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忻乾康  朱效铭 《电池》2006,36(3):222-223
通过在制备正极材料羟基氧化镍(NiOOH)时加入钴、锌,研究添加剂对碱性锌镍电池性能的影响。在NiOOH中加入2.5%的钴、3.5%的锌时,电池的大电流(1 500 mA)放电时间较不加钴、锌时提高41%,为碱锰电池的3.14倍。  相似文献   

2.
介绍了用Zn作负极活性物质、自制NiOOH作正极活性物质制成的圆柱形环式ZR6型Zn—Ni一次电池的常温和低温放电性能,并与碱性Zn—MnO2电池作了对比。实验结果表明:常温(约25℃)500mA恒电流放电至1.10V,Zn—Ni电池容量为碱性Zn—MnO2电池的2倍;-15℃时为碱性Zn—MnO2电池的5倍。  相似文献   

3.
碱性Zn-NiOOH/MnO2一次电池的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符显珠  李俊  林敬东  廖代伟 《电源技术》2005,29(11):762-764
研制了以NiOOH与MnO2混合作正极活性物质、锌为负极的新一代实用碱性一次电池,弥补了目前广泛使用的碱锰电池大负荷放电性能不佳的缺陷。这种碱性Zn-NiOOH/MnO2电池1000mA大负荷放电至1.2V高压段的容量比碱锰电池提高了3.6倍,71!高温储存7d后,再放电至1.2V时容量保持率可达到73.8%,在室内储存1a后1000mA放电至1.2V的容量保持率还可达到85.6%。对这一新型电池在不同负荷下的放电容量和储存性能也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4.
碱性锌-高铁酸盐电池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研制了以高铁酸盐(K2FeO4、BaFeO4)为正极,锌膏为负极制成的碱性电池。通过对AA和AAA型Zn BaFeO4和Zn K2FeO4电池的不同负荷和不同温度下的恒流或恒阻放电测试,研究了高铁酸盐电池的电化学性质。实验结果表明,高铁电池表现出比碱锰电池更优越的放电性能,AA和AAA型Zn BaFeO4和Zn K2FeO4电池在轻、中、重负荷放电下,其放电容量比碱锰电池提高了56%~116%。其中,高铁碱性电池的重负荷放电特性尤为突出,AA型高铁碱性电池的重负荷放电时间比标准碱锰电池提高了95%以上。当高铁电池的放电深度为35%时,其循环寿命可达150次以上。  相似文献   

5.
曾见进口手握式脉冲闪光警示灯,受到一些启发。本文的警示灯采用了耗电仅为白炽灯的1/10,而发光量却为白炽灯10倍的氙管,作为光源的新颖灯具。本警示灯制作要求为每秒闪烁一次,至少需维持6~8h(且需两节五号电池)。 两节碱性锌一锰干电池,在常温下为5Ω,间歇放电(放电电流300mA),容量可达1.3Ah,放到电压为0.9V止约为4h。而笔者所试制的闪光警示灯,整机电流仅为100mA,因此满足制作需求。 本脉冲闪光警示灯电路附图所示:  相似文献   

6.
张国庆  张校刚 《电池》2004,34(3):169-170
为解决碱性锌锰电池体系存在的电解液易泄露、加工封闭难等问题,利用溶剂浇铸法制备了PVA-KOH-H2O碱性固态聚合物电解质(ASPE),通过XRD、循环伏安及交流阻抗测试对ASPE样品进行表征.结果表明:ASPE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室温电导率达10-2S/cm)及较宽的电化学稳定窗口(相对于不锈钢电极,其电压稳定窗口为2.0 V).Zn|ASPE|MnO2模拟电池以1 mA恒电流放电至0.9 V,放电容量达210 mAh/g.  相似文献   

7.
陈国标  朱效铭  谢红卫 《电池》2005,35(3):204-205
研究了化学二氧化锰(CMD)在电池中的应用,测试了CMD的化学成分、电性能和贮存性能。结果表明:在锌锰电池中,CMD含量为20%时,效果较好;CMD可改善碱锰电池的大电流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8.
采用涂布法制备厚度0.2 mm的薄型过氧化银(AgO)电极,采用化学滴定和扫描电镜(SEM)对电极材料的组成和形貌进行表征,并探索了最佳的浆料配比和电极制备工艺。采用该电极组装锌银电池单体进行电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单体放电性能能够满足一般锌银电池的放电要求,在2 A放电电流(5 mA/cm~2)下,平均电压在1.5 V以上。在100 A脉冲放电电流(264 mA/cm~2)下,电压不小于1.172 V,显示出良好的倍率放电性能。  相似文献   

9.
锌镍电池的研制与开发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碱性锌镍电池在大电流高压部分放电及低温放电性能方面比碱性锌锰电池好,尤其适合在数码相机上使用,发展的关键是正极核心材料NiOOH的成本及质量控制.可充锌镍电池性能优良,将部分取代铅酸电池成为今后电动环保车的主要能源,发展的关键是如何提高充放的循环次数,控制负极锌枝晶的生成及保证电池过充时氧气的快速复合.  相似文献   

10.
赵舒俊  薛祥峰  常海涛 《电池》2021,51(5):508-510
采用一步溶液法制备纳米二氧化锰包覆石墨烯(MnO2@GN),通过XRD、SEM、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热重(TG)分析等测试,对MnO2@GN复合材料的结构、形貌和MnO2包覆量进行考察.将MnO2@GN以20%的质量分数添加到碱锰电池导电剂膨胀石墨(KAA)中,发现纳米MnO2的包覆可改善片层石墨烯的团聚以及与电解二氧化锰(EMD)的相容性,有助于导电剂在EMD中的分散,降低电池内阻.电池的750 mA大电流放电性能提升7.00%,250 mA中电流放电性能提升5.10%,20 mA小电流放电性能提升0.96%.  相似文献   

11.
共沉淀法制备的Cu掺杂ZnO体系的磁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共沉淀法制备了Cu掺杂的Zn1-xCuxO(x=0,0.01,0.02)系列样品.利用X射线衍射仪(XRD)分析了样品的相成分,结果显示600℃烧结、掺杂浓度为1%的样品为单相纤锌矿结构,掺杂浓度为2%的样品出现第二相CuO.利用综合物性测试仪(PPMS)测量了样品的室温(300K)及低温(10K)磁性能,结果表明所有样品均呈室温铁磁性,掺杂浓度为1%、600℃烧结样品磁转变温度高于300K.最后简要讨论了铁磁性起因.  相似文献   

12.
文中研究了Zn(Ⅱ)-5-Br-PADAP-SDBS-OP玫瑰红体系的反应特性及适宜条件.体系的ε=1.911×105L·mol-1·Cm-1,λmax=558.8nm,△λ=113.2nm.锌的检量线线性范围为0~21μg/25ml,本法直接用于人发的测定,回收率为98~102%。  相似文献   

13.
采用硝酸-盐酸分解预处理和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对各种锌锰电池和碱性锌锰电池的铅含量进行了检测,以期了解电池铅含量的水平。检测结果表明:锌锰电池的铅含量明显高于碱性锌锰电池;67个锌锰电池样品除2个样品铅含量较低外,其余65个样品的铅含量在0.008%~0.30%之间;29个LR03电池样品的铅含量在1.4×10-4%~8.3×10-3%之间;33个LR6电池样品的铅含量在2.3×10-4%~9.8×10-3%之间。文章还对电池中铅的来源、作用及无铅化的可能性进行了讨论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陈来茂  陈永心  王金良 《电池》2006,36(6):438-440
分析了R20S等普通锌锰电池污染环境、浪费资源,难以实现产业可持续发展的现状;探讨了我国大型号电池向碱性化发展的必要性,既是市场发展的必然结果,也是世界发展的趋势;从市场前景和无汞锌粉、电解二氧化锰、零配件以及设备的开发等方面,探讨了LR20等大型号碱锰电池逐步替代普通锌锰电池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5.
锌基锂电池是以水溶液为电解质,金属锌为负极的新型二次电池,它克服了传统有机体系锂电池以及铅酸电池毒性大、易燃、循环寿命低、制作成本高的缺点,在大规模储能领域具有极大的应用前景。从锌基锂电池正极材料、电解液、锌负极等方面,介绍了这一体系存在的问题以及改进方案,并对这一储能体系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6.
无汞无镉高氯化锌型锌锰电池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含汞含镉高氯化锌型锌锰电池除去了汞、镉等具有严重公害的元素后,在锌筒中加入代汞、代镉的金属添加剂并与无汞浆层纸配合,使高氯化锌型电池实现无汞无镉化。为降低成本,将锌筒中的无机缓蚀剂转移到浆层纸中,制成无汞无镉电池用浆层纸,实现无汞无镉锌锰电池产业化。  相似文献   

17.
碱性锌锰电池中微量汞的测定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元高  刘开宇  唐有根  黄振谦 《电池》2000,30(5):228-230
采用分光光度法对电池中微量汞进行测定。在聚乙烯醇存在下,汞与硫氰酸盐和丁基罗丹明B形成多元离子缔合物,在 580nm处有最大吸收波长,0~6μg/25ml范围内服从比尔定律,表观摩尔吸光系数为 7.08×105 L/mol·cm。本方法具有操作简便,快速,选择性和重现性好的特点。测定中除铁(Ⅲ),锌(Ⅱ)外,电池中存在的其它元素均不干扰测定。  相似文献   

18.
锌锰电池的现状与展望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徐保伯  徐青 《电池》2002,32(Z1):18-20
无汞碱锰电池是锌锰电池发展的主要动向.在碱性化率逐年提高的情况下,国外电池公司在努力提高电池的性能,包括工艺、材料和设备的改进.目前,中国电池工业的面貌日新月异.展望近20年,锌锰电池仍然会有较大的发展.  相似文献   

19.
掺杂改性电解二氧化锰的研究现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林乡伟  张延军  包玺琳 《电池》2008,38(2):121-123
综述了电解二氧化锰(EMD)掺杂铋、钛、铅、铜及稀土等元素的掺杂改性的进展,总结了掺杂改性对EMD性能改进的机理的研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