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基于秩统计量枯水径流分布变点的非参数识别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提出了枯水径流时序分布变点的识别原理和基于秩统计量的非参数识别方法,并以东江流域为例,对其干流的枯期径流量年系列(1957-2000年)进行了变点识别,结果显示1974年为东流域枯期径流的显著性分布变点。通过对比分析变点前后的统计参数,1974年后的东江流域枯水径流量年均值明显增加,年际变化的离散程度增大。  相似文献   

2.
依法提高水利统计工作质量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张海燕 《中国水利》2007,(18):59-59
一、领导重视 领导重视是做好统计工作的前提.内蒙古自治区水利厅水利统计工作设在计划财务处。每年一度的水利统计年报报送工作都在春节前后,过去由于区内面积大,部分地区路途遥远,交通不便,统计人员往往完成报表任务后买不到车票站20多个小时才返回。同时由于自治区跨五个流域.要以各个流域按农区、牧区分别进行手工汇总,工作量庞大,给统计年报的送审工作带来了极大的困难。[第一段]  相似文献   

3.
乌江为长江上游右岸最大支流,流域面积87920km^2,本文在大量统计乌江流域干支流各主要测站水文气象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流域内的气候,径流,输沙量等年际变化及地区分布规律的干流年最大洪峰统计参数变化规律等;最后,初步分析了上游大型水利工程对流域水文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松辽流域现状居民生活统计用水指标为基础,以水资源四级区套地级行政区为基本单元,依据生活用水定额趋同大值的原则,从流域层面对流域内辽宁、吉林、黑龙江、内蒙古四省(自治区)的基准年居民生活需水净定额进行了整合,并分析规划水平年净定额变化趋势和输水损失率,提出松辽流域居民生活用水定额指标体系。  相似文献   

5.
顾萍 《中国水利》2007,(18):53-53
一、水利统计在流域治理和管理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1.水利统计是流域计划管理的基本手段 统计丁作作为计划管理的一种手段和基本职能,为治太工程的计划管理提供了基础和依据。水利统计报表包含了批复投资、计划投资、完成投资、资金到位、完成工程量等指标及工程现象进度.这些能较好地反映投资与工程量以及工程形象进度相结合的情况,反映地方资金与中央资金的实际匹配及到位情况,能够体现计划执行情况是否正常,[第一段]  相似文献   

6.
传统的水量分配是对水资源可利用总量或者可分配的水量向行政区域进行逐级分配,确定行政区域生活、生产可消耗的水量份额或取用水水量份额。为解决好重点江河流域水资源主要矛盾、提高区域水资源利用效率、积极建立水资源刚性约束制度,云南省出台了针对流域、区域的2030年水量分配方案(简称“分配方案”)。为加强过程控制,掌握各流域、区域用水情况,需对分配方案实施情况进行评估工作,主要内容之一是分流域、分区域统计现状年:农业用水量、工业用水量、生活用水量、人工生态环境补水量,并与2030年分配量进行对比分析,这就需要根据现有的按行政区统计的用水量数据,折算到江河流域及所涉州(市)级区域上。  相似文献   

7.
曹文洪  姜乃森 《人民黄河》1993,(11):18-21,50
通过对浑河流域降雨,产流,产沙特性分析和降雨,径流,输沙资料统计,采用成因分析法建立了适合该流域的降雨-径流和降雨-产流经验关系。用水文法和水保法对流域80年代减水,减沙量计算的结果表明,所减水量中,降雨和流域治理的作用分别占41.5%和58.5%;所减沙量中,降雨和流域治理的作用分别占21.1%和78.9%。  相似文献   

8.
2003年6月下旬~7月下旬,宿州市唐河流域发生了该流域有水文记录以来的大洪水。本文运用水文统计的方法对本次暴雨洪水进行分析,并对当地的防汛和农田水利建设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9.
对海河流域水污染防治的浅见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海河流域是我国的政治、经济和化的中心地区,流域内有首都北京、直辖市天津以及石家庄、唐山等25座大城市,流域人口1.22亿人(1998年统计),占全国人口总数的近10%。海河流域是我国重要的工业和高新技术产业基地。但海河流域又是我国七大江河中水资源最紧缺、生态环境最脆弱的地区,水污染防治其时间紧迫。  相似文献   

10.
亚流域划分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本文以GIS技术为支持,选择黄河下游支流洛河卢氏水文站以上流域为研究区域,应用分布式水文模型SWAT (Soil and Water Assessment Tool)在不同的亚流域划分数量条件下进行流域产流和产沙模拟,进而分析亚流域划分对分布式水文模型模拟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1)产流量随亚流域数量的增加而增大,变化幅度较小;产沙量随亚流域数量的增加而减小,变化幅度较大;(2)存在一个亚流域划分水平,当超过此水平时亚流域数量的变化对产流量和产沙量几乎没有影响。根据计算流域产沙量的MUSLE方程,分析了由于亚流域划分数量变化对流域产沙的影响,发现在研究区内其主要原因为MUSLE中径流项对亚流域划分数量变化的响应,其次是土壤可蚀性因子、植被覆盖和管理因子和地形因子参数值的统计变化。  相似文献   

11.
针对遥感影像中广泛应用的TIFF文件格式,文中提出了一种读取图像中任意多边形区域(数字流域模型中基本计算单元)灰度信息的方法,将灰度信息转换为水文参数信息,统计得出代表整个多边形的参数信息,写入数据库供模型调用,实现了遥感数据源与数字流域模型的无缝集成。  相似文献   

12.
用水统计工作是流域和区域水资源管理的重要基础性工作。以水资源公报和第一次水利普查为代表的用水统计工作,代表了两种典型的现行用水统计方法。通过分析现行统计方法的优缺点,并对比现行统计方法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考核工作的要求,提出针对考核要求的用水统计方法——监测分析法,并提出监测分析法的思路和保障其执行的措施建议。  相似文献   

13.
水土保持对黄河中游泥沙粒径影响的统计分析   总被引:8,自引:2,他引:6  
韩鹏  倪晋仁 《水利学报》2001,32(8):0069-0075
利用黄河中游河口 龙门区间干支流水文站近30年的实测资料,采用方差分析及Wilcoxon加符秩检验两种统计方法,分别对河口 龙门区间以及各水文站控制区间泥沙级配在水保前后的变化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对于单个水文站,只有当流域水保程度较高时,泥沙粒径才表现出明显变细的统计趋势;从整个河口 龙门区间来看,长时段平均的结果表明河流泥沙粒径有明显细化的统计趋势,这一趋势主要与流域上大规模的水土保持活动有关。文中还分析了不同地貌单元水土保持对泥沙粒径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在中小流域的规划设计中,当遇到设计站水文资料系列太短,无法展延或完全没有实测资料的情况时,常采用等值线图法和水文比拟法来推求设计年径流统计参数。但当设计流域需要推求年、月径流系列且参证流域与设计流域的面积和Cv 值等相差较大时,则应将上述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利用参证站与设计站统计参数之间的关系,修正参证站的年径流系列,使之具有设计站的统计特征;并利用参证站的年内分配,推求设计站的月径流系列,从而用于水库的径流调节计算,这对提高工程设计的精度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5.
流域面雨量统计中提出了“同场雨”的概念,当流域内测站较多或流域内暴雨时空分布不均时,提出了巧妙利用滑动法实现同场雨计算的方法。  相似文献   

16.
本文从应河流域地理、地貌、水文气象背景入手,分析计算了应河流域水文统计参数以及不同频率下的应河径流量,指出了应河流域地表水资源开发利用对策分析和开发前景。  相似文献   

17.
东江流域地表水监测省控断面优化布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该文在对东江流域现有监测断面合理性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采用了统计检验法、经验指数法、水质模型法、综合分析法和模糊聚类法等多种方法,对东江流域地表水监测省控断面进行了优化布点,并通过探索性监测检验,对新设断面和移位断面进行了分析论证,检验结果表明了断面设置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18.
黄土高原孤山川流域水沙变化研究综述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基于现有研究成果,对黄土高原典型支流孤山川流域的水土保持蓄水拦沙效益评价方法及水沙变化模型进行了总结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统计模型得出的水土保持效益存在一定差异,而建模所用资料的代表性不足和统计模型本身外延精度不高的缺陷应是引起该差异的主要原因。因此,加强具有物理基础的概念性流域水文模型在水沙变化分析中的应用研究是非常必要的。  相似文献   

19.
郭权 《海河水利》1994,(4):43-45
1海河流域蓄滞洪区的安全建设海河流域蓄滞洪区列入安全建设规划的有26处,涉及5个省(市),46个县(市、区),344个乡(镇),3782个村庄。人口414.34万(1990年统计),占流域人口的37%。面积9560.04km2。耕地约57万hm2,占流域耕地面积的5.14%。蓄滞洪区总容积170.2  相似文献   

20.
黄甫川是黄河的一级支流,是黄河中游地区主要洪水、产沙区域之一。本文在统计了近50年实测资料的基础上,分析了黄甫川流域的降水、径流、泥沙等年内、年际变化、地区分布规律和暴雨洪水特性,以及人类活动对该流域生态环境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