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将微通道换热器应用到北美市场典型的分体式热泵型空调机组中,并对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的机组和采用铜管翅片式换热器的原机组的性能进行试验对比。试验结果表明,室内室外机均采用微通道换热器后,机组能力提高4%,制冷季节能效比(SEER)与制热季节能效系数(HSPF)分别提高2%和1%,换热器质量减轻44%,制冷剂充注量减少51%。平均结霜时间与原机组相比延长5%,平均除霜时间比原机组延长4%。此外,通过优化设计,制冷剂的分布更加均匀。对室外机微通道用换热器进行耐腐蚀性测试和压力交变疲劳测试,结果表明微通道换热器具有良好的可靠性。  相似文献   

2.
在满足制冷要求的前提下,将经优化设计的微通道冷凝器应用于客车空调器,与原采用管片式冷凝器的客车空调器相比,换热器质量减少70%,制冷剂充注量减少29%,耗材成本大幅降低。适应客车空调器轻量化和节能环保的趋势。  相似文献   

3.
对地铁空调机组采用微通道冷凝器替代翅片管式冷凝器进行试验研究,2个试验样件的迎风面积基本一致。试验结果表明:在额定制冷工况及最大负荷制冷工况下,采用微通道冷凝器替代翅片管式冷凝器的空调机组,额定制冷量提高7.7%,额定EER提高6.7%,充注量降低53%,单个冷凝器质量降低70%,厚度降低80%,材料成本降低56%。因此,微通道冷凝器替代翅片管式冷凝器用于地铁空调机组具有较大优势,具有较高的研究和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4.
热管与蒸气压缩复合空调机组是适用于基站等高发热空间的全年制冷解决方案,在能效、成本和运行维护方面均具有良好的优势。但是复合空调机组换热器尺寸比传统基站空调尺寸大很多,造成整机产品体积大、质量大,在移动通信基站的商业化应用中受到制约。为此,本文提出基于微通道换热器在热管/蒸气压缩复合空调机组中应用的技术方案,与采用铜管铝翅片换热器的热管/蒸气压缩复合空调机组进行试验对比分析。试验结果表明,采用微通道换热器技术,室内机宽度和高度分别减小16%和17%,质量减小22%,室外机宽度和高度分别减小21%和24%,质量减小28%。整机能效比在蒸气压缩制冷工况下提高6.4%,在热管制冷工况下提高4.7%。同时该技术方案较好解决微通道蒸发器翅片冷凝水排水不畅、蒸发器制冷剂分配不均等技术问题。  相似文献   

5.
介绍沸腾换热理论及制冷空调系统用微通道换热器的研究现状,对CO2应用于微通道换热器的发展进行分析,通过与其他制冷剂的热物理性质相比,分析CO2在微通道换热器内的沸腾换热特性,为今后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针对重力热管内压降影响换热器换热性能的问题,设计2款微通道换热器,每个风冷式热管系统的蒸发器和冷凝器使用同种类型微通道换热器。在机房干球/湿球温度为35℃/24℃,室外环境温度5℃,10℃和15℃下进行换热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在相同试验工况下,微通道换热器的水力直径越大,其换热能力越大;蒸发器进口的制冷剂为过冷态,制冷剂在蒸发器内分配较为均匀,无须设置分配器。  相似文献   

7.
针对采用微通道冷凝器的商用空调,对制冷剂在系统中的分布和迁移进行试验研究。并与采用铜管翅片冷凝器的商用空调制冷剂迁移现象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在相同条件下,与采用铜管翅片冷凝器的商用空调相比,采用微通道冷凝器的商用空调在停机时制冷剂液体更容易从排气管回流到压缩机。  相似文献   

8.
张蕾 《制冷技术》2010,(1):33-36
本文通过对两套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的KFR-72LW空调器样机(1号机:室内外换热器均采用微通道换热器;2号机:室外机为微通道换热器,室内机为管翅式换热器),分别进行性能测试,对比分析采用微通道换热器与管翅式换热器的空调器性能差异。试验结果分析显示:微通道换热器空调器具有高效(强制冷性能)、减排(减少制冷剂充注量)、低成本(换热器小型化)等优点;但制热工况下,因室外机采用微通道换热器,换热面积大幅度减小,蒸发压力过低,导致制热效果不良、系统频繁除霜等问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  相似文献   

9.
针对数据中心全天候空气调节需求,采用平行流冷凝器设计空调样机,在标准焓差法试验室进行性能试验。结果表明:组合式平行流冷凝器采用两进一出流程的布置方式,并以3:1比例分配扁管,冷凝效率高;制冷冷凝器和热管冷凝器间隔3~5 mm进行叠加组合,节省机组空间,优化空气侧换热效率;不同工作模式下,冷凝器均具有较好制冷能力;平行流换热器的换热系数升高与压降增大是相辅相成的,适当增加系统制冷剂循环流量能够增强换热效果。  相似文献   

10.
《制冷》2015,(4)
全铝微通道换热器因其高效、低成本等优势而逐渐应用到制冷空调产品上,目前常采用集管竖直扁管水平和集管水平扁管竖直两种布置形式,不同布置形式的换热器中制冷剂分流现象有所不同,各影响因素对分流均匀性的影响程度也有所变化。本文对近年来国内外关于微通道换热器中制冷剂分流均匀性的研究文献进行总结,概述了集管竖直扁管水平和集管水平扁管竖直两种不同布置形式时的制冷剂分流特点及各影响因素对分流均匀性影响。本文能够为微通道换热器的分流优化提供设计参考,有助于分流不均问题的解决并进一步提高换热性能。  相似文献   

11.
对现有城市原生污水源热泵机组当前的技术状况与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进行了改进,主要特色是:1)制冷剂侧切换污水源热泵系统;2)换热器采用蒸发、冷凝两用换热器;3)污水可直接进入换热器。同时,将变频螺杆压缩机及压缩机可变内容积比等重要技术应用到改进的机组中,并制作了污水源热泵机组样机。通过权威机构验证,污水源热泵机组处于名义制冷与制热工况下的满负荷运行性能卓越,产品优势明显。  相似文献   

12.
多元平行流冷凝器传热流动性能研究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11  
平行流冷凝器空气侧采用间断型扩展表面的波纹型百叶窗翅片,制冷剂侧采用小水力直径的非圆截面微通道多孔铝制扁管,选用适合于该微尺度强化换热结构的传热和压降关联式,对某规格的平行流冷凝器建立数学模型并在一定工况下进行数值模拟.结果分析表明,制冷剂在非圆截面微通道内的冷凝过程中,表面张力对表面传热系数的强化效果明显;通过改变流程数和各流程管数来改变冷凝过程中的流通截面而达到调整流速的作用,从而可以保持较高的冷凝换热系数和较低的流动压降,与常规换热器相比具有显著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13.
为实现制冷空调行业的节能减排目标,研究具有轻量化、小型化和高效化的制冷空调用换热器至关重要。本文主要介绍强化换热技术在制冷空调用换热器中的应用,包括风冷式换热器、水冷式换热器和蒸发式冷凝器,以及适应低制冷剂充注量、低GWP工质的紧凑型高效换热器的研发进展,为换热器的优化设计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4.
为了研究制冷剂充注量对冷藏车用制冷机组性能的影响,在数值模拟得到的制冷剂标准充注量的基础上,试验研究制冷剂充注量对压缩机吸/排气压力、吸/排气温度、蒸发器出口过热度、冷凝器出口过冷度及制冷能力的影响。研究表明,数值模拟方法得到的制冷剂标准充注量适用于实际制冷机组。  相似文献   

15.
盛伟  孙好雷 《制冷学报》2020,41(1):112-117
针对卧式冷藏展示柜能耗较高,在环境温度升高时制冷效果下降等问题,提出采用传热系数较高的微通道换热器作为冷藏展示柜的冷凝器。实验对比结果表明:新改进的展示柜解决了高温工况下制冷效果下降和压缩机不停机等问题,展示柜的能耗也显著降低。在环境温度为16、25、32℃工况下空柜测试,与管外面积相差在3%以内丝管式冷凝器相比,微通道冷凝器分别节能11. 67%、24. 85%、45. 64%,开停比分别下降7. 20%、14. 90%、31. 70%。  相似文献   

16.
制冷剂充注量对新型换热器汽车空调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了减少R134a的直接排放,各厂商积极采用新型高效换热器来减少汽车空调系统的充注量.在焓差试验台研究传统汽车空调和采用微通道蒸发器和过冷式冷凝器的汽车空调系统的充注量情况,结果表明新型换热器能够显著降低系统的制冷剂充注量,并且在最佳充注量下,蒸发器能够保证一定的过热度,冷凝器出口有足够的过冷度,使系统运行性能最优.采用新型换热器系统的制冷量提高了18%左右,COP提升了约5%,最佳充注量反而比传统系统小100g,.  相似文献   

17.
采用管壳式冷凝器的R407C制冷机组性能的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周海峰  迟经纬 《低温与特气》2001,19(2):20-21,39
对R407C在采用管壳式冷凝器的制冷循环中冷凝压力和冷凝温度的确定进行了分析,并对采用R407C和R22为制冷剂的机组性能进行了对比。  相似文献   

18.
基于对采用自行研制的微通道换热器的热泵型空调器的实测结果,计算分析采用微通道换热器的热泵型空调器的能效提升效果。结果表明,在保持换热面积一定的情况下,采用微通道换热器可以使热泵型空调器的制冷和制热的能效提高20%以上。  相似文献   

19.
针对家用热泵空调器用的9.52 mm和7 mm双排室外换热器,在额定制冷制热工况下,利用仿真分析的方法研究流路数对换热器性能的影响,对9.52 mm换热器的流路的进一步优化,得到制冷制热综合性能更优的流路布置方式,并在整机上进行试验验证。结果表明,制冷剂侧压降对冷凝器和蒸发器的换热都有较大影响,特别是对较小管径的换热器;由于蒸发器中制冷剂侧压降较大,热泵空调器室外机用的换热器作冷凝器时对应的最佳流路数少于作蒸发器时的;适当增加过冷管数会进一步提高热泵空调器室外机换热器的综合换热能力;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趋势大致相同。  相似文献   

20.
本研究针对商用空调系统中采用平行流微通道冷凝器替代传统管片式冷凝器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样件中的两种冷凝器迎风面积相等,微通道冷凝器芯体厚度比管片式冷凝器减少73%。实验结果表明:在3种标准制冷工况下,采用微通道冷凝器替代管片式冷凝器其空调系统制冷量相差不大,系统COP平均提高了2.45%,系统充注量由5 kg降为2.5 kg,材料成本减少38.5%。因此微通道冷凝器替代铜管铝翅片式冷凝器用于商用空调系统具有良好的研究价值和广泛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