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71 毫秒
1.
矿物掺合料研究进展及存在的问题   总被引:14,自引:1,他引:13  
矿物掺合料的应用、制备已牵涉到水泥基材料科学研究的各个方面.在现代混凝土技术中,经过一定质量控制的矿物掺合料已成为高性能混凝土不可或缺的组分之一.通过对矿物掺合料研究历史和研究现状的分析,探讨了当前研究的主要缺陷及存在的问题,并展望了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大规模建设基础设施,水泥混凝土研究与应用技术得到较快发展。而矿物掺合料是现代混凝土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之一,开发新型高效的矿物掺合料以满足现代混凝土的发展与需求,已成为水泥混凝土研究的一个重要内容。近年来,掺复合型掺合料混凝土的耐久性问题成为了一个热议话题,本文对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和耐久性能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3.
何学云  张凯峰  杨文  吴雄  明阳 《材料导报》2013,27(Z1):281-284
简述了硅酸盐固体废弃物及其特性,指出了其作为混凝土掺合料的可行性,综述了矿渣、粉煤灰、钢渣、煤矸石等作矿物掺合料在混凝土应用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对其在应用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其作矿物掺合料进一步研究的方向.  相似文献   

4.
高性能混凝土具有高工作性、高体积稳定性和高耐久性等优异性能,被称为"21世纪混凝土"。掺入活性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等组分,可以配制出满足工程施工要求的高性能混凝土,且矿物掺和料替代部分水泥可以减少水泥用量,降低CO2排放量,缓解环境恶化。总结了高性能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的研究进展,介绍了国内外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方法的应用,并对高性能混凝土的现状和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5.
再生混凝土纳米复合强化试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对再生混凝土进行纳米复合强化试验研究,通过引入高活性纳米SiO2和纳米改性矿物掺合料,得到了纳米改性再生混凝土,研究了高活性纳米SiO2和纳米改性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还研究了高活性纳米SiO2对再生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与抗渗性能的影响,为实际工程应用提供理论依据。研究结果表明:纳米SiO2与纳米改性矿物掺合料双掺,不仅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再生混凝土的力学性能,还能显著改善再生混凝土的抗氯离子渗透性能与抗渗性能,显示出良好的复合效果。  相似文献   

6.
硫酸盐侵蚀是混凝土耐久性研究的热点之一。矿物掺合料的掺入改变混凝土内部的组成,细化了混凝土的孔结构,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起着重要作用。掺合料的化学组成、细度、掺量等对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均有很大的影响。外界腐蚀环境的不同,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性能也有显著的差别。大量的研究表明,在连续浸泡的硫酸盐溶液中,矿物掺合料只要掺量适当能够提高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在干湿循环与硫酸盐溶液共同作用下,矿物掺合料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有所争议,有些研究表明矿物掺合料能够提高干湿循环条件下混凝土抗硫酸盐侵蚀的能力;然而有些研究结果却呈现相反的结论,这需要进一步探索。  相似文献   

7.
为了评价桥面铺装中应用的轻骨料混凝土长期耐久性,利用R ILEM推荐混凝土抗盐冻性能试验标准(CDF)研究了粉煤灰陶粒混凝土与普通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结果表明:相同强度等级的掺加矿物掺合料的粉煤灰陶粒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明显优于普通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复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优于单掺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抗盐冻性能.与普通混凝土相比,通过SEM-EDXA的分析,掺与未掺矿物掺合料陶粒与水泥石之间的界面过渡区的范围明显变小,这是粉煤灰陶粒混凝土抗除冰盐性能优良的重要原因.  相似文献   

8.
以京沪高速铁路为工程背景,试验研究了矿物掺合料(粉煤灰、粉煤灰-矿粉)对混凝土工作性能、力学性能和耐久性能的影响以及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的配制技术。结合实际工程,介绍了大掺量矿物掺合料高性能混凝土原材料选择、配合比设计、施工工艺等方面的控制技术。  相似文献   

9.
活性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粘结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单掺粉煤灰、单掺矿渣、复掺粉煤灰和矿渣三种不同改性方案,研究矿物掺合料对再生混凝土与钢筋粘结强度的影响,为再生混凝土合理使用矿物掺合料提供试验依据。  相似文献   

10.
李梅  温勇  张广泰  唐巍  董海蛟 《材料导报》2013,27(11):107-110
矿物掺合料因对改善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有着较为显著的作用而获得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综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关于矿物掺合料对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能力影响的研究进展,分析并总结了粉煤灰、硅灰、矿渣等矿物掺合料单掺和复掺的情况下,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同时,通过分析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相关测试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比不同研究者的测试结果,对需要进一步研究的相关问题提出了建议。  相似文献   

11.
高性能混凝土水灰比低、绝热温升高、矿物掺合料多,混凝土的收缩机理复杂,收缩特性不同于普通混凝土,研究了矿渣、粉煤灰、硅粉、减缩剂、减水剂对高性能混凝土收缩的影响,并与常用收缩模型进行了对比分析。矿物掺合料对早期收缩的影响不可忽略。  相似文献   

12.
李志坤  彭家惠  杨再富 《材料导报》2017,31(12):115-120
高性能减水剂与水泥适应性差会导致混凝土流动性和坍落度损失过快,矿物掺合料将影响高性能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对比研究矿物掺合料种类和掺量对水泥净浆、砂浆和混凝土流动性的影响;采用TOC法测试了矿物掺合料对聚羧酸减水剂吸附量的影响;分析了矿物掺合料影响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相容性的机理。结果表明,粉煤灰和矿渣对提高水泥净浆流动性具有一定的叠加效应,可用胶砂减水率的加权平均值进行量化;硅灰对水泥浆体流动性的不利影响远大于粉煤灰和矿渣的辅助减水分散作用,不利于改善聚羧酸减水剂与水泥的相容性;粉煤灰和矿渣增加聚羧酸减水剂在水泥体系中的吸附量;粉煤灰和矿渣对聚羧酸减水剂在混凝土中的减水分散效果有改善作用但不显著。  相似文献   

13.
钢渣在水泥和混凝土中资源化利用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简要介绍了钢渣的化学成分、矿物组成和胶凝性能,并对钢渣活性激发方式作了分析.综述了国内外钢渣在水泥和混凝土领域的研究现状,认为钢渣作为矿物掺合料是实现钢渣资源化利用的最重要途径,同时提出了钢渣在水泥和混凝土领域今后的研究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4.
本文总结了混凝土冻融破坏机理,综述了矿物掺合料、化学外加剂、集料种类和纤维等对自密实混凝土抗冻性能的影响规律和改性机理。矿物掺合料和化学外加剂通过改变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工作性和含气量,降低了硬化混凝土孔隙率和微孔间距。粗细骨料的孔隙性、力学性能、变形性能和颗粒组成影响了自密实混凝土拌合物的流动性和体系中水分的赋存状态,改变了硬化混凝土的孔结构和孔隙的连通性。纤维通过微引气作用和桥接阻裂效应,抑制了冻融过程中毛细孔压力所引起的裂纹的产生与扩展。本文阐述了自密实混凝土研究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改善自密实混凝土抗冻性的途径。  相似文献   

15.
加入适当矿物掺合料是使水泥基材料达到高性能的重要手段之一。本课题从工程应用的角度出发,以磨细矿渣和磨细矿渣-粉煤灰复合掺合料为研究对象,着重研究了矿物掺合料对水泥基材料耐海水侵蚀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在全球可持续发展的浪潮下,混凝土这种消耗大量能源资源的行业成为了绿色化发展的重点对象。应从开发环保型混凝土、研究新水泥品种、大量使用人工骨料和矿物掺合料、合理使用减水剂、废弃混凝土的再生利用等几个方面推动混凝土的绿色化发展。  相似文献   

17.
为了加速模拟海洋潮差区环境对混凝土耐久性能的影响,掺入矿粉和纳米改性矿物掺合料,研究了氯盐干湿循环作用对混凝土抗氯离子侵蚀性能及微观结构的影响,并将干湿循环试验与常规浸泡试验进行了对比。结果发现,干湿循环作用粗化了混凝土试件表层孔结构,增大了孔径>50 nm的孔隙含量,显著提高了自由及总氯离子浓度;掺入纳米改性矿物掺合料能降低混凝土内部孔隙率,减少有害孔含量,提高混凝土内部氯离子结合能力;干湿循环60天后混凝土表层Ca(OH)2逐渐被消耗,生成了Friedel盐和CaCO3。   相似文献   

18.
通过测定混凝土的长期干燥收缩值,研究了单掺聚丙烯(polypropylene,PP)纤维、聚酯纤维和钢纤维及其混杂技巧对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干燥收缩的影响.结果表明,大掺量矿物掺合料混凝土的干燥收缩比较大,纤维及混杂技巧有利于降低其干燥收缩,纤维的弹性模量越高,其抑制干燥收缩的效果越好;(0.05%PP纤维 0.05%聚酯纤维)的有机纤维混杂效果优于(0.1%PP纤维 0.7%钢纤维)和(0.1%聚酯纤维 0.7%钢纤维)的有机与无机纤维混杂;混杂纤维对混凝土干燥收缩的抑制效果与纤维之间的搭配有关.综合分析表明,(PP纤维 聚酯纤维)的二元混杂技术具有良好的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9.
随着混凝土掺合料在拌合混凝土过程中的掺人,如何准确计算与合理应用掺合料的用量已经成为混凝土生产过程中的突出问题,本文阐述了掺合料活性系数的准确计算方法,并由此达到掺合料的合理应用。  相似文献   

20.
本文通过采用高性能减水剂进行了一系列的技术论证试验,利用本地原材料,大量地掺用矿物掺合料,成功配制了C80高强高性能混凝土,且成本较低。试验结果表明,高性能减水剂能够提高混凝土的施工性和硬化混凝土的物理力学性能及耐久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