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某机载雷达频综器中锁相源和本振源的隔振系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杨铭 《中国机械工程》2006,17(5):471-473
根据某机载雷达频综器所处的力学环境,利用隔振理论,研究了雷达频综器隔振系统的弹性特性,设计了适用于锁相源和本振源的隔振结构。通过结构校核和试验验证,证明某机载雷达频综器中锁相源和本振源隔振系统的结构设计是切实可行的。它不仅解决了现有机载隔振系统存在的问题,而且还适用于各种机载雷达频综器。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对晶体振荡器进行一次隔振的晶振隔振器,以及晶振和频综器采用的二次隔振系统.试验表明,对中、高频段振动特别敏感的晶体振荡器,进行二次隔振可以有效地提高其相位噪声电特性.  相似文献   

3.
针对某机载雷达的频综器在振动环境下相位噪声(相噪)相比静态环境下恶化明显,不符合动态指标要求的情况进行故障诊断和试验分析。通过相噪主要来源分析和振动特性试验,探明了振动环境下导致相噪恶化的主要原因,并提出改进方案。最后对改进后频综器的相噪水平进行试验评估,结果显示频综器的相噪全面达到指标要求,成功解决了该频综器在振动环境下相噪恶化的问题。  相似文献   

4.
针对某机载雷达频综器在功能性振动试验中钢丝绳隔振器发生疲劳破坏的问题,开展优化设计。对原减振设计方案中的不利于结构耐久的因素进行分析,探明导致钢丝绳隔振器疲劳破坏的主要原因。在对原减振系统分析的基础上,分别从系统固有频率、隔振器安装方式和限位设计3个方面对频综器减振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最后对改进后的减振系统及其频综器进行了动态相噪和耐久性试验评估。结果显示,改进后的减振设计方案既满足相噪指标要求,又满足耐久性使用要求,成功解决了该频综器减振系统疲劳破坏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基于有限元分析方法,对某机载雷达频综器进行减振设计。通过模态分析、随机振动分析分别得到频综器的固有频率、整体应力水平和载机环境下振动敏感位置的振动响应。基于分析结果和减振理论,确定减振系统需要的系统固有频率和振动传递率,并据此进行隔振器的选型。通过试验对所选隔振器的减振性能进行了评估,验证了减振设计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6.
作为高稳定频标源的晶体振荡器对振动极为敏感.从振动对晶体振荡器的影响入手,对晶体振荡器的频率振动效应进行了理论方面的研究,推导出了晶体振荡器加速度灵敏度计算公式.为了控制环境振动对晶体振荡器的影响,提出了应用于晶体振荡器的二维隔振系统,并进行了相应的时、频域分析,结果表明该系统具有良好的减振效果,能有效地隔离10 Hz-2000Hz的振动信号.这些分析结果对晶体振荡器的隔振设计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7.
徐兴盛  刘斌  朱晨  杨新 《电子机械工程》2022,38(2):29-32,64
机载雷达振动环境恶劣,往往需要对其进行隔振系统设计.文中以机载雷达的隔振系统为研究对象,基于隔振的基本理论,构建隔振系统的力学模型,获得了系统功率谱密度的理论值.利用有限元法对隔振系统进行随机振动分析,获得了系统功率谱密度的仿真计算值.在不同刚度k和阻尼比ξ的条件下,对比分析理论计算值和仿真计算值,结果表明,仿真分析方...  相似文献   

8.
在轨卫星搭载的高精度有效载荷对环境微振动异常敏感,从而对隔振系统的振动衰减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两参数被动隔振系统提高隔振性能时,常采用添加定常阻尼进行能量耗散的方式,但存在低频共振峰抑制与高频快速衰减不能兼顾的固有矛盾问题。为了解决这一问题,一种能够实现阻尼特性基于频率变化的四参数隔振系统被提出,采用归一化方法建立其系统传递率与等效阻尼理论模型,并与两参数和三参数隔振系统进行对比分析。基于四参数系统的频变阻尼等效理论,设计一种基于压电陶瓷致动器产生摩擦阻尼的具象化四参数隔振系统,考虑非线性摩擦阻尼的融合问题,并分析中间等效质量参数对阻尼频变特性的影响规律,最后对其频变阻尼特性和隔振性能进行了仿真与实验验证。结果表明:时域上,四参数隔振系统对随机信号的隔振率达到91.1%;频域上,相较常值小阻尼系统,四参数隔振系统在低频共振处的峰值性能提升5.46dB,且高频段保持相近的快速衰减,表现出低频大阻尼、高频小阻尼的频变阻尼特性。仿真与实验结果均表明,系统能够解决被动隔振系统中存在的高低频隔振性能之间的矛盾问题。  相似文献   

9.
基于力作动器的传统主动隔振理论已得到广泛研究和较多应用,但要求较高的作动器功率,因此限制了较小功率的压电元件在主动隔振上的应用。将压电元件粘贴于一定形状的弹性元件上,构造成主动弹性隔振器件,使其具有传统被动弹性隔振器与主动隔振器两者的优点。通过综合考虑隔振系统的性能指标与主动弹性隔振器的自身能力,建立主动弹性隔振系统的理论模型,推导并分析反馈控制、前馈控制在主动弹性隔振系统中的应用框架。试验研究基于压电元件的Z形主动弹性隔振系统,通过采用粘贴其上的压电元件作为隔振器的作动器与检测隔振器内部性能的传感元件,用加速度信号作为隔振系统性能指标信号,分别采用前馈与反馈控制算法有效地实现了振动源的隔离。  相似文献   

10.
某歼(强)击机机载电子设备隔振系统弹性特性设计   总被引:4,自引:2,他引:4  
季馨  高艳旭 《电子机械工程》1999,15(6):34-37,60
研制歼(强)击机在恶劣环境下的隔振缓冲系统是当今国防工业急需解决的课题。本文分析了现有隔振系统的不足,提出了机载电子设备隔振系统弹性特性设计的原则,并对某机载电子设备进行了详细讨论,并达到了预期的效果。  相似文献   

11.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振动解耦设计方法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2  
动力总成-悬置系统获得良好隔振性能的主要方法是最大限度地解除其多自由度振动耦合.在论述动力总成关于曲轴坐标系、转矩轴坐标系和主惯性轴坐标系的振动解耦原理的基础上,进行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弹性解耦特性分析,探讨了对于前、后悬置均采用V形悬置组的振动系统易于达到的弹性解耦程度;提出了V形悬置组布置设计的最小刚度比约束条件和悬置倾角的选择范围,完善了V形悬置组的设计方法.这些概念和设计方法拓展了动力总成-悬置系统的弹性解耦设计理论.  相似文献   

12.
混沌状态下非线性隔振装置的隔振性能评估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针对混沌状态下非线性隔振装置的特殊隔振性能,从非线性系统的隔振原理及混沌隔振原理出发,提出在激励频率为优势频率的简谐激励下,使隔振装置处于特定的混沌状态,通过振级落差公式评估隔振装置的整体隔振性能,通过优势频率处的能量衰减评估隔振装置对特定优势频率的局部隔离效果,从而对混沌状态下的非线性隔振装置的隔振性能进行综合评估。并通过实例对该方法进行了验证。  相似文献   

13.
王威  邓益民 《机械制造》2011,49(12):22-25
磁流变弹性体兼有磁流变液和弹性体的优点,其剪切模量可由外加磁场控制,在振动控制等方面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现有的隔振系统中隔振器刚度一般都是固定值,这使系统的隔振效果有局限性,对较低频率振动,尤其是共振时的隔离效果很差。提出了将可调刚度的磁流变弹性体隔振器用于隔振系统中.通过改变隔振器的线圈电流大小来控制磁流变弹性体的剪切模量,进而调整隔振系统的刚度,使系统获得更宽的隔振频率范围。设计了隔振器的结构,基于SimuLink软件对系统的隔振效果进行仿真分析.表明了设计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利用弹性隔振器隔离发动机振动是摩托车减振的一种重要方法。以单缸四冲程200型发动机为例,提出了摩托车发动机的弹性隔振原理。通过分析发动机隔振系统和车架的动力学特性,设计了弹性隔振器。研究结果表明,弹性隔振器能有效地隔离发动机的振动,是降低摩托车振动的一条行之有效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分析了振动环境对某雷达晶体振荡器的影响,并以此为依据设计了一种轻质的无谐振峰钢丝绳减振器,并与橡胶减振器进行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在基本保证减振效果的前提下,钢丝绳减振器更适合低温环境使用,晶体振荡器相位噪声相对橡胶减振器高出9~18 dBc/Hz@100Hz,可以在宽温度范围内用于地面、机载、舰载、球载等条件下的晶振减振。  相似文献   

16.
针对高稳定度晶振在运输和工作中遇到的隔振缓冲问题,文中介绍了一种特殊的、专用的隔振系统。经振动测试和工程实际应用验证,证明具有较好的综合防护性能。  相似文献   

17.
采用理论和试验方法,对某机栽雷达中使用的钢丝绳隔振器进行随机振动响应研究,揭示了钢丝绳隔振器的可控参数对其隔振性能的影响规律.通过改变钢丝绳隔振器的结构参数和安装位置,可以有效地调节隔振器的实际隔振效果.研究结果表明,采用钢丝绳隔振器完全可以满足某雷达的隔振需求.该研究结论可以推广应用到其他机载电子设备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