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12 毫秒
1.
嵇颖 《广州化工》2008,36(2):77-79
保护环境和合理利用自然资源,是实现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和关键.在民营企业迅猛发展的同时,我们应该建立完善的环境保护法律体系,合法地合理地有效地保护环境、发展经济,实现政府高效引导、企业健康可持续性成长和民众共享蓝天白云三赢的和谐环境.  相似文献   

2.
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群众对于建筑设计的要求也在不断提升,尤其在当前生态文明盛行的环境下,要求建筑设计能够在保障生态环境基本情的前提下,能够令建筑空间及其营造出的环境满足人类的可持续发展要求。本文先对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建筑设计进行概述,进而分析其视角下的建筑设计形态和技术,目的是提升建筑设计水平。  相似文献   

3.
刘赣 《化学试剂》2020,42(2):224-224
生态区域经济问题的实质就是人类经济活动与生态系统之间的关系问题,这与社会经济发展史有直接关系。在生产力增长有限,人口基数不多情况下,生态世界影响力还处于被动和迁就阶段,而生态区域经济发展,其本质就是以可持续发展战略为基础,运用生态区域经济学原理,强化经济、生态系统功能,在遵循生态规律,合理利用自然资源的前提下,促进经济与生态协调发展。  相似文献   

4.
郭涛 《散装水泥》2013,(6):30-32
能源、矿产、水、土地等自然资源,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证。然而,环境污染、水土流失、荒漠化、生态功能退化、资源日渐枯竭等各种生态问题已经严重制约了经济和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之间的矛盾,正确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已成为当今世界各国政府面临的重要公共管理课题。  相似文献   

5.
1“生态水泥”与水泥工业生态化创新 20世纪末叶,随着工业发展和社会物质文明的进步,人类越来越认识到珍惜和科学利用自然资源,保护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我国政府提出了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就是指要实现以人为中心的自然、社会、经济三者协调的可持续发展,就是人类在不超越自然资源与环境承载能力的条件下,  相似文献   

6.
冯平 《广东化工》2013,(16):273-274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类在物质世界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是随之而来的是生态掠夺和环境破坏,已严重阻碍了社会和经济的进一步发展。环境的可持续性与经济发展密切相关,关系到人类的前途和命运。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换取的经济发展是不可续的,我国的环境问题已经凸显。重视环境保护,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才能保证我国经济的健康、长久发展。  相似文献   

7.
《江苏氯碱》2010,(1):40-40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域,体现人类取得的物质、精神、制度成果的总和。  相似文献   

8.
生态文明的含义可以从广义和狭义两个角度来理解。从广义角度来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它以人与自然协调发展作为行为准则,建立健康有序的生态机制,实现经济、社会、自然环境的可持续发展。这种文明形态表现在物质、精神、政治等各个领  相似文献   

9.
生态文明是人类文明发展的必然,是人类对传统文明形态特别是工业文明进行深刻反思的成果,是人类文明形态和文明发展理念、道路和模式的重大进步。党的十八大把“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作为一个完整部分提出并加以阐述。强调要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这对我们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历史意义。  相似文献   

10.
生态文明是社会永恒的主题,是人类追求最和谐的一个生存状态。如何在生态文明背景下建设化工技术类专业成为了高职学校非常重视的课题。现提出几点建设思考,主要目的为实现专业建设服务于生态文明发展需求。  相似文献   

11.
加强和完善环境审计是促进生态文明建设,保障我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举措之一。本文以加强环境审计,服务生态文明建设为主旨,在对环境审计所面临的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从如何开展符合中国国情的环境审计、环境审计队伍建设、机制建设和服务意识等方面,探讨解决问题的对策。  相似文献   

12.
工业木质素的改性及其作为精细化工产品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6  
邱学青  楼宏铭  杨东杰  庞煜霞 《精细化工》2005,22(3):161-167,197
随着社会的发展,人类正面临着资源消耗过度、环境污染加剧的困境。积极寻找可再生资源,采用绿色化学工艺、减少环境污染是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木质素是自然界第二丰富的生物质可再生资源,工业木质素是制浆造纸的副产品,目前回收利用率不高,大部分随废水排放,既污染环境,又浪费资源。工业木质素的资源化利用具有重大的经济、社会与环境效益。实现工业木质素的资源生态化利用,必须考虑市场对产品的需求、产品的性能价格比、生产工艺的绿色化及发挥工业木质素本身的特性等四方面的因素。技术创新是保证实现工业木质素资源生态化利用最重要的条件。工业木质素通过改性后作为混凝土减水剂、水处理剂、水煤浆分散剂等方面的研究与应用已取得良好进展,是工业木质素资源生态化利用的成功例子。  相似文献   

13.
归显扬 《广州化工》2012,40(13):12-13
水体的富营养化是当今社会面临的重大环境问题之一,已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影响因素,经济而有效的控制水体富营养化已经成为当代亟待解决的环境问题。本文回顾了水体富营养化问题的产生,从对人类健康、经济发展、生态保护等方面探讨了水体富营养化的环境危害,从控制水体的外源负荷和内源负荷等角度来提出了控制水体富营养化的对策。  相似文献   

14.
我国近年来城镇化高速发展的同时,引发了很多社会矛盾,面临土地、能源、水资源以及环境承载的压力也越来越大。村镇生态环境监测评价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因此,从村镇环境监测识别、评价、承载力分析研究、综合整治与优化设计四个方面对我国村镇生态环境监测评价技术发展过程进行了研究分析,并探讨了现有环境评价监测技术的不足和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5.
秸杆综合利用技术与生态工业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近年来由于农村生活能源结构的变化与集约化生产的发展,秸杆田间燃烧产生的烟雾已成为一大社会公害。秸秆作为自然生态循环的大宗中间产物,从环境的污染源变成生态工业宝贵原料的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需要重新认识秸杆等木质纤维素在组建人工生态循环系统中的位置与作用。中科院化工冶金所经过10多年的重新探索,形成了一条新的技术路线与开发策略,其特点主要有:①提出了秸秆生物量全利用的综合技术体系,首先使纤维素、半纤维素、木质素组分分离,然后分别多途径生物转化利用,形成综合经济效益;②已研究成功了新型大规模固态纯种发酵系统,在技术经济上取得了突破性进展;③已建立了生物转化过程的多级耦合技术体系,使投资与生产成本进一步降低;④已形成生产生物蛋白饲料、生物有机肥、纤维素酶、液体燃料、低聚木糖和清洁制浆造纸等生态工业典型产品体系,为生产与试验基地的发展提供了较稳定的技术与经济保障;⑤明确了生态工业为生态农业的配套体系,按照生态工程原理,强调多层、多级循环利用与综合经济效益,适度规模与配套发展新模式。  相似文献   

16.
随着经济的进步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人民的生活水平也在不断的提升,绿色环保的意识和对环保的要求也在不断内的提升。于是,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绿色环保建筑材料也应运而生并得以广泛的应用。绿色环保建筑材料相比较传统的建筑材料优势非常的大,比如可以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保护生态环境、减少污染、为人们打造一个安全舒适的生活环境。所以绿色环保材料具有非常广阔的发展空间。基于此,本文对绿色环保材料的内涵、发展状况以及应用状况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7.
《云南化工》2019,(12):107-108
现阶段,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失衡已经是非常严峻的问题。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大气污染问题的环境检测,通过找准大气污染问题的具体原因,从而提出有效的应对策略,确保各个地区的生态建设能够走向正规,使其经济建设与生态环境保护能够并驾齐驱。  相似文献   

18.
矿区生态修复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经济的蓬勃发展,大量矿藏的开采不仅带来了高效益的经济增长同时也带给我们许多环境问题。长期的生态损失积累、新产生的毁损与治理恢复数量质量上的差异,以及少有节制的采矿活动,使得矿区生态问题成为关系到一个国家、民族经济发展和人类生存的根本性问题。对矿区废弃地实施生态恢复是目前解决矿区生态环境问题的重要措施之一,积极开展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至关重要。文章主要论述了矿区开采对生态环境的负面影响,分析了国内外的矿区废弃地生态恢复的研究特点和现状。最后对我国矿山废弃地生态恢复的未来研究进行了展望,并对以后发展提出了几点建议。  相似文献   

19.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步伐的加快,农村经济发展和生活水平有了较大提高,与此同时也使得农村水环境状况也日益严峻。该文简单介绍了我国农村水污染源来源及特点、收集方式。根据现有的农村条件并结合环境保护,重点研究了生态湿地在农村水污染控制中的应用,简述了人工湿地净水机理、常见的净水技术,对农村水污染控制提出了一些建议。  相似文献   

20.
近年来,我国江河湖泊的水体污染和富营养化问题日趋严重,因此,对受污染的江河湖库水体进行治理是社会经济发展及生态环境建设的迫切需要。采用了浸没式生物滤床工艺,选用弹性立体填料和组合填料,强化系统中的微生物及藻类用来原位净化水质,着重研究了生物膜中异养细菌与藻类之间互利共生的关系。结果表明,弹性立体填料与组合填料生物膜内形成了不同的生物群落结构,均存在菌藻共生的现象。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