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型钢混凝土粘结机理与粘结强度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6,他引:6  
根据国内外关于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对型钢混凝土结构(SRC结构)中型钢混凝土的粘结强度及影响粘结强度的主要原因进行了分析和探讨,并对型钢混凝土粘结应力沿锚固长度的分布规律进行了分析,提出了一种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计算方法,并建立了粘结强度和极限荷载的计算模式,与已有的试验结果进行对比验证,符合较好,可为型钢混凝土结构中型钢混凝土粘结性能的试验研究及实验设计中粘结强度的计算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2.
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对11个型钢与混凝土试件的粘结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分析了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机理和粘结破坏特征,给出了型钢翼缘和腹板处的粘结应力分布模式.  相似文献   

3.
根据国内外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试验研究,综合概括了国内外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的发展及现状,以及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研究的已有成果和目前仍存在且急需解决的主要问题,着重分析了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国内研究现状,并对粘结强度,粘结滑移本构关系目前存在的问题进行了综合分析,比较。  相似文献   

4.
通过假定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层的剪切破坏机构,在考虑节理单元厚度为零的基础上,采用上限理论对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进行理论推导,得到了型钢与混凝土粘结剪切强度的上限解,并确定了其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可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进一步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5.
探讨埋入式柱脚压弯状态下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滑移性能。通过自行研制的内置式型钢-混凝土电子滑移传感器对内部滑移进行了测量,解决了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试验研究的一个难题。基于试验结果,得到考虑界面正应力影响的型钢-混凝土的粘结滑移关系,为型钢混凝土受力变形全过程数值分析提供了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6.
型钢混凝土基准粘结滑移本构关系试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进行型钢混凝土标准推出试件试验,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和粘结滑移受力机理研究.根据荷载-加载端滑移曲线的试验研究结果,建立型钢混凝土特征粘结强度、特征滑移的统计回归计算公式,并提出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关系数学模型.进一步采用所建立粘结滑移基准本构模型对型钢混凝土推出试件进行ANSYS数值模拟分析,数值模拟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较好.研究结果表明,所建立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本构模型简单实用,并且能较全面的反映混凝土强度等级、横向配箍率、型钢埋置长度和型钢保护层厚度等主要影响因素的影响,可为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和型钢混凝土结构数值模拟技术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基于11个型钢混凝土试件的试验研究,分析了型钢与混凝土的粘结机理和粘结破坏特征,探讨了混凝土强度等级、保护层厚度、配箍率等因素对粘结性能的影响,建立了粘结承载力的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8.
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试验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针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设计了两种推出试验的试验方案,并研制了一种内置式钢-砼电子滑移传感器,对型钢与混凝土之间的粘结滑移性能进行了试验研究,主要对型钢翼缘和腹板应变、内部滑移进行了试验测量,并根据试验结果,得出了P-S曲线及型钢翼缘和腹板应变及内部粘结滑移的分布规律,分析了粘结破坏的破坏机理和裂缝分布规律,本文可对型钢混凝土粘结滑移性能的进一步试验研究和理论分析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9.
型钢混凝土结构粘结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根据16个型钢混凝土推出试件的试验结果,对推出试件的荷载-滑移曲线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初始滑移粘结强度、极限粘结强度和水平残余粘结强度这三个特征强度的试验统计结果,并据此分析了混凝土强度、型钢的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横向配箍率和型钢埋置长度4个因素与特征粘结强度之间的关系,提出了临界保护层厚度的概念,通过统计回归建立了考虑多因素的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计算公式.  相似文献   

10.
T型钢与混凝土粘结强度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8个型钢(T型钢)混凝土试件粘结滑移性能的推出试验,分析了荷载与加载端滑移曲线的分布规律,研究了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横向配箍率三个因素对型钢混凝土粘结强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横向配箍率对粘结强度影响显著,近似呈线性关系,综合考虑这三个因素,统计回归出型钢混凝土特征粘结强度和特征滑移值的计算公式,与试验值对比分析,符合较好;并建立了型钢混凝土平均粘结强度-加载端滑移本构关系的数学模型.  相似文献   

11.
为研究冻融循环作用后圆钢管混凝土界面粘结滑移性能,以冻融循环次数、钢管壁厚、混凝土强度为变量,设计21个试件进行推出试验,分析冻融损伤后圆钢管混凝土柱粘结强度、荷载—滑移及钢管应变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经冻融循环作用后圆钢管混凝土柱的荷载—滑移曲线与未经冻融试件趋势相似,均可分为上升段、下降段、残余段;受冻融循环作用影响的圆钢管混凝土柱界面粘结性能下降,粘结强度与冻融循环次数成反比,界面滑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增大套箍系数可增大试件界面粘结强度,提高圆钢管混凝土柱抗冻性能。根据试验结果,提出考虑冻融循环次数和套箍系数的圆钢管混凝土柱粘结强度计算表达式,计算结果与试验结果吻合良好。  相似文献   

12.
针对T型钢与混凝土黏结滑移的问题,进行了8个T型钢混凝土试件的推出试验,主要考虑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横向配箍率3个因素的影响,得到了型钢应变、黏结强度、滑移沿锚固深度的分布规律以及不同锚固深度处的黏结滑移曲线。综合考虑这3个影响因素,统计回归出了特征黏结强度和特征滑移值的计算公式;引入2个位置函数,建立了考虑位置函数的黏结强度一滑移本构关系。试验结果表明:混凝土强度、混凝土保护层厚度、横向配箍率均对黏结强度有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3.
钢管混凝土中内配钢骨与混凝土黏结性能试验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为研究钢管混凝土中内配钢骨与混凝土黏结性能,共进行了18个钢管混凝土试件的推出试验.研究了两种内配钢骨与混凝土界面黏结机理和黏结应力分布规律,采用正交试验分析获得了各因素对黏结强度的影响规律,并基于实测数据提出了黏结强度经验计算式.试验结果表明:内配工字型钢和内配钢管的黏结应力-滑移曲线均包括3个阶段,即胶结段、非线性初滑移段和滑移段;影响工字型钢极限黏结强度的因素主次关系为工字型钢截面尺寸、黏结长度、混凝土强度,其极限黏结强度随工字型钢截面尺寸和混凝土强度增大而增大,而随黏结长度增加而减小;影响内配钢管极限黏结强度的因素主次关系为内配钢管截面尺寸、膨胀剂掺量、黏结长度,其极限黏结强度随内配钢管截面尺寸和膨胀剂掺量增大而增大,随黏结长度增大呈减小趋势;峰值荷载下两种钢骨的黏结应力分布曲线均呈负指数分布,其中工字型钢翼缘外侧平均黏结应力约为腹板的1.77倍;钢管混凝土中内配钢管与混凝土黏结性能优于内配工字型钢;与其他学者成果的对比证明本文黏结强度计算式具有较好适用性.  相似文献   

14.
通过不同锈蚀率下不锈钢筋混凝土试件的中心拉拔试验,分析锈蚀率、锈胀裂缝宽度对不锈钢筋/混凝土黏结性能退化的影响规律,分别基于质量锈蚀率和表面裂缝宽度建立不锈钢筋与混凝土黏结强度的预测公式,并与普通钢筋混凝土黏结性能进行对比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类似普通钢筋混凝土黏结退化规律,锈蚀不锈钢筋黏结强度随锈蚀率增大呈先增后减趋势,但拐点锈蚀率较普通钢筋更大;不锈钢局部坑蚀具有较强的随机性,使得锈胀裂缝宽度与锈蚀率的关系较为离散,与基于锈蚀率的黏结退化模型相比,基于表面锈胀裂缝宽度的模型可以更好地预测不锈钢筋与混凝土黏结强度的退化规律,工程实用性更强;在相同锈蚀程度下,不锈钢筋黏结强度退化程度较普通钢筋小,现有的普通钢筋黏结退化模型可以用于不锈钢黏结强度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安全保证.  相似文献   

15.
为研究锈蚀对钢筋与混凝土间黏结性能的影响,制作20个中心拉拔试件.通过电化学加速锈蚀得到理论锈蚀率为0%、0.5%、1%、2%、5%的拉拔试件,完成了不同锈蚀率下钢筋与混凝土的拉拔试验.从钢筋几何外形特征与混凝土强度在锈蚀过程中变化的角度分析了锈蚀率对极限黏结强度的影响,以割线刚度的方法定量研究了锈蚀率对黏结刚度的影响.阐述了锈胀裂纹、黏结刚度及试件破坏模式随锈蚀率变化的规律.试验结果表明:随着锈蚀率增大,钢筋与混凝土间的黏结强度、黏结刚度呈现先增大后减小趋势.黏结刚度的退化与锈胀裂纹的出现具有一定相关性.通过整理国内外学者黏结强度退化数据,得到了两段式黏结强度退化试验模型及一定程度上可供工程参考的黏结强度退化保守模型.最后,基于两段式黏结-滑移模型得到了不同锈蚀率下钢筋与混凝土间黏结-滑移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16.
钢筋-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试验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为研究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界面黏结性能和本构关系,考虑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再生细骨料取代率、钢筋类型、钢筋直径、锚固长度的影响,设计了15个梁式试件进行钢筋-再生混凝土黏结滑移性能试验.综合分析上述变量对荷载-滑移曲线、黏结强度、黏结效率的影响规律,给出了黏结-滑移本构关系的建议.结果表明:随再生粗骨料取代率增加,钢筋与混凝土之间的黏结强度减小,而抗滑移能力增强;再生细骨料的加入,导致再生混凝土的黏结性能明显退化;螺纹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的黏结强度约为光圆钢筋的2倍;钢筋与再生混凝土的界面黏结性能随着钢筋直径和锚固长度的增加而降低;建议的钢筋-再生混凝土的黏结-滑移本构关系和参数,与试验结果拟合较好.  相似文献   

17.
钢管混凝土中钢与混凝土粘结问题初探   总被引:28,自引:0,他引:28  
组成钢管混凝土的钢管和混凝土之间的粘结强度是工程界较为关心的问题之一。本文对目前国内外的有关研究成果进行了较为系统的总结,分析了影响粘结强度的诸因素,得到了相应的结论,为进一步研究粘结强度对钢管混凝土强度和变形能力的影响,以及钢管混凝土中混凝土的施工质量控制问题创造了条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