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元素俘获测井技术(ECS)在尕斯E3^2油藏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军  田葱葱 《青海石油》2006,24(3):26-29
对于常规测井曲线,自然伽玛和自然伽玛能谱测井资料常用作泥质含量的指示曲线,而铝、铁元素含量与泥质含量也有稳定的关系,地层矿物复杂时,只用自然伽玛或自然伽玛能谱,以及三孔隙度曲线难以求准地层的其它矿物含量,而元素俘获测井(ECS)能够更准确计算出矿物含量。  相似文献   

2.
元素俘获谱测井在储层综合评价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元素俘获谱测井(ECS)是在组成特定矿物的元素种类含量相对固定的储层条件下,通过测量矿物元素确定矿物的含量和类型.在介绍该测井仪器结构、测井原理以及氧化物闭合模型求解矿物原理的基础上,介绍了它在确定矿物类型和含量、估算储层岩石骨架属性、确定地层渗透率,储层沉积环境以及评价储层污染损害等储层综合评价中的应用.尽管该项新型专利技术存在一定的缺陷,但它几乎测出了岩石骨架的全部成份,能够连续准确地确定储层岩性.  相似文献   

3.
地层元素测井测量得到地层岩石骨架的Si、Ca、Fe、S、Ti、Gd、Mg、K、Mn、Al等10余种元素的含量主要用于确定矿物含量和识别岩性。地层元素的解释方法是根据岩心分析资料确定地层矿物组合模型,利用最优化算法计算地层矿物含量,根据地层矿物含量识别岩性。其局限性是解释中需要根据岩心分析资料先确定矿物组合,再进行矿物计算,在没有岩心分析资料的井中确定矿物组合模型是个难题。以大量岩石物理数据作为研究基础,利用岩石的主要造岩矿物黏土、石英、长石、方解石和白云石含量的大小对沉积岩进行了重新的命名分类;分别建立单元素岩性识别图版和多元素组合岩性识别图版,并给出分类的公式;在岩性分类的基础上,建立元素含量与主要矿物含量的解释模型,从而建立了沉积岩岩性分类标准、元素识别岩性、确定矿物含量一套完整的解决方案。分析表明以上方法精度较高,可配合国产地层元素测井仪器在复杂岩性和非常规油气领域进行应用。  相似文献   

4.
火山岩地层测井评价新技术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由于火山岩地层的喷发类型不同、喷发期次多及岩石的结晶程度的差异,导致火山岩地层岩性成分复杂多样,从而进一步导致火山岩岩石物理特性多变,火山岩地层岩石的成分、骨架参数难于确定以及火山岩地层导电机理复杂等.因此,利用常规测井曲线建立准确、可靠的岩石物理模型进行岩性识别和矿物含量计算是非常困难的.基于徐家围子气藏描述成果,提出了火山岩地层测井评价的方法和思路,即:应用元素俘获谱测井(ECS)数据进行岩石成分的分类并得到地层岩石骨架参数;密度测井与核磁共振测井(CMR-PLUS)相结合,并利用ECS得到的岩石骨架参数进行孔隙度计算;将核磁共振T2分布谱转换成毛管压力曲线;在已知自由水界面的基础上利用核磁共振测井得到的毛管压力曲线计算储层流体饱和度.实践证明,应用效果较好.  相似文献   

5.
在物性分析资料和薄片观察的基础上,确定主要地层组分的常规测井响应值和ECS测井元素含量响应值。根据地层组分分析模型,建立了密度、声波、中子、自然伽马以及铝、硅、钙、铁元素含量的测井响应方程。计算了7种主要地层组分(包括岩石骨架、流体)的相对体积含量,并据此识别火山岩岩性。利用自主研发的测井资料处理解释软件,对三塘湖盆地A区火山岩进行岩性测井识别。识别结论与薄片观察结果进行了对比,表明岩性识别效果好,提高了识别准确率。该方法可为其他地区火山岩、甚至碳酸盐岩等复杂岩性储集层的岩性识别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提出了ECS测井资料的应用新手段。  相似文献   

6.
ECS在塔里木复杂地层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复杂岩性地层,由于骨架数值的不确定性,采用常规测井计算的孔隙度误差较大,粘土矿物的确定比较困难。而元素俘获谱测井(ECS)是在组成特定矿物的元素种类含量相对固定的储层条件下,通过测量矿物元素确定矿物的含量和类型。ECS的优点是测速快,能记录地层所有的元素。在塔里木油田的应用中估算储层岩石的孔隙度与岩心分析孔隙度相近,在计算粘土矿物方面。与实验室岩心通过X衍射分析的结果比较接近。但是在实验室分析需要一定的周期,ECS可在钻井现场测井过程中直接对地层中的粘土进行分析,方便快捷,且准确度较高。ECS在塔里木复杂地层中得到了很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7.
针对川南页岩气录井过程中存在的单项录井技术无法实现元素与矿物同时检测分析,以及现有录井技术难以直接获得岩石孔隙度参数的问题,现场采用RoqSCAN技术开展随钻样品的矿物、元素含量检测以及岩石图像分析,并对RoqSCAN技术在岩石组分、岩石图像方面的分析效果与ECS测井、XRF元素录井、岩屑成像录井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岩石组分检测方面,RoqSCAN技术与ECS测井、XRF元素录井效果基本一致;岩石图像分析精度方面,RoqSCAN技术高于现有的岩屑成像录井技术。现场应用结果表明,RoqSCAN技术实现了岩石组分与岩石图像的集成分析,在页岩气勘探开发中具有较好的推广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8.
元素俘获谱测井元素相对灵敏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地层元素俘获谱测井可直接、准确判断岩性,为识别复杂储层岩性、确定骨架密度、解释沉积环境、根据矿物组成计算孔隙度及渗透率等问题的解决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而求取组成地层岩石的各元素相对灵敏度是地层元素俘获谱测井解释的关键所在。文章结合研制的地层元素俘获谱测井仪,用蒙特卡罗数值模拟的方法对其建立数值模型,并进行优化验证,得到理想的模型,进一步建立已知元素成分的刻度模拟井,计算得到硅、硫、钙、铁、钛、钆、氢和氯等元素的相对灵敏度,并与斯伦贝谢公司的地层元素测井仪的相对灵敏度比较分析,确定了可用于求解骨架元素含量计算的元素相对灵敏度,这一结果解决了元素俘获谱测井仪求解地层各元素含量分析过程中的技术难点。  相似文献   

9.
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须三段陆相碎屑岩沉积储集岩石成分和结构复杂、物性条件差、非均质性强,常规测井参数解释模型技术在应用中受到限制。针对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储层的特点和难点,建立一套以元素俘获谱测井(ECS)为基础测井评价方法。元素俘获谱测井利用快中子与地层中的原子核发生非弹性散射碰撞及热中子被俘获原理,通过解谱和氧化物闭合模型得到地层中主要造岩元素的相对百分含量,并应用聚类分析、因子分析等方法定量求解地层的各种氧化物含量。在此基础上,建立储层岩石骨架属性、计算孔隙度、饱和度等储层综合评价。该方法在川东北地区须家河组致密砂岩储层评价中具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为满足水力压裂支撑缝高度评价需要,针对含高热中子俘获截面材料氧化钆的非放射性示踪陶粒的辨识问题,研究了PNST俘获伽马能谱测井资料处理与解释方法。经预处理实测俘获能谱和元素标准谱、解谱确定元素产额、校正井眼元素产额、运用相对灵敏度因子和氧化物闭合模型等数据处理与解释步骤,获得了地层元素干重与矿物组分。为反映地层的可压裂性,进一步计算了岩石脆性指数。测井实例表明,通过比较压裂前后地层钆元素干重的差异,能辨识示踪陶粒铺置位置。该方法的解释结论与测量热中子俘获截面的解释结论相符,且该方法具有特异性和更高的灵敏度。  相似文献   

11.
采用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手段,确定了大庆减压渣油与伊朗重质减压渣油的分子参数,并考察了两个系列减压渣油馏分的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复合变量分析探讨了减压渣油馏分的各分子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分子参数与模拟乳状液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减压渣油馏分不同的分子参数对其模拟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不同,其中馏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稠环芳香结构的含量、脂肪烃相对含量、羰基相对含量对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最明显。一般情况下,馏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稠环芳香结构和羰基含量越高,则乳状液越稳定。  相似文献   

12.
采用相对分子质量测定、元素分析、紫外光谱和红外光谱等手段,确定了大庆减压渣油与伊朗重质减压渣油的分子参数,并考察了两个系列减压渣油馏分的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在此基础上,采用复合变量分析探讨了减压渣油馏分的各分子参数之间的关系,以及这些分子参数与模拟乳状液稳定性的关系。结果表明,减压渣油馏分不同的分子参数对其模拟乳状液稳定性的影响不同,其中馏分的相对分子质量、稠环芳香结构的含量、脂肪烃相对含量、羰基相对含量对模拟乳状液的稳定性影响最明显。一般情况下,馏分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大、稠环芳香结构和羰基含量越高,则乳状液越稳定。  相似文献   

13.
以流动状态下的原油乳化含水率来表征原油-水体系的乳化特性,通过实验研究了体系含水率对原油乳化含水率的影响。研究表明:当体系含水率较小时,原油能将水相全部乳化,形成稳定的W/O乳状液;而当体系含水率超过一定的临界值后,原油乳化含水率急剧减少,形成的是W/O/W多重乳状液;该临界体系含水率,即为原油乳状液从W/O型向W/O/W型转变的转相点。确定了5个典型参数来表征原油物性,分别是沥青质胶质含量、蜡含量、机械杂质含量、原油酸值、原油全烃平均碳数。通过回归分析,建立了原油乳状液转相点预测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相对偏差为3.2%。  相似文献   

14.
建立了测定除杈剂-A和除权剂-B中马来酰肼含量的紫外光谱法。该法适于常规控制分析和产品的质量检验。相对标准偏差<0.17%,回收率98.84%~100.48%。  相似文献   

15.
Agglomerates formed in the fluidized bed were studied in this paper using the TEB atomization nozzle. The multi-sieving method was adopted to distinguish the size of original particles, nucleation agglomerates, coherence agglomerates, and paste agglomerates in order to successfully identify the different growth stages and select the region for coexistence of most stable heterogeneous agglomerates as the research object. A multi-channel conductance electrical circuit experimental device was developed in this study to measure the conductance signal, which was found to have a liner relationship with the moisture content inside the fluidized bed. By adjusting the sieve mesh openings to achieve the layered isolation of heterogeneous agglomerates, the conductance signal recovered slowly as a result of the agglomerates’ fracture during the continuous fluidization process, so that particles and agglomerates moisture distribution measurements could be implemented. The device was used to measure the particles and agglomerates moisture distribution state in the heterogeneous coexistence region, when they were injected with liquid mass within the range of w i=2.8 kg to 4.4 kg. 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with the increase of liquid mass flow,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coherence agglomerates also increased, but the moisture content of nucleation agglomerates was decreased, and that of the original particles was maintained at a relatively low level. When the experimental injection amount reached 4.4 kg, the moisture contained in coherence agglomerates could amount to 87.3%, accounting for a big percentage of moisture in the fluidized bed.  相似文献   

16.
采用分解和统计相结合的实验原则,逐步考察了影响断层带结构变化的地层因素。通过对砂、泥岩力学性质及含量进行变换,模拟砂、泥岩地层中可能形成的断层带结构。实验结果表明:泥岩泊松比、泥岩含量是影响断层带结构及其内部单元规模的2个重要因素。单一的砂岩泊松比并不直接影响断层带结构类型,其原因可能是因为实验中的砂岩主要表现为脆性变形的结果;但砂岩含量是影响断层带结构类型的重要因素。在泥岩含量一定的情况下,砂岩泊松比的变化影响断层带的宽度,且两者比值在1~1.33之间时断层带发育二元结构;砂岩泊松比低于0.28、泥岩泊松比低于0.34时,断层带形成疏松的一元型结构;当砂岩泊松比高于0.35、泥岩泊松比高于0.38时,断层带为紧闭的一元型滑动面。   相似文献   

17.
针对两段重叠式贫氧再生装置中硫转移剂效果较差的问题,考察了再生条件对硫转移剂脱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贫氧再生装置温度满足再生催化剂定碳要求的前提下,第二再生器温度每降低10 ℃,烟气脱硫率提高4.54百分点;随着焦炭燃烧风耗的提高,第一再生器(一再)烟气中CO含量逐渐降低,且CO体积分数每降低1百分点,烟气脱硫率增加5.27百分点;在主风总量不变情况下,一再主风所占比例每增大1百分点,烟气脱硫率提高0.65百分点。此外,研究发现催化剂藏量变化对硫转移剂的脱硫效果基本没有影响。  相似文献   

18.
郭浩霖  韩彬 《焊管》2016,(11):5-8
为了研究不同Mo添加量对N80油管激光合金化层组织和性能的影响,在N80油管表面预置Ni-Cr-Ti-B4C-Mo合金粉末,通过激光处理获得与基体冶金结合良好的合金化层,并对激光合金化层的组织、化学成分及显微硬度进行测试分析。结果显示,Mo添加量为5%~10%时,随着Mo含量的增加,α-Fe固溶体晶粒细化效果越明显,增强相TiB_2、TiC含量增多,体积增大,分布更为均匀;当Mo的加入量为5%时,激光合金化层中TiB_2、TiC增强相含量最多,硬度最高。研究表明,从耐磨性角度考虑,建议Mo的添加量为5%。  相似文献   

19.
针对紫外荧光法测定柴油清净剂中总硫含量时氮元素的干扰问题,研制了高氮抑制器用于消除氮含量对硫测定结果的影响,安装高氮抑制器后建立了工作曲线,考察工作曲线的线性及方法的精密度和检测下限。结果表明:安装高氮抑制器后,解决了紫外荧光法测定柴油清净剂中总硫含量时氮的严重干扰问题,提高了方法的准确度;工作曲线的线性可达0.999 8,实用检测下限可达0.2 mg/L,连续测定实际样品的相对标准偏差小于5%。  相似文献   

20.
介绍了适合在近水地层和中高含水地层进行增产措施改造的相渗透率改进剂FA—RPM的作用机理,该改进剂可有效控制水的产出,具有地面粘度低、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易控制等特点,与常规胍胶压裂液体系配伍性好,耐盐耐冲刷。室内研究表明,该改进剂进入地层后吸附在岩石表面,反应聚合形成刷状结构的聚合物,可大幅降低水相渗透率;但对油相渗透率改变很小,具有选择性改变相渗透率的特性,热稳定性和盐稳定性盘好;随含水饱和度增加,水相渗透率大幅降低(达90%),油相渗透率改变较小,控水增油效果显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