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雄飞 《华中建筑》2007,25(9):140-151
该文从"福建土楼"申报世界文化遗产工作中,选取土楼中最具代表性的华安县大地土楼群中的二宜楼作为典型代表,分析其建筑艺术与环境景观的特色,说明土圆楼不可替代的历史文化和生态价值.  相似文献   

2.
徐倩 《华中建筑》2007,25(7):169-176
"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上冒出的蘑菇",福建土楼早已为人所知,并以其数千座的巨大数量蜚声中外.华安县的土楼却以其设计构思新颖、建造精巧科学、内涵丰富、年代久远,被人们赞誉为是土楼群中的一颗明珠.此刻,我就引领大家走进华安土楼(以二宜楼为主),体验别样的古建风情.  相似文献   

3.
基于传统聚落是人类在特定的地理环境和历史进程中,利用自然改造自然,寻求人与自然和谐共居的状态,是重要的历史文化景观,为当前美丽乡村建设提供借鉴,选取了田螺坑村、石桥村、河坑村、塔下村、大地土楼群、初溪村、洪坑村、高北土楼群等8个典型土楼聚落进行实地调研、分析,总结出福建土楼聚落空间格局、建筑风貌、理水系统、庭院等形态特征。  相似文献   

4.
黑镜头     
《城乡建设》2006,(7):19-19
福建南靖田螺坑土楼群挡土墙发生坍塌,太湖部分水域漂满蓝藻发出腥臭味,无锡一纸塑板厂发生火灾。  相似文献   

5.
从闻名遐迩的福建南靖田螺坑土楼群往下走4千米,就来到了下坂村,这里是一片群山削开的平地,溪流欢畅,茶园层层递进,12座土楼井然有序地散布在溪流两岸。这里面名气最大的土楼当属裕昌楼,而且越来越显出一种“土楼明星相”。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湿度变化对土楼夯土强度的影响规律,从而对福建土楼的结构性能进行深入的研究,为保护土楼提供理论依据.通过模拟福建土楼当地干湿交替的气候变化特征,利用恒温恒湿箱进行试验,研究干湿循环对夯土试块的抗压强度的影响.测试了原状土、重塑土和新土三种夯土试块在干湿交替作用过程中的质量、含水率和抗压强度,系统分析试块的质量、含水率和抗压强度的变化规律与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三种试块的质量随循环次数的增加而减少;含水率总体上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而下降;重塑土试块和新土试块的抗压强度随干湿循环次数的增加呈现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  相似文献   

7.
福建土楼为闽西南地区特有的传统民居,其内外空间杂化过程正呈现出"商业化"与"空心化"趋势。国家"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传统村落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文章通过对福建省南靖县土楼群:云水谣景区与梅林行政村进行实地调研:拍摄照片、走访村民、叠加各时期卫星影像、统计楼内各房间功能演变,将其中土楼群内外空间原状与现状进行对比与解析,归纳出土楼内外商业化与空心化演变的历程;并由表及里地探讨了土楼商业化与空心化对乡村的影响,进而分析了土楼群空间演变的影响因子;从而对解决我国新型城镇化中乡村传统民居内部矛盾提出解决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雄飞 《华中建筑》2008,26(2):157-169
该文对福建华安土楼的分布现状、主要特色、土楼现状问题、保护等级与范围以及华安土楼与大地土楼群的历史发展作了介绍,对了解华安土楼有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9.
许初鸣 《建筑》2006,(8):77-78
20世纪60年代初,中国还没有改革开放。据说,那时美国中央情报局在卫星照片中发现中国福建西南部崇山峻岭中,有多群类似于核反应堆的东西,这个发现使白宫一阵惊慌。但经过反复探测研究后,确定这些被疑为“隐匿核力量”的圆环状巨大建筑没有金属反应。其实,这就是后来闻名于世的漳州圆土楼。圆土楼是独具特色的福建漳州古民居。目前,漳州市现存的圆土楼大约有1000座,几乎每一个县都有,主要分布在南靖、平和、诏安等县。土楼是一种生土建筑,用生土作为主要建筑材料,掺上细砂、石灰、竹片、木条、红糖水、糯米浆,反复揉、压后夯筑而成的。土楼的…  相似文献   

10.
福建土楼是世界文化遗产中的杰出代表,将福建土楼作为研究对象的研究成果也较为丰富,但存在一定局限性,且随着旅游的发展,土楼的内部功能不断变化,对遗产保护和居民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因此探究土楼内部空间在旅游开发过程中发生的功能演变,可以更好地掌握土楼未来演化趋势,并为福建土楼的保护发展提供借鉴。通过实地调研和相关文献分析,将福建省龙岩市永定区湖坑镇洪坑村土楼内部空间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的演变类型分为三类,即传统居民居住型、居民与游客共生型和服务游客需求型,分别对这三种类型的演变特征及存在问题进行分析,总结出两种主要造成其内部空间演变的影响因素,即政策因素和产权因素,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不同类型土楼相应的保护和发展策略。  相似文献   

11.
张煦 《福建建筑》2012,(4):13-15
当社会不断向前发展,人们开始更多关注对历史城市、历史建筑的保护与开发。本文基于福建土楼的历史背景,从实地调研出发,分析了土楼的价值,提出对土楼进行保护的模式和措施。同时根据土楼的发展现状和发展前景,提出土楼"固本"和"外拓"的发展方式。为福建土楼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一定的参考依据。  相似文献   

12.
《建筑与预算》2011,(6):F0002-F0002
福建土楼,包括闽南土楼和一部分客家土楼,总数约三千余。通常是指利用闽西南独有的不加工的生土,夯筑承重生土墙壁所构成的群居和防卫合一的大型楼房,形如天外飞碟,散布在青山绿水之间。主要分布地区以中国福建西南山区,客家人和闽南人聚居的福建、江西、广东三省交界地带,包括以闽南人为主的漳州市,闽南人与客家人参半的龙岩市。  相似文献   

13.
杨宝  宁倩 《华中建筑》2007,25(10):162-165
福建永定客家土楼源远流长,是中国远古时期产生的生土建筑技术在福建的继承与发展.随着时代的发展,土楼的保护面临着很多新的问题.本文以永定县初溪土楼群的保护为例,探讨了传统生土民居建筑遗产的保护对策.  相似文献   

14.
福建土楼作为一种传统民居类型,是中国宝贵的建筑文化遗产。土楼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被世界关注至今,其影响和关注力度逐步扩大。但由于土楼的分布较广,除了永定、南靖地区的土楼群受到国家和政府的扶持外,还有大量其他地区的土楼面临年久失修、人员流失等问题,亟待有效的保护和发展。本文梳理了土楼建筑发展阶段特点,总结其从原始共享-共享减弱历程,提出重建共享土楼3.0目标,从自然与人工、本地人与外地人、生活与艺术和虚拟与现实四个方面建构、保护和发展此类建筑的"共享"模式。并以大岭下村的营下楼改造为例,从实践的角度对此模式加以验证。  相似文献   

15.
南靖县素有"土楼王国"之称,是福建圆形土楼和方形土楼最多最集中的地区,也是土楼聚落与山水自然环境最协调的地区;其独特的建筑构图风格,造就了南靖土楼别具特色的聚居人文景观。本文分析土楼文化元素如何运用到南靖荆江城市生态公园景观设计当中,阐述"土楼文化"其特色的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6.
富有神秘色彩的城堡式民居——土楼是客家人的杰作,它引起国内外专家、学者的极大兴趣和关注。宏伟壮观的“土宫殿”闽西南土楼的建造风格耐人寻味,它是用生土、石灰、糯米、红糖等揉合在一起,配以竹片、木条作筋骨,经反复揉、舂、压、夯筑而成。一座一般  相似文献   

17.
杨列 《福建建筑》2008,(7):16-18
本文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福建土楼中选取极具代表性的华安大地土楼群,分析其聚落与自然的有机融合所形成的景观特色,并简析景观保护与环境整治规划。  相似文献   

18.
随着福建土楼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人们开始关注集中在闽中地区的福建土堡,据初步考察,一些地方的文博工作者认为土堡堪称"土楼之母"。福建土堡具有独特的空间形态、精湛的建筑技艺和深厚的文化底蕴。本文选择尤溪县茂荆堡作为个案研究对象,对其进行了详细的测绘,结合文献研究和实态访谈,分别从茂荆堡的自然环境、建筑空间和传统文化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展示出与福建土楼完全不同的一种更为古老的防御性传统民居类型。  相似文献   

19.
胡洋 《建筑与文化》2013,(1):98-100
土楼文化是典型的中国传统民居文化,是一种罕有的巨型传统民居,它聚族而居,循水源而建,依山势而立,形成特有的地域性文化文脉。洪坑村土楼群是土楼文化的代表之一,其形态有圆形,有方形,还有五凤楼那般的等级森严的合院型,集中涵括了福建土楼客家文化的特征。游客服务中心及其配套建筑的设计遵循土楼文化以全面研究土楼平面、剖面及立面为基础,以开放的态度借用现代建筑技术进行合理化的创新,是为一种地域性建筑设计之路的探索,使得传统民居场所在现代公共建筑中得以可能再生。  相似文献   

20.
针对福建土楼所处的气候特点,讨论了福建土楼亟待保护的屋盖抗风问题,对典型圆形和方形土楼屋盖,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土楼屋盖风压分布规律及极值风压,结果表明土楼大悬挑轻质木屋盖不利于抗风,易风致损坏.因此为了降低或减少土楼的风灾损坏,提出以"疏导"土楼屋盖风压为目的的气动抗风措施,根据世界文化遗产保护组织的要求,土楼的保护不应改变其屋盖面貌、结构和材质.研究土楼屋盖的气动抗风措施,研究表明:在土楼屋脊处通过设置导风环板来改变土楼周围的空气流场,进而有效削弱高强气流在土楼屋盖上施加的风荷载,从而提高土楼抗风性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