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位于北威尔士的Clogau-St.Davids金矿床以黑色页岩为围岩.作者分析了该矿床石英脉中包裹体的还原态硫和其它挥发份.结果表明,还原态硫浓度的增高与Au的品位存在某种关系.这种关系能比包裹体中其它挥发份更好地判别脉体品位的高低.单独使用S~(2-)浓度或CO~2/CH_4比值来判别无经济意义的类似脉系,有少数样品判为“含金”,但这两个判据共同应用,则全部样品都判为不含金. 推测Au是在变质流体中迁移的,其还原态硫的浓度表明Au的主要络合物为Au(HS)_2~- .热力学计算指出,每公斤水可能已经以这种方式迁移了高达8mg的Au.Au在矿体中的沉淀是由于Au(HS)_2~-的失稳造成的,这可能是被黑色页岩所还原,也可能是H_2S“急骤蒸发”进入富CH_4环境之中所至.富CH_4环境是在矿化过程中形成的.  相似文献   

2.
运用火试金法测定含Pd白色K金合金首饰的含Au量,考察了降低标准Au与样品的称样量、灰皿的种类、加入适量的Cu与Ag对其含Au量分析结果的影响,并应用ICP验证了其结果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标准Au与样品的称样量降为160.00~200.00mg时不影响其含Au量的分析结果;分别使用镁砂灰皿和骨灰灰皿,样品含Au量的分析结果与理论含Au量的偏差均在国家标准的允差范围内;标准Au中加入适量的Cu后测得样品的含Au量更接近于其理论含Au量;标准Au与样品中Ag的加入量(2.5~2.7倍Au质量)对样品含Au量分析结果的影响不大。应用本文的方法,国家首饰质量监督检验中心在2006年欧洲分析实验室协会(AEAO)组织的国际比对实验(AEAO Round Robin2006)中取得了很好的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3.
本文列举了含碳交代岩封闭孔隙流体包裹体的研究结果并指出了与金伯利岩气体的相同点。可以把气体包裹体的还原性质看作是其深成成因的证据。讨论了含有自然金属副矿物的含碳交代岩的成分特点。查明了交代岩中有沥青和金属有机化合物。讨论了交代岩的碳与生物成因碳的区别。用所引用的资料阐明了含碳交代岩的形成条件:含碳交代岩是在深断裂带中由干的还原流体形成的,是地幔去气作用的产物。注意到了含碳交代岩与层状黑色页岩在地球化学和矿物学上的相似性。这些岩石中的金和其它金属的富集与它们呈金属有机化合物的形式带入有关。拟定出内生“黑色页岩”单独划成一类建造。提出了对比研究层状黑色页岩和内生黑色页岩的任务。  相似文献   

4.
当对水晶矿床的晶体原料进行详查和地下开采时,必须了解矿山坑道之间的水晶矿体(非均质体)情况。在所研究的矿床上,这种“非均质地带”的岩石按声波特征不同于周围的石英,它可能被水晶矿巢、水晶矿化的有裂隙的强烈热液蚀变岩石或脉状石英充填。使基底上50米处的冻结岩层发声的脉冲声波法,能够查明岩体中的矿床和非均质体的类型。将纵  相似文献   

5.
虽然人们已知钻孔与岩层的遇层角γ_i对钻孔自然弯曲过程有影响,但这个角仍是钻孔弯曲工艺技术原因中的一个“阴影”,而弄清楚弯曲的原因在钻孔自然弯曲的研究中和定向钻进技术手段的设计中起着关键作用。以前进行的地质勘探钻孔自然弯曲的研究表明,当钻孔与软硬互层的岩层斜交达到某个遇层角γ_0时,会产生造斜力矩,使钻孔在水平投影和垂直投影图L改变状态。当钻孔遇层角γ_6大于γ_(kp)(从中硬岩石进入硬岩石)时,钻孔将向岩层接触面的法线方向弯曲。当遇层角度数更小些(γ_0<γ_(kp))、而且从软岩进入硬岩石时,钻孔沿着层面下滑。  相似文献   

6.
凡包含在常见硫化物结构中、以小于1000A的不连续包体形式存在、且利用光学和扫描电子显微镜亦不能发现的金统称为“不可见金”。通过对12个矿床中硫化物微粒进行离子探针显微分析发现,“不可见金”的含量范围从小于0.5×10~(-6)到大于1000×10~(-6)不等。不同矿床及同一矿床不同的矿物相中,硫化物中“不可见金”的含量有很大的差异。最佳载金矿物为毒砂和富砷的黄铁矿。黄铁矿的砷金含量是正相关的,这表明砷的存在有利于黄铁矿结构中金的置换。当两种或多种不同粒度的毒砂共存时,较细粒毒砂中“不可见金”的丰度则要大一些。磁黄铁矿、黄铜矿、斑铜矿、方铅矿和黝铜矿一般含“不可见金”较少。  相似文献   

7.
石油开采业、石油加工业和石油运输业的生产与运行对周围环境都有强烈的影响。除了石油产品之外,许多其它含碳物质都是污染要素。目前采用的污染评价方法都要求用有机溶剂从样品中萃取污染物。由于不可能完全萃取,所以对污染的测定未必准确。通过土壤反射性能评价石油污染的方法,仅能近似地测定污染值。我们认为,通过样品在氧气或者空气流中燃烧时释放的碳酸气数量计算有机碳含量,测定石油产品和其它含碳物质污染土壤的方法是进一步研究的方向。根据有机碳含量直接检测污染的方法不要求预先从样品中萃取污染物,并且在所有情况下,对总的污染情况都能给予准确和真实的评价。  相似文献   

8.
碳和氢只是地幔中的痕量组分。含碳和氢流体对岩浆发生、地幔流变学和地幔化学有重要的作用。许多幔源岩石都记录了它们与该流体的相互作用,但流体本身的直接样品却是罕见的。金刚石因其坚固的性质充当了深源流体有效的“取样器”。如在纤维状金刚石的流体包体中,已发现了碳酸盐和水。此  相似文献   

9.
纳赤台金矿区地处东昆仑东段中部。区内构造具有多期活动和切割深度大等特点,成矿地质条件优越。通过系统采样和光薄片鉴定,确定矿石矿物特征,通过XRD及电子探针测试,确定了矿床中载金矿物主要为黄铁矿、毒砂和含砷黄铁矿。金的赋存状态主要有晶格金和裂隙金两种。金的赋存状态一直是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焦点,特别是微细粒金的赋存状态及精确含量的研究,是关系到金的选冶工艺及回收利用的重要参考,对后期金矿勘探、金的成因分析及金成矿期次划分也具有重要指示意义。通过磨制光、薄片的镜下观察及电子探针分析技术,对青海省纳赤台纳赤台矿区的含砷黄铁矿Au、As等元素含量及其分布规律进行了系统研究,分析金的赋存状态与金的成矿作用,为进一步研究该类型金矿床提供理论意义。  相似文献   

10.
位于新西兰北岛Taupo火山带地热系统内的热液蚀变流纹岩的稀土元素(REE)模式为我们提供了REE活动的证据。未蚀变流纹岩的REE分配趋势是中等程度富集LREE((La/Lu)_(cn)=3.84~5.62)以及Eu具明显的负异常。相比之下,热液蚀变流纹岩的REE分配型式则明显不同,并可分为四种不同的岩石化学类型。含粘土矿物+石英+长石+方解石(土沸石、绿帘石、榍石、绿泥石、不透明矿物)矿物组合的岩石呈现与新鲜流纹岩的REE型式近于平等的REE分配型式;含石英+绿泥石或石英+粘土矿物+沸石等矿物组合的样品呈平坦的但缺少Eu异常的REE分配型式;强硅化的样品呈亏损的弯曲的REE分配趋势,这几种REE分配型式是由于碱性或酸性流体与岩石反应所致。第四种是极强蚀变的样品,呈现强烈富集HREE、亏损LREE或者亏损HREE的异常REE分配型式,这种异常的分配型式是岩石与酸性流体间的反应所致。这些研究结果证实,在蚀变期间原始组分分解而释放出的一部分REE进入流体而被迁移。REE亏损程度与蚀变强度、流体/岩石比率呈正相关。碱性流体和酸性流体引起的蚀变岩显示相似的REE分配型式说明,REE分配趋势的形态主要受流体/岩石比率控制,其次才是矿物。蚀变矿物复杂岩石中的REE在蚀变过程中固留在岩石中,而蚀变矿物单一(如仅有石英)样品中的REE在蚀变过程中更可能是只有一部分固留在蚀变岩中。Eu常和其它的REE行为不同,这可能是由于存在Eu~(2+)之故。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以元古代和显生宙沉积系列及火山沉积系列为围岩的金矿化物赋存于黑色板岩中。这些矿床的金产量是重要的,其矿体特征也较为独特。脉状和/或细脉侵染状矿化主要为金-石英,特别是金-石英-硫化物矿化建造。这些矿床的成因可解释为同生作用与后生作用的复合成因。区域变质作用对成矿的作用经常产生重要的影响。与黑色板岩有关的金矿化发现于波希米地块西北缘Jeseniky山区历史悠久的Andelska Hora矿床。金-硫化物-石英建造赋存于已发生多期褶皱,并已达到绿片岩相变质作用的泥盆系黑色碳质泥岩中。已经开采的脉状和网脉状矿床仅限于上覆复理石建造,其下盘发育细脉浸染状矿化(Aich-er等,1988).金与细脉侵染状黄铁矿、毒砂、分泌脉中的毒砂、以及/或石英和Fe—Mg碳酸盐  相似文献   

12.
在Pine Point地区中泥盆统地层中常见有原生的有机物、重油以及沥青.这套地层也正是Pine Point铅锌矿床的赋存层位。原生有机物的有机地球化学研究表明,从生油学的观点来看,矿区内的这套围岩地层处于有机物的未成熟到轻度成熟带内.某些矿体主岩沉积于一种较强的还原环境中.因此海藻或细菌微生物成因的有机物在很大程度上被保存下来了。这种沉积环境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处于干酪根热变质降解的未成熟阶段.有机物中可萃取部分的含量(即易溶于有机溶剂的部分)相对于有机碳含量的比值是相当高的。在浅表范围内未成熟的沥青及重油发生局部迁移.在有机物的这种低成熟地区,在白云岩化和成矿作用期间这些沥青由于热力影响,并可能由于与硫发生反应而变质,结果形成一种难溶的富氢焦沥青。这种作用可能要归因于氮、硫、氧的化合物和沥青质的聚合反应.沥青的生物降解是一种较晚期的现象。当这套围岩地层处于地下水作用范围时,这一作用才开始发生. Pine Point矿床中原生有机物未成熟的性质说明了一种较低温度的热条件(最高约为60℃)。地质资料指出:矿体埋藏很浅。早先发表的关于闪锌矿和粗大的白云石晶体中流体包裹体的温度数据表明成矿温度高达100℃左右。这就表明:对于含矿主岩地层来说,某些矿化作用和白云岩化作用表现了热异常的特点.在白云岩化带和矿化带中出现有由未成熟的有机演化而成的焦沥青,这证实了热异常存在的事实。原生有机物这种局部性的变化,并不排除那些原地派生的沥青或重油后期迁移的可能性.这种迁移作用导致了未变质沥青与硫化物的共生组合。关于铅锌硫化物与有机物间的成因关系问题仍然有待解决。本文中的硫同位素数据表明硫化氢是通过硫酸盐的非生物还原作用原地生成的.对于变质沥青和已知的硫同位素分布特点来说,这是一个令人感兴趣的解释.  相似文献   

13.
这份研究报告是关于斯里兰卡含宝石沉积矿床中 REE(稀土元素)的第一份资料。在这些砂矿床中的 REE 富集程度高,尤其是轻稀土元素。标准陨石的 REE 图表表明,沉积宝石矿床中的 REE 与斯里兰卡紫苏花岗岩和世界其它地区(如瑞典西南的紫苏花岗质岩石)的 REE 具有显著的相似性。以富集轻稀土元素和不同的负 Eu 异常为特征模式。从宝石矿床的一般地质和 REE 资料,发现在斯里兰卡高原群的所有矿床内 REE 原生体普遍和岩浆质紫苏花岗岩共生。元素对 Er—Hf、Er—Cc、Zr—Ti 与其它各元素显示良好相关,表明沉积环境内几乎没有分馏作用。  相似文献   

14.
激发极化法在寻找以低阻高极化为特征的矿床中具有明显的找矿效果。文章通过对杨木林子区多金属矿床进行激电中梯测量,对该区所取得的激电异常特征进行分析研究,结合本区岩石物性特征以及地质资料,制定了相应的地质工作,并取得了较好的找矿效果。  相似文献   

15.
在深水岩石钻孔爆破中,普通的乳化炸药由于水压及水的渗溶作用的影响,起爆感度和爆炸威力大幅降低,常出现未爆或半爆的情况,严重影响爆破效果。文章所介绍的是采用震源药柱与乳化炸药配合使用的一种新型技术,并对导爆管雷管及网络连续采取了一系列防护措施,提高了炸药在深水爆破中的起爆率和爆破效果,可大幅降低深水岩石钻孔爆破的补炸率和施工成本,经济效率和社会效益显著,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6.
为了查明造山带二辉橄榄岩与碱性熔岩中超镁铁质捕虏体之间硫含量的系统差异,本文把全岩硫地球化学与反射光显微观察相结合,对法国中央地块晚第三纪碱性玄武岩中的40个Ⅰ型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进行了研究。分析结果表明,不管岩石结构和(或)岩石成分如何,硫含量均变化于0~90×10~(-6),且大部分S<60×10~(-6)。与造山带尖晶石二辉橄榄岩岩体中相似岩石以及MORB(大洋中脊玄武岩)地幔源区(所计算平均硫含量为300×10~(-6))相比,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强烈亏损了硫。显微观察显示:幔源固体硫化物在次生氧化水合作用过程中,将发生硫的丢失。该蚀变似乎不受玄武岩母岩的影响,而可能与后期大气降水的循环有关。由此推断,除包裹在块状玄武质熔岩流中的某些样品外,几乎以前分析的所有大陆玄武岩中尖晶石二辉橄榄岩捕虏体的硫含量都不能代表上地幔的硫含量。  相似文献   

17.
正黑翡翠,顾名思义为黑色的翡翠,也称为"乌鸡种"翡翠。这类翡翠无论在自然光下还是在透射光下观察,均呈不同色调的黑色,且分布不均(图1、2、3)。据研究,黑翡翠的黑色主要是由存在于组成翡翠的主要矿物硬玉内部及间隙中一些细小碳质包裹体引起(图4)。其所含碳质会对光线产生吸收,使翡翠显示出黑色。因此,黑翡翠的黑色的与所含碳质包裹体的多少有直接关系,  相似文献   

18.
苏联超深井钻进的战略计划,是采用超前钻井方法,特别是在结晶基底岩石中采用这种方法制定的。在钻进过程中,根据有关深部孔段特点的实际资料,拟订了井眼结构。此方法规定进行大量超前裸眼钻进。科拉半岛SG-3超深井,总深达10 000°m,所以在制订钻进工艺时,预测超深井井壁稳定性的问题具有决定性的意义。深度达12km的SG-3超深井的钻进经验表明,在此深处尽管有高温、高压的作用,然而所钻结晶基底岩石并未产生塑性流动。在这种情况下,由于钻孔周围岩体的脆裂,流体应力再分配以及钻进技术影响而使岩石形成空化,因而,钻孔可能产生明显的不稳定性。  相似文献   

19.
笔者收到由客户委托待检测的样品(客户称为"青花玉"),采用常规宝石学测试、偏光显微镜,X射线粉末衍射仪、红外光谱、拉曼光谱、扫描电子显微镜及X射线能谱分析等测试方法对该类样品进行了测试研究。结果显示,该样品的折射率为1.63~1.64(点测),相对密度为4.17~4.20,在长波紫外荧光灯下浅蓝色部分显示弱荧光;偏光显微镜显示该样品主要由大量重晶石,混杂微量蓝铜矿、孔雀石及不透明金属矿物组成;X射线粉末衍射分析和红外光谱测试结果显示,该样品主要矿物以重晶石为主;拉曼光谱显示样品中蓝色部分为蓝铜矿,蓝绿色基底为重晶石,表面细小裂隙可见褐色透镜体为人造树脂充填物,揭示样品后期经过树脂充填处理。依据国家标准GB/T 16552-2017中的定名规则,建议定名为重晶石质玉(处理),在备注中注明局部含有蓝铜矿。  相似文献   

20.
气相色谱质谱仪(GC-MS)采用全扫描与选择离子扫描的数据采集原理,对环境样品中多种痕量有机物进行快速定性和准确定量的监测,但是监测全过程中质量控制措施不规范不全面,会导致测定结果的准确性、重复性、精密性、回收率等指标,不符合标准方法特性的要求.文章综述了气相色谱质谱法分析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全过程中的质量控制技术,从样品采集包括采样要求、采样方法、样品容器、样品保存条件、样品运输、样品交接和样品分析包括样品前处理、全程序空白、试剂空白、色谱仪性能校准、内标外标分析、基体加标回收等过程.建议分析半挥发性有机物(SVOC)质量控制必须贯穿实验全过程,证明和保证测试结果的质量,提高数据准确性和精密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