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1991年苏联解体震惊世界,国内外的学者对苏联解体的原因作了多方面的探讨。在此分析了导致苏联解体的三个原因——经济的崩溃、共产主义信仰的丧失以及上层的背叛,认为经济因素是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经济问题所引发的一系列的政治的、民族的问题,最终导致地苏联这艘航母的沉没。一方面,经济的崩溃,导致了底层人民的抛弃;另一方面,经济...  相似文献   

2.
对于苏联的解体,我们不难从其政治体制、经济领域等众多方面得到许多这样或那样的答案。但是,除了政治与经济的这些客观原因以外,导致苏联解体的最为根本的原因,则是它的执政党丧失了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权。通过苏联解体的教训,我们认识到,越是在新世纪、新时期的复杂局面下,越要牢记我人民军队的历史使命,加强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进而为巩固我党的执政地位提供坚实有力的牢靠保证。  相似文献   

3.
苏联解体已经18年,超级大国瞬间土崩瓦解,给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带来了巨大灾难。回顾巨变,戈尔巴乔夫“新思维”中的错误改革是苏联解体直接原因,特别是在他的改革中削弱了党的领导,使苏联共产党遇到突发事件无还手之力。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党的领导,不能削弱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4.
苏联解体已经18年,超级大国瞬间土崩瓦解,给国际共产主义事业带来了巨大灾难。回顾巨变,戈尔巴乔夫“新思维”中的错误改革是苏联解体直接原因,特别是在他的改革中削弱了党的领导,使苏联共产党遇到突发事件无还手之力。这必须引起我们的重视,那就是在改革的过程中要坚持党的领导,不能削弱党的领导。  相似文献   

5.
于琪 《工业参考》2003,(11):31-39
苏联解体和激进的经济改革使20世纪90年代初俄罗斯农用机械生产与销售条件急剧恶化。在苏联时期,农业生产设备基本上是无偿获取或优惠购置的,苏联解体后,国家对农业的财政扶持数额下降并且缺乏一贯性,到20世纪90年代中期主要农用机械的采购一再缩减。  相似文献   

6.
苏联的解体和失败,从意识形态溃败的角度来理解和阐释,应该追溯到勃列日涅夫时期.虽然勃列日涅夫时期苏联的意识形态工作极为严密、细致,但效果却不如人意.究其根源,在于勃列日涅夫时期惊人的腐败严重挫伤了民众对苏共的信任,苏共官员们的腐败也使其无法为引导民众信仰社会主义理想、信念做出表率.这些因素从不同方面侵蚀了勃列日涅夫时期意识形态信仰的根基.因此,腐败消解了民众对苏联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信仰,也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  相似文献   

7.
2011年12月21日,是苏共解体20年的日子,20年前,这个拥有93年历史、1900万共产党党员、执政74年的超级大党为什么竟悄然间瓦解并失去机政地位?其根本原因在于苏共自身的蜕化变质。是由于苏共内部产生了一个特权阶层。苏联的解体正是戈尔巴乔夫的各项改革这一偶然性的因素同苏联长期存在的特权官僚体制这一必然性的因素里应外合的结果。  相似文献   

8.
1991年12月25日,克里姆林宫上空飘扬了69年的那面镰刀和锤子国旗徐徐降落,代之的是俄罗斯的三色国旗。自此,苏联,这个曾与强大的美国分庭抗礼的大国,悄无声息地从世界地图上消失了。苏联解体,是世界现当代史、现代国际关系史、国际共运史上的重大事件,对国际共产主义运动及整个世界格局的发展演变产生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人们为这个大国在国际舞台上的风彩顿然全无而困惑。在我国,认真研究和总结苏联解体的原因及历史教训,具有深刻的理论意义,更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9.
受两国制度环境的影响,中美利益集团影响政府决策的方式有很大区别,因此,从利益集团这一特殊变量角度对其进行比较分析,借鉴发展经验。  相似文献   

10.
苏联解体,华约作为一个军事实体不复存在。本文从这个前提出发,剖析了整个世界军事形势的巨大变化。  相似文献   

11.
犹太利益集团影响美国以色列政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二战结束至今,扶植乃至偏袒以色列近乎是二战以来美国中东政策中的主旋律.驱使美国积极支持以色列的动因除了扶植以色列以巩固其在中东的战略利益之外,美国国内犹太利益集团的推动同样的不可忽视的原因.从美国犹太利益集团本身的成员构成、组织宗旨、以及组织本身的实力等方面,分析了美国犹太利益集团在促进美以特殊关系的作用机制.  相似文献   

12.
苏联解体、东欧剧变是世界社会主义运动陷入低潮的标志性事件。导致苏联和东欧剧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苏联过度扩张和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对抗因素,有苏联和东欧国家过度集权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对外关系体制因素,有苏联模式的僵化因素,有美国和其他西方大国的遏制等因素,也有执政的戈尔巴乔夫个人的因素。随着第三次科技革命的进展,社会主义建设的环境发生了很大变化,苏联和东欧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不能灵活应对这种变化,经济发展趋于停滞,最终激发多种社会矛盾,导致共产党下台,社会主义制度被颠覆。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介绍了苏联解体前后俄罗斯的钢铁生产状况,分析了当前俄罗斯钢铁生产原料准备,设备使用和技术发展水平,生产特点及其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14.
面对东欧剧变、苏联解体;尤其是社会主义中国在改革开放过程所出现的新情况,新矛盾等现实问题,我们必须清醒地、深刻地、完整地、准确地理解邓小平的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理论。  相似文献   

15.
<正> 随着苏联的解体、各加盟共和国的剧变,俄罗斯教育将出现重大变革。苏联国家国民教育委员会解散后,没有成立独联体教育协调机构。现在俄罗斯高等教育由俄罗斯联邦科学、高等学校和技术政策部领导管理。该部高等学校委员会正在拟订俄罗斯联邦高等教育改革基本方针,以便对高等教育进行全方位改革,有关方面决定首先从调整高等教育  相似文献   

16.
公共政策制定的过程是各种利益集团相互斗争、妥协、让步的过程。目前,我国的各种利益集团在政治参与方面还存在许多问题。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有利有弊。可通过加强法制化管理和塑造良好的团体政治价值观等途径,优化利益集团对公共政策的影响,发挥其促进政策民主与科学的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7.
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学基本理论,采用历史分析、利益分析方法对中国社会利益集团历史流变、发展趋势对中国社会的影响进行分析,阐述其具有的政府主导性、发展不平衡性、组织结构和角色功能的不完善性和利益集团之间矛盾的对抗性有所增强等基本特征.提出了政府必须采取进一步转变政府职能、理顺政府与利益集团的关系,加强政府执政能力建设、提高政府对利益集团的调控能力、加强对利益集团的科学管理,加强民主法制建设、实现利益集团参与决策的程序化、制度化、法制化等对策,以利于中国社会利益集团的健康发展,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建设.  相似文献   

18.
着重介绍了苏联解体前后石油地质及天然气钻探使用的钻井液原材料、研制的处理剂及发展新动向。这些处理剂包括改性膨润土、抗温抗盐污染处理剂、增粘剂、多功能复合剂、起泡剂和从工业废料中开发出的新型钻井液处理剂,如胶凝剂、碱盐、聚合物、润滑剂、硅酸盐等,缓和了苏联钻井液处理剂紧缺的局面,取得了显著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基本完善了钻井液处理剂系列及其体系  相似文献   

19.
1848年,马克思和恩格斯合著的《共产党宣言》正式发表,标志着科学社会主义的诞生。150多年来,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经历了曲折的发展过程,但却从未停止过前进的步伐。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社会主义的改革出现了两种结果:一是东欧剧变,苏联解体;一是中国逐步崛起,生机勃勃。研究中国社会主义模式对科学社会主义的历史贡献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相似文献   

20.
<科技工程教育研究>编者按:苏联解体是20世纪令人震惊的事件,对新产生的独联体各国人民,将意味着他们的社会生活方式、价值观念、政治信仰、社会经济制度的一次历史性的变化,独联体各国的变化及发展受到全世界的瞩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