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6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胡志才 《包装工程》2023,44(22):409-416
目的 针对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应用上的方式方法与红色文化在当代的价值转换,以实践案例为切入点,探索智能技术与红色文创产品结合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为红色文创产品与智能技术融合提供新思路。方法 以“声动安源”智能故事机文创产品为设计实践对象,指出安源红色文创产品的设计现状,并通过对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策略的分析与方法进行总结,完成实践对象的技术运用与安源红色内涵的可视化设计转译。结果 得出了智能技术融入红色文创产品设计的策略与创新方法。结论 通过设计实践,验证了智能技术在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上的可行性与实操性,智能红色文创产品设计不应局限于对智能技术的简单应用,更应关注红色文化与智能技术在融合创新、育人创新、传播创新、营销创新等方面的拓展深度,从而切实提高红色文化在新时代的有效传播与继承。  相似文献   

2.
吴晶晶  耿畅远 《包装工程》2023,44(18):341-350
目的 结合数字孪生原理来辅助文创产品的设计过程,借由智能图像处理技术发散更多艺术创意,从而减少文创产品设计的艺术内耗,提升设计效率,并从数字孪生角度审视文创产品效果,辅助产品的孵化。方法 在数字孪生原理的指导下,以数据处理技术提取文化特征,丰富畲族文化资源数据库,并从中选取畲族设计元素以智能数字图像处理方法进行批量化图像生成,最后在keyshot中对概念产品的数字孪生模型进行数字图像的UV映射,以构建文创产品的仿真造型效果。结果 获取畲族文化图像孪生数据,组成畲族纹样文化资源库,构建数字孪生辅助的畲族文创设计方法。结论 基于数字孪生的文创产品设计中,借助了多种人工智能和数字图像处理手段,对文创中的图像设计工作起到了有效的辅助产出作用。为文创与科技融合的设计方法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3.
邓世维  黄曦  刘宸宇  赵俊倩 《包装工程》2020,41(10):337-341
目的研究梅山剪纸数字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归纳和总结梅山剪纸数字文创产品的设计方法,通过具体的数字文创产品设计实践,探索在新媒体、新技术应用下的优化和拓展。方法分析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和交互体验的数字文创产品设计新方法,总结了图形转译、维度转化和媒介转载的数字文创产品设计方法,以构建梅山剪纸图形数据平台,利用数字化技术和移动媒体为基础展开针对性的设计研发。结论归纳了图形转译、维度转化和媒介转载的数字文创产品设计方法,通过"APP产品"、"线上展览"、"慕课"、"DIY数字商城"、"剪纸人物动画"、"剪纸益智游戏"、"神话故事游戏设计"等一系列梅山剪纸数字文创产品的设计实践,优化产品与用户的交互体验,以新的思路与方法传承梅山剪纸的文化与工艺。  相似文献   

4.
张帆  张家榜  曹天一  孙逢春 《包装工程》2023,44(12):1-15, 117
目的 在明确数字文创产品设计基本概念的基础上,分析数字文创产品设计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总结该方向存在的机遇与挑战,为相关研究和创新设计提供参考。方法 分析总结数字文创的特征,运用文献数据可视化软件,并选取CNKI数据库作为分析数据来源,对相关文献进行梳理;以元宇宙互联网空间发展阶段为脉络,对数字文创设计的发展现状及研究范围进行梳理;以场景理论为依托建立适用于虚拟文化空间的数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框架。结论 在厘清数字文创产品基本概念的基础上,明确了数字文创产品的阶段划分,即以数字孪生—数字原生—虚实共生为特征的发展过程,梳理了当前数字文创产品设计研究与实践的进展,提出该领域在空间设计、交互体验、文化转译三个层面中的创新研究潜力,最后对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5.
冯惠  赵曼钧 《包装工程》2023,44(4):28-34
目的 在数字艺术设计背景下对航展文创产品的创新设计应用进行研究。方法 通过阐述数字艺术的内容含义及发展情况,研究中国航展的发展及文化精神,通过分析现有航空航天文创产品设计的现状,进一步细化分析研究图案设计基于数字艺术背景在航展文创产品中的实际应用,以及创新图案设计在文创产品中的应用方法,提出数字艺术在航展文创产品中的应用及发展设想,对数字艺术与文创产品设计的结合进行展望。结论 通过探究数字艺术的内容含义、现实意义,以数字艺术设计为背景,进一步探析图案设计在航展文创产品中的运用,将设计手法作为切入点,逐步分析得出,航展文创产品中的图案设计创新,是以满足多种人群需求为方向的,在图案设计之初就需要综合考虑多种影响因素,从设计美学的视角出发,充分表达航展的文化主题和专业特色,从而促进航展及我国航天事业的宣传和发展。  相似文献   

6.
顾艺  许王旭宇 《包装工程》2022,43(4):383-391
目的 致力于设计出能够让用户产生沉浸式文化体验的海派绘画数字文创产品。方法 在Csikszentmihalyi的心流理论基础上,把海派绘画数字文创产品的设计拆分为设定明确清晰的体验目标、提供准确有效的情感反馈、平衡体验所需技能与挑战这三个步骤。第一步对应数字文创的内容设计,包含清晰的构架体系、可视化界面设计两个步骤,引导用户进入愉悦沉浸的体验状态;第二步对应数字文创的情感设计,包含正面反馈优先、多感官反馈优先两个步骤,保持用户的沉浸式体验状态;第三步对应数字文创的文化体验设计,包含调控体验难度、交互情景化两个设计步骤,引导用户进入文化情境,探索文化背景,获得更高层级的文化体验。结论 心流理论改善了海派绘画数字文创产品的现有不足,完善了海派绘画数字文创产品的设计框架,较好地实现了用文创带动传统美术的理念。  相似文献   

7.
互联网思维下的沈阳故宫数字文创产品设计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朱月 《包装工程》2017,38(18):200-204
目的研究沈阳故宫典藏文物在数字产品中的创新应用,以及新媒介新技术在文创设计中的拓展应用问题。方法分析基于数字媒体技术和体验设计的数字文创产品设计开发新途径,创新构建沈阳故宫图像数据网络平台,利用移动定位和大数据有针对性地进行设计研发。结论通过"数字导览"、"数字典藏"、故宫人物表情包、"故宫典故"互动游戏、"摇一摇"等故宫题材创新产品设计研究,能加强用户与产品的互动体验关系,以新视角、新思维传承发展沈阳故宫的历史文化。  相似文献   

8.
基于感质体验的文创产品设计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呙智强  牛路遥 《包装工程》2018,39(10):96-100
目的探讨感质体验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方法通过阐述感质体验的内涵以及文创产品的外在层、中间层、内在层设计属性,结合"境"之美学体验分类,总结出文创产品感质物境体验、情境体验、意境体验的3个层次,分析不同层次的感质体验在用户与产品之间的表现特点,探讨不同层次的感质体验设计方法。最后以小夜灯为设计实践,验证该方法的有效性。结论感质体验的应用可以有效地挖掘产品的文化内涵,使用户在与产品的互动过程中获得深层次的感情体验。  相似文献   

9.
刘媛霞  殷俊 《包装工程》2022,43(10):326-334
目的 研究国家级非遗桃花坞木版年画在数字文创产品中的创新应用。针对互联网的传播与时代审美需求,探索传统文化的活化路径。方法 运用“文化转译”方法展开桃花坞木版年画文化IP的提取,进行文化IP物质层、行为层、精神层的设计转译。在获得视觉要素筛选结果、数字文创APP信息架构、意义体验达成路径以后,采用“APP+IP形象”的思路,进行数字文创设计开发。结果 围绕文化IP,完成APP用户体验设计、角色形象设计、表情包设计与引导页设计。结论 “文化转译”打造文化IP并生成数字文创的方法,融通了传统与现实,有助于深度挖掘非遗类数字文创的文化主题,保证数字文创产品文化层次结构的完整性,是传统文化创新式传承的新思路。  相似文献   

10.
汤晓颖  李婉莹 《包装工程》2022,43(24):306-315, 323
目的 针对数字化时代人们对民俗博物馆的数字文创设计新需求,以及目前民俗文化的传播问题,研究民俗博物馆数字文创的设计新融合与新思路。方法 分析萌系审美对民俗博物馆数字文创的意义和影响,借助文化的层次划分总结萌系审美在物质层、行为层和精神层的特征,基于皮尔斯的符号三元关系,深入探讨萌系审美、民俗文化与数字文创设计元素之间的联系以及设计方法,以佛山市祖庙博物馆为案例进行数字文创开发,并对设计结果进行效果验证。结果 根据验证数据,萌系审美的民俗博物馆数字文创设计模型指导下的佛山市祖庙博物馆数字文创能使用户获得较好的文化体验。结论 萌系审美的民俗博物馆数字文创设计模型能设计出被人们所接受和喜爱的数字文创,为民俗博物馆的数字文创设计提供了参考,能更好地传播民俗文化。  相似文献   

11.
马中文  陈思聪  林嘉恒 《包装工程》2023,44(14):471-482
目的 从吸引用户参与游戏式互动设计的角度出发,通过构建一个融合展示、娱乐、定制等功能的多模态沉浸式交互体验系统“壶图”,推广与传承宜兴紫砂壶文化。方法:筛选提炼出有代表性的宜兴紫砂壶基础造型、工艺及合适与紫砂壶融合设计的传统文化图样元素,作为引导用户参与组合式再设计的基础素材。构建一个游戏式、所见即所得的数字紫砂壶实时交互设计系统,并将其融合进沉浸式体验馆的整体氛围中,用户完成的作品可选择数字文创或实体产品定制服务。结论 着眼于搭建传统工艺文化与大众用户的连接,通过大众喜欢的、习惯的娱乐和社交方式保育传统工艺,运用先进的数字化交互技术,营造体验感强的沉浸式氛围,让更多类似的传统工艺更好地走进数字时代。  相似文献   

12.
王佳春  曹磊 《包装工程》2022,43(12):324-331
目的 针对非遗在当代的文化价值转化现状,探索非遗主题与文创产品结合以促进非遗文化传承、文创产品创新的设计策略与方法。方法 分析课题研究现状,指出非遗文创设计的现存问题,并通过案例分析与方法总结,提出较完整的设计策略与方法体系。结论 非遗主题文创产品设计不仅限于物质型的产品服务,更在于非物质型的精神体验。采用非遗主题品牌化、文创产品市场化等方式,通过生活类形态与个性化标签的打造,从而吸引用户关注、推进年轻化进程,非遗文化与创意产品可在顺应时代需求的基础上实现内容与载体的高质量融合。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可分为3个部分:一是以可视形态与功能体验为内容提炼文化符号;二是应用传统工艺或新兴技术搭建产品载体;三是以引流话题与场景体验激发品牌效应。  相似文献   

13.
方潇 《包装工程》2023,44(10):411-419
目的 基于图像叙事理论,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杨家埠木版年画数字文创为研究内容,探索非遗文创产品设计创新路径,旨在助力非遗项目的活态传承与数字传播。方法 通过挖掘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图像叙事特征,梳理杨家埠木版年画的图像素材与叙事主题,制定提炼叙事主题、设立表述层次、创设叙事场景、产品设计实践4个阶段的设计流程。根据用户移动社交行为与消费偏好,进行年画图像和角色IP的提取、转化及衍生品设计,建议利用数字文创打破非遗文化的传统圈层,拉近年画与年轻消费群体之间的距离。结论 研究杨家埠木版年画在数字媒体时代背景下的文创设计,提出应用场景个性化图像、角色IP延展等创作方式,有利于用户在网络社交过程中自觉融入非遗传播,营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良好氛围。  相似文献   

14.
肖磊  陈香  张苑哲 《包装工程》2024,(10):87-95
目的 针对小型家电产品的硬件设计,在数字技术和文化融合的背景下,梳理设计流程与方法,提升小型家电在文化符号表现层次上的设计效率和品质。方法 对现有的家电产品硬件设计方法展开对比分析,提出和解读数字化参互式的创新设计方法;以智能文创空调扇为例,对创新方法进行应用和优化,从对象符号准备、数字符号建模、数字模型产出等环节中,得到符号推演和数字模型双路径相互验证下的创新设计流程。结论 数字化参互式设计法在对象目标精确度、多元方案发散性、功能落地验证度、设计产出差异性方面,与传统家电设计方法相比具有效率优势,优化了小型家电产品设计在文化内涵表现上的兼容性,为突显文化附加值的小型文创家电产品设计提供了新思路。  相似文献   

15.
解春凤 《包装工程》2020,41(8):313-316
目的以地域文化元素与文创产品设计的特点为引,分析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策略及未来发展。方法从文创产品的基本概念、特点及功能开始,对其地域性元素的缺失展开分析,并以地域文化元素的基本构成及其赋予文创产品的认知、情感、美学、社交等功能为参考,从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中的具体应用原则和思路等方面展开深入探究,结合纹样、色彩、材质、文化等细节进行全面细致的论述,同时列举海南、安徽、江苏等地在文创产品设计中对特色地域文化符号的有效应用,提出两者融合的发展思路。结论地域文化元素在文创产品设计中的应用,能够催发个性化的产品设计创意及形式,使文创产品更具识别性、文化性和情感性,从而使人们在购买的过程中享受到一种亲切感和代入感,体会到不同的地域文化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  相似文献   

16.
在中国传统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与传承、传播的现实需求,和传统艺术文创产品设计创新的背景下,探索语音交互在传统艺术文创产品中的运用。语音交互技术通过语音交互的自然化形式实现游戏操控,目前在功能产品、游戏产品中的运用已有成功案例,因此运用语音交互技术进行传统艺术文创产品设计具有较大的应用前景。本文以《清明上河图》AVG游戏设计为例,以《清明上河图》为剧情背景,遵循《清明上河图》绘画风格进行游戏素材及界面设计;调用百度语音包数据库,将语音识别技术与GUI技术进行整合,实现语音交互推动《清明上河图》AVG游戏剧情的核心功能。这一设计实践,对基于传统艺术的文创产品设计具有较高的参考价值。基于语音交互的《清明上河图》AVG游戏,将中国传统艺术与语音解谜游戏结合起来,寓教于乐,有助于提升中国传统艺术的审美影响力,既是一种文创产品的设计创新,也是全球化语境下传统艺术的数字化保护、传承、传播,是提升民族文化自信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