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谢静 《饰》2010,(1)
西夏服饰异彩纷呈,笔者已在<敦煌石窟中的西夏服饰研究>(<敦煌研究>2007年第3期),<中原汉族服饰对西夏服饰的影响>(<艺术设计研究>,2009年第3期)对西夏服饰进行了初步研究.在本文中,笔者将对西夏服饰进行深入研究,分析北方各少数民族对西夏服饰的影响,揭示西夏服饰呈多元化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2.
魏婧 《饰》2009,(3):61-63
本文综合概要地介绍了在服饰博物馆召开的“汉族服饰厅及奥运服饰厅建设研讨会”,这次高层次的学术会议对博物馆的工作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为汉族服饰厅及奥运服饰厅的建设奠定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博物馆今后的发展和学术构建指明了方向。专家们的真知灼见使每一个与会者都感到受益匪浅,他们严谨的治学态度和科学的治学方法为我们的工作和研究树立了榜样。  相似文献   

3.
从沙州回鹘时期敦煌石窟的供养人衣冠服饰看,沙州回鹘供养人像与西域高昌回鹘供养人像相似,说明沙州回鹘与西域回鹘既有文化上交流的密切联系,又体现生活习俗上的相融;将回鹘民族的服饰与中原、中亚、西亚等地区的服饰相比较,又不难看出它们之间的相似性,这说明了回鹘服饰与中原、中亚、西亚等地服饰的相互影响和渊源关系.  相似文献   

4.
徐雯 《饰》2009,(1):46-48
贵州安顺地区屯堡村落的妇女服饰,有着独特鲜明的地域风格,它既不同于汉族的一般现代服饰,又有别于周边少数民族的服饰,保留着年代久远的汉民族服饰的遗迹。在这简洁、朴素、明显趋同又带有祖辈遗风的服饰背后,隐藏着深厚的文化指征和族群的集体认同意识。作为特殊的文化现象,屯堡服饰为我们提供了不可多得的、鲜活的历史参照,给我们以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5.
近代江南、闽南地区民间服饰是我国汉族民间服饰体系的重要分支,其各具特色的服饰色彩具有宝贵的审美艺术价值和文化传承价值.本文以江南大学民间服饰传习馆为依托,借助HSV颜色模型从色相、饱和度、明度3方面对馆藏近代江南、闽南地区民间女性服饰进行实物测色分析,通过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的方法比较两地服饰色彩差异,同时指出服饰色彩是地域文化的外在表现形式,对其研究有助于对我国汉族服饰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继承与发扬.  相似文献   

6.
服饰与宗教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探讨服饰与宗教文化的关系,研究了服饰纹样、色彩、款式、行为中的宗教因素,指出宗教服饰在宗教活动中的标识、载体和象征作用,并阐明宗教文化对服饰发展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7.
曹氏画院时期,敦煌地区由于与中原及周边少数民族,尤其是回鹘民族联系密切,因此莫高窟壁画中贵族妇女的服饰明显呈现出3种风貌:一是中原服饰风貌,主要服饰样式为大袖裙襦;二是回鹘装;三是回汉混合装。  相似文献   

8.
排湾族是台湾原住民衣饰文化最发达的族群,畲族是福建最大的少数民族,其服饰具有鲜明的民族特色。排湾族和畲族都具有典型的山居居民特征,两个民族服饰的物质形态具有一些相同点和不同点,服装中都有将民族起源传说具象化、都受到汉族服饰的影响,但在等级装饰制度、男女性盛装服饰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9.
莫高窟早期三窟世俗人物服饰大致有3类:一是上着宽袖长袍或襦袄,下着曳地长裙,总体上属于褒衣博袍式;二是上褶下裤,属于胡服——裤褶服;三是故事画中的人物服饰与佛国中的菩萨、飞天等神灵相近。3类服饰可见莫高窟早期壁画世俗人物服饰的三大来源:一是受华夏民族褒衣博袍的影响,服饰具有中原风韵;二是受北方和西北少数民族的影响,服饰明显保留着胡服的特点;三是受西域波斯,尤其是佛国的影响,世俗人物服饰具有飘逸神灵的特征。  相似文献   

10.
针对目前国内市场中童装出现的设计问题,尝试从传统民间儿童服饰中寻求解决之道。基于民间社会生活视角,结合文献史料,开展中原地区民间儿童服饰的实证分析,认为中原民间儿童服饰的造型突出实用性生命保护功能,服装色彩和图案通过隐喻方式传递关怀生命的情感,展现出追求美好生活的态度与智慧。中原民间儿童服饰中生命关怀主题元素的表达凸显现实价值,为当下童装设计提供了有益的补充。  相似文献   

11.
分析了唐宋服饰色彩文化的历史渊源,阐述了唐宋服饰色彩的个性语言,指出了唐宋服饰色彩对现代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分析了唐宋服饰色彩文化的历史渊源,阐述了唐宋服饰色彩的个性语言,指出了唐宋服饰色彩对现代服饰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分析服饰艺术发展的推动力,指出美的追求是服饰流行的起因,并进一步说明,设计师艺术思维的进发,名人的个性表现和商业的推波助澜是3个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4.
探讨服饰与宗教文化的关系,研究了服饰纹样、色彩、款式、行为中的宗教因素,指出宗教服饰在宗教活动中的标识、载体和象征作用,并阐明宗教文化对服饰发展的各种影响.  相似文献   

15.
甲骨文是我国最早成系统的文字材料.甲骨文中存在一定数量的服饰字,在这些服饰字中蕴涵了大量的文化信息.对甲骨文服饰字数量做了统计和认证,分析了甲骨文服饰字的字形结构,并以服饰字为桥梁,讨论了先民的服饰形态及对后世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湖南发展服饰产业存在着明显的比较优势,现在已经发展了宁派服饰集群等五大服饰产业集群。湖南应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实现资源共享,实施品牌战略,营造服饰文化氛围等措施,提升其纺织产业集群发展水平和服饰产业整体竞争力。  相似文献   

17.
岩画中的服饰艺术形象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古老的岩画体现出了人类早期纯朴而真实的艺术智慧和情感,从世界各地众多岩画中,能够较为客观地反映出早期人类的生活习俗和服饰特点,为我们今天研究原始服装的发展和形成以及服饰的形制有着重要的借鉴和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8.
分析服饰艺术发展的推动力,指出美的追求是服饰流行的起因,并进一步说明,设计师艺术思维的迸发,名人的个性表现和商业的推波助澜是3个基本因素。  相似文献   

19.
服饰史上每一次服饰变革都是因为外来服饰文化的影响而产生的,文章通过对战国时期胡服骑射、唐朝服饰、清代服饰、民国服饰变革的分析,揭示出我国服饰发展的规律:中华民族的服饰文化在与异质服饰文化的交流融合中不断得以发展.  相似文献   

20.
在介绍西洋服饰史中两性问服装差别的基础上,阐述了在其演进的不同阶段呈现出了不同的性别意识的特点:中世纪以前,服饰处在天然的性别区分时代;16世纪,服饰进入了利用外观形态进行区分性别的时代:到18世纪晚期,服饰开始进入一个性别角色意识的自觉时代.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