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利用PEG法合成了粒度约为30nm的处于正交结构的钙钛矿型氧化物La0.7Sr0.3FeO3-δ;通过对此氧化物进行高温后处理得到了立方和菱方结构的同化学计量比氧化物,测量了这三种不同结构样品的XPS谱和Mossbauer谱,并同由固相反应法得到的同样化学计量的正交和立方混相氧化物进行了对比。结果表明Sr3d由处于体相和表面两种状态组成,随粒度的增加,体相含量增加,同时Fe2p3/2亦发生了明显的  相似文献   

2.
在室温下,借助Mossbauer谱技术,研究非晶合金Fe_(81)P_(12)C_3Si_(2.5)Cu_1Mo_(0.5)晶化过程中局域结构的变化。发现整个晶化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300-360℃之间退火)为α-Fe相的形核与长大阶段;第二个阶段主要为Fe_3P相的形核与长大阶段。同时该合金在360℃退火获得最佳软磁性能。还讨论了软磁性能与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3.
无Co混合导电型陶瓷透氧膜的制备和性质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李思温  丛铀 《膜科学与技术》1997,17(6):16-19,33
首次合成了Sr10-n/2BinFe20Om(n=2,4,6,8,10等)系列氧化物透氧膜,它们具有较高的透氧能力,其中,样品n=10在1100K时的透氧率为0.90ml(STD)/(cm2·min),比Sr1-xBixFeO3高约两倍.Sr1-xBixFeO3(x=0.1,0.3,0.5)系列的透氧率随Bi含量增加而增大.通过两个系列氧化物的XRD和化学组成的对比,发现Bi离子含量和晶格空位浓度对透氧能力大小起决定性作用.  相似文献   

4.
采用XPS方法研究了sol-gel工艺制备的KTN(x=0.35)薄膜的成分和结构.结果表明,除了表面被碳污染外,薄膜中无残余的碳和其他杂质.其成分与原料的化学计量比相近,且沿深度均匀分布.各元素的化学状态证实薄膜系钙钛矿型KTN结构.Ar+溅射后的XPS谱反映K严重偏低,Ta和Nb的化学状态改变,是Ar+轰击引起K择优溅射及化合物分解所致.  相似文献   

5.
熊良文  哈流柱 《功能材料》1998,29(5):539-542
通过对不同曝光量的重络酸盐明胶(DCG)中的Cr2P3/2XPS(X射线光电子能谱)的测定发现,Cr2P3/2XPS谱随曝光量呈规律性的变化;在0 ̄195mJ/cm^2曝光量范围内,它的1/5高密度(FWFM,即:the full width at fifth maximum)和576.4eV附近的峰的相对强度先随曝光量的增加而减小;相反,它的579.4eV和577.4eV附近的两个峰的相对强度却  相似文献   

6.
本文利用水热合成方法对MSnO3和MSn(0.5)Zr(0.5)O3(M=Sr,Ba)的合成进行了研究,并采用XRD、SEM和ICP等方法对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在M(OH)2-SnO2(或SnO2+ZrO2)-KOH体系中,当KOH/Sn和KOH/(Sn+Zr)≥30时,260℃下晶化5~7天,可获得MSnO3和MSn(0.5)Zr(0.5)O3纯相,在M(OH)2-(SnO2+ZrO2)-KOH-H2O体系中,可通过控制介质碱度来获得MSnO3+MZrO3混合物和MSn(0.5)Zr(0.5)O3,并根据合成规律初步探讨了反应过程.  相似文献   

7.
不锈钢上紫红色铬酸盐转化膜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用化学着色法从铬酸盐溶液中获得了紫红色不锈钢转化膜,XPS和AES分析表明,膜层厚度约为125nm,膜层主要是由Cr,Fe,Ni和O元素组成,这些元素在膜的表面分别以Cr2O3,Fe2O3和NiO状态存在,从AES深度刻蚀曲线的组成恒定区求得膜层的相对原于百分浓度约为:Cr28.0,Fe2.6,Ni0.5。  相似文献   

8.
研究了Nb含量x对Fe_(76.5-x)Cu_(1.0)Nb_xSi_(13.5)B_(9.0)纳米软磁合金的结构与磁性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当N6含量x约为3at%时,合金的软用性能最高;随Nb含量x的增加,最佳软磁性能下合金显微组织结构中的αFe-Si纳米晶晶粒尺寸D、Si含量、体积分数V_c均呈下降趋势,非晶相的短程有序范围δ增大;合金的磁性除与αFe-Si纳米晶有关外,还与合金中非晶相密切相关。用新近提出的双相无规磁各向异性模型讨论了合金的磁性与结构的关系。  相似文献   

9.
SrMO3—x(M=Ti,V,Cr,Mn,Fe,Co,Ni,0≤x≤0.5)氧化物的结构及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本文总结了国内外对SrMO3-x(M=Ti、V、Cr、Mn、Fe、Co、Ni,0≤x≤0.5)氧化物的结构及其电行为的研究,并分析了晶体场效应对这类钙钛矿化合物结构和电性质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在室温下,借助Mossbauer谱技术,研究非晶合金Fe81P12C3S2.0Cu1Mo0.5晶化过程中局域结构的变化。发现整个晶化由两个阶段组成;第一个阶段(300-360℃)之间退火为α-Fe相的形核与长大阶段;第二个阶段主要为Fe3P相的形核与长大阶段。同时该合金在360℃退火获得最佳软磁性能。讨论了软磁性能与结构变化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1.
索辉  赵毅 《功能材料》1998,29(5):534-535
采用Sol-gel工艺在石英玻璃和硅衬底上成功地制备了纳米晶La1-xSrxFeO3(x=0 ̄0.4)系列薄膜,薄灰钙矿结构,平均粒度在30nm左右。XPS结果表明,随着Sr含量的增大薄膜表面吸附氧含量增大。  相似文献   

12.
索辉  赵毅 《功能材料》2000,31(B05):59-61
采用溶胶凝胶工艺,合成出纳米晶La0.7Sr0.3FeO3薄膜,薄膜为钙钛矿结构,平均粒径在40nm左右。利用该薄膜采用平面工艺制作出微米尺寸、室温工作的La0.7Sr0.3FeO3纳米薄膜栅OSFET式气敏元件,并对其气敏性能进行了测试,发现器件的漏电流在乙醇气体中增大,在氨氧化物中降低。  相似文献   

13.
用XRD法研究了退火Fe73.5Cu1Nb3Si13.5B9合金中α-Fe(Si)晶化相的有序化过程.结果表明,Fe73.5Cu1Nb3Si13.5B9非晶合金在490℃,1h退火后,α-Fe(Si)晶化相是具有DO3结构的有序相,有序畴为球形,直径为7.0nm,它随退火温度的升高而长大,在590℃退火后达10.9nm,与α-Fe(Si)的尺寸相当.此时,α-Fe(Si)的有序度为0.8在850℃,1h退火后,α-Fe(Si)的DO3超点阵线条消失.在550℃等温退火时,α-Fe(Si)的DO3有序畴先为椭球状,于60min退火后形成球状,直径为10nm.  相似文献   

14.
Fe(OH)3中微量金属离子对水热合成α—Fe2O3粒径的影响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郑学忠  刘晓林 《功能材料》1997,28(6):607-608
本文研究了某些金属离子(Al^3+、Mn^2+、Zn^2+、Cr^2+、Ni^2+、Co^2+)Fe(OH)3凝胶经水热法合成的α-Fe2O3微粉颗粒大小的影响。研究结果出现,随着金属离子的浓度在一定范围内(0.010-0.050mol·L^-1)的增加,α-Fe2O3颗粒有减小的趋势。其中加入Co^2+(0.050mol·L^-1)、Mn^2+(0.100mol·L^-1)可以得到粒径为75nm  相似文献   

15.
掺杂BaCeO3和SrCeO3在氧,氢及水气气氛下的电导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掺杂碱土金属铈酸盐系统:MCe1-xRxO3-x/2(M=Ba,Sr;R=Yb,Y,Gd,La;x=0.01~0.10)可由固相反应制得单相化合物,X射线衍射分析表明,掺杂元素及掺杂量对掺杂BaCeO3和SrCeO3的晶体结构影响不大。用复数阻抗谱研究了在氧、氢、水气气氛下的电导性能。在各种气氛下MCe0.95Yb0.05O2.975(M=Ba,Sr)的电导率最大。根据测试结果,结合缺陷化学理论讨  相似文献   

16.
掺锑a—Fe2O3的结构和性能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张瑞芳  张天舒 《功能材料》1995,26(4):302-304,308
用化学共沉淀与固相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在a-Fe2O3中掺入一定量的锑离子。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掺锑量(Sb/Fe原子比)小于0.2,材料仍保持a-Fe2O3的晶体结构,但是加入量〉0.2时,有铁、锑复合氧化物生成。通过分析Sb的掺入对a-Fe2O3的晶粒生长及电学性质的影响,认为该系列材料的气敏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是锑的掺入改变了a-Fe2O3的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17.
用化学共沉淀与固相反应相结合的方法,在α-Fe_2O_3中掺入一定量的锑离子。X射线衍射(XRD)分析表明,掺锑量(Sb/Fe原子比)小于0.2.材料仍保持小Fe_2O_3的晶体结构,但是加入量>0.2时,有铁、锑复合氧化物生成。通过分析Sb的掺入对α-Fe_2O_3的晶粒生长及电学性质的影响,认为该系列材料的气敏性能有大幅度的提高,是锑的掺入改变了α-Fe_2O_3的气敏机理。  相似文献   

18.
多孔La0.6Sr0.4Co0.2Fe0.8O3-δ陶瓷具有一定的强度、良好的透气和电传导性能,可用于中温 SOFC阴极支撑体和氧分离膜活性支撑体.本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多孔La0.6Sr0.4Co0.2Fe0.8O3-δ陶瓷.考察了烧结条件、成型压力和有机添加剂量对孔隙率和孔径的影响.研究发现气体渗透率随孔隙率线性增长,电导率随孔隙率的增大而下降,并满足关系式σ=σ0(1— P)3.1.  相似文献   

19.
本文用XRD和TEM研究了Fe_(73.5)Cu_1Mo_3Si_(13.5)B_9非晶合金在520℃,20-120min退火后形成的纳米晶结构。结果表明,晶化相为局部具有DO_3超结构的α-Fe(Si),尺寸约为14nm,α-Fe(Si)晶粒由DO_3有序区和无序区组成。随退火时间的延长,α-Fe(Si)的体积分数,Si含量及DO3有序区尺寸增加。在退火时间为60min时,残余非晶相处于一特殊结构状态。α-Fe(Si)相和残余非晶相结构对合金的起始磁导率均有影响。  相似文献   

20.
多孔La0.6Sr0.4Co0.2Fe0.8O3-δ的制备及表征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多孔La0.6Sr0.4Co0.2Fe0.8O3-δ陶瓷具有一定的强度、良好的透气和电传导性能,可用于中温SOFC阴极支撑和氧分离膜活性支撑体。本文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多孔La0.6Sr0.4Co0.2Fe0.8O3-δ陶瓷。考察了烧结条件1成型压力有机添加剂量对孔隙率和孔径的影响,研究发现气体渗透随机孔隙率线性增长,电导率随孔隙率的增大而下降,并满足关系式σ=σ0(1-P)^3.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