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微生物细胞介电模型,讨论细胞膜介质的极化时间常数.根据法拉第定律、高斯定律和电荷守恒定律,建立脉冲电场作用下微生物细胞跨膜电压的Laplace方程,分析脉冲电场作用下细胞跨膜电压的变化规律.证明脉冲电场的非热效应强于静电场、指数衰减波脉冲电场和震荡衰减波脉冲电场,为脉冲电场食品处理技术等脉冲电场非热技术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2.
利用半导体PN结偏置过程的理论模型,类比分析了玻璃的热及电场极化过程。理论分析表明,在热及电场极化条件下,正、负电极与玻璃分界面处的电场及电荷分布规律与其在反向、正向偏置的2个PN结处非常相似;利用PN结偏置模型,并考虑玻璃极化过程中电子的作用,修正了极化玻璃中电场分布和载流子运动方程及其边界条件,并解释了一些已有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3.
利用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示差扫描量热分析(DSC)、电滞回线和漏电流的分析,研究热极化和电晕极化对PVDF薄膜电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热极化和电晕极化都可以提高PVDF薄膜的铁电性能,但是不同的极化温度、极化电场强度和极化时间使得PVDF薄膜具有不同的漏电流性能。在强电场作用下,热极化的温度更高,时间更长,偶极电荷的沿电场取向更完全,α晶型向β晶型的转变更彻底,因此剩余极化值、结晶度和β晶型的含量均高于电晕极化后的薄膜。热极化中注入的空间电荷主要被PVDF的深阱俘获;而电晕极化过程中大量的空间电荷被聚合物材料的浅阱俘获。浅阱俘获的空间电荷稳定性要弱于深阱中的电荷,因此电晕极化的PVDF薄膜的漏电流需要更长的稳定时间。  相似文献   

4.
为探索具有较大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玻璃材料,利用传统的熔融淬冷法,制备了0.8GeS2·0.1Ga2S3·0.1X2S3 (X=P, As, Sb)三种硫系玻璃.通Maker条纹法测试了玻璃样品在极化后的二次谐波特性,用热诱导退极化电流法研究了各体系玻璃分别在电场/温度场极化、电子束辐射极化后产生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机理,系统分析了玻璃组成结构、极化性能和二次谐波之间的关系.二次谐波测试表明对于用电场温度场极化的样品,二次谐波稳定性较差,其中含磷的稳定性最好;相反,用电子束辐射极化的样品,整体稳定性要好,而含锑的玻璃的二阶非线性最强.热诱导退极化电流测试表明,在电场温度场极化玻璃后,由偶极子取向产生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的弛豫时间都很短;相反用电子束辐射极化玻璃后,硫系玻璃内部较多的结构缺陷可以有效形成吸收电子和二次电子,从而导致玻璃产生的二阶非线性光学性能相对来说比较稳定,具有较长的弛豫时间.  相似文献   

5.
为了明确有机电致发光器件(OLED)双极自旋注入中电场的影响,从漂移扩散方程和载流子浓度连续性方程出发,结合泊松方程得出了注入载流子运动的微分方程,计算了自旋极化载流子浓度和自旋扩散长度的关系,讨论了电场对自旋扩散长度的影响.计算结果表明:电场通过改变自旋扩散长度来影响自旋极化载流子的运动.对电子来说,电场方向和扩散方向相同时,电场增大会导致自旋扩散长度减小,扩散变快,电子深入样品的平均距离小,不利于在有限厚度薄膜中获得高自旋极化率;电场方向和扩散方向相反时,电场越大,自旋扩散长度越大.有利于获得高自旋极化率.对空穴来说,情况正好相反.还讨论了电场对双极白旋极化注入的影响.  相似文献   

6.
为研究弛豫铁电单晶PMN-32PT电畴在电场下的极化反转,利用偏光显微镜研究了电场下[001]_(cub)切型PMN-32PT单晶电畴组态的变化,建立了极化反转模型.在[001]_(cub)单晶切片中,当电场强度达到4kV/cm时,电畴开始极化反转,出现平行于电场方向的畴壁,畴壁沿垂直自身的方向运动,畴壁的运动实际是畴的横向扩张;当电场强度增至6kV/cm时,畴壁消失,又出现垂直于电场方向的新畴壁;而电场强度进一步增至10kV/cm时,新畴壁也消失,且电畴消光,这表明多畴已单畴化.  相似文献   

7.
首次采用电场极化技术精确控制共轭聚合物(P_3HT)薄膜表面的润湿性,通过调节极化条件,成功实现了对P_3HT薄膜表面润湿性的精确控制,薄膜表面水接触角可以实现从疏水性到亲水性转变。通过光谱学、形貌学及接触角等表征手段,详细研究了电场极化作用下共轭聚合物分子取向聚集形态及作用机理。该工作不但扩展了共轭聚合物薄膜材料的应用范围,也为分子形态学的研究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8.
本文把电介质在电场中的极化,类比于导体在电场中的感应,讨论了介质中极化电荷及其电场的分布,可供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9.
本文把电介质在电场中的极化,类比于导体在电场中的感应,讨论了介质中极化电荷及其电场的分布,可供教学时参考.  相似文献   

10.
超长时间激发下不同类型极化体激发极化场的非线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非线性极化条件下矿体的电化学过程的特点,从电极化和电极阻抗的角度,阐述了电化学反应对极化体充电过程的影响.对于离子导电岩石,极化率与岩石构造参数γ,密切相关,对于电子导电的极化体,极化强弱与金属-电解液界面的电极阻抗有关。实验表明,非线性极化条件下,极化体在充电一段时间后会出现一个激电场的极大值,而且不同类型的极化体激电场极大值出现的时间不同,这为区分激电异常源的性质提供了可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