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53 毫秒
1.
陈民杰  张军  万吴军 《弹性体》2003,13(6):16-20
以马来酸酐为单体、过氧化物为引发剂,采用熔融挤出法制备了乙烯-醋酸乙烯酯共聚物接枝马来酸酐(EVA-g-MAH)。重点讨论了不同型号的EVA、过氧化物引发剂品种及用量、单体MAH用量和加工工艺条件等因素时接枝反应的影响。通过化学滴定法和傅立叶红外光谱法(FTlR)证实部分马来酸酐确实以化学键连接到EVA分子链上。与聚乙烯(PE)、聚丙烯(PP)相比,EVA中由于含有醋酸乙烯(VA)基团,极性较大,与MAH的相客性较好,因而在相同的条件下接枝效率也更大;而且VA含量越大,越有利于接枝反应。比较不同的过氧化物引发剂BPO和DCP。发现DCP的引发效果更好。实验结果还表明,在EVA进行接枝反应的同时存在着交联反应,引发剂DCP的用量不宜过高,为得到接枝率适中,交联度很小的接枝产物,还要选择合适的MAH与DCP的用量。  相似文献   

2.
马来酸酐溶液法接枝改性天然橡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液法,选用极性单体马来酸酐(MAH),在非隔氧条件下,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对天然橡胶(NR)进行接枝改性。通过傅立叶红外光谱对接枝物进行定性表征;采用化学滴定法测定了反应产物的接枝率和接枝效率;详细讨论了反应单体和引发剂的用量、反应时间等因素对反应产物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并应用正交设计法评价了各因素对产物接枝率和接枝效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3.
以过氧化苯甲酰(BPO)为引发剂、马来酸酐(MAH)为接枝单体、四氢呋喃为溶剂,采用溶液接枝法制备了MAH/丁腈橡胶(NBR)接枝共聚物(MAH-g-NBR),考察了MAH及BPO的用量、反应温度对接枝率的影响,并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和热重分析法对接枝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接枝产物有2个明显的热失重阶段,第1阶段发生在152℃左右,为接枝共聚物的脱羧阶段,第2阶段发生在360℃左右,为NBR分子链的断裂,证明了MAH-g-NBR的存在;在NBR用量为1 g、MAH用量为1.3 g、BPO用量为0.08 g、反应温度为65℃的条件下,MAH-g-NBR的接枝率最高可达4.12%。  相似文献   

4.
聚苯乙烯溶液接枝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李迎春  黄磊 《塑料》2001,30(5):57-58
研究了丙烯酸丁酯(BA)、聚苯乙烯(PS)的二甲苯溶液,以过氧化二苯甲酰(BPO)为引发剂制备聚苯乙烯/丙烯酸丁酯接枝物的溶液接枝反应.讨论了接枝对聚苯乙烯性能的影响以及反应单体浓度、引发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率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采用无皂乳液聚合的方法,以过硫酸铵(APS)为引发剂,制备了酶解淀粉与苯乙烯(St)和丙烯酸丁酯(BA)的接枝共聚物。探讨了淀粉与单体配比、过硫酸铵用量、单体配比和反应温度对接枝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的优化条件为:m(淀粉)∶m(单体)=1∶3,(NH4)2S2O8的加入量为淀粉与单体总质量的0.5%,单体质量比为1∶1,反应温度为82℃,在此条件下,接枝率可达103.8%,接枝效率为37.4%,单体转化率为91.9%。红外光谱分析表明,苯乙烯和丙烯酸丁酯参与了接枝反应;SEM结果显示,接枝反应之后,淀粉形貌发生了变化,球状颗粒已经消失。  相似文献   

6.
以氢氧化钠/硫脲/尿素新型溶液溶解纤维素,在均相条件下以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MBA)为交联剂,通过自由基聚合法制备出了纤维素/AM/BMA接枝共聚物。考察了聚合温度、时间以及(NH4)2S2O8、AM、BMA、MBA的用量对接枝效果的影响。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和扫描电镜(SEM)对接枝产物进行了结构表征。实验结果表明,纤维素/AM/BMA接枝共聚物的最佳合成条件为:m(纤维素)∶m(AM)∶m(BMA)∶m[(NH4)2S2O8]∶m(MBA)=1∶4∶2∶0.05∶0.006,反应温度为65℃,反应时间为2h,在此条件下接枝率可达87%,接枝效率为36%。制备的纤维素/AM/BMA接枝共聚物的吸水倍率为583g/g。  相似文献   

7.
采用高直链玉米淀粉(HAS)为接枝骨架,丙交酯作为接枝单体,在碱性催化剂促进下制备了高直链淀粉/聚乳酸接枝共聚物(HSTL),通过L9(34)正交试验法,研究了投料比、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和溶剂体积对HSTL接枝率的影响。通过红外光谱(FTIR)和核磁共振(NMR)对合成的HSTL进行了表征。此外,测试了HSTL的分子量及其分布、力学性能。结果表明:在高直链淀粉结构单元与丙交酯的物质的量比为1∶5时,反应温度为90℃,反应时间为7 h,溶剂体积为5 L的条件下,HSTL接枝率达到180.23%。聚乳酸分子成功接枝到高直链淀粉骨架上形成了接枝共聚物。HSTL的Mn(D)分子量最高达到1.303×105。随着接枝率的增加,HSTL分子量和分散度也相应增大,同时断裂伸长率也逐渐提高,弹性模量则降低。当接枝率为92.28%时,HSTL的邵氏硬度为67.3 HD。  相似文献   

8.
溶液接枝聚合EPDM-g-MS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采用溶液接枝聚合法制备EPDM接枝甲基丙烯酸甲酯(MMA)-苯乙烯(St)共聚物(EPDM-g-MS),研究反应条件对接枝聚合反应的影响.结果表明,反应温度为80 ℃、反应时间为20 h时,EPDM-g-MS的优化制备条件为:过氧化二苯甲酰与反应物(EPDM和MMA-St共单体)质量百分比 1%;反应物质量分数 0.2;甲苯和正庚烷混合溶剂中甲苯体积分数 0.75;EPDM/MMA-St共单体质量比 50/50;MMA与MMA-St共单体质量百分比 85%.在此条件下,接枝体系的单体转化率为80.1%,接枝率为55.1%,接枝效率为69.5%.  相似文献   

9.
采用液-固溶胀的方法将马来酸酐(MAH)、共单体[苯乙烯(St)、二乙烯苯(DVB)]和引发剂过氧化二异丙苯分散到聚丙烯(PP)颗粒内部,利用流变仪研究了共单体协助MAH熔融接枝PP反应,采用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水接触角对接枝物的结构及性能进行分析,并对接枝反应机理加以探讨。结果表明,在最优反应条件下,添加St时接枝物的MAH接枝率和凝胶率分别为2.25%、1.56%;添加DVB时接枝物的MAH接枝率和凝胶率分别为3.06%、46.31%,并且接枝物的热稳定性和极性均有不同程度提高;接枝机理分析认为,在接枝反应时共单体首先接枝到PP链上,有效抑制了PP的降解,并与MAH主要以共聚形式接枝到PP主链上;DVB在分子结构上比St多了一个碳碳双键,一方面显著提高MAH接枝率,另一方面明显增大接枝PP大分子自由基间双基偶合终止的机会。  相似文献   

10.
在超临界CO2条件下,以过氧化二异丙苯(DCP)为引发剂,制备聚丙烯接枝丙烯腈的接枝物(PP-g-AN)。讨论了反应温度,反应时间,反应压力以及单体用量对超临界条件下接枝率的影响,并且对接枝物进行了红外表征。结果表明,通过超临界CO2辅助的方法对PP进行接枝反应,在反应温度为140℃、反应时间为5h、AN用量为30%时,接枝率最大可以达到18.45%。产物的接枝率明显高于采用溶液法时的15%。  相似文献   

11.
AM/AMPS/腐植酸接枝共聚物的合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腐植酸与AM和AMPS接枝共聚合成了一种腐植酸接枝共聚物,并对其性能进行了室内初步评价。结果表明,AM/AMPS/腐植酸接枝共聚物用作泥浆降滤失剂,在淡水泥浆、盐水泥浆、饱和盐水泥浆和人工海水泥浆中具有较好的降滤失和耐温抗盐能力。  相似文献   

12.
将聚丙烯与马来酸酐、甲基丙烯酸甲酯、丙烯酸丁酯三种单体的固相接枝物应用于聚丙烯侥质碳酸钙复合体系,研究接枝物对复合体系力学性能、微观形态和耐热性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在PP中加入CaCO3进行填充改性,在一定用量的三单体固相接枝物作用下,PP的力学性能及耐热性得到明显的提高。  相似文献   

13.
用固相接枝法接枝合成了聚丙烯(PP)与甲基丙烯酸甲酯(MMA)/马来酸酐(MAH)/丙烯酸丁酯(BA)的多单体接枝共聚物(GPP),将其应用于废聚丙烯(RPP)/稻糠(RC)复合体系,研究了接枝共聚物对体系的力学性能、微观形态、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RPP/RC复合体系中加入固相接枝共聚物,可有效提高复合材料的拉伸强度、弯曲强度、弯曲模量和维卡软化点。  相似文献   

14.
AMPS/AM/木薯淀粉接枝共聚物制备工艺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研究了2-丙烯酰胺基-2-甲基丙磺酸(AM PS)、丙烯酰胺(AM)与木薯淀粉接枝共聚物的接枝共聚工艺条件。结果表明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温度和反应时间对单体转化率、接枝率、接枝效率有较大影响,制备的AM PS/AM/木薯淀粉接枝共聚物具有较好的吸水性能。  相似文献   

15.
用乳液聚合法合成了聚丁二烯胶乳/丙烯酸丁酯/α-甲基苯乙烯/丙烯腈/苯乙烯接枝共聚物。该共聚物在低温时显示出良好的抗冲击性能,并具有良好的耐热性能。通过自动热变形温度试验机、凝胶渗透色谱分析等手段对共聚物的热变形温度、分子量及其分布进行了表征。考查了弹性体含量对共聚体系的耐热性及抗冲击性能的影响。该热变形改性剂用于PVC共混改性,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6.
A graft copolymer of 2-vinylnaphthalene (2-VN) and methyl methacrylate (MMA) onto ethylene–propylene–diene terpolymer (EPDM) was synthesized in tetrahydrofuran using benzoyl peroxide. The effects of EPDM content, and ratio of 2-VN to MMA, reaction time, reaction temperature, and initiator concentration in the graft copolymerization were examined. The light resistance, thermal stability, and the tensile properties of the graft copolymer were investigated by using Fade-o-Meter, thermogravimetric analyzer, and tensile tester. It was found that the light resitance and the heat resistance as well as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the graft copolymer are considerably better than those of the acrylonitrile–butadiene–styrene (ABS) copolymer. © 1994 John Wiley & Sons, Inc.  相似文献   

17.
SBS/MMA-BA接枝贴塑胶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2  
本文选用MMA和BA为接技单体,对SBS进行溶液接枝共聚改性,并配合增粘树脂制备了贴塑胶。探讨了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和反应温度对接枝共聚反应的影响,并用红外光谱验证了接枝共聚物的存在,阐述了溶剂和增粘树脂的选用原则。试验结果表明.该胶对纸/BOPP的复合具有良好的粘接强度。  相似文献   

18.
用马来酸酐 (MAH)对氯化聚丙烯 (CPP)进行接枝共聚 ,通过 1R分析证明马来酸酐与氯化聚丙烯发生了接枝共聚反应 ,考察了不同条件下制得的CPP/MAH接枝共聚物胶粘剂对聚烯烃材料的粘接性能 ,结果表明CPP/MAH共聚物胶粘剂对聚烯烃材料具有较好的粘接性能。  相似文献   

19.
以纤维素为基体,丙烯酰胺(AM)、甲基丙烯酸丁酯(BMA)为接枝单体,过硫酸钾为引发剂,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剂,聚乙烯吡咯烷酮为分散剂,通过悬浮接枝聚合法制备出了纤维素基吸水吸油材料;考察了单体用量、引发剂用量、反应时间、反应温度及交联剂用量等因素对接枝聚合物的吸水、吸油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在单体与纤维素的质量比为3.0∶1.0,AM∶BMA的质量比为2.0∶1.0,相对于单体,引发剂质量分数为6.0%,交联剂质量分数为0.5%,分散剂质量分数为0.5%,反应温度为70℃,反应时间为4 h的条件下,得到纤维素-AM-BMA接枝共聚物,其吸油倍率为11.55 g/g,吸水倍率为23.51 g/g,聚合度为534.6。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