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北洛河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原因水文分析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在分析北洛河流域自然环境特征和水土保持情况的基础上,利用降雨径流泥沙资料,建立降雨产流产沙统计模型,分析了北洛河流域近期水沙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北洛河流域的减沙主要是刘家河以上的减沙,人类活动影响约占60%,降雨影响约占40%;径流量的大量减少主要发生在刘家河以下,就人类活动与降雨影响来看,降雨影响约占60%~70%,人类活动影响约占30%~40%.  相似文献   

2.
利用大理河流域主要水文站1959~1999年间实测的水文泥沙资料,分析了该流域的降雨径流泥沙特性及其年际变化过程。应用水文法分析了大理河流域水利水保措施减沙效益及流域水沙变化原因。结果表明:大理河流域1970~1999年累计减洪量89.08亿m3、减洪效益35.6%,减沙量35.39亿t、减沙效益36.7%。  相似文献   

3.
北洛河流域水沙变化对降雨和土地利用的响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流域水沙变化对降雨和土地利用变化的响应机理,对流域土地利用规划决策及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黄土高原北洛河流域为研究对象,采用Pettitt突变检验、双累积曲线等方法,定量分析了流域近60年降雨、径流和输沙的演变规律及土地利用变化特征,探讨了流域降雨和土地利用变化对流域水沙的影响。结果表明:1960—2016年间,北洛河流域降雨随时间变化总体趋势不显著,而径流量和输沙量随时间变化表现为明显的下降趋势,下降幅度分别为31.4%和83.5%,输沙量减少趋势尤为显著;研究时段内,北洛河流域以林地、草地和耕地为景观基质,耕地、草地向林地转化是基本特征;人类活动影响下的土地利用变化是造成径流泥沙量减少的主要原因,其对径流输沙量减少贡献率分别为76.9%和96.6%,降雨变化影响贡献率分别为23.1%和3.4%。研究结果为深刻认识黄河水沙动态变化提供依据,对未来水土保持措施优化配置提供决策支撑。  相似文献   

4.
长江上游岷江流域水沙变化特征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李龙成  陈光兰  岑静  程平 《人民长江》2008,39(20):42-44
岷江流域来水来沙过程对三峡水利枢纽工程的正常运行具有较大的影响.通过资料分析,初步认为该流域水沙年际变化主要为:岷江干流段水量变幅不大,沙量在彭山以上地区、彭山-五通桥及以下区域呈减少趋势;而其支流青衣江上游、大渡河上游水量有所减少,但沙量有所增加,来沙量占流域沙量的65%左右,但随着青衣江和大渡河的逐步开发,水利水电工程拦沙作用将逐渐增大,以致岷江彭山-五通桥区间段来沙量将来会有所减少.根据岷江流域主要测站资料分析,并结合流域内水库(水电站)建设情况,除降雨变化可能引起个别年份输沙量有所增加外,岷江高场站水沙关系1991年前无明显变化,但近期水沙关系发生明显变化,较其它年代同水量下沙量相对减小,其减沙原因主要是流域降雨条件变化及水库拦沙作用.  相似文献   

5.
百年尺度黄河上中游水沙变化趋势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根据黄河有实测资料以来的水文泥沙定位观测数据,利用非线性统计方法分析了1919—2012年黄河潼关以上河段水沙系列变化趋势。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水沙变化特点表明,黄河年径流量、年输沙量自20世纪80年代中期以来总体呈不断减少之趋势,而上中游水沙关系则早于20世纪60年代末已发生突变,1986年发生的突变属上中游同时发生的第2次突变。从百年尺度看,黄河水沙变化在1960年以前主要受到气候等自然因素影响,径流泥沙系列随降雨丰歉而出现相应的丰枯变化,之后黄河水沙变化受气候等自然因素和人类活动因素的双重影响,尽管不同时段降雨有丰歉变化,但径流量、输沙量都持续减少;近百年内年输沙量趋势度的绝对值明显大于年径流量趋势度的绝对值,中游的年径流量、年输沙量的趋势度的绝对值明显大于上游的;近30年是黄河水沙百年尺度中最枯的时段,其变化的突出特点表现在来水来沙量不断显著减少,水沙变化程度在空间上分布不均,泥沙主要减于中游而径流主要减于上游,水沙年内分配趋于均匀,来沙系数趋于降低,水沙搭配关系趋好。  相似文献   

6.
北洛河上游生态建设的水沙调控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双累积曲线法和Mann-Kendall检验法,确定了1980—2004年北洛河上游流域的径流、输沙变化趋势和时段,并结合不同时段的气候特征和生态建设资料,分析了流域水沙变化的驱动因素。在此基础上,利用双累积曲线法、径流输沙系数还原法和统计系列对比法计算了生态建设的水沙调控效应。结果表明:(1)1980—2004年间,北洛河上游流域径流量和输沙量的变化可划分为1980—1994年、1995—2000年和2001—2004年3个阶段。其中,2001—2004年为生态建设的水沙调控效应期;(2)以1980-1994年为基准期,2001—2004年间,在年均降雨量、年均侵蚀降雨量和年均降雨侵蚀力分别增加14.0%、25.2%和46.1%的气候背景下,由于生态建设的水沙调控作用,流域年均径流量和年均输沙量分别减少2432.5万m3/a和2009.1万t/a;(3)排除气候因素的影响,生态建设4年间累计减少流域径流13808.0万m3、减少流域输沙14250.8万t,实现减水、减沙效应分别为31.11%和65.14%。流域尺度内,生态建设的减水、减沙能力分别达4.7万m3(/km2·a)和4.8万t(/km2·a)。  相似文献   

7.
黄土高原现状梯田和林草植被的减沙作用分析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2000年以来,黄河来沙明显减少。本文以黄土高原主要产沙区为对象,利用卫星遥感与实地调查相结合方法,获取2012年研究区各支流的梯田面积和质量信息,分析2010—2013年林草植被覆盖率及其较天然时期的变化;提出林草与梯田叠加作用地区的减沙量计算方法。基于流域尺度上构建的黄土丘陵沟壑区林草植被覆盖率与产沙系数、梯田比与减沙幅度之间的响应关系,计算在多年平均降雨条件下黄河龙门、北洛河状头、汾河河津、渭河咸阳和泾河张家山等5站以上现状林草植被和梯田的减沙能力,其值为10.65亿t,占该区天然年均来沙量的60%。  相似文献   

8.
三川河水沙变化及人类活动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通过对三川河流域降雨、径流和泥沙资料统计,分别提出了以汛期降水为主要变量的流域天然状态下的两种产沙量计算方法,并应用于计算之中。进入80年代,流域水沙量大幅度减少,水量由基准期(1957~1969年)的年均3.23亿m~3减少到1.91亿m~3,沙量由基准期的3681万t减少到963万t,分别减少了40.9%和73.8%。用水文法和水保法对流域80年代水利水保措施减沙量进行计算的结果表明,降雨和人类活动对减沙的影响大体各占50%。  相似文献   

9.
阎王鼻子水库库区来沙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实测水沙资料,对大凌河泥沙产区分布来源进行了分析,确定了降雨、径流与悬移质输沙量的相关、相似关系,找出了影响输沙量年际变化的主要因素.分析结果表明,输沙量与年水量变化是相关的.最后对阎王鼻子水库泥沙年入库量进行计算,说明年来沙量很大,必须加强流域治理和水库冲沙、排沙的科学调度.  相似文献   

10.
采用罗定江流域50年(1961~2010年)的降水量资料及主要控制水文站官良站流量、泥沙资料为基础对降水、径流及泥沙的年内分配、年际变化及近年来的变化趋势进行分析,发现降雨系列基本变化不大,人类活动对土地利用结构的变化是间接造成径流增加的原因,流域内合沙量逐年减少.  相似文献   

11.
陈明 《四川水利》2007,28(3):48-50
科技档案与科技资料都产生于人们的生产、科技活动之中,又为生产、科技活动本身服务。科技档案、科技资料有其共性。都是提供科技情报信息交流的重要手段和工具,都有转化为物质生产力的特性。为了提高科技档案和科技资料管理的质量,必须充分运用电子计算机技术。在实际工作中,科技档案资料会产生巨大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并促使自身的发展。  相似文献   

12.
叙述珠江流域10年来贯彻落实《水土保持法》的工作成效,指出不前珠江流域水土保持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提出了今后一段时期珠江流域水土保持的工作任务。  相似文献   

13.
站队结合工作是对水文基层测站管理体制和测验方式的重大改革,是一项全新的事业,没有成功的模式可供借鉴,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中游水文水资源局在站队结合工作中进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取得了一定的经验和成绩。十几年来的改革实践表明,搞好站队结合,必须开拓思路,深入分析,加强管理,才能加速基层管理体制和测验方式改革的步伐,才能在真正意义上深化站队结合工作,才能更好地满足防汛,水资源利用等日益提出的新要求。  相似文献   

14.
清水沟小流域雨洪资源调控利用方式与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把雨洪拦蓄、调控利用作为突破口,对清水沟小流域雨洪资源利用进行了规划与实施。经过5年的实施,不仅使流域生态环境得到改善,水土流失得到综合防治,产业结构得到合理调整,而且为高塬沟壑区雨洪资源的高效利用树立了样板。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机理及影响因素分析,提出了水工建筑物混凝土碳化、冻融破坏的防治措施,以"防重于治"为原则.  相似文献   

16.
中小水电站运行管理模式比较与选择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中小水电站运行与日常维护管理水平的高低是影响电站效益的一个重要原因。为此,从理论到实例两方面对中小流域水电站运行与日常维护管理模式进行了全方位的比较,旨在为中小型水电企业生产管理模式的选择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17.
刘吉祥 《四川水力发电》2000,19(2):89-90,92
结合成都院产品质量自查、自评的实际 ,阐述了产品质量自查、自评的做法和坚持产品质量自查、自评的成效。  相似文献   

18.
涟源市委、市政府把治理水土流失、加快水土保持生态环境建设作为水利、农业工作中的头等大事来抓,加强组织领导,加大宣传、治理和监督执法力度,水土保持重点治理和监督执法成绩显著,水土保持工作走上规范化、标准化、科学化、法制化轨道.  相似文献   

19.
厨卫的渗水原因及防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分析了厨卫易发生渗水的部位如管穿楼板处、地面同墙面结合处 ,蹲便器冲洗管皮碗处及蹲便器上沿同周围地面结合处等渗水的原因 ,并提出相应的预防措施和解决办法。  相似文献   

20.
王俊 《人民长江》2010,41(4):107-113
回顾了长江流域水雨情自动测报技术、流量监测技术、泥沙监测技术、河道地形快速监测技术、水质监测技术、资料整编技术、水文技术创新、水文预报预测技术、水文分析计算和水资源调查评价等水文监测与研究的进展情况及取得的主要成果,展示了长江水利委员会成立60年来长江水文技术应用研究取得的成就,并分析了水文监测技术、水文预报,预测技术和水文分析计算与水资源调查评价方面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