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28 毫秒
1.
古代传统特色建筑快速建模技术的研究是虚拟现实研究领域的重要课题。同时也具有重大的文化意义。该文在总结徽派建筑模块化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基于拓扑自动生成的徽派建筑快速建模方法。通过对生成的拓扑图进行遍历渲染得到徽派建筑场景模型,说明了算法适合类似于徽派建筑的特色建筑的快速、自动建模。  相似文献   

2.
色彩是人们获得信息的直观因素之一。色彩在建筑及建筑与环境的关系中所起的作用,是以建筑的外观为载体来实现的。在色彩运用的过程中,我们要充分考虑与色彩有关的各个方面,成功地将色彩合理的运用到建筑设计中,增强建筑的表达能力。  相似文献   

3.
城市是有许多因素构成并承载复杂功能的载体。数十亿计的人们在城市里劳动、生活、快乐、悲伤。过着日出而作、日落而归的城市生活,城市的建筑、交通、文化等都深深地影响着城市人的生活状态。工业革命以来有很多美学评论家批评城市的色彩组成,称之为"水泥森林",这是因为许多建筑设计师不注意建筑色彩语言的运用和表达,一些建筑直接体现出水泥原始的灰色效果,而另一些建筑则随着时间的剥蚀也露出其本来的面目。大片灰色的建筑对人们的视觉和心理都产生沉重的压力,而对于建筑形态来说,色彩又是一个能够强烈而迅速被人感知的因素,它不只是一个抽象的概念,在建筑设计中色彩占有重要的地位,它是建筑设计最终展示的元素之一,可以创建情调和气氛,是一种最实际的装饰因素。因此建筑的色彩运用直接影响了整个城市大景观的色彩组成。  相似文献   

4.
肖杨 《硅谷》2008,(24):96-96
在建筑活动中,往往受到建筑本身的功能、造价、及工人的技术水平限制,使建筑往往形式单调、平庸,而建筑色彩的使用却给建筑提供独特的魅力,为我们的生存环境增添色彩.所谓建筑色彩就是由光投射在建筑物外墙上,外墙材质吸收一定光,又把其余的光反射到人眼所产生的视觉散果.建筑物色彩可分为自然光下的建筑物色彩和人造光下的建筑物色彩.建筑色彩在应用中要突出主题、美化环境、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5.
建筑室内空间设计过程中色彩元素发挥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不仅能够有效加强空间感,彰显居住人员的个性,还能够基于感官调节人们心理,甚至还能够调节室内温度感以及光线,为了进一步提高色彩元素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运用效果,在运用色彩时要充分考虑建筑空间功能,同时色彩运用要基于人的性格和年龄特征,此外还需要依照建筑空间方位以及建筑空间使用时间选取适宜色彩,进而营造出使用者满足的室内空间氛围,为其提供一个舒适、健康的生活环境.  相似文献   

6.
徽派建筑作为中国三大地域(敦煌文化、藏文化、徽文化)文化之一,其色彩有着鲜明的特色。皖南徼派建筑色彩特点可以用“粉墙黛瓦”四个字来概括。徽州在安徽省的东南部,故称新安,统“一府六县”。徽州府;歙县、黟县、休宁、祁门、绩溪、婺源。除婺源在近代划归江西省外,其余都在安徽境内。  相似文献   

7.
该文对徽派建筑的特点、元素、规划布局及形式色彩做出了阐述和研究,和现代建筑景观进行了对比和探索,论述了传统建筑文化对现代建筑景观发展的重要性。得出将徽派建筑元素与现代小区景观设计相结合有着长远的含义。徽派建筑具有优异的美观度和深刻的文化蕴涵。应对徽派建筑的文化及历史有所探究并将其发挥到正在逐渐兴起的新中式小区景观风格中去。用徽派传统建筑元素书写出现代居民的生活情怀与精神诉求和现代小区景观的中式文化韵味。  相似文献   

8.
随着现代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对建筑室内设计的求也变得越来越高。因而作为新时期背景下的建筑室内设计人员,就必须致力于自身专业技术水平的提升,才能更好地确保室内设计效果的提升,从而更好地满足现代人民对室内设计效果的需。鉴于色彩作为室内设计中的重要性,本文以此为基点,首先对建筑室内设计中的色彩类型进行了概述;其次就色彩在客厅、餐厅、卧室,厨卫的室内设计中的运用进行了探讨;最后对全文进行了简单的总结。旨在与同行进行业务交流,以不断提高建筑室内设计中的色彩运用效果,为整个室内设计效果的提升奠定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9.
1城市色彩城市色彩是指城市或某个城市片断的基调色彩,它由建筑及建筑群的色彩混合而成。每一个城市在其发展历史中由于所处自然环境、人文环境不同而具有各自独特的色彩基调,它是城市文化和城市风貌特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建筑大师伊利尔沙里宁曾经说过:"让我看看你的城市,我就能说出这个城市的居民在文化上追求什么。"对城市色彩进行专题研究,西方发达国家开展较早,很多  相似文献   

10.
在我国古代森严的等级制度下,房屋建筑的装饰色彩也有其特殊的含义。本文主要分析了我国古代传统建筑在色彩装饰上的一些要点,分别从建筑色彩在不同阶级和不同地域的应用,还阐述了其文化含义、存在方式和用色方法。  相似文献   

11.
在进行室内装饰设计的时候,色彩搭配能够影响人们的生理与心理感受。并且色彩搭配是影响建筑室内装饰设计较为关键的内容,在室内装饰设计中,运用正确色彩搭配会给人们生活带来较为积极影响,有助于人们心理健康。本文就建筑室内装饰设计中色彩搭配技术进行了一些分析讨论,并对其发展重要性、意义进行了一些讨论,依照现实状况给予较为经典的搭配方案。  相似文献   

12.
文章论述了中国古建筑的屋顶着色材料琉璃瓦件的历史,并根据唐代审美思想及现代设计的色彩构成概念,探讨了唐代建筑屋顶的色彩构成意义。文章提出面对本土传统建筑文化的日渐式微,使日渐冷漠的钢筋混凝土建筑重富情感,成为文化载体,系统地重拾中国建筑传统装饰元素,这应受到建筑设计者的重视。  相似文献   

13.
该文首先分析了色彩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室内色彩的组成,最后,探讨了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14.
朱飞  张晖 《包装工程》2018,39(24):301-308
目的 通过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调查分析建筑色彩的方法,对南京民国政治建筑进行色彩谱系的研究。方法 以日本PCCS色彩研究体系为标准,甄选出南京民国政治建筑中具有代表性的南京民国总统府建筑群作为研究载体,在自然光条件下(一般为避免日光色温对建筑色彩的测试影响,选取晴天10:00至15:00 时段进行测试),从色彩分布、各类构件色彩特征、色彩等级、明度和色相规律等角度分析南京民国政治建筑的色彩谱系,并运用现场实体色彩取样的方法,分析建筑色彩的主体色和辅助色,研究出南京民国政治建筑的色彩特征及构成情况。结论 通过以上方法归纳提取出了南京民国建筑色彩特征和表现形式,建立了色彩数据资料,为研究、保护及修复历史建筑色彩提供现实数据资料和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5.
建筑室内设计中色彩元素的创新运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人类生存的每个空间都充满色彩,不同的色彩给人以不同的心理和生理感受。因此,在室内设计中,对于研究和运用色彩在室内空间中的作用及其变化规律,就显得尤为重要。该文首先分析了色彩在建筑室内设计中的作用以及室内色彩的组成,最后,探讨了色彩在室内设计中的创新运用。  相似文献   

16.
色彩在环境艺术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它是环境艺术的重要视觉元素。首先掌握色彩的重要特性及色彩的配置关系,色彩与造型的形、质关系,综合考虑色与光,色与色之间的相互关系。根据建筑环境的地域具体位置、功能、民族传统、文化历史等因素进行建筑环境的创造,让环境通过色彩等视觉元素,来传达环境的信息与情感。  相似文献   

17.
齐欣 《照相机》2014,(7):59-61
菜花黄,梨花白 主体效果:重彩水墨。 创作思路:高高的马头墙,青色的蝴蝶瓦……徽乡有着保存最完好的徽派建筑群。从远处看,一片线条简洁的黑瓦铺成的屋顶和高大的白墙,黑白相间,错落有致。其实每一个村落都依山傍水,四周山色连天,十里苍翠入眼。徽派建筑的形成过程,受到了徽州独特的历史地理环境和人文观念的影响,使徽派建筑不仅具有实用性,还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8.
由于地域和特色不同,每个城市的建筑色彩设计很难有相同的模式可以依循,我们唯有实实在在的探索,不断丰富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增强人们对色彩的认知辨别能力.从环境的角度把握城市建筑中各视觉元素间的色彩关系,因地制宜的建设出不同风格、不同文化、不同历史背景的城市建筑色彩。笔者认为建筑色彩文化是极其丰富的,我们对她的研究才刚刚开始。本文通过色彩设计的要点和难点分析了建筑色彩设计的在高层建筑中的应用,希望对同行有所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9.
色彩存在于我们日常生活的衣、食、住、行,它作为一种最普及的审美形式,广泛应用于许多学科领域。它可使建筑及其室内外装饰设计产生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同时也对设计方案有着很强的表现力。可以说它先色夺人的视觉冲击力是任何绘画表现形式所无法比拟的,在建筑美术中担负着至关重要的使命。  相似文献   

20.
汪天雄  周美玉 《包装工程》2020,41(20):14-18
目的 准确探究出用户对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偏好与感性需求因素。方法 以上海徽派建筑文化元素在产品中的应用为例,通过运用文化研究理论之三层次法探究文创产品开发设计模式,并结合模糊Kano模型对文化属性进行用户需求满意度分析,挖掘出用户对文创产品的诉求。结果 得出徽派建筑文化色彩、徽派文化建筑形态、文化体验形式及情感共鸣是兴奋型需求,当文创产品具备这四项设计特征属性时能提高用户对产品的满意度。结论 通过文创产品的设计特征属性进行用户需求判定,挖掘出兴奋型需求,从而为文化创意产品的创新开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