现实规模仍处于偏小的不合理规模上。而在知识创造阶段,RD的相对投入不足不仅导致其产出数量不足和质量偏低,这又进一步影响其知识利用阶段低效率。最后,陕西高技术产业内部市场交易不活跃、分工协作水平低和一般市场化程度低是导致其效率双低的重要外部根源。  相似文献   

10.
基于因子分析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以清远市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是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本文构建了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采用因子分析法,对清远市1997-2006年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进行了时空评价。评价结果表明,1997-2006年,清远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呈稳步上升趋势,但仍处于较低水平;各集约因子发展不协调,生态集约因子和社会集约因子的发展明显滞后于经济集约因子;清远市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差异显著,东南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高,而中北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较低。  相似文献   

11.
通过对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内涵的界定,建立了基于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指标体系,对福建省9个地级以上的城市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综合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和熵值法,计算得出各个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分值,并尝试用聚类方法对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水平划分类别,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探究其原因。结果表明:1)靠近沿海的南部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程度最高,中部城市次之,北部城市土地低度利用,这是由城市产业结构的差异造成的;2)在福建省省域空间上,城市土地集约利用呈阶梯状分布,这主要是由区域区位优劣造成的。通过对福建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空间差异的分析研究,反映了该区域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的空间差异,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和城市土地储备提供了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2.
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是解决人地矛盾的有效途径之一,对于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具有重要意义。采用DEA中面向投入的CCR模型对新疆88个县市进行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测算,研究表明:新疆建设用地利用效率整体较低,投入多且产出不足,5682%的县市低于全疆平均水平,DEA有效单元多集中于北疆地区;建设用地利用效率空间分异特征显著,呈现出北高南低的特征,建设用地利用效率值在北疆最高,南疆其次,东疆最低。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建设用地面积和资金投入过多,投入比例不协调,建议采用减少一定比例的土地投入生产要素、优化升级产业结构、提升劳动力综合水平以及采用先进的科学技术方法等手段提高建设用地利用效率。  相似文献   

13.
人口、土地、产业发展是否协调是衡量煤炭资源枯竭城市高质量发展和转型升级的重要标识。为科学揭示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口、土地、产业发展水平及协调关系,本文以东北地区、东部地区、中部地区、西部地区的13个地级市为例,通过构建"人-地-业"发展指标体系,综合评价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发展水平,并利用耦合协调度函数,测算地级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耦合协调度,分析了协调度的时空分布规律。结果表明: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综合发展水平总体呈下降态势,人口系统总体呈现较高的发展程度,土地系统发展水平较低;东部地区"人-地-业"综合发展水平较高,东北地区较低;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耦合协调水平较低,总体处于勉强耦合或初级耦合阶段,人口、土地、产业共振性较差;煤炭资源枯竭城市"人-地-业"发展水平与耦合协调关系存在显著的时空差异特征,表现为东部地区城市"人-地-业"耦合协调程度较高,东北地区和西部地区城市"人-地-业"濒临失调。最后,本文从培育接续产业和延伸产业链、优化人才政策和城市空间等方面提出了实现"人-地-业"全面协调发展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14.
生态效率是衡量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反映了经济发展中利用自然资源减轻环境压力的效率。针对黑龙江省土地利用现状构建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评价指标。采用数据包络分析(DEA)的CCR-I模型对黑龙江省煤电化基地及其14个城市的1990年、1995年、2000年、2005年、2010年土地利用生态效率计算分析。结果显示,1990~2010年黑龙江省东部煤电化基地土地利用生态效率呈上升趋势,但是各个城市生态效率存在明显差异且变化不同;不同规模和类型的城市也存在差别,大中城市明显低于小城市,煤炭城市低于非煤炭城市。1990~2010年生态效率为DEA有效的为4~7个城市,无效的城市较多,生态效率高效区绝大部分分布在黑龙江省东部边境地区。  相似文献   

15.
基于超DEA模型的成都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运用超DEA模型的分析方法,对成都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城市用地属于DEA有效的城市从高到低依次为青羊区、锦江区、武侯区、金牛区、温江区、成华区、新都区、郫县、龙泉驿区、青白江区、崇州市、新津县、双流县;城市用地属于DEA无效的城市有金堂县、蒲江县、彭州市、都江堰市、邛崃市、大邑县。总体来看,成都市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较高,但DEA无效城市的土地利用效率仍有待提高。  相似文献   

16.
我国资源枯竭型城市能源效率差异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章采用 DEA 方法,运用投入产出模型,以23个资源枯竭型地级市为研究对象,选取2010—2014年的数据测算资源枯竭型城市的能源效率整体状况、城市间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研究结果显示,2010—2014年23个资源枯竭型地级市的能源效率均值整体属于一般水平,且能源效率的地区差异性显著,能源效率值与地区经济发展水平有着正相关性,经济发达的地区能源效率较高;2014年,50%以上的资源枯竭型城市处于规模报酬递增阶段,提高能源利用效率方面仍有很大的改进空间,部分城市出现了投入冗余,能源低效现象亟需改善。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构建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指标体系,对山西省11个地级城市进行评价,然后结合评价结果分析其内在原因。文章采用层次分析法和德尔菲法相结合的方法进行城市土地集约利用评价,并运用系统聚类法对其结果进行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山西省11个地级市在土地集约水平上存在较大差距,集约水平在综合指数上存在断层现象。笔者从经济发展水平、区位条件、城市性质职能、城市绿化与环境治理4个方面入手,分析了造成这种结果的驱动因素,同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建议。其结果对后续山西省城市土地集约利用研究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