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研究了采用发泡法和分子印迹法制备海绵状镍印迹壳聚糖吸附剂,考察了此吸附剂在不同溶液体系中对Ni~(2+)的特异性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在pH=5的一元溶液中,该吸附剂对Ni~(2+)有较高的吸附量,约为53 mg/g;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和伪二级动力学方程。在钴、镍和锰、镍二元溶液中,该吸附剂对Ni~(2+)有较高选择吸附性能,Co~(2+)、Ni~(2+)和Mn~(2+)、Ni~(2+)的分离因子分别为17.16和53.80。该吸附剂有良好的再生能力,可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2.
以零价铁为还原剂、高锰酸钾为氧化剂,在真空水浴中通过一步真空法制备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借助XRD、FTIR、SEM对产品形貌结构进行表征,考察吸附剂在不同温度和初始浓度下对单纯溶液中Cu~(2+)、Zn~(2+)、Cd~(2+)及混合溶液中3种离子的吸附行为,并探讨吸附动力学。结果表明:所制备铁锰氧化物复合吸附剂为串珠状结构,主要成分为Fe_3O_4和Mn_3O_4;对Cu~(2+)、Zn~(2+)、Cd~(2+)的吸附量受温度和离子浓度影响无明显规律,但大致排序为q_e(Cu~(2+))q_e(Cd~(2+))q_e(mixCu~(2+))q_e(Zn~(2+))q_e(mixCd~(2+))q_e(mixZn~(2+));对单一离子的吸附量较为接近,对混合溶液中的Cu~(2+)有选择性吸附作用;溶液中Cu~(2+)的存在对吸附剂吸附Cd~(2+)和Zn~(2+)有较大抑制作用;对Cu~(2+)、Zn~(2+)、Cd~(2+)的吸附动力学可用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描述,吸附等温线较符合Langmuir模型。  相似文献   

3.
在H_2O_2存在下,用2-[(5-Br-2-吡啶)偶氮]-5-二乙氨基苯酚(简称5-Br-PADAP)光度法测定钒(V~(5+)),常遇到Fe~(3+),Cr~(3+),Cu~(2+),Ni~(2+)等离子的干扰。为此选用了磷酸介质中直接显色,这可允许大量的铁离子存在,但钢铁中常见的有色离子如Cr~(3+)、Cu~(2+)、Ni~(2+)、Co~(2+)干扰严重,其中铬铜镍离子不能形成三元络合物。三元络合物的生成适宜酸度0.1~1M,方法选用0.6M磷酸介质中显色,在该酸度下,钒与5-Br-PADAP不  相似文献   

4.
以8-羟基喹啉和四氯化锗为模板,采用杂化沉淀聚合法制备了8-羟基喹啉锗印迹聚合物微球MIPs,并对其微观结构及孔径分布进行表征,推测了8-羟基喹啉锗印迹聚合物合成过程,对MIPs对锗离子的吸附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MIPs具有大比表面积(170.32m~2/g)、微观多孔的纳米微球结构。吸附时间延长、溶液中初始锗含量提高,MIPs对锗离子的选择性吸附能力提高,当吸附时间2h、溶液中初始锗浓度为0.5mg/mL时,MIPs对锗的吸附率达到最大96.84%,MIPs对锗离子具有显著吸附选择特性。  相似文献   

5.
研究了采用新型萃取剂HBL110从硫酸锌溶液中直接萃取分离Cu~(2+)、Cd~(2+)、Co~(2+),考察了萃取剂体积分数、有机相皂化度、萃取时间、相比对Cu~(2+)、Cd~(2+)、Co~(2+)、Zn~(2+)萃取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萃取剂体积分数45.6%、有机相皂化度100%、萃取时间10min、萃取相比2/1条件下,Cu~(2+)萃取率为96.41%,Cd~(2+)萃取率为85.54%,Co~(2+)萃取率为65.07%,Zn萃取率仅为6.64%,β(Cu/Zn)=331,β(Cd/Zn)=73.09,β(Co/Zn)=23.09,实现了硫酸锌与杂质Cu~(2+)、Cd~(2+)、Co~(2+)的有效分离。  相似文献   

6.
本文报导了大孔自偶合树脂的合成方法.该树脂在稀HCl介质中,对常见元素的离子,如Fe~(3+),Mn~(2+),Co~(2+),Ni~(2+),Cu~(2+)等吸附极少,而对Au~(3+)的吸附很高,其静态吸附容量可达0.81mmol/g;在0.3mol/L HCl介质中其分配系数为5995.吸附动力学特性好.树脂吸附500μg Au~(3+)后用50m15%硫脲—0.1mol/L HCl洗脱液可以定量洗脱.本树脂可用于共生矿石中金的分离和富集,也可用于废电镀液中金的回收.  相似文献   

7.
从结构上分析了同时掺杂Co和Zn的作用机理,改变Zn的加入方式,制备了Ni(OH)_2,并检测其部分物理性能。结果表明:化学共沉淀法掺杂Co,Zn,因Ni~(2+),Co~(2+),Zn~(2+)的氢氧化物能形成固溶体,使电极缺陷浓度增加,导电性提高。Zn为定价元素,充、放电时能稳定活性物质的晶体结构,对抑制过充时形成γ-NiOOH有利。Zn以ZnO_2~(2-)的方式引入反应器,与以Zn~(2+)引入反应器相比,所得氢氧化镍的BET比表面及d_(001),FWHM_(001)和FWHM_(101)值明显增大,晶粒减小,活性物质利用率提高,为制备高活性球形氢氧化镍探索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采用化学发泡法制备多孔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泡沫吸附剂,并用以从溶液中吸附Ni~(2+),利用扫描电镜和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仪对所制备复合泡沫吸附剂进行表征,考察了溶液pH、溶液中Ni~(2+)初始质量浓度及吸附时间对复合泡沫吸附剂吸附Ni~(2+)的影响。结果表明:聚乙烯醇与壳聚糖在一定条件下,通过适量致孔剂、发泡剂的作用,可以复合成具有内部多孔网络结构的泡沫吸附剂;聚乙烯醇和壳聚糖之间具有很好的兼容性;复合泡沫吸附剂对镍离子有较高吸附量,当溶液pH=6时,吸附量约为80 mg/g。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用硫酸改性的粉煤灰微珠从陕西某铅锌硫化矿选矿废水中吸附去除残留的有机药剂和Cu~(2+)、Pb~(2+)、Zn~(2+)等重金属离子,考察了改性粉煤灰微珠用量、吸附时间、体系pH等对废水吸附处理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性粉煤灰微珠对废水中COD的吸附率达80%以上;对重金属离子的吸附能力大小依次为Zn~(2+)Pb~(2+)Cu~(2+),其中,对Zn~(2+)、Pb~(2+)的吸附率分别为75%和65%,而对Cu~(2+)的吸附效果较差,吸附率为20%~40%。废水回用选矿试验结果表明,用吸附净化后的选矿废水浮选铅锌硫化矿:铅精矿中,铅品位显著提高、锌品位显著降低;锌精矿中,锌品位大幅提高,铅品位有微幅下降。  相似文献   

10.
砷酸锑(Ⅲ)和钼酸锑(Ⅲ)两种无机离子交换材料己被合成及描述过了。在不含矿物的水里测定了12种金属离子的分配系数。得知砷酸锑(Ⅲ)的选择性顺序是Cd~(2 )〈Ca(2 )〈Mg~(2 )〈Pb~(2 )〈Cu~(2 )〈Th~(4 )〈Hg~(2 ),钼酸锑(Ⅲ)是Mg~(2 )〈Th~(4 )〈Ni~(2 )〈Zn~(2 )〈Co~(2 )〈Ca~(2 )〈Hg~(2 )〈Cd~(2 )〈Cu~(2 )〈Pb~(2 )〈Bi~(3 )〈Sn~(2 );Zn~(2 )、Co~(2 )和Ni~(2 )不被砷酸锑(Ⅲ)吸附。测定了温度及交换离子的大小和电荷对交换能力的影响。并分别在砷酸锑(Ⅲ)和钼酸锑(Ⅲ)的分离柱上使Hg~(2 )与Zn~(2 )、Ni~(2 )、Cd~(2 )和Pb~(2 )与Zn~(2 )、Cu~(2 )、Mg~(2 )成功地分离了。  相似文献   

11.
通过溶胶凝胶法制备了以活性炭负载(TiO_2/AC)、吐温80、Cu~(2+)和Fe~(3+)掺杂的四种纳米TiO_2颗粒复合材料,采用X-射线衍射分析和全波长UV-VIS扫描对样品进行表征。在紫外灯照射下,以氨氮溶液为光催化降解材料测定各种改性TiO_2样品的光催化活性,并探讨了光催化氨氮的降解途径。分析表明,掺杂Fe~(3+)或Cu~(2+)的TiO_2均为锐钛矿相,可以使TiO_2平均粒径减小,Cu~(2+)掺杂TiO_2的吸光波长发生了显著红移现象,而Fe~(3+)掺杂TiO_2后此现象不明显。对氨氮光催化作用比较,其性能依次是TiO_2/ACFe~(3+)/吐温/TiO_2和Cu~(2+)/吐温/TiO_2 Fe~(3+)/TiO_2和Cu~(2+)/TiO_2。同时掺杂Cu~(2+)和Fe~(3+),对二氧化钛光催化效率具有协同效应。TiO_2光催化氧化氨氮的反应途径与生物氧化基本相似,最终生成氮气。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用软锰矿渣混合粉煤灰及活性炭经高温焙烧制备陶粒,并用于从拟废水中吸附去除Ni~(2+),考察了陶粒投加量、废水pH、反应温度及Ni~(2+)初始质量浓度对陶粒吸附Ni~(2+)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温度下,软锰矿渣陶粒对Ni~(2+)的吸附反应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其中对Langmuir模型的拟合度在0.996以上,吸附属于单层吸附;吸附过程更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为非自发放热反应,升温不利于吸附反应进行;陶粒具有良好的再生性能,可以重复利用。  相似文献   

13.
高锦章  谢群 《稀有金属》1990,14(3):221-226
2-羧基喹啉(Qld)是属于喹啉类的衍生物,它可以与许多金属形成稳定的络合物,可以作为Cu~(2+),Zn~(2+),Cd~(2+)和UO_2~(2+)的重量测定和Fe~(2+)的比色分析试剂,近年来,2-羧基喹啉被开发用作溶剂萃取试剂。喹啉类也是一类常用的荧光试剂,已用于Al~(3+),Gd~(3+),In~(3+),Zn~(2+),Cd~(2+),Zr~(4+)等元素的测定中,但在稀土离子的荧光测定中尚未见报道。  相似文献   

14.
采用斜率法研究了Versatic10(HA_1)、LIX63(HA2)及二者协同萃取体系对Ni~(2+)、Co~(2+)、Mn~(2+)的萃取机制,考察了LIX63和Versatic10协同萃取Ni~(2+)、Co~(2+)、Mn~(2+)时分配比随温度的变化,并计算相关热力学参数。结果表明:LIX63与Versatic10的物质的量比在1/4~4/1范围内,该协萃体系对Ni~(2+)、Co~(2+)有明显的协萃效应,其中对Ni~(2+)的协萃效果更好,对Mn~(2+)基本没有协萃效应;Versatic10萃取Co~(2+)、Ni~(2+)、Mn~(2+)时形成的萃合物可能为Co(A_1)_2、Ni(A_1)_2、Mn(A_1)_2;LIX63萃取Ni~(2+)、Co~(2+)、Mn~(2+)形成的萃合物可能为[Ni(A2)2]、[Co(HA2)SO4]和[Mn(HA2)SO4];LIX63和Versatic10协同萃取Ni~(2+)、Co~(2+)、Mn~(2+)时形成的萃合物可能为Ni(A_1)_2(HA_2)_2、Co(A_1)_2(HA_2)_2、Mn(A_1)_2(HA_2)_2;协同萃取Ni~(2+)时吸热,协同萃取Co~(2+)、Mn~(2+)时放热;协同萃取Ni~(2+)的反应过程中增熵,协同萃取Co~(2+)、Mn~(2+)的反应熵小于零,表明萃取过程中水相金属离子脱水过程引起的熵变大于形成萃合物过程中所引起的熵变。  相似文献   

15.
A spiropyran-based probe was developed.It serves as a fluorescence turn-on probe for selective detection of Ce~(3+) in both ethanol and aqueous(water/ethanol,1:9 or 9:1,v/v) media.Ce~(3+) can induce photochromism of the probe though the probe exhibits negligible photochromic property by itself.The probe is sensitive to Ce~(3+) and the detection limit reaches 1.7 μmol/L.It exhibits a high selectivity for Ce~(3+)ion over other common metal cations including Li~+,Na~+,Ag~+,Sr~(2+),Ni~(2+),Co~(2+),Hg~(2+),Zn~(2+),Cr~(3+),Al~(3+),Fe~(3+) and Bi~(3+) and lanthanide ions Nd~(3+),Yb~(3+) and La~(3+).The probe may be used for quantitative determination of the concentration of Ce~(3+) ion in a range of 1-10 μmol/L and for application to environmental water samples.Sensing mechanism of the probe towards Ce~(3+) ion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6.
针对萤石选别流程复杂,浮选分离成本高以及浮选药剂对萤石的影响效果问题,本文通过单矿物浮选实验,采用溶液化学计算、Zeta电位测试和红外光谱分析的方法,研究了Cu~(2+),Fe~(3+)对萤石浮选过程的影响,并分析了Cu~(2+),Fe~(3+)对萤石浮选过程的活化机制,试验分析结果表明:油酸钠作为萤石捕收剂时,在p H=8~10范围内萤石的浮选回收率为83%;而采用Cu~(2+),Fe~(3+)作为活化剂对萤石进行活化后,萤石回收率分别达到96%和91%,提高了8%和13%,使萤石浮选效果显著提升,有明显的活化作用。溶液化学计算和XRD结果表明在p H=8~10范围内的萤石浮选溶液中,Cu~(2+)和Fe~(3+)主要以Fe(OH)3和Cu(OH)2沉淀的形式存在,进一步验证Fe~(3+),Cu~(2+)阳离子作用的有效组分是氢氧化物或者络合物沉淀;Zeta电位结果表明Fe~(3+)和Cu~(2+)两种金属离子都能使萤石的Zeta电位发生正移,而且Fe~(3+)使萤石的Zeta电位偏移幅度大于Cu~(2+)的偏移幅度,说明萤石表面的Fe~(3+)吸附量多于Cu~(2+);红外光谱分析结果表明油酸钠在分别经过Cu~(2+),Fe~(3+)活化后的萤石表面的作用方式主要为化学吸附。  相似文献   

17.
本文用两相滴定法测定了正辛烷溶剂中2—乙基己基膦酸单(2—乙基己基)酯萃取Co~(2+)、Ni~(2+)、Cu~(2+)、Mg~(2+)、Ca~(2+)、pb~(2+)和Mn~(2+)的萃合物组成及相应的萃取反应常数K_M。  相似文献   

18.
一、前言 用钨(钼)酸盐溶液与硝酸镧溶液混合制得钨(钼)酸锎[La_2(WO_4)_3·3H_2O,La_2(MoO_4)_3·H_2O]。对合成物作了X射线分析,并研究了产物的化学性质。测得钨酸镧的溶度积Ksp=3.4×10~(-25),它的溶解度比钼酸镧小,这与文献[1、2]不同。实验结果表明,钨酸镧具有良好的离子交换性能,对Fe~(3+)和Pb~(2+)有强的亲合力。在所研究的离子中,交换能力的顺序是Fe~(3+)>Pb~(2+)>Zn~(2+)>Cu~(2+>Co~(2+)~Ni~(2+)。  相似文献   

19.
以壳聚糖(CTS)为基材,钼酸根离子为印迹离子,制备了一种新的CTS表面阴离子印迹凝胶球。以Mo(Ⅵ)的吸附量作为评价指标,对凝胶球的制备条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当CTS质量分数为2%,凝固浴温度为20℃,钼酸铵和三乙醇胺的质量分数分别为2%和11%,热处理温度为60℃,洗脱剂NaOH的浓度为8.0g/L时,所制备的凝胶球吸附性能较佳。与不添加印迹阴离子的壳聚糖凝胶球相比,这种CTS表面阴离子印迹凝胶球吸附容量有了大幅度提升。  相似文献   

20.
铜磷锌焊料的分析大多采用沉淀分离,然后进行络合滴定,手续繁琐、费时。我们在文献的基础上将铜的高灵敏度光度试剂3,5-Cl_2-PADAP应用到络合滴定中进行Cu~(2+)、Zn~(2+)的连续滴定获得了成功。方法简便、快速,结果满意。 Cu~(2+)、Zn~(2+)在pH4.5的介质中,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然后用邻菲罗啉、抗坏血酸、硫脲联合掩蔽剂释放Cu-EDTA中的Cu~(2+),再用EDTA标准溶液滴定Cu~(2+)。用差减法求得锌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