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离子迁移谱技术是现场快速检测化学战剂的有效手段,63Ni毒剂报警源是离子迁移谱技术常用的离子化源。为进行63Ni毒剂报警源的制备,设计活度测量和电镀装置,优化电镀参数,并进行平行性实验和牢固性测试。结果表明,最佳电镀条件为温度20 ℃、电流密度20 mA/cm2、pH 2~3、电镀时间10 min;平行性实验和牢固性测试显示,该方法制备的放射源一次电镀合格率达100%,镀层和镍片结合牢固。该方法制备的放射源满足离子迁移谱技术对离子化源的需求。  相似文献   

2.
离子色谱法(IC)测定高放废液中若干阴离子浓度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采用离子色谱法(IC)测定大量NO_3离子存在下的微量或少量F、Cl,,NO_2和PO_4~3离子浓度。使用Y_(2X-8)阳离子交换树脂预处理柱除去试样中可能存在的阳离子,特别是大量的过渡金属和重金属离子。以Na_2CO_3-NaHCO_3淋洗液稀释试样,有效地抑制水负峰对F~-、Cl~-离子测定的影响。选择合适的样品稀释倍数,将大量存在的NO_3离子对其它阴离子测定的干扰排除,以使方法在用于高放废液中的F、Cl、NO_2和PO_4~3离子的测定中具有较高灵敏度。  相似文献   

3.
裂变电离室电极镀铀(235 U)的均匀性、镀膜厚度和结合力是影响中子探测器灵敏度等性能关键所在,以无水乙醇为电镀液,铂丝为阳极,通过考察阴极镀件(铝管)处理工艺、pH值、电流密度、电镀时间和镀液中U(Ⅵ)初始浓度对电镀效率及镀膜的影响,进而确定了电镀铀的最佳工艺参数。研究结果表明,当电流密度为6.50 mA/cm^(2)、电镀时间为30 min、pH=2.6、极间距为12 mm、镀液中U(Ⅵ)初始质量浓度为1.96 mg/mL时,电镀效率约达92.4%,镀膜厚度可达2.26 mg/cm^(2)。采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和扫描电镜(SEM-EDS)等对镀层进行了表征。XPS表明U以六价态的UO_(2)+2聚合物和四价态的二氧化铀(UO_(2))形式存在,且纯度较高。SEM显示镀层表面平整、致密。划痕法测试结果表明,镀层结合力一般。  相似文献   

4.
用红外光谱分析和季铵盐萃取研究了Zr—DBP界面物在碳酸钠溶液中的溶解机理。结果表明,Zr—DBP界面物在碳酸钠溶液中生成了能溶于水的配合阴离子Zr(CO3)4^4-或ZrO(CO3)3^4-,Zr—DBP界面物溶解前后与纯HDBP的红外谱图相比,溶解液中DBP的P—O键的特征峰与纯HDBP的更为接近。说明界面物在溶解Na2CO3过程中,破坏了原有界面物的配合,DBP不再与Zr配合,而以自由离子形式存在。  相似文献   

5.
采用圆柱形和圆锥形的放电腔室,使用氢气作为放电气体在不同的射频功率下进行了放电。使用质谱诊断和Langmuir探针诊断相结合的方法对两种放电腔室中的氢等离子体的离子组分、离子能量分布(IED)、等离子体电势、电子密度和有效电子温度进行了对比研究。根据等离子体的诊断结果,讨论了圆锥形与圆柱形两种放电腔室中的放电特性。结果表明:圆柱形放电腔室中含有更多的亚稳态氢原子H *,而圆锥形放电腔室中含有更多的H+离子。圆锥形放电腔室中等离子体具有更高的电子密度和离子密度及更低的等离子体电势。  相似文献   

6.
研究采用脉冲电镀法制备加速器辐照用铑靶.讨论了脉冲电镀的主要参数、镀液中离子浓度、酸度、温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确定了脉冲电镀工艺参数,成功地制备适用于生产103Pd的Cyclone-30加速器照射用铑靶,镀层厚度大于150 mg/cm2.  相似文献   

7.
研究采用脉冲电镀法制备加速器辐照用铑靶。讨论了脉冲电镀的主要参数、镀液中离子浓度、酸度、温度对镀层质量的影响。确定了脉冲电镀工艺参数,成功地制备适用于生产^103Pd的Cyclone-30加速器照射用铑靶,镀层厚度大于150mg/cm^2。  相似文献   

8.
本报道了纳米Gd2O3:(Ce^3 ,Eu^3 )的紫外以及真空紫外(UV-VU)的激发光谱及其选择激发下的荧光光谱。这些光谱实验表明,除了Gd2O3,E^3 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外,还存在着Gd^3 与Ce^3 、Eu^3 间的能量传递,即存在Gd^3+→Ce^3 →Eu^3 三种稀土离子间的级联传递。  相似文献   

9.
质谱同位素稀释法测量电镀标准铀靶残液中微量铀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前言在裂变率和裂变截面等测量中,往往需要均匀、牢固的微量铀标准靶。电镀法是制备此种标准靶的适宜方法。为了保证电镀质量,必须准确测定电镀液中所残存的铀量。本工作采用质谱同位素稀释法,对电镀残液中的微量铀(~10~(-8)g)进行了测量。  相似文献   

10.
先将铀或钚样品电镀在单铼带上后,再电镀铂覆盖层,样品原子以热扩散方式渗透出铂覆盖层而电离,样品消耗少,电离效率高,不脱落,不污染仪器和环境。用氯化铵体系电镀液或硝酸体系电镀液电镀样品,用氯铂酸体系电镀液或碱性体系电镀液电镀铂覆盖层,100ng铀、50ng钚,可获得约2×10~(-14)A离子流。同位素比值测量的不确定度为±(0.2~0.3)%。  相似文献   

11.
材料中氦和氢积累可引起材料性能的恶化甚至失效。为研究材料内氦和氢的存在形式、氦与氢及缺陷的相互作用、气泡的形成和演变过程以及各种因素的影响,建立一套离子束能量最高20keV的潘宁型气体离子源引出和聚焦系统,与200kV透射电镜联机,在离子注入现场原位观察氦和氢不同注入浓度下材料内部的微观结构及变化过程。对离子源进行氦离子的起弧、引出和聚焦测试。离子源在15–60mA放电电流范围内稳定地工作。在5×10–3Pa和1.5×10–2Pa工作气压下,放电电压约380V和320V。低气压下引出离子束流比高气压下大,且引出束流随放电电流和吸极电压的增加而增加。等径三圆筒透镜有显著聚焦作用,在距透镜出口150cm处,离子束流密度提高一个量级以上。能量10keV左右的氦离子获得束流密度约200nA·cm–2的离子束,可满足多种材料进行在线离子注入和原位电镜观测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真空蒸发方法及电镀法制靶的比较在文献[1]中已有简单介绍。我们用电镀方法制备了锡靶,得到的厚度为1—10 mg/cm~2,效率好于80%。制靶采用的电镀和工业电镀有区别,用料少,镀液浓度低。须经过严格控制条件才能得到好的镀层。  相似文献   

13.
本文叙述了乌克兰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制的负氢离子源物理过程的理论与实验研究结果。这是一个带有热阴极和垂直于磁场引出H^-离子的反射放电离子源。在理论工作部分,根据给定的阴极电流和电子能量、气体压强及放电几何条件,计算了气体放电的等离子体参数。包括H^-离子浓度在内的等离子体参数是在考虑了放电室体积内和表面上的主要碰撞反应后对玻尔兹曼方程进行数值解的基础上确定的。  相似文献   

14.
利用同步辐射X射线吸收近边结构(XANES)对Eu,Dy共掺杂硅酸盐体系长余辉发光材料中的稀土离子的价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有 2价和 3价的Eu离子存在,但未发现 1价的Eu离子,而Dy离子则始终以 3价形式存在,未发现 4价Dy离子存在。这说明空穴传输模型还存在许多值得商榷的问题。该研究为进一步研究长余辉材料的发光机理提供了实验依据。  相似文献   

15.
杨海东  孙涛  杨博程  田迪  魏谦 《同位素》2024,(2):133-138
为了解决传统电沉积工艺制备镍-63放射源过程中出现的效率低、装置复杂等问题。以氯化镍(Ni-63)为原料,以镍为衬底,结合挂镀工艺开发了一套高效制备镍-63放射源的工艺。研究电镀液的pH、电镀温度、电镀时间、电镀电流密度对镍-63放射源产品质量的影响。在氯化镍(Ni-63)浓度为7 g/L,pH为1~3、电镀温度为常温、电镀时间为180 s、电流密度为6.5 mA/cm2的条件下,制备镍-63放射源。结果表明,该工艺与传统的电沉积工艺相比,摆脱电镀槽设计的限制,克服传统电沉积工艺中电镀器具设计复杂的缺点,可以灵活的设计放射源活性区的形状,解决了生产过程需要频繁拆卸电镀器具的问题,同时提升了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6.
液体闪烁计数法(以下简称液闪法)主要是用来测量低能β射线的,如~3H,~(32)P等。但 本文测量的是~(125)I的射线能量,对液闪法代替~(125)I放射免疫分析自动测量仪法(以下简称放免仪法)测定反T_3(rT_3)的可行性进行了探讨。 具体做法是:利用由~(125)I标记的rT_3放射免疫分析药盒,分别采用液闪法、放免仪法测定了一批正常人血清中的rT_3含量值。结果表明用液闪法所得标准曲线与放免仪法所得标准曲线相似,其回归系数标准误差(S_b)t_b>t_(0.01),p<0.01有显著意义,证明标准含量与结合率之间确有直线关系存在。  相似文献   

17.
绝缘材料毛细孔离子导向效应研究在开发“被动型”离子光学元件方面有着积极的意义。本文进行了150 keV O3+离子束与氧化铝毛细孔的相互作用研究,发现在离子沿毛细孔穿越的过程中存在着导向效应。随着毛细孔的不断偏转,入射离子依然能显著地穿过毛细孔;出射离子的角分布谱随毛细孔偏转而偏移相同的角度;毛细孔偏转不同角度时的离子穿透率可很好地被高斯函数拟合。  相似文献   

18.
本报道了纳米Gd2O3:(Ce^3 ,Eu^3 )在紫外以及真空紫外(UV-VUV)选择激发下的荧光光谱。这些光谱实验表明,Gd2O3:(Ce^3 ,Eu^3 )中Ce^3-占据两种不同格位。除了Gd2O3基质与Ce^3 ,Eu^3 离子之间的能量传递外,还存在着较弱的Ce^3 与Eu^3 间的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19.
本文叙述了氢原子束探针的研制。该探针的特点是中性束的等效流强小,结构较简单,使用了特殊结构的探测器。文中给出了模拟等离子体中离子密度测量结果,数据表明,随着放电电压增大,离子密度增高,有外加磁场放电比无外加磁场放电时的密度大。实验数据由电压波形存贮器配上微处理机系统进行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叙述了氢原子束探针的研制。该探针的特点是中性束的等效流强小,结构较简单,使用了特殊结构的探测器。文中给出了模拟等离子体中离子密度测量结果,数据表明,随着放电电压增大,离子密度增高,有外加磁场放电比无外加磁场放电时的密度大。实验数据由电压波形存贮器配上微处理机系统进行在线测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