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36 毫秒
1.
10#炉已投产五年多,炉腹、炉腰处炉壳变形严重,冷却壁损坏率达100%。2003年1月7~17日高炉休风,成功地采用挂管加喷涂造衬方式对炉腹、炉腰部位进行了整体更换。  相似文献   

2.
张晓光  张爱明  崔跃芳 《山西冶金》2006,29(2):54-56,79
通过设立护炉小组,强化管理,优化高炉操作制度,采用炉底穿管、炉外喷水、安装冷却棒、缩小铁口角度、加钒钛矿、炉体灌浆、炉内喷补等操作技术,有效地延缓了炉缸炉底的侵蚀,遏制了冷却壁热流强度升高的态势,减少了炉腹炉腰的开裂变形,实现了稳定顺行生产,延长了高炉寿命。  相似文献   

3.
对永钢1号高炉炉腹、炉腰的传热进行了分析,建立一维稳态下的传热数学模型,计算得出当前冶炼条件下的炉腹、炉腰渣皮厚度分别为0.050 2,0.049 8m,满足高炉合理渣皮厚度范围。对渣皮厚度的影响因素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炉腹、炉腰单块冷却壁水温差分别控制在0.40~0.65℃和0.45~0.70℃,水速保持在2m/s左右,有利于高炉高产长寿。  相似文献   

4.
李仲秀 《炼铁》1994,13(1):1-5
梅山两座高炉第二代已生产7~8年未经中修,单位炉容产铁已分别接近和超过5000t/m^3。高炉为高炉腹矮炉腰炉型,炉腹采用炭捣冷却壁,炉身采用炭冷却壁加钢板冲压焊接水箱和U型管加冷却板、方水箱加冷却板两套复合式冷却结构,效果较佳。用普通耐火材料配合其它措施基本解决了炉身寿命短的问题。  相似文献   

5.
对武钢7号高炉炉腰及其上下部位冷却壁损坏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结果表明:①炉腰渣皮脱落频率要高于炉腹和炉身下部壁体,损坏的主要形式是渣皮脱落后炉料和气流对裸漏部位的磨损和熔蚀;②炉役前期、中期异常炉况对炉腰渣皮形成的高强应力易集中于壁体中部,造成中部向炉内凸起,凸起部位的渣皮因厚度和传热不均匀易脱落,导致壁体中部的磨损和熔蚀加快;③炉役中后期,炉腰铜冷却壁壁体对渣皮的附着力下降,渣皮主要依靠炉腹和炉身中下部渣皮的连接保持稳定。  相似文献   

6.
高炉长寿技术的最新进展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周渝生  曹传根  甘菲芳 《钢铁》2003,38(11):70-74,8
介绍了现代长寿高炉的设计思想和最新发展趋势,铜冷却壁技术是解决高炉炉腹、炉腰、炉身下部长寿的最佳选择,提高炉缸侧壁寿命,加强高炉炉缸维护和在线监测是现代高炉长寿的关键。  相似文献   

7.
天铁高炉镶砖冷却壁的破损分析及预防措施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刘华 《炼铁》1998,17(4):28-31
天津铁厂5座高炉炉腹、炉腰都采用了镶砖冷却壁,其中1、2、4号高炉冷却壁的破损较为严重。通过对冷却壁破损原因的分析,提出了若干预防破损的措施,如改进冷却壁材质和结构、改进安装方法、改善高炉操作与维护等。  相似文献   

8.
本设计包括2500m~3高炉本体炉型、炉衬、冷却设备和炉壳设计。同时,对所设计高炉本体特点进行简述。本高炉有效容积为2500m~3,高径比取值2.5,高炉利用系数取值2.25,炉缸炉底采用陶瓷杯结构,同时选用光面冷却壁,炉腹、炉腰及炉身采用镶砖冷却壁。  相似文献   

9.
南钢2 000 m3高炉开炉实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迟臣焕  惠国东 《炼铁》2004,23(6):12-15
南钢新建2000m^3高炉采用PW型串罐无料钟炉顶、铜冷却壁、软水闭路循环冷却、底滤法水渣处理系统等先进技术。高炉开炉时,采用了全焦法开炉,开炉焦比2.5t/t.炉缸、炉腹为净焦,炉腰为空焦,炉身为正常料。通过制订合理的烘炉和开炉方案,高炉开炉取得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10.
孙守建 《山东冶金》2009,31(4):26-28
泰钢1^#高炉通过焊补炉壳、堵严风口、装入水渣、降低冷却强度、关闭炉顶大放散等措施实施了封炉操作。因不具备开炉条件,且料线下降了约7m,因此,通过氮气灭炉,炉顶打水凉炉,进行了清理炉料、炉缸的扒炉操作。高炉炉身4层钩头冷却壁以上的砖衬比较完整,炉身下部、炉腰、炉腹部位完全没有砖衬,说明必须根据炉衬的实际工作状况,制定有效的抑制边缘气流的措施并且加强高炉炉身中下部、炉腰、炉腹的冷却制度管理,才能延长一代炉龄。  相似文献   

11.
从设计高炉出发,基于液泛现象和流态化现象的临界条件确定最大炉腹煤气量,用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验证计算的合理性,而最大炉腹煤气量对应于最大鼓风量。在本设计高炉冶炼条件下,为避免流态化现象和液泛现象的发生,冶炼1t生铁所允许的最大炉腹煤气量为1 444.59m3,最大鼓风量为1 107.64m3。  相似文献   

12.
用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来衡量高炉强化程度   总被引:7,自引:3,他引:4  
项钟庸 《炼铁》2007,26(2):2-4
采用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来衡量高炉强化程度,更能说明高炉强化的本质,更能说明高炉冶炼过程中,各种因素对高炉强化的影响.因此,应该用炉腹煤气量指数来代替冶炼强度.  相似文献   

13.
高炉下部区域气液平衡实证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通过炉腹煤气量指数与透气阻力系数的关系,研究了炉腹煤气量指数的控制对改善炉内料柱透气能力的作用以及对高炉下部区域气液平衡的影响。依据实际生产技术指标数据加以实证分析,绘制炉腹煤气量指数液泛关联图。研究结果表明,炉腹煤气量指数能够较好地用于衡量高炉强化程度,对提高煤气利用效率、保持高炉下部气液平衡、维持高炉稳定顺行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4.
 在实验室条件下研究了提高炉腹煤气中氢气含量对含铁炉料软熔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随着氢气含量的提高,含铁炉料的软化开始温度先增加后降低,软化终了温度升高,软化区间先变宽后变窄,熔融开始温度、滴落温度升高,熔融区间变窄,炉料透气性明显改善。增加炉腹煤气中氢气含量有利于高炉冶炼。  相似文献   

15.
卫继刚 《钢铁》2012,47(3):15-19
 从太钢5号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54m3/(min·m2)到67m3/(min·m2)的实践出发,探讨其对生产的影响及合理控制该指数的意义,从而为大型高炉实现较高炉腹煤气量指数下的低燃料比、经济化生产服务。  相似文献   

16.
欧阳标  项钟庸 《钢铁》2012,47(4):19-22,31
长期以来,确定高炉鼓风机能力的方法不科学,导致与高炉的能力不匹配,并增加高炉投资。通常认为,采用气体动力学非线性规划方法比较科学,但用实际高炉的最大炉腹煤气量对计算结果校正,发现参数取值值得研究。此外,由于计算复杂,难于掌握和推广。因此,根据各级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的大量实际统计数据,提出了1种简单的确定鼓风机能力的新方法。  相似文献   

17.
改善高炉造渣过程与大量喷煤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毕学工 《河南冶金》2003,11(2):8-11,23
炉腹渣量和流动性对高炉强化极其重要,本文就改善造渣过程对大喷煤高炉顺行及强化的影响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8.
项钟庸  银汉 《钢铁》2011,46(9):17-21
 提出高炉操作者、管理者的指导思想必须从以产量为中心的思想模式转变到以降低燃料比为中心的轨道上来,以高炉燃料比为中心。提出使用炉腹煤气量指数、炉缸面积利用系数和炉腹煤气效率的新指标来评价高炉生产效率。  相似文献   

19.
用炉腹煤气量指数诺模化来指导高炉操作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项钟庸 《钢铁》2011,46(5):7-10
  提供了高炉强化的数学分析方法。建议将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诺模化用来衡量高炉强化的程度,以及指明进一步高炉强化的途径。以宝钢3号高炉(4350m3)为例说明高炉炉腹煤气量指数诺模化的方法,以及使用诺模图分析高炉进一步强化必须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20.
降低燃料比和提高富氧率增加高炉产量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根据宝钢3号高炉的生产数据,分析了降低燃料比、提高富氧率对高炉强化的影响。认为在高炉允许的炉腹煤气量时,降低燃料比和提高富氧率,从而减少单位生铁的炉腹煤气量是高炉强化的决定性因素。对生产操作数据进行诺模化,制作成衡量高炉操作的诺模图,用来估计高炉运行的情况。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