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本文根据紊动盐水中的泥沙絮凝试验,利用一系列泥沙絮团的电子显微镜图片,分析了泥沙絮团住紊动水体中的形貌、结构变化;并对泥沙絮团密度随絮凝历时的变化进行了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紊动水体中,泥沙很快产生絮凝,絮团结构松散,且随絮凝历时的增加,絮团结构逐步从松散趋向于某个稳定的密实状态。  相似文献   

2.
为研究毛阿提引水枢纽上下游冲淤演变状况及消能防冲效果,对毛阿提引水枢纽设计方案进行了系列动床试验,试验测定了各典型流量下枢纽上、下游河床、整治段冲淤演变情况,冲淤变化历时、冲淤范围和冲刷深度。结果表明:毛阿提引水枢纽总体布置基本合理,消能防冲效果良好。根据试验结果,给出了实际运行中的各个闸门的运行方式,供运行管理单位调度方参考。更多还原  相似文献   

3.
冀鸿兰  石慧强  牟献友  脱友才 《水利学报》2016,47(11):1352-1362
为研究静水冰生长消融规律,2014年11月中旬至2015年3月中旬在内蒙古托克托县南湖水塘进行不同时段、不同水深静水冰生消的原型试验,通过试验观测得到冰盖厚度、水温和冰温随时间及气温变化过程。根据对水塘静水水体结冰和融化物理过程的分析,建立水温及冰盖生长、消融相互作用的耦合模型。结果表明:气温是静水冰盖生消的主要影响因素;在冰盖演变过程中,水深对其影响较小,仅对结冰后期冰厚及冰盖完全消融时间有所影响;表层水温受气温影响明显,深层水温受影响较小;冰面温度与气温变化同步。基于已有的数学模型,加入野外观测边界条件及气-冰-水三态热交换公式,模拟水温及冰盖生长和消融过程,发现冰厚和水温的计算值与实测值基本吻合,差值在波动允许范围内,此结果深化了对静态水域冰盖生效机理的认识。  相似文献   

4.
我国有关研究机构通过现场试验,在冰凌监测技术方面提出了冰水情数据与图像远程连续自动监测系统、地质雷达冰厚探测技术、ADCP(acoustic doppler current profilers)冰下流速测验技术、无人机航拍应急监测等先进技术,可以实现对河道冰凌形成过程的自动测报和应急监测。新技术的实施可以对河道冰层厚度、冰下水位、气温、冰温、水温等参数同时进行连续自动监测,并可获取冰凌图像、流冰速度、流凌密度等重要参数,实现冰层生消全过程的连续监测。  相似文献   

5.
防凌根据冰凌生消演变及运动规律,采取各种措施来避免或减轻凌洪灾害和其它冰凌危害的工作。为了防止凌汛危害,首先应分析凌汛成因,研究其运动规律,据以采取防、调、分、破综合运用的有效措施。防是组织强大的防凌队伍,防宁两岸大提,调是利用水库在封冻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静水冰生消过程及冰盖演变规律,于2014年11月中旬至2015年3月中旬对内蒙古自治区托克托县南湖水塘的冰情变化进行原型试验,研究不同时段气温、不同水深对静水冰生消过程、冰盖演变及水温分布、冰面温度的影响。试验结果表明:气温是影响静水冰情的主要因素,在冰盖增长期,冰厚与累积日均负气温线性相关;冰盖不稳定变化期和消融后期,冰厚及冰盖增长率主要受时段气温影响;水深对最大冰厚和冰融化消失时间有影响,对冰盖演变过程的影响不明显;气温变化对表层水温的影响较大,对深层水温的影响相对较小;冰面温度与气温变化同步。  相似文献   

7.
黄河上游河段冰凌预报模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根据黄河上游大型水库运用后宁蒙河段水文,气象等方面的实际观测资料,按照冰凌的物理成因,系统分析上游河段冰凌的变化特点及生消演变规律,选取与预报因子有密切关系的各种因素进行统计分析遴选,以热量平衡、水量平衡原理为基础,采用数理统计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的方法进行分析计算,分别建立了黄河上游河段封冻,解冻,解冻最高水位,解冻最大凌峰流量等预报统计模型,可直接为宁蒙河段防凌和上游龙羊峡,刘家峡水库防凌调度服务  相似文献   

8.
典型长距离调水工程冬季冰凌危害调查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某长距离调水工程为研究对象,基于原形观测资料分析渠道冬季冰情发展规律和存在的冰凌问题。介绍了渠道和建筑物布置特点、不同冬季气象特点和冬季输水运行方式,分析了流冰期、封冻期、开河期的冰情现象,不同年份和空间上的冰情分布特征,总结了长距离输水渠道冰情生消演变的基本规律。基于典型冬季渠道出现的特殊冰凌灾害,列举了冰塞、泵站前池水位下降、分水口流量降低、仪器设备读数失真、渠道衬砌冻胀等冰凌影响事件,分析了气象条件、水力条件和工程布置特点对冰凌危害出现的影响。从调度、工程措施出发,在不同冰期阶段,针对不同渠道和建筑物位置,提出集防、拦、扰、捞、排一体化的冰凌防护措施,为长距离输水工程冬季冰期安全高效运行提供技术保障。  相似文献   

9.
水利水电工程中的泄水建筑物出口往往正冲河道,圆形消力井可以很好地适应山区峡谷地形条件的变化,使下泄水流平顺归河。针对一定纵坡条件下,尾水出口与泄槽轴线呈非对称正交的圆形消力井内复杂的水力特性问题,采用有限域数值模拟计算的方法对比验证并补充了物理模型试验成果,进一步开展了沿空间射流方向的相关水力要素机理分析。研究表明:消力井内水流流态依次呈平面横向紊动扩散自由射流、主流动力自相似淹没射流和冲击射流、近壁面附着扩散旋滚水跃3个临界雷诺数分区演变过程;沿程最大流速变化符合试验半经验公式拟合规律且近似呈平面扩散分布;水体压强结构特征可分解为水平轴对称及竖直变幅下的叠加分布。  相似文献   

10.
丁法龙  茅泽育 《水利学报》2021,52(3):349-358
冰盖厚度是冰工程研究中最重要的特征参数之一。为明晰寒区静冰生长和消融的过程,准确计算冰盖厚度,通过分析影响静冰生消的各热力过程,建立了生长期和消融期冰厚计算的热力学模型,采用黑龙江省青花湖8号水塘的冰情观测数据对冰厚计算模型进行了验证,并分析了塘冰温度链观测数据。结果表明:提出的冰厚计算模型可用于精确预测冰盖厚度的生消过程;通过回归分析得到了表面冰温随气温和风速变化的表达式;冰层内的冰温变化与气温波动存在一定的响应关系,且随着冰深增加,冰温波动幅度减小;在冰盖生长期,冰下水体持续降温,随着水深的增加,水温变化速率逐渐减小;在冰盖消融期,水温先缓慢回升随后快速升高,最大升温速率可达0.13℃/d。研究成果可为寒区静冰生消分析及冰厚计算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1.
随着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冰期输水相关问题研究的深入,理论研究成果亟需物理模型试验和原型观测数据的支持和验证,由于原型观测难度较大,且影响因素不可控,物理模型试验方法成为解决冰水力学问题的有效途径。现在国内外学者开展冰水力学模型试验的成果基础上,结合冰水力学理论研究成果,对以冻结模型冰为试验材料的输水渠道冰盖增厚物理模型试验相似律展开研究,并通过物理模型试验进行了验证。研究表明:冰凌下潜临界流速的比尺为λ0.5,水力加厚冰盖沉积厚度的比尺为λ,均遵循重力相似准则;对于力学加厚冰盖,由于冰凌黏结力不遵循重力相似准则,结冰期需设法控制黏结力;融冰期可按照重力相似准则设计,但需控制环境温度在结冰点以上,以减小冰凌间的黏结力;因此输水渠道冰盖增厚物理模型试验宜采用冻结模型冰为试验对象,试验应按照重力相似准则进行设计。  相似文献   

12.
连续跌坎型底流消能工水力特性的影响因素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大量的试验,测量了消力池底板压强分布规律、池内流态和流速分布,着重分析了入池水流单位重量水体能量、入池角度和跌坎高度的变化对消力池底板冲击压力、临底流速、池内流态及消能率的影响。研究表明,连续跌坎型底流消能工的跌坎高度与入池角度之间存在一种最优组合,可既保证消力池中消能率高,又能满足临底流速和底板动水冲击压力小的要求。该研究成果可为工程设计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3.
泄水水垫塘内单位水体消能率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采用ASM紊流数学模型对水垫塘内高速强紊动水流进行了数值模拟,结合实验资料对底板动水荷水荷载进行了验证;同时,统计和分析了水垫塘内的单位水体消能率,结果表明塘内水体消能大量集中的射流轴线附近,近映出水热塘内真正参与消能的水体只塘内水体的少部分;进一步统计分析了水垫塘的总消能量,与常规水力学计算的结果基本吻合,这也反映出采用紊流数学模型研究水垫塘内的水流紊动与消能是切实可行的。  相似文献   

14.
根据依兰水文站历史资料分析依兰测验河段的河流特性、气温、冰花厚的分布、冰厚以及解冻时冰凌堆积的变化发展过程研究了松花江依兰河段冰坝的形成发展演变过程.  相似文献   

15.
凌汛期河道存在大量冰凌,导致河流壅塞、水位上涨,对堤防安全造成了严重隐患。为了探究凌汛期黏性土堤的漫顶溃口破坏规律,建立了室内水槽物理模型,模拟了冰凌条件下的堤防漫顶破坏,通过改变堤身含水率和河道流量,分析了冰凌条件下溃堤时的溃口破坏形式、溃口发展过程和水位变化过程。结果表明:溃堤过程中冰凌挤压对堤体的破坏作用明显,堤身含水率和河道流量对溃堤过程有显著的影响;与洪水条件相比,冰凌条件下溃堤时溃口前期发展较为缓慢,而中、后期较为强烈;冰凌条件下的堤前水位峰值要高于洪水条件。  相似文献   

16.
静动水冰厚生长消融全过程的辐射冰冻度-日法预测研究   总被引:11,自引:3,他引:8  
冰厚计算的传统方法冰冻度-日法具有两个缺点:(1)无法实现对冰盖消融过程的模拟;(2)公式中含有经验参数,需经实测数据校核后,计算结果才较为准确。针对以上两个问题。本文在深入研究不同水流条件下冰盖生长、消融机理的基础上,提出了静水、动水冰厚预测的辐射冰冻度-日法。采用统一的公式描述冰厚生长、消融的全过程,并通过对胜利水库和松花江冰厚生消过程的计算验证了算法的正确性。计算公式中没有经验参数,物理意义明确,适用范围广;静、动水冰厚辐射冰冻度-日法揭示出:(1)冰厚的生消演变主要是气温、辐射和水温综合作用的结果;(2)静水冰厚和动水冰厚生消机理的差别在于水温对静水冰厚的影响极小,可以忽略,而对于动水冰厚则极为重要;(3)辐射是冰厚消融的根本性原因。  相似文献   

17.
正黄河冰凌灾害是我国冬春季节大江大河中最突出、最重大的自然灾害,水利部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委员会黄河水利科学研究院等7家单位历时10 a联合攻关,产学研用相结合,开展了系统的研究,实现了"冰凌演变机理→监测预报技术→水库调控机制+应急破冰装备→防凌实践应用"全链条理论技术突破与系统集成创新。  相似文献   

18.
水体pH值对蓝藻水华生消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蓝藻是河湖水华中常见优势种群,其生命活动、物质代谢与水体pH值密切相关,针对该问题,利用物理模型研究pH值对蓝藻水华生消的影响.结果表明:水体pH值与水华生消密切相关,当营养物质及其他条件适宜时,pH值为8左右可促进水华发生;当pH值不利于藻类生长,藻类的自适应性使其可通过一系列生理生化反应调节水体pH值趋向适宜生长的偏碱性范围.在试验研究阶段,不同处理组水体总磷含量均急剧降低,且与叶绿素a之间存在较好的相关性;水温变化较小,水体溶解氧与叶绿素a含量变化趋势一致,电导率受调节pH值所用盐类的影响.  相似文献   

19.
冰凌,黄河安全的杀手。堤坝决口,河水漫溢,历史上黄河流域无数百姓遭殃受难。 内蒙古830公里河段,呈“n”型直角状大弯曲,位于黄河上游最北端,是整条河流气温最低、结冰期最长、凌情最严重的河段。最低气温可降至零下35度,结冰期常达4~5个月。自1736年以来,平均每年卡冰结坝20多处,最多的达40多处,年年发生冰凌灾情,较大范围的淹没损失,平均两年一次。最大的流冰达18万平方米,最长的冰  相似文献   

20.
多股多层水平有压淹没射流消能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对多股多层水平淹没射流有压体型消能特性和水力特性进行了消能分析和试验研究.实测的消力池底板压力分布特性、流态稳定性、流速衰减规律表明,采用有压射流将高速下泄水流导入下游水体中,利用三元强剪切及紊动消能,可大大降低临底流速,减小消力池底板上的动水冲击,增加淹没射流消能的稳定性,减小了雾化对周围环境的影响,是一种消能率高、低雾化、适应性较好、安全的新型消能方式、但是,对于中孔进口位置较低的水利枢纽工程存在深水闸门受力过大及开启条件限制较多等不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