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李爱明 《给水排水》2006,32(8):93-95
泰州市自来水公司由一座原水厂从长江取水后向市区两个处理水厂输水,目前采用的输水方式造成了不必要的能量损耗,存在较大的节能空间。经过计算、讨论,提出在东门水厂建设提升泵站,对其进水单独提升,以降低原水厂输水压力,实现节能。工程实施后,经过一段时间的运行比较,基本达到预期效果。  相似文献   

2.
林礼进 《中华建设》2023,(10):111-113
<正>近几年来,在国家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各地大力开展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有效地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有利于实现城市与农村共同发展的目标。为解决农村地区“急、难、愁、盼”的安全饮水问题,项目缩短施工周期、控制投资成本,在部分城乡供水一体化建设中充分利用了原建水厂,并加以改造建设。但在实际实施过程中发现,部分水厂建成较早,缺乏对排泥水系统的整体设计规划,未预留排泥水处理设施用地。在现行标准规范的要求下,必须增设排泥水处理系统,使得在项目改扩建的过程中难度增大。因此,针对已建自来水厂改扩建项目用地紧张问题,  相似文献   

3.
上海市安全饮用水保障技术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介绍上海市供水及供水技术概况,就目前原水水质、出厂水水质及管网水水质现状与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上海市供水水质的技术措施。构建上海市安全饮用水保障体系的对策:中心城区通过改善原水水质,强化给水厂常规处理,全面实施给水厂深度处理,更新和改造城市供水管网,改造二次供水设施,实施从源头到龙头的供水管理新机制;郊区推行供水集约化建设,建设城乡一体化的供水系统;同时完善城市供水监控体系。  相似文献   

4.
正随着城市的发展,供水量日益增加,供水安全性和可靠性被寄予更高的要求。在原水厂基础上进行扩建,引入更为适用的工艺,是保障供水安全的重要措施之一。关于水厂扩建,面临着选取和改进净水工艺、补充原水厂技术缺陷等难题。本文引用韶关某水厂扩建的实例,就这些问题在工程实际中的应对措施进行探讨。一、工程概况韶关某水厂位于韶关市武江区建设路东侧,建设规模10万m~3/d,为韶关市主要供水设施。根据相关规划,韶  相似文献   

5.
为提高供水安全性和可靠性,大中型城市常采用多厂协同供水方式,即由多座水厂向城市管网供水.由于建设年代、取水难易程度、供水规模、生产工艺、所处位置差异,造成各水厂的日常运行成本各不相同.多厂协同供水优化调度分析在可靠的给水管网延时水力模型基础之上,由取水、输水、制水和二级泵房提升成本形成目标函数,兼顾水量和水压等水力约束条件,运用数学优化技术,从各种可行调度方案中确定使系统运行成本较低、可靠性较高的方案.结合案例分析,从理论上判断出哪些水厂可以增大供水水量和水压,或者降低供水水量和水压,得出了不同的时用水量条件下最优的水厂供水量和供水压力方案.  相似文献   

6.
早在 2 0世纪 70年代 ,我国就颁布了工业废水排放标准 ,明确规定了废水中悬浮物的最高允许排放浓度。给水厂排泥水中的悬浮物浓度远超过规定标准 ,因受经济条件的制约和主观上的不重视 ,给水厂的污泥脱水工程至今发展十分缓慢。发达国家早在 2 0世纪 30年代就开始注意给水厂的污泥脱水问题 ,到目前已有 80 %左右的给水厂污泥得到处理。而我国到 2 0世纪 80年代才开始实施自然干化和探索机械脱水 ,整整晚了半个世纪。 1996年石家庄市润石水厂率先建成带式压滤机污泥脱水车间 ,而后北京、深圳、上海、杭州等城市的一些给水厂也相继建造了污泥…  相似文献   

7.
经过几十年努力,上海四大水源地已形成两江并举、多源互补的原水供应系统,不直接从江河取水。上海供水能力达1 137万m3/d,黄浦江水源水厂全部采用深度处理工艺,部分长江水源水厂也已完成深度处理工艺改造。2012年上海市供水水质全部达到国家《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 5749-2006),但上海市供水水质仍存在一定风险,需进一步提高,上海正积极推进长江水源深度处理工艺改造。经过"十三五"、"十四五"两个五年计划,上海市供水将全部采用深度处理工艺,供水水质进一步提高,供水更安全。  相似文献   

8.
南乐县南水北调供水配套工程为新增供水目标,即在35号口门清丰输水线路上增设南乐分水口。因此,南乐供水工程是35号分水口供水配套工程的组成部分,建设任务就是把南水北调调剂水量1 825万m3/年安全送至南乐县城市水厂,以缓解南乐县工业和居民生活用水的紧张程度,同时使城市供水水质得到改善,居民生活用水质量得到提高,区域生态环境也有所改善。  相似文献   

9.
深圳市南山水厂一期工程规模20万m3/d,为保证供水水质达到直接饮用目标,采用预处理-强化常规处理-臭氧活性炭深度处理工艺,并对排泥水进行回用和污泥处置.阐述了水厂工艺主要构筑物设计参数和自控条件,并对其中药剂品种与投加点、滤池恒水位过滤与初滤水排放、活性炭滤池增设砂垫层、污泥浓缩池排泥控制等一些关键技术进行说明.  相似文献   

10.
依托磨盘山调水、牛栏江-滇池补水、引江济太和引江济巢工程,开展了缓解"水质型缺水"大型长距离调水的经济成本研究。长距离大流量调水具有高投资且输水线路为投资主体的共性,输水部分投资占60%以上。输水方式为影响成本的最重要因素,管道与河道两种方式单位投资成本相差74.5%,单位总成本相差92.6%。新建年引水量超亿立方米、调水距离在百公里以上,工程投资高达几十亿至上百亿元,年总成本超亿元;高成本的外调水源是解决城市饮用水安全问题不得已而为之的阶段性措施,持之以恒的污染源治理配合水厂增加深度处理工艺,走出先污染后治理的怪圈,才是保障城市供水安全的根本性措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