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59 毫秒
1.
城市二手房的空间分布研究对于城市居住空间的优化布局和住宅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以网络大数据为基础,综合应用空间分析技术探讨了二手房的总体空间分布格局和价格、建筑年代的空间分布特点,构建了城市二手房空间分布研究的新思路。合肥市二手房的案例研究显示:合肥市总体上形成"中心集聚,外围分散"的二手房空间分布格局;价格具有显著的空间正相关性;价格等级和建筑年代等级均呈现出单中心或多中心的空间分布状态。研究表明,网络开源大数据具有数据量大、获取迅速的特点,其可为城市二手房空间分布研究提供更加精确高效的工具与方法。  相似文献   

2.
运用核密度分析、Ripley's k函数、空间基尼系数、地理联系率等方法,研究杭州市金融服务业区位特征及其演变规律。结果显示:(1)杭州金融服务业快速发展,并呈现多种金融业态共存,网络金融加速发展的态势;(2)总体形成中心集聚,外围多中心布局的金融业空间格局;(3)不同类型金融业具有不同的集聚扩散特征;(4)城市空间的扩张、地区地理要素的影响、新兴网络金融的发展是杭州市金融服务业区位变迁的主要影响要素。  相似文献   

3.
运用空间数据挖掘技术中的空间聚类分析法,以商务办公楼宇为空间对象,以其地理位置为空间数据、建筑面积为属性数据进行空间聚类计算,对杭州市中心城区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进行划分和判定.以这些集聚区为基本空间分析单元,杭州市生产性服务业的整体空间发展表现出向心集聚的特征,并且向集聚区集中的态势不断强化,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规模构成、功能特征与空间分布之间存在着某种关联性.分析结果表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所在的或邻近的地域所承担的城市功能等级越高,集聚区的规模越大;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区的产业功能不同,空间区位分布也会不同,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地方劳动力市场空间分布的影响.在生产性服务业空间集聚发展过程中,产业自身发展与城市空间开发之间产生的矛盾,导致了生产性服务业总体上仍处于相对分散的布局,建议在空间开发模式、区位选址以及开发容量三个方面进行合理的规划引导.  相似文献   

4.
从历史演变特征分析,不同时期影响北京城市贫困空间分布的主导因子存在较大差异:明、清时期的北京城市空间分化以身份、地位为基础,同时受制度与宗教的制约,形成皇族、贵族集聚于中心地带,底层阶级集中于城墙附近与外城(南城)的格局;近代北京城市在半殖民地化的社会过程中,经济地位成为空间分化过程的主导因子,城市空间呈现"中上层居住在中心,贫民迁居在外围"的圈层结构;现代北京城市贫困空间分布受政策、经济体制、城市化进程等多因子交互作用,城市空间由计划经济时期的均质化发展向市场经济时期的空间贫富分异态势演化。  相似文献   

5.
周滔  游敏 《工程管理学报》2021,35(4):36-041
为促进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布局合理化,提升新区发展质量,基于重庆市2016、2019及2021年POI数据,利用区位基尼系数法、标准差椭圆法、平均最近邻分析法及核密度估计法等GIS空间分析方法研究中心城区外围圈层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空间分布演变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重庆市中心城区外围圈层城市新区公共服务设施:数量先增加后减少,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下降幅度更加明显;总体分布不均衡,但逐渐向均衡化方向发展,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不均衡性更强;分布范围逐渐扩大,呈现"东北-西南"发展方向,但方向性逐渐减弱,公益性公共服务设施扩散性更强但方向性更弱;各类公共服务设施显著集聚,盈利性公共服务设施集聚性更强;"多核"态势明显,北区集聚程度最高,西区发展速度最快,两类公共服务设施在西区分布差异明显.  相似文献   

6.
城市群在国家和地区发展中具有重要的经济社会地位,也是区域空间格局演变的重要形式。本文以分别位于我国东、中、西部的长三角城市群、武汉城市群地区和成渝城市群为分析对象,从中心-外围的圈层关系视角,运用数量统计分析和空间分析方法考察城市群空间集聚与扩散的阶段特征和一般规律。研究发现:城市群地区的要素集聚呈现出明显的中心指向和交通指向,外向扩散表现出沿"核心都市区中心市-核心都市区外围县-城市群次圈层-城市群外围地区"的空间梯度扩散规律,且人口扩散滞后于经济扩散。进一步考察了初始规模、投资强度、经济发展、通达性以及市场分割对沿海和内陆城市密集地区空间聚散的不同影响作用,以期揭示和解释这类地区的空间格局演变规律,并为城市群的跨区域协调发展和空间规划提供认识依据。  相似文献   

7.
建筑密度是衡量城市空间密度的重要指标之一,其在城市内部的分布模式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城市水平尺度的空间生长特征。因此,探讨城市内部建筑密度的分布规律对于揭示城市空间生长的基本特征、制定促进城市可持续生长的规划策略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以中国287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为研究样本,采用2000年、2010年和2020年三期100 m栅格尺度下的建筑密度数据,构建了基于建筑密度圈层梯度分析的城市边缘生长度指标,对样本城市水平尺度的空间生长特征进行了研究。主要结论包括:(1)城市建筑密度的分布整体上由中心向外围渐缓递减,其可通过负指数函数进行较好的拟合;(2)大部分城市在2000—2010年和2010—2020年两个时间段内呈现出进一步边缘生长的特征,边缘生长度的增长幅度由高到低依次为大城市、中等城市、超大和特大城市、小城市,但小城市的增长幅度在统计意义上不显著;(3)自然地理条件、人口与经济规模、宏观政策与规划引导是影响城市空间生长特征以及不同规模城市差异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8.
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对居民生活质量提升和宜居城市建设有着较大的影响,如何对其进行合理配置成为当前城市建设中亟需解决的热点问题。本研究以徐州市为例,运用空间点数据分析方法,研究城市6类公益性服务设施的空间分布特征。结果表明:城区公益性服务设施整体分布不均匀,各网点总体呈"东-西"方向分布,但西多东少,空间结构具有明显的"核心-边缘"特征;各类型服务设施集聚程度有所差别,公共交通服务设施的集聚程度最高为0.260,休闲游憩设施的集聚程度最低为0.801;6类公益性服务设施的热点区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西部,城市内外围数量差距明显。最后提出城市公益性服务设施的均等化发展建议,为其空间结构的优化布局提供决策帮助。  相似文献   

9.
城市科技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研究对于科技资源的优化配置具有重要意义。以武汉都市区为案例,基于工商登记企业数据,运用圈层分析与核密度估计方法,刻画城市科技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利用负二项回归模型检验其区位选择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城市科技服务业集中分布于中心区和近郊区,呈现“多中心”的空间格局,不同类型科技服务业的空间格局存在明显差异;区位条件、商业环境、技术因素、文化环境、孵化环境、集聚因素和政策因素是科技服务业空间格局的主要影响因素,影响因素对不同类型科技服务业的作用强度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0.
熊倬锐 《重庆建筑》2023,(11):10-12+22
湖滨商圈是杭州市核心商圈之一,对湖滨商圈中商业空间分布特征的研究能为商圈布局商业空间设施和优化湖滨商圈规划结构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也有助于杭州市实现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的目标。该研究基于POI数据,以杭州湖滨商圈商业空间为研究对象,运用标准差椭圆分析、核密度分析、空间自相关等空间统计方法,探究其商业空间的分布特征。研究结果表明:湖滨商圈中商业空间分布整体上呈现“西北—东南”的分布态势;商业空间核心集聚形态表现为“一面两线”的形态格局;商业空间分布体现为显著性集聚正相关,高-高值集聚区域集中在“一面一线”区域。  相似文献   

11.
厦门城市空间发展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厦门城市为对象,先对其发展现状和发展思路进行阐述,再对其城市空间发展的门槛、结构和质量等分别加以分析研究,对城市空间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解决思路,并结合实际对城市总体规划进行认识与思考.  相似文献   

12.
空间作为产品和生产力、资源性与社会性的双重存在,是城乡一体化发展得以实现的基本载体,对现代城乡经济社会的发展产生了巨大的引导、限制及生产作用。该文以空间尺度为核心,探索了城乡一体化空间的形成、生长及拓展过程,深入阐释了城乡一体化空间体系的层级结构、基本空间单元、联系空间体系、多元空间组合模式、空间的生长转换等。  相似文献   

13.
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分析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从城市发展的主体着手,解析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首先梳理了人文地理学和城市规划学对城市空间结构这一命题的研究趋势.以此为基础,从行为主体、组织过程、作用力、制约条件等多层次逐步深入探讨城市空间结构的动力机制.并通过影响城市空间结构的五种作用力强度的变化来展示其动态变迁的过程,勾勒出城市空间结构演变的脉络.最后,分析了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城市空间结构发展的新趋势.  相似文献   

14.
按照“模型构建——现象学研究”的分类方法总结回顾了两类城市空间形态研究理论的发展历史,并介绍了当前国内研究现状与不足。  相似文献   

15.
翟强  潘宜 《城市建筑》2009,(1):13-15
本文从城市空间的视角出发,分析高层住宅对城市整体和片区尺度上空间形态的影响,总结高层住宅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城市规划及城市设计应从宏观、中观到微观各个层面对高层住宅空间形态进行控制和引导,且相互统筹协调,并结合实例探讨了规划设计的具体对策与方法。  相似文献   

16.
对成都城市空间格局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樵  曾九利 《规划师》2006,22(11):31-33
成都市的城市空间发展尚未形成主导方向,城市呈现"摊大饼"式的发展模式,中心城交通问题严重,城市环境恶化.基于此,成都市必须制定区域、都市区、城市三个层面的空间发展战略,坚持实施成渝城市群发展战略、构建多中心的城市结构、采用走廊式发展的模式及集中紧凑布局等原则.  相似文献   

17.
本文以天津英式风貌区为例,本着尊重历史和自然环境的原则,将历史保护规划和城市设计手法相结合,以整合资源为出发点,重点解决区域内交通配套问题,使该地区形成独特的空间形态和景观效果。  相似文献   

18.
城市空间分异探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杨新刚  叶小群 《规划师》2005,21(3):68-71
当前我国城市空间分异产生的主要原因有:城市功能结构的转变加速了社会分层;国际资本和技术的引人产生产业布局空间分异;人口自由迁徙、流动加快了城市空间的分异;城市建设加速了城市物质环境空间的分异。城市空间分异的解决手段有社区建设、城市规划等。  相似文献   

19.
城市公共空间尺度人性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城市生活、空间肌理、空间节点界面等问题的分析,以人为主体和标尺研究了城市公共空间尺度,探讨了城市公共空间尺度人性化设计的方法。  相似文献   

20.
尽管逐年提升的城市地下空间开发 量可以缓解城市拥堵、环境恶化等城市问 题,但因缺乏系统规划导致目前城市地下空 间之间孤立、无次序、衔接和连通不足成为 目前城市地下空间利用的主要矛盾之一。为进 一步明晰城市地下连通空间产生机制、发展 机理、促进机制和组织架构,构建城市地下 空间连通的基础理论,通过辨析与“连通空 间”的概念明晰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的内涵;基 于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空间特征演变和限制因 素剖析地下空间连通空间演变机制及其对城 市空间整体协调发展的积极作用,发现“地 铁+”是促进城市地下空间连通的重要途径; 提出“地铁+商业”和“地铁+公服”两类城市 地下空间连通模式及其架构,并展望未来城 市地下空间连通的发展趋势。本研究结果为 探明城市地下空间连通方式发展规律、促进城市地下空间整体性和连续性提升、指导现阶段城市地下空间科学发展提供理论指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